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文本探究話題的挖掘
“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語文新課程標準》) 新課程理念下的閱讀教學是是學生主動探究文本,與文本互相交流、雙向互動的過程,在這一探究的過程中,學生的知識儲備、生活體驗都被激活,與文本發(fā)生碰撞,從而生成 “第二文本”。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我們要讓學生進行探究閱讀,我們可以從哪些地方去尋找話題讓學生進行探究呢?
一、于文章的題目處探究
在教學《船長》一文的時候,我設(shè)計了這樣的一個學習環(huán)節(jié):
教師:我們能不能給文章改一個題目呢?如果可以換一個題目,可以用什么作為題目?
學生很快就找到了一些題目。一部分同學主張將題目換為《英雄》,但是有一部分學生不同意。
教師:同學生的意見不統(tǒng)一,那么這個題目是換還是不換,請你們通過研讀課文,找出說服對方的理由。
(學生帶著問題去探究這一問題,并且進行辯論。)
通過辯論,學生統(tǒng)一了認識:文章還是使用原來的題目恰當,因為文章要表現(xiàn)的是哈爾威的那種忠于職守,工作崗位高于生命的崇高的敬業(yè)精神。他面對著死亡,無所畏懼,而是組織船上的工作人員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在這里它展示了一名船長的高貴品質(zhì)。因此題目不宜改變。
在這一探究題目的過程中,學生始終處于學習的主體地位,學生是在主動學習,為了說服對方,自己要主動地進行研讀文本,探究文本,在探究文本的過程中,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于文本的關(guān)鍵處探究
文章中有一些能夠“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關(guān)鍵之處,在學生學習文本的時候,我們要抓住挈機讓學生進行探究,讓學生在探究中走進文本,內(nèi)化文本,進而超越文本。
例如在學習《船長》一文的時候,文中有這樣的一段話:“大家沉默了,沒有一個人違抗他的意志,人們感到有個偉大的靈魂出現(xiàn)在他們的上空!边@是文章的關(guān)鍵的語句,在教學的時候,我組織學生探究“偉大的靈魂”。
學生通過探究后這樣理解:
“ 這兒‘偉大的靈魂’指哈爾威的高尚品質(zhì)震撼著每個人的心,人們?yōu)楣柾膫ゴ笕烁袼鄯,所以大家沉默了。?
“在生死存亡的關(guān)頭,哈爾威想到的是婦女兒童,而不是他自己,所以這樣的崇高境界當然震撼著每個人的心靈,所以,沒有人會違抗他的意志,人們只會從心底升起對他的敬佩之情!
“‘一個偉大的靈魂出現(xiàn)在他們的上空’是當時人們對船長的真切感受,面對船長這樣的行為當然每個人都會從心里佩服的。”
這樣的探究過程中,學生抓住“偉大的靈魂”一詞進行與文本的對話、感悟,在這樣的解讀文本的過程中享受著閱讀帶來的快樂。
三、于文本的“矛盾”處探究
語文課本中有不少的文章為了更好的表現(xiàn)人物的性格特點和個性品質(zhì),往往用一些看似矛盾的寫法來表現(xiàn)。這種矛盾,從本質(zhì)來講他們不是對立的,是為了寫作和表現(xiàn)的需要。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認識能力有限,他們往往容易被表面現(xiàn)象所迷惑,不能夠把握事情的本質(zhì),他們在理解的時候容易出現(xiàn)偏差。對于這樣的“矛盾”地方,我們可以抓住學生的認識的偏差作為探究的挈機,讓學生去探究文本,從而獲得對文本的更深層次的理解。
在教學《愛因斯坦與小女孩》一文的時候,我曾這樣抓住文章的“矛盾”讓學生進行探究:
教師:小女孩的爸爸說愛因斯坦是最偉大的人,但是小女孩卻說這個連衣服都穿不整齊的人怎么可能是愛因斯坦?一個說是偉大的愛因斯坦,一個說不是,這不是矛盾嗎?
(學生開始研讀文本,很快學生就舉手發(fā)言。)
學生:這兒不矛盾,愛因斯坦確實是個偉大的人,他是一個偉大的科學家,小女孩是不了解這一點才這樣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