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閱讀經驗分享(通用5篇)
個人閱讀經驗分享 篇1
在11月30日晚,黨支部舉辦了第一期的讀書分享會,在分享會上,各位發展黨員積極發言,與大家共同分享讀書之中收獲的心得體會,共同勉勵,共同進步。我想談談的是《送你一顆子彈》這本書。
這本書的作者是劉瑜,其研究領域主要集中在政治學,能夠在面對“民主”、“自由”等詞匯前不糾纏不清,而給予當代一種清晰的聲音,用梁文道先生對其的評價,就是“她替這些蒼白的名詞補回了該有的細節和血肉”、“她的評論正是這時代最需要的營養劑”。 而《送你一顆子彈》這本書最初被創作的時候并不是想著寫成一本書,因而這本書記錄的是作者20xx—20xx年生活里的點點滴滴,而且文筆風格迥異,被“審視”的東西也就雜七雜八了。比如有街上的瘋老頭,有同宿舍的室友,有愛情、電影和書,大到制度,小到老鼠。
在書中,我想挑一句引起我思考的話來簡單談一談。
在這句話中,我首先意識到的是——人是群居動物。無論一個人優秀與否,墮落與否,若是不生活在社會中,不生活在群體里,也就無從有人的感覺,而只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這個個體的屬性可以被隨便定義,因而也就不能成為我們所認為的“人”。而在群體中生活,那么就會影響與被影響,而最直觀的,就是來自于他人的看法與目光。
這種看法與目光是可以是人與人之間的第一印象,也可以使長久接觸之后定型形象,總之,它產生于別人的心中,但是卻寄宿于本體中。人們渴望好的評價,渴望被承認,渴望從別人的口中、心中獲得自己真實活著而且有意義的證據;但是由于人們又希望這種評價,這種承認能夠讓自己被廣泛認可,因而會有人在此為了他人、為了大多數人的認可而迷失了自我,從而丟失了對夢想追求的自由、對自己價值觀追求的自由。
為什么自己活著這件事情需要別人的認可?為什么會在看似進步的道路上丟掉了生活自由?
我認為,這些都源自于內心的不強大與社會的壓力。前幾天,一個公司的HR如此評價當代的大學生“毫無特點”。所有人都在為所有人的目標而活著,所有人都想著被承認就需要被大多數人承認,教育也是強制性的教育,那么工廠里制造出來的,還可能會有自我生長的模樣嗎?
我認為,被承認是人生活在社會中的基本需求,但是人卻不能為了這個基本需求而放棄自我,不能為了被普遍承認而活著。飯菜都尚且有“眾口難調”之說,更何況是一個個出生、成長、情感、生活等等都不同的人呢?
正如《v字仇殺隊》中臺詞說道,面具戴久了就會忘了自己本來的模樣。因此,作為當代的大學生,需要靠自己來豐富這個世界,而不應該戴上面具去迎合這個世界。
個人閱讀經驗分享 篇2
或許是胎教的作用,琪琪的聽故事習慣從還在媽媽肚子里就開始了。每天晚上是我們母女固定的故事時間,這種習慣一直沿襲到現在。孩子大了我也深深體會到閱讀,是一種能給孩子帶來無限樂趣的娛樂活動,同時,也是他們獲取知識、開闊視野的一種學習方法,更是享受親子關系最好的方式,于是再忙我們也會擠出時間和女兒一起讀書,和孩子一起陶醉在書的世界里,一起享受讀書帶來的快樂與幸福。自從幼兒園給孩子訂了《分享閱讀》后,琪琪從被動的聽故事,過渡到現在的主動閱讀,在不知不覺中,使我和孩子都受益匪淺。以下是我對《分享閱讀》的幾點體會與大家共勉:
一、分享閱讀重在“分享”:
我們都知道早期教育對孩子的重要性,早期教育是在家長的幫助下使孩子能快樂認知,在家長和孩子之間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閱讀無疑是最好的方法之一了。每天睡前我和女兒都非常享受這個閱讀時間,聽完故事孩子將美麗的故事帶入夢境,幾次從睡夢中笑醒都說是夢到媽媽講的故事了。
二、分享閱讀強調“閱讀”
我們都知道也許孩子在小的時候,并不能稱之為閱讀,而是用耳朵靜靜的聆聽,睜大眼睛仔細的觀察,為什么媽媽能把一頁一頁漂亮的圖畫講成那么動聽的故事,帶著這樣的疑問孩子慢慢長大到可以自己主動閱讀的階段。我很感謝幼兒園給孩子選擇了這樣的一套教材,對孩子培養閱讀習慣非常有幫助。在《分享閱讀》的公開課我了解到,它分為教學讀本和家庭讀本,教學讀本還有一本大大的讀本,可以讓全班的孩子共同學習,互動教學。老師教會了孩子認真的一個字一個字的大聲朗讀出來,從視、聽、想、讀多個環節培養了孩子閱讀的好習慣。
三、《分享閱讀》系列圖書的色彩明快,奪人眼球
孩子5歲多了,她的圖書布滿書架,面對花花綠綠的圖書,我不得不說《分享閱讀》在構圖和色彩上是佼佼者。每次孩子把書拿回家,我都會被它漂亮的封面和插圖所吸引,迫不及待的讓孩子給我朗讀,你說,有了它孩子還會不愛看書嗎?
