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教案(精選9篇)
五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教案 篇1
教材內容
本組教材以“語言表達的藝術”為專題來編排課文的。本組安排了兩篇精讀課文和兩篇略讀課文,其中《楊氏之子子》一文,寫了九歲孩童與客人笑談的經過,孩子那機智巧妙的對答,令人拍案叫絕;《晏子使楚》學了晏子針對楚王的侮辱,機智應答,維護了祖國的尊嚴,有力的回擊另了楚王;劇本《半截蠟燭》學了母親和兩個孩子為了保護半截蠟燭里的秘密與德國軍官的機智周旋,在不動聲色的話語中充滿了膽略和智慧;相聲《打電話》則通過夸張的語言,說明了打電話時,說話要簡練,這樣不僅節約時間,也是對別人的一種尊重。編排這組教材的目的,一是讓學生通過讀書感受精妙語言的魅力,感受語言表達的藝術;二是通過閱讀不同題材的,了解不同題材的表達方式;三是引導學生積累優美的語言。
本組的“口語交際·習作三”安排了以“勸說”為主題的模擬表演和寫發言稿的內容,“回顧·拓展三”也是緊緊圍繞語言表達的藝術和形式的問題,安排了“交流平臺”“日積月累”“展示臺”三項教學內容,并引導學生在生活中搜集并積累精妙語言。
教學目標
1、學會本單元要求掌握的生字新詞,能聯系上下文理解。
2、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通過讀書,感受精妙語言的魅力和表達藝術。
3、通過學習了解不同體裁的表達方式,引導積累優美的語言。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感情朗讀課文,感受人物語言的精妙。
2、了解不同體裁表達方式,在學習中積累優美語言。
預計課時
《楊氏之子》1課時 《晏子使楚》2課時
《半截蠟燭》1課時 《打電話》1課時
《口語交際三》1課時 《習作三》2課時
《回顧·拓展三》1課時 共計9課時
五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教案 篇2
1、學生能從總體上明確綜合性學習的要求,了解綜合性學習的特點,為小學高年級綜合性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2、學生通過綜合性學習,學會制訂活動計劃,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并能通過獨立或合作學習,較好地完成任務。
3、學生能夠認真閱讀教科書中提供的閱讀材料,從中受到啟發,搜集到更多體現漢字神奇、有趣的資料。
— 第一課時 —
一、激情導入,揭示內容。
2、揭示內容。同學們,通過剛剛的交流,大家已經對漢字有了初步的了解,接下來,讓我們更深入地走進漢字王國,一起遨游漢字王國,開展綜合性學習,感受漢字的有趣和神奇,了解漢字文化,并為漢字的規范使用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吧。
二、合作討論,制訂計劃。
1、提示:在我們的教科書中,有對我們進行綜合性學習的指導,讓我們一起翻到教科書第43頁。
2、學生自由讀課文開頭的一段話。
3、學生匯報從這段話中了解到的要求。
教師相機強調:
。1)自由組成小組;
。2)討論活動內容:搜集體現漢字趣味的資料;
。3)制訂活動計劃;
(4)活動結束后展示活動成果。
4、學生自由分組。(教師適當指導:可以分為四大組,第一組字謎組;第二組歇后語、笑話、古詩組;第三組繞口令、對聯組;第四組漢字起源組)
5、“漢字真有趣”活動計劃
活動時間: 月 日
活動地點:
活動內容:
。1)搜集或自編字謎。
。2)查找體現漢字特點的古詩、歇后語、對聯、故事等。
