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留學經驗分享(精選5篇)
德國留學經驗分享 篇1
我是20xx年來德國留學的。20xx年我在北京建筑大學(原北京建筑工程學院)上學準備考研時,曾應一位德國導師的邀請來歐洲旅行過,這里優美的自然風光、清新的空氣、盛放的鮮花、悠閑的生活節奏以及老師家人的熱情好客等等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我決定要到歐洲完成我的碩博連讀的我的德國留學經歷感悟我的德國留學經歷感悟。
我大學的專業是建筑學,但第二外語是德語,從大二到大四共學了三年,畢業后到清華大學留德預備部學了一年強化課程,所以剛到德國就通過了DSH,正式 注冊上學了。學校所在地是德國的第二大城市慕尼黑,這個學校享有盛譽,在該校學習或者工作過的諾貝爾物理、化學、生理學與醫學獎獲得者共有四十一人,小城 的街道大多以著名人士的名字命名,而每一個名字都反映了這座城市和這所大學的一段歷史,也反映了人類科學文化發展的一段歷史。能在這樣一所學校讀書,那時 我頗有些躊躇滿志的,但是,我沒想到做學生在德國生活,和做游客在德國走馬觀花畢竟有天淵之別。
我開始時住在一所私人的宿舍里,宿舍有十幾層樓高,每層住十來人,廚房公用
我那時想,很快就可以認識很多人了。但在那里住了兩個月,我沒認識什么人,甚至很少見到他們我的德國留學經歷感悟留學德國。白天上課我基本不用怎么說話,晚上回家就對著四堵墻,很是郁悶。
有一天,我放學回家,遇到一個鄰居,她告訴我,住在我旁邊的那個鄰居死了,警察剛剛把他的尸體抬出去,而且,警察還說,他已經死了一個月了。我目瞪口 呆,冷汗直冒。那鄰居我見過一次,還跟他說了幾句話,他是個德國慕尼黑人,看上去不算年輕,也不知道是不是學生,怎么突然就死了呢?我雖然一直覺得走廊 上、房間里有異味,可是從來沒想過他死了!我跟死人隔著一堵墻住了一個月,太惡心了!
我在國內時可沒想過會發生這樣的事情;鄰里之間的關系冷漠到如此地步,鄰居死了一個月我還不知道。他的親人朋友呢?難道他整整一個月沒有音訊,他的親 人朋友也漠不關心,不聞不問?抑或是他根本就沒有親人也沒有朋友,自己一個人孤伶伶,失意抑郁,終于厭世而去?原來德國不僅有優美的自然風光、清新的空 氣、盛放的鮮花、悠閑的生活節奏……還有那樣冷冰冰的人際關系,那樣失落的人生。
我懷著沉重的心情回 到自己的房間,呆呆地在窗前坐了幾小時,想著怎樣盡快搬出這個宿舍。當時是11月,正是學期中,不容易找到房子,我找了三個星期也沒找到合適的。到第四個 星期的時候,找到一所私人學生宿舍,一個德國女生急著搬出去,要找Nachmieter(續租人)我的德國留學經歷感悟我的德國留學經歷感悟。我看過房間后覺得挺滿意,就跟她約定第二天去簽合同。 為了保險起見,我特意問她:“我是外國人,并且還是男生,可以住在這里嗎?”她說:“沒問題,這里住了不少外國學生,而且我已經告訴房東你是外國人了。”
第二天下午,我們一起到房東家里去簽合同。房東是一個老太太,她打開門,德國女生先進去,我還在門外,老太太看見我,表情很意外,問:“您從哪里 來?”我說我從中國來。她立刻說:“請您離開,我的房子不租給中國人!”我很震驚,反應不過來,那個德國女生大概是想問為什么,剛張開口,話還沒說出來, 老太太居然把她推出門外,很大聲地說:“您要找Nachmieter(續租人)必須征得我的同意!我說不租給中國人就是不租給中國人!”
