話題作文審題方法談
四川省資陽市雁江區伍隍中學 李明隆
每年高考,總有些平時作文基礎很不錯的學生,爆出讓人吃驚的低分。究其原因,問題還是出在審題的環節上。山西省作文尖子生——費瑩瑩同學2004年高考作文得25分,可以說是一個極典型的例子。眾所周知,審題是作文的一個關鍵環節。而實際的情況是,不少考生不知道怎么審題。筆者認為,把孔子《論語》中的一段話——“審問之,明辨之,慎思之,篤行之”用在審題上,是很能解決問題的?鬃哟嗽捲钦f求學、做學問要善問、善辨、善思、忠實去做,而作文也宜如此。下面結合作文審題試作分析:
“審問之”,即對話題作文的有關材料和概念進行仔細的探詢、審問。
1.探詢背景材料,弄清暗示或傾向。如2005年全國使用范圍最廣的第三套高考語文題,背景材料“甲乙兩個好朋友吵架,乙打了甲一拳,甲在沙地上寫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拳’。又一次外出時,甲不小心掉進河里,乙把他救了上來,甲在石頭上刻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乙問甲為什么要這樣記錄,甲說:‘寫在沙地上,是希望大風幫助我忘記;刻在石頭上,是希望刻痕幫助我銘記’,就有明確的暗示:甲忘記仇怨、銘記大恩情的做法是對的。
2.審問題引材料,明確題材的范圍。同上如2005年全國卷(三)題引材料“生活中,有許多事情是可以忘記的,有許多事情又是需要銘記的”,就明確了聯系現實生活取材和立意的寫作范圍。
3.審問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深入思考話題的隱含條件和限制。如2005年北京卷“說安”,安可以解釋為安全、安寧、安逸、安于等就明確了寫作的內容。
4.審問作文的限制條件,明確自由度有多大,如“不少于800字,自定立意,自擬標題,自選文體(不得寫成詩歌)”。
“明辨之”,即辨明話題的內涵和外延,抓準話題的核心!懊鞅嬖掝}”,實質就是明辨話題的概念。具體的方法有:
1.詞語比較法。與別的近義詞或話題比較,準確把握話題的中心概念。如2005年高考天津卷的“留給明天”,把它與“展望明天”“創造明天”“等待明天”“剩下明天”進行比較,就不難發現:“展望”是一種構想,“創造”是一種奮斗,“等待”是心理的期盼,“剩下”是心理的無奈;而“留給”是一種遠見卓識的表現,它是把資源、財富、好的環境、美好傳統、民族精神等美好的東西有目的地保留給“明天”的人。
2.語素分析法。分析話題的每個語素,然后整合理解話題的意義。如2005年高考遼寧卷“跑的體驗”,對“跑”“體”“驗”這三個語素的意義進行分析:“跑”即“奔跑”,狹隘意義的跑指具體的“跑”的動作,挖掘潛力有限;寬泛意義的奔跑,是一種實踐活動,鳥兒學飛是“跑”,去了某地可以說“跑一趟”,讀一本書可以說目光“奔跑”,思考一個復雜的問題可以說思相的野馬在“奔跑”等等,挖掘潛力很大!绑w”即“親身經驗”“體察”,“驗”即“檢查”“查看”,兩者整合指“親身實踐”或“通過實踐認識周圍事物”。綜合起來可理解“跑的體驗”就是指“親身實踐的體會或認識”。
3.結構詞性分析法。分析話題的短語結構和詞性特點,明確思考的重點和方向。如2004年湖北卷“買鏡”屬動賓結構,“買”是一個“拿錢換東西”的商業行為,“鏡”是名詞,有著豐富的寓意,話題的關鍵是對“鏡”的抽象意義的挖掘。
4.反義推斷法。運用詞義相反相對的現象對話題進行分析和推斷,明確思考的角度和范圍。如2004年上海卷話題“忙”,其反義詞就是“閑”,將兩者放到一齊來分析,就會發現,“忙”與“閑”不是絕對的,關鍵取決于個人的心態和思想境界。
5.造句拓展法。用話題的詞語來造句,打開理解的思路,準確把握話題的內涵。由單個詞或一個短語構成的話題都可用這種方法,如2005年高考山東卷的“雙贏的智慧”,我們就可以造出這樣一些句子來:他有雙贏的智慧,經商中需要雙贏的智慧,中國對外交往中雙贏的智慧,人際交往中雙贏的智慧,集體和個人實現雙贏的智慧,雙贏的智慧來自共同的需要,雙贏的智慧最好的智慧,雙贏的智慧實現共同發展……這樣有多少造多少,思路得以開闊,對話題的理解也就活了。