。3)了解漢字的趣味。
成果展示:把搜集到的`資料編成小報,貼在教室里,舉辦趣味漢字交流會。
分工:組長: 搜集資料:
編輯: 抄寫:
插圖:
6、學生分組討論活動計劃。
提示:討論時要合理分工,如專人記錄討論結果、專人負責整理討論意見;討論后,形成完整的計劃;可以選擇豐富多樣的匯報形式,如競猜、講故事、朗誦、展覽等。
三、討論交流,完善計劃。
1、以小組為單位匯報活動計劃。
2、師生共同評議。(教師相機引導,提示注意計劃的完整、合理、科學以及活動形式盡量不要重復)
3、小組根據評議,修改完善活動計劃。
四、課外實踐,完成活動。
學生根據擬定的計劃,進行相關的搜集、查找、整理等工作。
1、提示學生查找圖書搜集。
2、提示學生利用網絡搜索。
3、提示學生通過請教別人得到相關資料。
— 第二課時 —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認真制訂了小組活動計劃,大家也按照計劃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在活動中,你們有收獲嗎?(生自由回答)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領略字謎的神奇吧。
二、猜字謎。
1、現在請大家張開想象的翅膀,一起領略字謎的魅力。請以小組為單位猜字謎,看哪組猜得又快又多。
2、猜教科書中列出的字謎。
。1)畫時圓,寫時方,冬時短,夏時長。
(2)四座山來山對山,四個川來川對川,四個日字連環套,四個口字緊相連。
。3)一點一橫長,兩點一橫長。你若猜不出,站著想一想。
。4)有人不是我,有馬飛跑過,有水能養魚,有土莊稼活。
(5)提取畫中的信息:一個人靠在樹旁休息。
。6)提取畫中的信息:鐘指向了十二點。
。7)相傳唐伯虎曾在杭州西湖畔賣畫。一天,他掛出一幅水墨畫,上面畫著一只黑狗,十分可愛。唐伯虎對人們說:“這是一則字謎,想購買者,需要付三十兩銀子,如果猜中謎語,就分文不收!贝蟀胩爝^去了,無人猜中。這時,有一位年輕人說:“我猜中了。”唐伯虎請他說出謎底,他卻笑而不答,取下畫來便走。
唐伯虎望著這位年輕人的背影,哈哈一笑,說:“猜中了!他猜中了!”
你能猜出這是個什么字嗎?
3、小組間相互猜字謎。
4、公布答案:(1)日;(2)田;(3)立;(4)也;(5)休;(6)斗;(7)默。
5、剛才猜的字謎都是書本上的,(1)至(4)是文字謎,(5)和(6)是圖畫謎,第(7)題是故事謎語。大家肯定也搜集或編寫了許多字謎,說出來讓大家猜一猜。
6、閱讀《門內添“活”字》思考:
。1)楊修通過什么方法猜出了謎底?
答:運用離合字形析字法。“析字”是根據漢字的結構特點,采用析形、析義、析音等形式來表情達意的一種方法。
。2)你還能列舉出類似的例子嗎?
示例:一人一口酥
一天,塞北送給曹操一盒酥,曹操親自在盒子上寫下“一合酥”三個字,然后把酥放在了桌子上。楊修進來看見了,讓人拿來湯匙,和眾人分著吃完了。曹操問他為什么這么做,楊修回答說:“盒子上明白地寫著‘一人一口酥’,我怎么敢違抗丞相您的命令呢?”
三、有趣的諧音。
1、諧音歇后語。
。1)引言:歇后語是由近似謎面和謎底的兩部分組成的一句話。這種形象而俏皮的口頭用語淺顯易懂,語言幽默,深受人們的喜愛。
。2)讀歇后語。
、偻馍驘艋\——照舊(舅)
、诹荷讲窜妿煛獰o(吳)用
、劭追蜃影峒摇獌羰禽敚〞
、芩脑碌谋印_動(凍)了
⑤咸菜燒豆腐——有言(鹽)在先
⑥隔著門縫吹喇叭——名(鳴)聲在外
。3)介紹:歇后語兩部分之間有間歇,說的時候往往只說前一部分,把后一部分(真意所在)隱去,就可以領會和猜想出它的本義。以上六組是諧音歇后語,借助同音聯系,產生俏皮風趣的表達效果。
。4)猜一猜:以下四組都是諧音性歇后語,看哪一小組猜得又對又快?