德國女生當場就哭了起來,或許是覺得很尷尬也很委屈的緣故
我象個傻子一樣站在那里,完全懵了。印象中我總以為歐洲人相對來說比較有風度,可是老太太 竟對那女生推推搡搡,比罵街的潑婦還兇我的德國留學經歷感悟留學德國。緊接著門內又竄出一條狗來,那個德國女生說她天生怕狗,我就趕緊拉著德國女生跑了。她還在哭,我已經夠難受的了, 還得安慰她說:“這也不是你的錯,可能老太太以前跟中國房客有過不愉快的經歷……”
原來德國不僅有冷冰冰的人際關系,失落的人生,還有委屈和尷尬,歧視與白眼。我滿腹冤屈無處發泄,正巧在回宿舍的路上遇到一個中國同學,就跟她發起牢 騷來,才講了沒幾句,一個高大的年輕人忽然朝我們走過來,說:“DasistnichteuerLand!(這是不是你的土地)”他剃光頭,穿黑色皮 夾克,高筒黑皮靴,我想他大概是新納粹,我跟我的同學確實是在大街上講中文,可是誰也沒規定在德國不允許在大街上講中文啊,他干嘛要提醒我們這里不是我們 的國家?我當時已經因為老太太的蠻橫無理很生氣了,又被他如此一激,就大聲回了一句“SiesindMüll”(德語:你是垃圾)或許是當時在大街上的緣 故,他也沒把我怎么樣,扔下一句“Ausl?ndersindSchei?e(外國人都是狗屎)!”就揚長而去了。唉,原來德國不僅有委屈和尷尬,歧視與白眼,還有對外國人的侮辱和排擠。我跟另一個同學講起這件事,她跟我說她在東德念德語的時候,曾在大街上被兩個德國小孩跟著在后面叫“中國豬!中國豬!”我唯有苦笑。
幾經曲折,我終于在一所教會宿舍里,遇到了需要合租房的中國女孩琪琪,逃也似地搬出了那個惡夢般的宿舍。可是新宿舍離學校很遠,琪琪建議我們買一輛自 行車。她說AStA有修理過的舊自行車賣,我們約好了一起去買。知道AStA賣舊自行車的人可能不多,我們去的那天車庫里沒有別的顧客。娶琪指著一輛車問 賣車的人:“這輛多少錢?”那人問我們是不是中國人,得到肯定的回答之后,他說:“這輛車你們買不起的,中國人那么窮!”我和琪琪的臉煞時就變了顏色,想 拉琪琪走人了事,但琪琪不甘心白來一趟,還是想買一輛車,就指了另一輛問價錢,賣車的人說:“這輛便宜,可是那么高,你騎不了的!中國人的腿太短了!只有 象我們德國人那樣有那么長的腿的人才能騎!”
之后我寫了一封Email給我仍在北京的一位德國導師,告訴他,德國在這三個月里給我很壞的印象我的德國留學經歷感悟我的德國留學經歷感悟。他回信說,那是因為我在國內時對德國的期望太高了, 在德國旅游時那點浮光略影式的印象又太好了,以為德國=歌德、席勒、海涅、托馬斯8226;曼+貝多芬、巴赫、舒曼、門德爾松+馬克思、康德、尼采、萊布 尼茨+明媚的陽光、神秘的古堡、盛開的鮮花,與眼前的現狀一比,高下立判,自然容易沮喪。每一個國家都有它陰暗的角落,這些陰暗的角落絕不是主流。這樣一 想,我心釋然。
我想絕大多數和我一樣帶著太多美好念想而來的留學生,沒想到會看見這些陰暗。至于現狀不佳的原因,歸結于經濟的不景氣,失業的人多了,對待外國人的寬 容度就降低,認為外國人搶走了他們的工作。而德國一直都是單一民族國家,絕大多數德國人沒有“文化德國人”而只有“血緣德國人”的概念,哪怕外國人對德國 文化風俗了解得再深入,德語講得再好,學位拿得再高,工作再出色,只要長著外國人的面孔,就不會被認同為德國人。我的一位好友,盡管在德國出生,讀了醫學 博士,還是常被人問什么時候回土爾其。
讀了老師的回信之后我的心情稍稍平復了一些
