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七 論語九
忠是本根,恕是枝葉。非是別有枝葉,乃是本根中發(fā)出枝葉,枝葉即是本根。曾子為於此事皆明白,但未知圣人是總處發(fā)出,故夫子語之。〔可學(xué)〕
在圣人,本不消言忠恕。〔廣〕
圣人是不犯手腳底忠恕,學(xué)者是著工夫底忠恕,不可謂圣人非忠恕也。〔閎祖〕
天地是無心底忠恕,圣人是無為底忠恕,學(xué)者是求做底忠恕。〔僩〕
論恕,云:"若圣人,只是流出來,不待推。"〔節(jié)〕
圣人之恕與學(xué)者異者,只爭自然與勉強。圣人卻是自然擴充得去,不費力。學(xué)者須要勉強擴充,其至則一也。〔端蒙〕
"夫子之道忠恕",此忠自心而言之;"為人謀而不忠",此忠主事而言也。自心言者,言一心之統(tǒng)體;主事言者,主於事而已。〔端蒙〕
問:"曾子何必待孔子提醒?"曰:"他只見得一事一理,不知只是一理。"曰:"使孔子不提之,久還自知否?"曰:"知。"〔可學(xué)〕總論。
曾子已前是一物格,一知至。到忠恕時,是無一物不格,無一知不至。圣人分上著"忠恕"字不得。曾子借此為說。〔方子〕
曾子一貫,是他逐事一做得到。及聞夫子之言,乃知只是這一片實心所為。如一庫散錢,得一條索穿了。〔方子〕
問:"曾子於孔子一貫之道,言下便悟,先來是未曉也。"曰:"曾子先於孔子之教者,日用之常,禮文之細,莫不學(xué)來,惟未知其本出於一貫耳,故聞一語而悟。其他人於用處未曾用許多工夫,豈可遽與語此乎!"大雅云:"觀曾子問一篇,許多變禮皆理會過,直如此細密,想見用工多。"〔大雅〕
問:"'一以貫之',只是其用不同,其體則一。一個本貫許多末。"先生問:"如何是末?"曰:"孝弟忠信,居處有禮,此是末。"曰:"今人只得許多名字,其實不曉。如孝弟忠信,只知得這殼子,其實不曉,也只是一個空底物事。須是逐件零碎理會。如一個桶,須是先將木來做成片子,卻將一個箍來箍斂。若無片子,便把一個箍去箍斂,全然盛水不得。曾子零碎處盡曉得了,夫子便告之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他便應(yīng)之曰:'唯!'貫,如散錢;一,是索子。曾子盡曉得許多散錢,只是無這索子,夫子便把這索子與他。今人錢也不識是甚么錢,有幾個孔。"良久,曰:"公沒一文錢,只有一條索子。"又曰:"不愁不理會得'一',只愁不理會得'貫'。理會'貫'不得便言'一'時,天資高者流為佛老,低者只成一團鶻突物事在這里。"又曰:"孔門許多人,夫子獨告曾子。是如何?惟曾子盡曉得許多道理,但未知其體之一。"節(jié)復(fù)問:"已前聞先生言,借學(xué)者之事以明之,甚疑'忠恕'對'一以貫之'不過。今日忽然看得來對得極過。'一以貫之',即'忠恕';'忠恕'即'一以貫之'。如忠是盡己,推出去為恕,也只是一個物事。推出去做許多,即'一以貫之'。節(jié)於此中又見得學(xué)者亦有'一以貫之'。夫子固是'一以貫之',學(xué)者能盡己而又推此以及物,亦是'一以貫之'。所以不同者,非是事體不同。夫子以天,學(xué)者用力。"曰:"學(xué)者無'一以貫之'。夫子之道似此處疑有闕誤。學(xué)者只是這個忠推出來。'乾道變化',如一株樹,開一樹花,生一樹子,里面便自然有一個生意。"又曰:"忠者天道,恕者人道。天道是體,人道是用。'動以天'之'天',只是自然。"〔節(jié)〕
周公謹問:"在內(nèi)為忠,在外為恕。忠即體,恕即用。"曰:"忠恕是如此。夫子曰:'吾道一以貫之。'何故曾子曰:'忠恕而已矣?'"曰:"是曾子曉得一貫之道,故以忠恕名之。"先生曰:"且去一貫上看忠恕,公是以忠恕解一貫。"曰:"一貫只是一理,其體在心,事父即為孝,事君即為敬,交朋友即為信,此只是一貫。"曰:"大概亦是。公更去子細玩味,治國、平天下有許多條目,夫子何故只說'吾道一以貫之'?"公謹次日復(fù)問:"'吾道一以貫之。'圣人之道,見於日用之間,精粗小大,千條萬目,未始能同,然其通貫則一。如一氣之周乎天地之間,萬物散殊雖或不同,而未始離乎氣之一。"曰:"別又看得甚意思出?"曰:"夫子之告曾子,直是見他曉得,所以告他。"曰:"是也。所以告曾子時,無他,只緣他曉得千條萬目。他人連個千條萬目尚自曉不得,如何識得一貫。如穿錢,一條索穿得,方可謂之'一貫'。如君之於仁,臣之於忠,父之於慈,子之於孝,朋友之於信,皆不離於此。"問:"門人,是夫子之門人否?"曰:"是也。夫子說一貫時,未有忠恕,及曾子說忠恕時,未有體、用,是后人推出來。忠恕是大本,所以為一貫。"公謹復(fù)問:"莫是曾子守約,故能如此?"曰:"不然。卻是曾子件件曾做來,所以知。若不曾躬行踐履,如何識得。"公謹復(fù)問:"是他用心於內(nèi),所以如此?"曰:"只是樸實頭去做了。夫子告人,不是見他不曾識,所以告他。曾子只是曾經(jīng)歷得多,所以告他;子貢是識得多,所以告他。忠如瓶中之水,恕如瓶中瀉在盞中之水。忠是洞然明白,無有不盡。恕是知得為君,推其仁以待下;為臣,推其敬以事君。"〔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