、僖贿B三座廟——
、谑^蛋腌咸菜——
③霜后的蘿卜——
④關公打噴嚏——
宣布答案:①妙(廟)妙(廟)妙(廟);②一言(鹽)難盡(進);③動(凍)了心;④自我吹噓(須)。
。5)通過前一階段的學習,每個小組都搜集了不少諧音歇后語,哪一組先來出題?
一組出題,其他組成員搶答。
。6)小結:歇后語是我國傳統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們應該好好繼承和發揚。
2、諧音笑話。
。1)讀一讀《“枇杷”和“琵琶”》。
(2)交流:看了笑話,你有什么感想?
。3)小結:漢語同音字多,不能隨意亂用,否則會鬧出笑話。
(4)拓展:小組派代表講述前一階段搜集到的諧音笑話。
四、有趣的形聲字。
1、默讀《有趣的形聲字》,概括形聲字的特點。
2、介紹:“星”和“鳳”原來都是象形字,后來又在象形字的基礎上增加聲符創造出來的。“蜀”和“祭”是在象形字的基礎上增加形符創造出來的。
3、交流:形聲字是由兩個部分組成,一部分表示這個字的讀音,另一個部分表示這個字的意義。表示這個字讀音的部分叫“聲旁”,表示這個字意義的部分叫“形旁”。
4、你還知道哪些形聲字?說說它們的特點。
5、以小組為單位介紹。
比如:“草”,“早”是它的聲旁,“艸”是它的形旁。
五、暢談收獲。
本次綜合實踐活動,你有哪些收獲呢?
六、布置作業。
把搜集的有關資料,做成一期以“有趣的形聲字”為主題的手抄報。
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教師應當既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又是學習活動的參與者。在此板塊中我著重選擇了猜字謎和找諧音兩個內容讓學生交流,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讓他們在交流的同時感受到漢字的神奇和有趣。
五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教案 篇3
【學習目標】
1.會寫6個生字,會認3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能根據注釋理解詞句,了解課文內容,體會故事中孩子應對語言的巧妙。
4、 能主動在生活中搜集、發現、積累、運用精妙的語言。
【學習重點難點】
1、把課文讀流利,讀懂句子。
2、體會人物語言的風趣和機智。
【知識鏈接】
《世說新語》故事兩則
(一)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毙峙唬骸拔慈袅跻蝻L起。”公大笑樂。
(二)
徐孺子年九歲,嘗月下戲,人語之曰:“若令月中無物,當極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無此必不明。”
【自主預習】
1、讀課題理解題目意思。
2、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惠 曰 禽 詣 為 應
3、讀準停頓、讀通課文。
梁國/楊氏之子/九歲,甚/聰惠。 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合作探究】
1.這個故事最精彩、最吸引人的是哪句話?為什么?
2.如果楊氏之子回答“孔雀是夫子家禽”,與“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比較,你認為哪一句更好?
3.想像:孔君平聽了孩子的話后,會是什么反應?
五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通讀課文,了解劇本的形式和特點,和一般記敘文比較寫法上的不同。
2、默讀課文,明白課文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能通過人物的語言和劇本提示,理解人物的行為和心理,體會伯諾德一家對德國鬼子的仇恨。
3、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并能分角色演一演。
課前準備:
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的基本情況。2記敘文《生死攸關的燭光》。
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暢談感受
1、出示課題,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寫法上很特殊的課文——《半截蠟燭》,請大家讀讀課文,看看有哪些特別的地方?
2、學生讀課文,自由交換意見。
3、課堂交流每個人自己的看法。
4、教師隨機引導學生概括課文的特點,引導學生認識一種新的文體——劇本。
二、再讀課文,了解大意
1、現在我們知道我們今天讀的是劇本,讀劇本和讀課文有點不一樣,你能讀懂這個劇本嗎?輕聲地讀一讀。想想這個劇本講了一個怎么樣的故事?