那三個月象噩夢,但之后我卻再也沒有遇到過敵視和惡意了,或許是否極泰來,運氣好轉了我的德國留學經歷感悟留學德國。在學校里我漸漸地 認識了一些同學,在宿舍里跟鄰居的關系也還可以。總的來說,跟德國人的接觸不算多,根本談不上“溶入德國社會”。不少中國同學跟我的情況大同小異,有些同 學因為不是住在學生宿舍里,甚至來了德國幾年而跟德國人完全沒有接觸,因為上課時同學之間交流很少,下課回家就更不用說了,把門一關就與世隔絕。我想這有 三方面的原因,一來是德國同學沒有主動去認識留學生的熱情,他們一般有自己的社交圈子而總是跟“圈內人”一起活動;二來中國學生或多或少有一點內向,又覺 得自己德語不太好,因而羞于主動接觸德國同學;三來是德國大學的學制的問題,即使是同一個系同一個專業的同學,也少有選修完全相同的課而可以經常見面的。
幸運的是,學習慢慢走上軌道之后,我申請了三次實習都被接受了,因而得以了解了一些學校以外的情況。通過實習認識的同事基本上都給我良好的印象,溫和 有禮、認真守時、態度嚴謹,人際關系也比較簡單,同事間沒有什么勾心斗角,彼此傾軋,但也少有友誼,下了班之后就各走各路了,公事和私生活界限很明顯。
令我非常驚訝的是,在第一次實習的時候,我跟我的主管同一間辦公室,有一天她突然大哭了起來,說她的先生變了心,愛上另一個女人, 要跟她離婚,而她父母都臥病在床需要照顧,兒子還小,同時工作上的壓力很大,令她難以承受等等。我手足無措地看著原本端莊淑麗的她好象崩潰一樣,不知道怎 么樣安慰她才好。大概她也是因為我只是個實習生,很快就要離開公司,才敢這樣哭的,不然的話讓其他同事知道了豈非很難堪?那一刻我忽然明白,原來德國的職 業女性很不容易,表面上看上去很堅強很能干,其實背后有很多眼淚很多痛苦。難怪我一位教授的夫人盡管是博士,畢業后也甘愿呆在家當家庭主婦。
第二、三次實習時間都比較長,工作也相對復雜,但同事們都相當耐心地教我,并沒有因為我是實習生,又是外國人,就只給我不重要的事情做,這跟我在國內實習的經歷有很大不同我的德國留學經歷感悟我的德國留學經歷感悟。我跟第二次實習時認識的一些同事到現在仍然保持著密切的聯系。
在德國慕尼黑大學留學的這些年,頭兩年我曾經責備自己實在沒有學到什么。如今回頭想想,我在德國的生活是慢火燉老湯,滋味慢慢出來。在學校所得知識雖 然有限,事后想來竟然能助我輕車熟路觸類旁通。而我對德國的敏銳感知,又是一個更廣闊的寶貴資源。如果你有一顆舒緩留戀的心,不管身在何處,都能在漫漫人間煙火中化蝶。
先說時間觀念。當初去德國有幾個朋友是極力贊成的,因為我在小事上一向太散漫。他們說我早該學些德國式的守時嚴謹
去了之后,卻發現身邊的德國朋友大多愛遲到,年輕人更是不拘小節我的德國留學經歷感悟留學德國。但在正式社交場合必定還是著有很強的時間觀念。教授有固定的受訪時間,看病要提前預約,公共汽車發車與到每一站都有確切時 間表。我覺得我的生活像一塊蛋糕被分割,也開始學著安排日程表,一切都如德國人一樣的井然有序。這種習慣能讓我受益終生。
德國留學經驗分享 篇2
大三交換留學德國,后在德國繼續讀研,現在新加坡讀博。
我做過很多種兼職,剛開始,去中餐廳收過盤子,也做過家庭旅館小秘書,還在企業做過助理,給教授做助研等。給教授做助研是研究生一年級的時候,主要是負責收集教授做研究需要的信息和數據,翻譯成英文,并且做一些初步的分析。其實本科也可以做助研,只不過做的事情比較基礎,多是打雜、編輯文檔之類的,而研究生階段做的工作就有深度一些。
當時競爭助研崗位的人比較多,教授挑選助研主要是看學習成績,成績越優秀,機會越大。按成績篩選之后,會有一個小面試,主要考慮英語能力、對相關軟件的掌握程度,還需要大致了解一下教授的研究方向,假如之前就有研究經驗,那是最好不過了。我當時挺幸運,教授正好在做一個中國的項目,因此需要一個懂中文的助理,所以我的優勢比較突出。
