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團日活動經驗總結(精選3篇)
五四團日活動經驗總結 篇1
為了弘揚“五四”精神,了解“中國夢”,引導廣大團員青年繼承五四運動的光榮傳統,明確肩負的歷史使命,我支部精心策劃,細致安排,組織支部全體成員開展了一系列紀念活動,在支部營造出關注共青團、支持共青團的濃厚氛圍,有力地推動了我校共青團工作的科學發展。
5月4日中國爆發了以一批先進青年知識分子為先鋒、廣大人民群眾參加的徹底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五四運動。五四運動也是一場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和新文化運動。這場運動,成為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五四運動樹立了一座推動中國歷史進步的豐碑。五四運動也孕育了“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偉大精神。五四運動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結束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中國革命從此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90年過去了,五四運動中“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借著這個契機,我支部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團日活動,充分調動大家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使大家盡可能多地了解五四運動,讓大家在精神上,身體上,心理上得到充分的鍛煉。在活動中大家有所收獲就是本次團日活動最大的意義所在。
同時在團活動中的“中國夢”環節中,在團支書的引領下,我們更加清楚地了解了什么是“中國夢”,“中國夢”的內涵是什么。讓青年團員了解和學習了精神,增強青年團員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激勵團員青年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迎接時代的挑戰,為祖國的發展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另外也進一步加強了基層團組織建設,活躍了團內氣氛,增強了團內的凝聚力,打造了和諧且團結的團組織。當前的中國,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我們響應了響應中央號召,在全國興起了學習中國夢精神思想的熱潮時,作為時代前沿,思想活躍,行動力強的一代大學生,抓住了此次機會對中國夢精神進行全面解讀和體會。
通過這次活動我對于那場運動所孕育的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五四精神,成為中國人民和中國青年在黨的領導下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的寶貴精神財富有了更深的理解。五四精神的核心,是偉大的愛國主義。五四運動體現的愛國主義精神,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生動寫照,是我國幾千年來發展和進步的重要力量源泉。通過紀念“五四”運動,感懷“五四”精神,重溫“五四”歷史。使同學們再次感受“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歷史責任感。在新時期,作為一名大學生,一名“五四”青年,應當如何報效社會、報效祖國。加強團員先進性教育,要堅持從具體工作、日常工作抓起,從而達到本次活動寓教于樂的教育目的和意義。而關于“中國夢”的環節則鼓勵了青年學生要勇敢追逐夢想,著力引導同學們堅定理想信念,勵志刻苦學習,將夢想付諸實踐,為譜寫美麗中國實現“中國夢”而扛起青年的擔當。
五四團日活動經驗總結 篇2
網絡教研讓我認識了很多同行朋友。這里面既有片區的專家、學校領導、教研員、教學里面的精英骨干,還有很多和我一樣雖然普普通通卻懷揣夢想不斷追求上進的普通教師。因為共同的愛好、志趣讓我們走到了一起。
參 加網絡教研還大大的拓寬了我的知識面。從網絡上我學到了許多工作上所需要的專業知識,生活中的做人道理,凈化了自己的思想、洗滌了自己的靈魂。我和各校的 老師們互相交流學習,互通有無,獲得了許多自己沒有的寶貴經驗積累,這是在平時的學習和教學中所接觸不到的。我不在拘泥于那些是是非非,用我的熱情無怨的 干著我所喜歡的事情。
網絡,使大家有了一個自我展示、自我實現的舞臺,同時也形成了一種相互激勵,共同進步的濃厚氛圍。在網絡中,我 們可以自由的暢談自己的見解,發表自己的看法,不必拘泥于現實的無奈;可以體驗別人的實踐、感受別人的內心思考,這在平時的研究與交流中是不能實現的,改 變了教師“獨學而無友”的狀態,變革了生活和工作的方式,一個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集體的智慧可以使我們做的更好!思路開闊了,信心增添了,重要的是, 我們相識了,可以結伴同行了。
網絡教研使教學資源得到了整合。網絡把現實的校本教研與網絡教研有機的結合起來,有助于切實解決廣大一 線教師各種現實問題的優秀課程資源。網絡跨時空交流的特性,突破了專家、教研員與教師只能小范圍、短時間互動的局限,大大放大了專家、教研員和骨干教師的 作用,改變了教研活動活動面小的狀況,使教研的全員參與、大范圍經常性交流變成了現實。利用網絡,一線教師在更廣闊的范圍獲得了專家的專業支持、經驗的廣 泛傳播、問題的多點求解、難題的集中攻關。有助于切實解決廣大一線教師各種現實問題的優秀課程資源。
如今,在網絡教研這塊圣地,我感 悟到了“付出真誠,必有收獲”的真諦,網絡教研——我們教師專業化成長的搖籃。我將懷著希望上路,不斷前行,在網絡教研這片圣土上幸福地成長!相信在廣大 教師的支持與參與下,網絡教研的明天會更好,相信我們每一位參與網絡教研的教師都會在其中有所收獲、有所進步!