2、課堂交流,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故事的大意。具體的說法可以有很多種,不要過于強調概括和簡練,只要能用自己的話把故事轉述出來,并能說清楚時間、地點、人物和事情經過,都應該得到鼓勵。
3、說說讀劇本和讀課文有什么不同?你是怎么從劇本里讀懂這個故事的?
三、深入閱讀,感受形象
1、自由朗讀課文,想想伯諾德夫人一家是怎樣保護半截蠟燭的`?找出有關句子,讀一讀。
2、想象體驗:半截蠟燭被點燃了,正在一點一點熔化,如果被鬼子發現,那會怎樣呢?
3、在這樣的情況下,伯諾德夫人怎么做,怎么說?她的神情會怎么樣?心情又是怎么樣?
4、在這樣的情況下,杰克怎么做,怎么說?她當時的神情會是怎么樣?心情又是怎么樣?
5、在這樣的情況下,伯諾德夫人怎么做,怎么說?她當時神情會是怎么樣?心情又是怎么樣?
6、自由組合成小組,嘗試表演這段故事。
四、內化形象,感悟語言
1、閉上眼睛,想象故事中的每一個人物,誰給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試著用自己的話來描述你腦中的這個人物形象,寫一寫。
2、交流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并說一說,你的印象來自于課文中的那些詞句,有感情朗讀。
五、拓展延伸,比較閱讀
1、閱讀記敘文《生死攸關的燭光》。
2、說說課文和記敘文《生死攸關的燭光》各有什么特點。
五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流利地朗讀課文,參考課文下面的注釋,理解每個句子的意思。
2、理解課文,體會楊氏之子的機智聰慧和他的回答的巧妙之處。
3、認識3個生字,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出示課題,感受文言
1、出示課題“楊氏之子”,說說題目的意思嗎?
2、讀讀課題,這個課題的語言有什么特別的'地方?
3、大聲地朗讀課文,感受文言文和現代漢語到底有什么差別,有什么不同。
4、自由的說說你感受到的差別和不同。
二、熟讀課文,理解意思
1、大聲反復朗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隨機檢測學生讀課文的情況。
2、邊默讀課文,邊看注釋,說說每一個句子的意思。
3、課堂交流,落實每一句話的意思。
三、質疑問難,背誦課文
1、默讀課文,說說意思,還有哪些有疑難?
2、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一、想象情境,感情朗讀
1、朗讀課文,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出示句子: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弊x讀這兩個句子,想象當時的情境,說說當時兩人會是怎樣的神情?說話時用怎樣的語氣?
二、深入理解,體會語言
1、思考:你覺得楊氏之子的機智表現在哪里?
。1)“應聲答曰”說明反映很快,不假思索。
。2)“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币痪錄]有正面說楊梅不是我們家的,而是巧妙的從“夫子家”說起,寓意孔雀不是你們的家禽,楊梅當然就不是我們家的。
2、討論:
(1)楊氏之子這樣的回答,你覺得好不好?
(2)生活中還有沒有這樣說話的例子,說一說。
三、拓展延伸,綜合學習
閱讀“綜合性學習”,明確這次綜合性學習的活動要求。
(1)搜集積累在表達上很有特點的語言,比如:歇后語、諺語、幽默故事、古今笑話等。
(2)搜集和擬寫提示語、廣告語。
。3)收集相聲、評書或影視劇的精彩對白,試著演一演。
五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了解宴子出使楚國國,有力的反擊楚王的三次侮辱,維護了齊國的尊嚴的故事,由衷的佩服宴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辯的口才。
2、理解宴子說的話,體會宴子的語言中所蘊含的智慧。
3、認識8個生字,分角色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解釋課題,導入課文
1、出示課題“宴子使楚”。理解“使”,出使。
2、介紹宴子。說明“子”是古代對對有學問有貢獻的男性的尊稱。說說,你知道中國古代還有哪些著名的人物。比如:孔子、孟子等。
3、說說課題的意思。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教師提出初讀要求:
。1)根據拼音,讀準生字詞的讀音,把課文讀通順。
。2)想想課文講了哪幾件事。
2、課堂交流
。1)課文講了三件事,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每次都反駁了楚王,維護了齊國的尊嚴。
。2)讀一讀難讀的句子。
3、嘗試給課文分段
。1)那些段落是寫三件事的?(2)分段
三、再讀課文,走近宴子
1、大聲朗讀課文,想想課文讓你感到最氣憤的是什么?讓你感到最高興的又是什么?