助研是學校提供的打工崗位,學校的合同上規定是一個月20個小時,不過具體也看你個人的時間和教授的需要。我當時每小時的報酬是11歐元,算是不錯的。做助研的收入能夠支持大約一半的開支。
做助研的時間都是自己安排,全靠自覺,你什么時候有空就可以去辦公室。我每年開學時都會制定好一個學期的時間表,并且給一份教授,這樣教授安排任務時也會考慮我的時間。此外,我的一個原則是,考試前一個月不打工,提前完成工作,那一個月安心準備考試。
做助研的這份打工對我的學習幫助很大。我學到了做研究的技巧,了解了相關領域的知識、對相關軟件的應用也更加熟練,還端正了科研的態度。我們學經濟的天天和數字打交道,馬虎不得,做助研的經歷讓我不僅只看數據,還會考慮這個數據的時間、來源等背景因素,去做綜合判斷。
德國留學經驗分享 篇3
德國留學在熱潮的步伐中,不免會有學生和家長擔心去德國留學會不會很難以及去德國留學生活各方面的問題。既然選擇去留學肯定就需要面對各種挫折,所以在選擇去德國留學時就應該要學會去面對各方面事情,下面就給大家講述一個去德國留學的過來人的經歷,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德國留學為什么讀這么長時間?一是德國學制比較長,我讀書時,德國真正的綜合性大學只有碩士學位 (現在德國學制改革,有本科了),一讀就要五年。其次是因為亞琛工業大學工科在德國是公認第一,就像國內的清華一樣,而且對學生要求很嚴格,基本沒多少人能五年就畢業的。
去德國留學我讀的是電子系能源技術方向,我們系每個學期發的學生證上都寫著平均畢業時間,基本是在14個學期左右,也就是七年。而這也只是能畢業的,我讀的系,三個人里平均只有一人能畢業。
總之想來德國的朋友,包括大學已畢業的,如果想來德國讀Diplom (相當于國內理科碩士),包括過語言關在內,讀四五年是最起碼的。德國教育政策的變化使現在的德國有了英語授課的碩士專業,這倒是省了語言關,不過好像德國很多好的大學只收國內211重點大學的畢業生讀這個英語授課的碩士。
德國留學生活也是挺記憶猶新的,當年,我二十歲出來,國內大學讀了一年多就來德國了,現在我已經奔三十了,我的青春和心血全花在文憑上了,每當我想到這,我的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說不出來的味道。我該高興嗎?我快拿到文憑了。我該悲哀嗎?如果當初我不是選擇這條道路或許我現在在國內也活得很自在。
當初我去德國留學,一是看中了德國讀大學不要錢,二是因為我想將來有好的發展,要有好文憑當敲門磚;而且當時我也年輕,覺得在德國可以耗下去。
考試只有三次機會
下面是我在德國留學生活念書的經歷,看起來有點乏味,但我還是想講講。
我在國內也上過1年大學,我感覺德國大學生和中國大學生很不一樣。知識上的掌握是一方面,人的精神面貌上差別也很大。
我們學校的德國同學,熱情飽滿,充滿好奇心的學習態度總讓我很羨慕。中國有句話叫“一股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我看正好套在中國大學生身上。中國學生我相信小學中學基礎是打得很扎實的,可是越到后面后勁越不足。
而德國學生讀書,越到后面后勁越足,求知欲很強。德國人不管是教學還是求學,都高度自覺。老師給你很多機會,學不學是學生的事情,學校只是用考試卡你,考不過就畢不了業,如果三次不過,這個學校你就讀不下去了,至少我們學校就是這樣的。