五四團日活動經驗總結 篇3
為深入貫徹落實《西安市20xx-20xx年教育信息化行動計劃》,促進新媒體、新技術的有效應用,提高我校教師應用信息整合課堂教學的實踐與創新能力,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全面深度融合,推動我校優質教育資源的共建共享,根據《高陵縣教育局關于開展全縣中小學新媒體新技術教學應用評優活動的通知》文件精神,我校積極組織教師開展網絡環境下多媒體教學一系列展評活動,強化了教師的新課程理念,促進了教學能力的提高,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現就本次活動總結如下:
一、成立機構,加強領導
為了加強本次活動的組織力度,我校成立了多媒體教學展評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田永剛
副組長:張小梅、李峰
成員:靳曉萍、黃達、董方、王小平、各教研組組長
二、精心組織,認真實施
我校按照“全員參與,全員提升”的要求,把本次多媒體教學展評活動與校本教研結合起來,全面動員,周密安排。
(1)學校利用全干會和教研組活動時間學習了有關文件。
(2)依照“青年教師過硬,中年教師過關,老年教師適應”的要求,4月14到4月18日學校組織教師全員參與,進行一課時的現場教學,以提高教師信息技術教學應用能力。結合師資和學校設備實際,并開
展了“多媒體教學觀摩研討課”,以學科教研組為單位聽課、評分,開展“教育資源與學科整合”為主題的評議交流活動,每個教研組選出一人參加學校評選活動。
(3)從所有學科的參賽選手中選出五名教師在4月21日到4月23日參加學校的評選活動,并在縣教育局的幫助下對這幾位教師的課堂教學進行了錄制。每位教師認真備課,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較為成功的制作和運用了多媒體課件,表現出了較高的課堂教學能力和水平,全力推進了教育信息化的全面應用。
三、重視研訓,提高質量。
1、利用教研工作會議,組織教師學習教育信息化相關的規章制度,增強了教師掌握信息技術的自覺性。為重視本次活動的成效,堅持做到以下三點:(1)注重實效,全員參與;(2)講求質量,寧缺毋濫;(3)總結提升,推廣應用。
2、針對資源建設的技術薄弱環節,依托信息技術和各學科教研組活動,開展針對性的信息技術校本研訓,重點研練了各學科教學中媒體應用理念、整合應用方法等內容。
3、在本次展評活動中,提高了資源的實效性和創造性,糾正了以前的四種“單純化”傾向:(1)單純呈現教學內容,把課件當成小黑板;(2)單純追求形式華麗,不注意知識層次和學生實際;(3)單純使用他人課件,不理解資源使用意圖,不做針對性修改等問題。
(4)單純使用課件,不能把多媒體教學電子白板熟練運用。
四、展評交流,推廣應用。
在多媒體教學展評過程中,重視課前的多媒體教學教案的設計指導,突出抓了三點:(1)媒體使用的意圖;(2)媒體使用的過程;
(3)媒體使用的效果。在教學展評中,大部分教師增強了應用課件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既讓學生開闊了眼界,樂于接受,又讓教學的重點得以落實,難點得以突破,提高了課堂效率。
五、總結經驗,提升應用。
1.此項展評活動是提高現代教師一項標志性職業素養的好載體。我校把這項活動定位在讓全體教師提高對多媒體課件價值、功能的認識,開拓教育視野、教學理念創新、現代教學技能培訓這樣的層面上,讓大家在課件制作上學有榜樣、有借鑒、有啟發、有促進。
2.濃厚教學研討氛圍。課件制作的過程是鉆研教材、搜集資料、架構課型、設計教案、教師之間相互研討切磋的過程。在每位教師課件展評說課時,全組教師參加,展評結束后,現場點評,每位評委及教研組長針對課件,陳述優劣,語言犀利,不留情面,既有肯定和鼓勵,也有探究和商榷,集思廣益,聽者深受啟發。這對教師業務素質、教學能力和教學質量的提高無疑會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
3.課件制作中值得關注的幾點:
①多媒體課件要和課程教學實現有機整合。
③注意引領促進學生由形象思維向邏輯思維的過渡。多媒體課件通過具體、形象、生動的聲音、圖象、動畫等,向學生傳遞信息,學生3
的感性認識加強了,搭起從形象思維向邏輯思維過渡的橋梁,教師要適時恰當引導學生“過橋”。
④多媒體課不能上成“看電影”,要針對各學科重難點開發教學動畫,要正確處理好信息技術和傳統教學方法之間的關系,明確使用多媒體的出發點和歸宿都是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學習質量。所以,運用多媒體要符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認知規律、思維發展規律和學科本身的特征。
⑤課件要體現個性化。
⑥電子白板的使用恰當靈活。⑦變壓力為動力。這項活動的開展,對不會制作不愿意使用多媒體教學的教師是一次鞭策;對已經入門或初步嘗到使用多媒體的甜頭是教師是一次促進。這對教師專業成長確有幫助,這也是開展此項活動的價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