2、課堂交流,并朗讀相應的課文。
3、從楚王的變化中,你能說說宴子是一個怎樣的人?
四、深入閱讀,體會智慧
研讀晏子和楚王間的.第一回合較量
。1)找出晏子面對楚王的侮辱,如何反駁的句子。
(2)自由朗讀這句話,你認為晏子反駁的話中哪一句最厲害。(讓學生自由說理)
轉折點:由狗洞推想到狗國,向楚王質問:楚國到底是個怎樣的國家?
。3)晏子面對楚王的侮辱,他又會怎樣對接待的人說這番話呢?請選擇合適的提示語,然后讀一讀,說說你為什么這樣選擇?(怒發沖沖地心平氣和地冷靜地)。
。4)有感情地朗讀第三自然段。
第二課時
一、深入閱讀,體會智慧
。ㄒ唬┭凶x晏子和楚王間的第二回合較量
1、自由朗讀第四自然段,說說你最喜歡讀哪句話?為什么?
2、課堂交流,隨機點撥。
3、有感情朗讀第四自然段。
。ǘ┭凶x晏子和楚王間的第三回合較量
1、自由朗讀第五自然段,找出宴子說的話,想想說的是什么意思?
2、出示:“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墒沁@種柑橘一種到淮北,就只能結又小又苦的枳,還不是因為水土不同嗎?同樣的道理,齊國人在齊國能安居樂業,一到楚國就做起強盜來了,也許是兩國的水土不同吧”。
。1)理解:水土不服
A柑橘因為水土不服,只能結又小又苦的枳。
B齊國人因為水土不服,一到楚國就做起強盜來了。
。2)這段話中隱含了什么意思?(楚國的社會風氣不好)
3、有感情的朗讀第五自然段。
二、感情朗讀,理解宴子
1、用一個詞語來說說宴子是一個怎么樣的人?
臨危不懼口齒伶俐熱愛祖國足智多謀能言善辯??
2、想象一下,宴子長什么樣?面對楚王他是一個怎樣的形象?
讓學生充分的說,并能結合課文的有關語言說出理由。
3、嘗試分角色朗讀課文。先分組準備,再課堂朗讀。
三、觀照全文,理解結構
1、自由讀課文,想想課文的開頭、中間和結尾有什么聯系?
2、比較課文中間每一次較量中楚王前后態度的對比,理解和開頭結尾的關系。
四、作業
1、摘錄宴子反駁楚王的話。
2、排練課本劇。
五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教案 篇7
晏子使楚
教學內容:
教材第50—53頁
教材分析:
講述了春秋末期,齊國大夫晏子出使楚國,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顯顯楚國的威風,晏子巧妙回擊,維護了自己和國家尊嚴的故事。
楚王三次侮辱晏子,前兩次針對晏子身材上的缺陷,“在城門旁邊開了一個五尺來高的洞……讓晏子從這個洞進去。”“難道齊國沒有人了嗎?”“既然有這么多人,為什么打發你來呢?”言語中充滿了挑釁和嘲弄,對齊國的大夫直呼“你”,已是無理之極;后一次直指齊國,“齊國人怎么這樣沒出息,干這種事?”嘲笑之語更是肆無忌憚。面對這樣盛氣凌人的侮辱,晏子正氣凜然,沉著應對,機智反擊,結果楚王一敗再敗,不得不賠禮認輸。
故事盛贊了晏子身上表現出來的凜然正氣、愛國情懷和他高超的語言藝術。
課文人物對話比較多,以人物對話來塑造形象,是本文寫作的一個突出特點。文章按事情的發展順序來寫,開頭寫楚王想侮辱晏子,這是故事的起因;接著寫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機智對答,這是事情的經過;結尾寫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這是故事的結果。首尾照應,思路清晰,行文緊湊,結構嚴謹。
學習目標:
1.會寫14個生字,會認8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侮辱、威風、矮小、冷笑、為難、規矩、招待、囚犯、出息、大臣、柑橘、盜賊、取笑、笑嘻嘻、賠不是、實話實說、面不改色、安居樂業”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3.體會晏子能言善辯的才能和維護國家尊嚴的精神,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
