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我們不得不承認,在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書信正逐漸被人們所遺忘,也不知道什么時候它就會完全脫離歷史的舞臺。有個教師在教學書信寫作時,曾有過這樣的疑惑:為什么即使在教學中反復強調了書信的格式,但在考試時錯誤率依然很高?其實原因很簡單,書信作為一種特殊的文體,它不是用來考試的,而是用來交往的。只有在平時不斷的應用中,學生才能真正懂得書信,而不是教學完了,就是為了迎接考試。書信的格式難以為學生所掌握,只是因為它正在逐漸退出生活,學生缺少真正的實踐機會,又怎能真正掌握運用呢?于是,就有老師疑惑書信寫作的教學意義。我遇到過一個朋友,他給我看了一個電子郵件,并笑著對我說:“你瞧瞧,這個人連最起碼的禮貌都沒有啊!”我瞧瞧那電子郵件,它就缺乏應有的規范,即書信規范。電子郵件已經逐漸成為人們互相交往的憑借,很大程度是成了書信的替代品。那么電子郵件內容書寫的格式是不是也該和書信書寫格式一樣有規范?能否把電子郵件的書寫(因為電子郵件的書寫有與書信不同的地方)納入書信寫作的教學中呢?
(作者單位系江蘇省丹陽市教師進修學校)
網友小語:
上學期我出了份試卷,考的就是寫書信信封。有老師哇哇怪叫,拿著試卷去找我,說教學要求中沒有這個,還說還有學生考得嗷嗷直哭。我就問了一句:“你們這學期的教研活動就是和遠方的朋友通信,請問,平時你們的信是怎么寄到對方學校的?難道都是寫到作文本上念給人家聽的?”(夢軒)
能引導學生在第一次書信中真正掌握了書信格式,那是非常棒的一節課。不過,第一次書信僅僅是開始,決不是終結。如果一次性就把這一切都呈現給孩子,簡單的問題不就復雜了嗎?所以教材沒有出現信封寫作要求也是可以理解的。(高子陽)
利用《一封家書》,在歌唱中引導學生注意書信體內容與格式上的要求,是本節課的一大亮點;叵肫鹞覀兇蟛糠秩嗽诮虒憰艜r,總是動筆之前就把格式反復強調,實際上恰恰在學生表達欲望最強烈的時候,給了他們當頭一棒,潑上了一大盆冷水。而學生呢,他們對寫作熱愛的火花就這樣無聲無息地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