四、《分享閱讀》對孩子的認知能力大有幫助
我在女兒的教育上,沒有刻意的讓她認字,我覺得沒有必要讓孩子過早的為了認字而認字,而是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分享閱讀》又給了我很大的幫助,不知不覺孩子已經認識不少的字了,能進行簡單的閱讀,看見生僻字也會問我,學習變得更主動了,令我非常欣慰。這使我更堅信閱讀給孩子帶來的好處不可估量,是她一輩子也受用不完的。
由于時間倉促,以上是我對《分享閱讀》系列讀本的一些感受,我認為它是開啟孩子早期閱讀大門的一把金鑰匙,再次感謝幼兒園老師的正確選擇。
個人閱讀經驗分享 篇3
20xx年8月26日青年教師培訓班在91小開展了假期讀書交流沙龍,各個學校的老師都展示和推薦了自己在假期中讀的一本好書,有的向我們展示了書的內容,有的向我們講解了這本書給自己的啟示和解決的疑惑,整個活動精彩紛呈,讓人沉浸其中不能自拔。
8月26日早晨我們有幸聆聽了來自新疆師范大學很有權威的程良宏教授的講座,很接地氣向我們介紹了新疆現在的教育趨勢,和我們作為老師要怎樣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怎樣才能一步一步的邁向卓越。在講座的最后還向我們推薦了許多對老師很有幫助的教育期刊和優秀教師、學者。讓我們在今后的成長過程中不會覺得乏味,在遇到專業發展的瓶頸時期就能夠很好的在網站上查詢相關資料。為我們今后的發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下午的讀書沙龍也讓我受益匪淺。尤其是最后一名出場的81小王婷婷老師,她臨場應變的機智,和繪聲繪色的講述特別吸引我。其實在讀書和班主任常規工作之間切換也不是那么困難。還有兩位漢語老師對讀書之后的體會講解的也十分生動深刻。
在聽完整個讀書匯報交流后我有以下幾點感觸:
1. 其中有一位老師說的我雖力不從心,但我仍在堅持。我覺得在現在的工作中越來越難做到的就是堅持,能夠堅持的去做一件事情我覺得很不容易,我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也要注意培養自己的堅持性,不斷進取。
2. 視線專注,要看到自己首先先要解決的問題。讀書交流會上只有一本書籍是和語文相關的,剩下的書籍雖然可以閱讀,但是不能夠體現語文教師的專業性。我們在教學中或者在班主任工作中遇到什么問題及應該專注于它不斷探索。
在交流會后趙新翠主任還針對此次交流會提出了一下幾點建議值得我思考:
1. 讓閱讀后的課堂實踐成為課堂教學的關鍵。不能光去讀書而不去應用。
2. 而且語文教師應該具備的專業素質應該體現在我們的課堂中。
以上是我對此次讀書交流的心得。希望我能不斷閱讀,堅持去做一件事情,不斷向前進!
個人閱讀經驗分享 篇4
在學校召開親子共讀活動以來,我與兒子一起閱讀《小布頭奇遇記》和《怪城奇遇記》,讀到高興時,看到兒子哈哈的大笑,聽著兒子“接著讀!接著讀!”的催促聲,心里感到很滿足,仔細想一想,與兒子一起閱讀,真的體會很多。
平時總是發現兒子學的太慢,如此簡單的東西卻總是理解不了,自己急的不得了,后來靜下心來想一想自己小時候的樣子,才發現兒子也真不容易,理解比什么都重要,暗暗的告訴自己要學會換位思考,至少在陪兒子閱讀的我要有耐心,用兒子的思維體會兒子的生活,這也是一種收獲吧。
與兒子一起閱讀,通過一些小故事,讓他知道什么是對錯,讓他知道一些簡單的社會準則,從小就樹立積極向上健康全面的的生活學習世界觀。與兒子一起閱讀,不僅兒子高興,我自己也感到很快樂,雖然生活很累,工作很忙,但是拿著書給兒子講故事的時候,就會不知不覺放松起來,感覺很溫馨。
在閱讀時,有時讀錯了他給我指出來,有時他也能給我講一些他聽到的小故事,問一些我回答不了的問題,才發現他比我小時厲害得多,發現互動學習的效果真的不錯,學得輕松,掌握得也快,有點兒羨慕他,要是我們小時候也這樣該多好。
在學校召開親子共讀活動中,我和兒子共同學習,共同成長,陪伴兒子讀書的同時,和兒子一起讀書,一起在書中感覺故事的精彩,詞語的優美,讓兒子感受到讀書的樂趣。總之,在與兒子一起閱讀過程,我的收獲真的很多很多。
個人閱讀經驗分享 篇5