學情分析:
本課故事性很強,學生通過自主閱讀,合作探究的能夠知道課文是寫誰與誰之間侮辱與反侮辱的故事,寫了幾個回合的斗智。有些不大好懂又很關鍵的詞語,可讓學生查查字典。作者通過人物對話來刻畫人物特點的表達方式是學習的難點,可以通過有感情的朗讀,體會人物的特點,了解表達方式。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搜集資料 制作課件
學生準備:搜集資料
北師大五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教案(三)
半截蠟燭
教學內容:
教材第54—56頁
教材分析:
本篇課文是一個短小的劇本,反映的是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某城市的故事。女主人伯諾德夫人的家是反法西斯組織的一個聯絡點,為安全起見,伯諾德夫人把一份秘密文件藏在半截蠟燭里。在蠟燭被例行前來檢查的德國鬼子點燃的危急關頭,為保住蠟燭里的秘密,伯諾德夫人、杰克、杰奎琳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與敵人展開了驚心動魄的斗爭。故事的精彩之處就體現在他們與敵人的對話中。
學習目標:
1.讀讀記記“解釋、負責、無奈、粉嘟嘟、小心翼翼、完好無損、不惜代價、例行檢查、若無其事、了如指掌”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伯諾德夫人一家在危急關頭和敵人作斗爭時的機智勇敢和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初步了解劇本的語言特點。
學情分析:
劇本這種文學形式是學生初次接觸,學生通過閱讀,能夠體會人物的機智、勇敢和愛國情懷,領悟其是怎樣通過人物對話來表現人物特點的是學習的難點。可以
重點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把握劇情,通過人物的對話,體會人物的機智、勇敢和愛國情懷。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搜集資料 制作課件
學生準備:閱資料、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及法西斯對德國人的殘酷迫害。
課時安排:一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數:5
教學過程:
一、抓字詞,感知大意
出示一組詞指名讀。
1.伯諾德夫人、杰克、杰奎琳:
回憶課文說一說這三個人物的關系,他們是干什么的?
【設計意圖】檢查對課文的部分生字學習情況,以及對課文的預習情況。通過一組詞逐步把握人物之間的關系。
2.絕密、絕妙、危機、厄運:
這些詞意你懂嗎?看來似乎很簡單,但是真正弄懂詞語意思就應把它放入課文中,詞語只有回歸課文中,才有生命的活力,才有生活氣息。
(1) 絕密: 絕:最,極。極端的機密,不能泄露一點。
課文中講的是絕密的什么?為什么是絕密的呢?
補充資料介紹:野心勃勃的法西斯德國,在占領波蘭之后,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拉開了序幕,法國成了德國擴張勢力的第二個目標,殘暴的德軍對法國人民肆意進行侵略、屠殺,頑強的法國人民奮起抵抗,戰爭中,一切情報都是至關重要的,因為情報關系到國家的命運,人民的安危!婦女兒童是該受保護的,但他們也不得不奮起反抗,參加革命工作。
【設計意圖】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歷史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
(2)絕妙:極巧妙,令人意想不到。
課文中講的是絕妙的什么?絕密的情報是用絕妙的主意來收藏的,伯諾德夫人想到的絕妙主意是什么呢?為什么不藏在整段蠟燭中,而是半截蠟燭呢?