德國教育一直以嚴謹和高質量著稱,去德國留學德國的大學寬進嚴出。德國好的大學好的專業,想要畢業是有點難度的。難讀的系,考試通過率極低。有幾門課每次老師只放百分之二十到三十的人及格。這樣的考試你有三次機會,如果你都不過就只能離開這所學校了。
我周圍有個朋友前兩次都沒過,第三次參加考試,考前幾天他壓力大到生病,在我面前開始胡言亂語,我真的很難過。還有個朋友三次都沒過,之后整個人性格都有些變了,只能轉到其他容易畢業的學校去讀書了。
這些人在國內都是普通家庭的孩子,他們很多是國內重點大學的,來德國讀書這么多年,性格多少都有點變化,我自己也是這樣。但我想,既然選擇了,就要堅持到底。
德國教育體系是發達的,政策的變化也使得德國留學逐步成為優勢,大家在去德國留學時要學會去適應德國留學生活,希望上述內容的經歷可以對大家有所觸動,有所幫助。
德國留學經驗分享 篇4
既然要到德國留學、生活,童鞋們就有遵守相關制度與習慣的義務,否則被遣送回國,丟面子倒還其次,重點是你曾經所有的努力全部都會“付之東流”。因此,為了阻止“悲劇”的發生,天道小編決定先給即將去德國留學的孩紙們扒一扒德國留學生一定不能做的幾件事兒,還請大家一定記牢!
德國留學生,請謹記,這七件事兒一定不要做:
1.在公共場所吸煙
在德國,尤其是北部德國,一般只能在室外(既抬頭是天空)吸煙,在室內不論有沒有禁煙標志,都不可吸煙。不過吸煙本身就是壞事,如果有這個習慣的同學還是快快戒煙吧。
2.垃圾不分類
德國嚴格執行垃圾分類政策,一般分為:廚余垃圾、廢舊玻璃制品、可回收物品和廢棄紙張。如果同學們在住宿地點扔垃圾沒有分類,一旦被發現或舉報,會處以200歐元的罰款。
3.制造噪音
一般同學們在國內不太在意在自己屋里唱歌、敲打、練習樂器等等。但在德國留學時,如果你仍舊這樣,你也就離被驅逐不遠了,甚至有過一個人因說話聲音大而被鄰居舉報,不得不強制搬家的事情。
4.門口亂放家具
去德國留學的孩紙如果需要搬家或者要扔掉一些不用的家具,不要眼看著別的德國人都把舊沙發衣柜什么的放在門口然后等著別人來撿走。這些都是需要事先向德國家具回收公司預約的,在成功預約之后,在特定時間特定地點,擺放舊家具。否則,你會收到一張罰款通知單。
5.鑰匙遺失
如果是單純自己家門鑰匙丟了,還沒有什么,頂多拿著房屋合同和個人證件去配鑰匙就好了。但是如果你是一串兒鑰匙,上面有樓房大門和樓道門的鑰匙的話,可能你就要面臨巨額賠款,因為房東(當然也有友善的房東不要求你這樣做)會要求你賠償整棟樓住戶換鎖的費用。避免這種事情的方法有二:辦理遺失險,或別丟失鑰匙。
6.黃賭毒
在德國雖然“黃”,“賭”,都是合法的,但是卻嚴格禁止“毒”。如果發現有人私藏毒品管制藥物,立即遣返,永久不得入境,嚴重的甚至要被關進監獄。
曾經有過一個真實事例,幾名中國留學生,晚上參加完朋友生日party之后散步回家,因為嫌路遠準備抄近道,便翻過隔離墩上了高速公路準備橫穿。雖然沒有出危險,但這幾名同學卻被永久驅逐出境且不得獲簽。相類似的比如外出逃票,欺騙政府機構,打黑工,簽證過期不延等等,都會遭到非常嚴重的后果甚至法律責任。所以同學們到了德國一定要規規矩矩。不能投機取巧。
以上就是小編準備的德國留學相關資訊啦!在今天的文章中,天道小編主要為德國留學生們扒出了一些謹記,譬如:在公共場所吸煙、垃圾不分類、制造噪音、門口亂放家具、鑰匙遺失、黃賭毒、違反當地法律,觸犯條款,還請即將去德國留學的朋友一定一定要記牢!感謝您的閱讀!