說到閱讀,我就會想起坐在臺下聽王麗峰老師給我們講座的情形,她的氣質、博學讓我贊嘆不已,一個女人竟然如此的“美麗”!而這美麗源于她的學識. 枯燥無味的內容,因她而顯得那么生動有趣,在她的精彩演講中我們深知閱讀的可貴,在她的循循善誘下我也閱讀了她推薦的許多書籍,讓我受益匪淺,現學校開展 了”親子讀書”活動,我就粗淺談談這幾年來孩子在閱讀領域中進步與不足。
一、幼兒期閱讀培養
1.創設閱讀環境是閱讀教育 的一個重要內容。我對閱讀環境創設所起的作用充分重視,我覺得它是一種隱性課程,潛移默化地讓孩子接受有關書面語言的知識。如在給活動室、書房及墻壁上貼 一些圖案、在實物上配備以文字;建立圖書角,及時更新圖書等,讓孩子時時刻刻感受到書面語言的信息,為孩子達到自主閱讀的目標而努力,我們對孩子的輔導還 包括讓孩子學會翻閱圖書的規則與方法,如用拇指和食指一頁一頁地翻書,會看畫面能從中發現事物的變化,將之串聯起來理解故事情節,讀懂圖書,使孩子能知道 在文字、畫面中發現人物的表情、動作、背景進而理解故事情節,或聽媽媽念圖書文字等。
2.為孩子提供一些廢舊圖書和畫報,讓他們做小作 者,自編圖書,通過剪剪、貼貼和講講,結合閱讀內容,提出問題引起孩子的懸念,從而積極主動的投入閱讀活動,帶著問題孩子就會認真閱讀,采用和孩子一起移 動手指點讀的方法,以引導孩子視線的正確移動,喚起孩子對文字的注意。此外,還為孩子提供一些卡片,讓孩子在學會觀察的基礎上,編述故事,讓孩子根據自己 的興趣、需要和實際水平主動的選擇活動內容,進一步激發了孩子愛書的情感。又如通過“夢想劇場”、“字寶寶樂園”、“跟我讀”等墻飾以及象形字,看圖識字 等活動材料,使孩子根據自身的要求,興趣選擇適合自己水平的操作材料,豐富他們的知識領域,又如:大圖書閱讀活動,根據孩子年齡特點、教育目標、教育內容 自制大型圖畫故事書,并利用這種圖畫故事書幫助孩子學習和掌握按順序仔細觀察畫面和將前后畫頁聯系起來理解的閱讀技能,在小圖書閱讀活動,主要幫助幼兒掌 握翻圖書的方法,讓孩子在看書過程中自己感受、體會,不斷獲得獨立閱讀的經驗,這段時間的閱讀大多在姜老師和我的的幫助下培養起來。
二、小學期閱讀培養:
1、古人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兒童時熟讀背誦一些好文章,可以經久不忘,孩子正處于長知識時期,求知欲強,我常支持和鼓勵孩子多讀些課外書,在讀書時間,給孩子建立自己的書柜,這樣便于掌握孩子的閱讀范圍,讓孩子自主閱讀挑選書籍,激發孩子閱讀興趣。
2、 識字教學不是以集中識字作為主要內容,而還應包括讓孩子知道文字的來歷,知道文字與口語的對應關系,知道文字構成的一般規律,如漢字“木”字旁的大多與樹 木有關等, 書寫經驗的培養不是將大量的書寫練習作為主要內容,而可以引導孩子了解漢字的基本間架結構(如上下結構、左右結構等),讓孩子了解使用鉛筆和毛筆的不同要 求,以及正確的書寫姿勢等。 比如:老師布置作業的中做的一些讀書卡片、寫一小編讀后感,手抄報、讀寫繪等。
3、游老師把誦讀《日有所 誦》《主題閱讀》作為每天作業的一部分也是很好的。孩子在體驗大聲讀出或背出那些音韻和諧,朗朗上口的語言素材時,我們做家長的仿佛也再次回到往昔的孩童 時代,孩子在朗讀中沉浸在文中情感里,從而達到增強孩子對課文的記憶,同時增強他的思想情感,讓我加倍感恩生活,感恩孩子還需要我們大手的牽引。想到過幾 年后當他認為自己有足夠能力去自開始閱讀之旅而不再需要我時,我應該會很懷念這段共同閱讀的時光,就象在她褪去童聲后,特別想念她曾經奶聲奶氣的聲音。因 為這一點,我們會更加的珍惜親子閱讀的每一刻,融入“瑯瑯書聲,朗朗乾坤的美好光景中。
三、閱讀中的困惑
孩子偏愛閱讀童話書籍,但不愛閱讀一些歷史、地理和科學知識方面的書籍,知識面局限,閱讀時走馬觀花,不求甚解,不仔細想一想故事的內容,懶動筆,不愛抄寫,達不到閱讀的效果,自己對內容的見解想法也是表達的很模糊。
好書是“傳道、授業、解惑”的良師。“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是至理名言。自從學校開展了”親子讀書”活動后,我們家的讀書氛圍有很大的變化,不僅孩子比以前更愛讀書了,而且所讀書籍種類也不斷豐富了.我們家長在陪讀的過程也不斷的充實自己、便于和孩子更好的溝通。
讓我們和孩子攜起手來一起讀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