6.語段揣摩法。無話題的材料作文,分析材料中心,揣摩材料的情味是準確審題的關鍵。如2005年上海卷要求寫流行文化對我們成長的影響,三段背景材料列舉了武俠、言情、韓劇、卡通等現象,審題時思考點就應該圍繞此現象,人乎其中地體悟,出乎其外地客觀分析,然后提出自己的觀點或中心。
7.情味揣摩法。揣摩話題的情味,準確理解題旨的意義。如今年廣東卷的話題“紀念”,寫作時就要弄清“紀念”一詞的情味是褒揚的。如寫紀念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就一定是帶有懷念勝利的成份,帶有對正義與和平勝利的珍惜之情,絕不能只寫銘記歷史教訓,不忘歷史的恥辱。
8.明辨關系法。對關系型話題作文,弄清概念之間的關系是審準題的關鍵。概念間的關系,我們除了套用復句間的關系外,還可考慮辨證關系,發展關系等。今年全國卷三套題都是關系型話題,其中第一套“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第二套“位置與價值”,第三套“銘記與忘記”。從總體看三個話題都是辨證統一的關系,但具體分析,還有不同:“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前面是前提,后面是結果;“位置和價值”,前者是條件,后者是評判角度;“銘記與忘記”,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選擇關系。只有這樣深入思考,才能準確審出題意。
9.圖形聯想法。對圖形類話題,找到圖形與生活現象的相似點是把握題旨的關鍵。當然這個相似點可以不止一個,只要恰切即可。如畫一個圓,讓學生聯想作文,就既可寫“十五月兒圓”,又可寫“車輪滾滾”,還可寫“圓眼睛”“圓滑”“圓臉”等等。如今年福建卷的“圓與星形”的聯想作文,可根據圖形下面的文字——“我規范,我穩定,我周長短,面積大”和“我新穎,我多變,我周長長,面積小”來聯想,這樣它就成了相容性選擇關系話題了。
10.寓意分析法。對寓意性話題,只有分析寓意,才能是審準話題。如今年浙江卷的“一枝一葉一世界”,其中“一枝一葉”,寓指生活中的細小事物、細小的情節或細小的動作等,“一世界”就指反映的內容豐富,意義重大等。
“慎思之”,即謹慎地思考話題的現實意義,尋找它和生活現象的聯系點或相似點!拔恼潞蠟闀r為著”,這是古人一直倡導的現實主義文風,這在今天也必須堅持。可有的學生就是忽略了這一點,編故事不考慮當今的時代特點,議論不思考能否針對現實問題,寓言、科幻離開了社會環境……這就形成了浮躁的文風和虛假的作文態度。
我們所說的現實性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抒發真實的情感,以情感鼓舞人;二是解決現實的認識或思想問題,以思想啟迪人。
審題時,我們要謹慎思考的有四個方面:一是圍繞話題可以想到些什么現實中的人和事;二是這些人和事可從哪個角度切入;三是怎樣表達自己的思想或認識,是記敘描寫,還是議論抒情;四是我的思想是不是做到了與時俱進,辯證深入。只有把這四個方面理清了,思路才算明晰了。
“篤行之”,在完成以上各環節后,考生應忠實地按照自己確定的方向寫作,集中心思去考慮怎樣充分、生動、傳神地體現自己的思想。無論是立中心,定內容,選文體,擬提綱,還是設亮點,酌文句,選用表達技巧,都要緊緊圍繞自己的理解進行;絕不能被中途出現的怪異、新奇的想法所左右。只有這樣,作文才有可能得高分。
總之,在作文時,考生一定要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細心謹慎地對作文的背景材料、題引、話題、要求,進行“審問之,明辨之,慎思之,篤行之”,從而讓自己遠離作文偏題或跑題的困惑,取得理想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