適合您的申請步驟
第一步,制訂留學計劃,確定學德語還是英語授課后,開始語言學習
第二步,準備審核材料遞交申請,預約APS審核面試并參加審核面試。預約APS審核至少需要學生提供6個學期成績,
所以一般在大三結束后開始預約。審核過程可用德語或者英語回答問題。
第三步,拿到審核證書后(學生最多可拿到10個審核證書,最多申請10所),準備申請材料,申請德國大學。
第四步,拿到錄取通知后,德意志銀行開戶并存擔保金,拿到資金證明后,遞交簽證 第五步,拿到簽證,成行
注意:以上是針對個人APS審核的學生申請,團審項目有些是不用面試,只需材料遞交審核的。英文授課碩士申請同上步驟。另因德國留學流程最為復雜,建議至少提前一年半開始準備。
德國留學經驗分享 篇5
不知不覺來到德國已經快兩年了,大學時的熱鬧景象好像還在眼前。上周劉xx老師聯系到我,希望我能介紹一下德國的生活,我又突然記起了自己在大學時對德國留學的憧憬和當時忙碌的準備生活。先自我介紹一下,我的名字是劉,20xx級入學,20xx年畢業,20xx年來到德國,理工大車輛工程專業畢業,在讀汽車專業研究生。在此仍要感謝劉瑞軍老師大學期間對我的幫助,可以說劉老師是我留學道路上非常重要的幫助者和見證人。
限于文字,可以和大家分享的內容并不多也很難做到具體,我將從我理解的德國的現狀和教育情況,德國學校的申請和德語的學習,留學期間的費用這幾個大家都比較感興趣的內容入手,談一下自己的認識。
現在大家有很多人可能是對德國感興趣,或者僅僅對留學感興趣,或者更直白地說只對足球、啤酒和文化感興趣。等到大家以留學為目的重新審視這個國家時,不免會產生這樣的疑問,這個國家強在哪?這個國家的教育強在哪?這個國家的生活是怎樣的?
德國經歷兩次世界大戰,成為戰爭的輸出者,對于自己的經濟發展的破壞也是巨大的。但是戰后德國依靠各方面的援助和自己的民族力量,一躍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之一。毋庸置疑的是,德意志人民憑借其嚴謹、認真的特點,在制造、機械方面逐步占領了全球領先的地位,成為影響著全世界的科技大國。但是在德國,你仿佛很難看到工廠,在上世界末德國開始從產品輸出轉化為技術輸出,核心技術研發在德國,產品生產在全世界。而我們來到德國學習的,正是德國的核心——技術。
在世界高校的排名中,德國的學校并不是“香餑餑”,因為德國的高校有自己的評分體系。在這個體系中,德國對自己的學校有一些區分。例如德國有傳統的文科學院,這是歷史發展給德國帶來的,如海德堡大學(1386年建校,曾是歐洲科學文化的中心),柏林洪堡大學(現代大學理念的鼻祖,大學第一次為培養自由思想的人才而存在)等等,這些學校通暢完全沒有工科專業。進入工業時代以來,德國還產生了另外一種大學——Technische Universität(工業大學或科技大學)。為了支持工業和科研力量的發展,德國政府開始設立“精英大學”的稱號,每五年進行一次審核。與國內精英大學評選規則略不相同的是,“精英大學”是一個流動稱號,高校的科研力量每年都在改變,能夠符合評選要求的,就會成為精英大學。精英大學在全德國范圍內一般為9所,稱作“TU9”。例如斯圖加特大學,慕尼黑工業大學,亞琛工業大學等既在其中,這些都是在歐洲乃至世界頂尖的工業大學,尤其在汽車和機械發展的領域內可以“強悍”形容。而這些學校也通常沒有文科專業,細節在此不做贅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