(3)危機、厄運:文中危機指什么?會引起什么后果?
五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教案 篇8
一、圍繞重點,全班研討
1.自由讀第2自然段,說一說鯨是怎樣進化的?把你自己當作鯨,給同組同學說一說“你”的進化過程.
學生匯報:我們鯨在很遠古的時代,和牛、羊一樣生活在陸地上.后來環境發生了變化,就生活在了靠近陸地的淺海里.又經過了很長時間,我們的前肢和尾巴漸漸變成了鰭,后肢完全退化,就成了現在的樣子,適應了海里的生活.所以,我們并不是魚,而是哺乳動物.
2.快速讀第3自然段,說說你知道了什么?指名匯報,你是從哪里了解到的`,把這些讀給大家聽一聽.
3.鯨生活在海洋里,可它又不是魚,這真是太神奇了,它在生活習性方面又有什么特點呢?默讀4~7自然段,想想課文從哪幾個方面介紹了鯨的生活習性?(課文從吃食、呼吸、睡覺、生長這四個方面介紹了鯨的生活習性.)
4.鯨分為兩類,它們在生活習性上有什么不同嗎?自由讀第4、5自然段用“——”畫出須鯨的生活習性;用“~~~~~”畫出齒鯨的生活習性.填好表后在小組內交流.
吃食(吃什么,怎么吃,特點)呼吸(用什么怎么呼吸)
共同點 都吃魚蝦 用肺呼吸浮上海面從鼻孔噴氣
須鯨 小魚小蝦吞進吃的多 噴出的水柱垂直細高
齒鯨 大魚海獸咬住兇猛 噴出的水柱傾斜粗短
5.鯨在睡覺時是什么樣呢?學習第6自然段,想像一下鯨睡覺的樣子,并把它畫下來。
6.輕聲讀一讀第7自然段,說一說你還知道了什么?
二、回顧內容,朗讀記憶
我們對鯨的生活習性已經有了一些了解,哪個方面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就把這部分讀給小組的人聽,看看哪個同學能把自己喜歡的內容背下來.
三、出示資料,延伸擴展
出示“資料袋”的內容,自由朗讀,談談感受。
四、布置作業
1.完成指導叢書。
2.通過學習課文,我們對鯨已經有了一些了解.其實,我們人類對鯨還有許多地方都不夠了解,這些都等待著同學們去探索.布置同學搜集課外資料,以“鯨的自述”為題,圍繞某一方面的內容寫一篇短文。
五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教案 篇9
楊氏之子
教學內容:
教材第48—49頁
教材分析:
《楊氏之子》選自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該書是一部主要記載漢末至晉代士族階層言談軼事的小說。本文講述了梁國姓楊的一家中的九歲男孩的故事。故事大意是這樣的:
在梁國,有一戶姓楊的人家,家里有個九歲的兒子,他非常聰明。有一天,孔君平來拜見他的父親,恰巧他父親不在家,孔君平就把這個孩子叫了出來。孩子給孔君平端來了水果,其中有楊梅。孔君平指著楊梅給孩子看,并說:“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馬上回答說:“我可沒聽說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鳥。”
故事情節簡單,語言幽默,頗有趣味。
學習目標:
1.會寫6個生字,會認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家禽”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能根據注釋理解詞句,了解課文內容,體會故事中孩子應對語言的巧妙。
學情分析:
讓學生開始接觸文言文,對文言文的認識不多,但是學生對課文內容感興趣,理解古文的意思不困難,因此使學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語言的風趣機智是學習的重點與難點。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閱讀劉義慶的《世說新語》 制作課件
學生準備:搜集資料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初讀課文 領會課文意思
第二課時:體會語言的精妙 總結拓展
第一課時 課時數:1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我們每天都要用語言進行交流。精練得當的語言,能準確表達思想、情感;機智巧妙的語言,有時會幫助人們擺脫困境;幽默風趣的語言,能活躍生活;生動優美的語言,能愉悅身心……今天我就來認識一個聰明機智的小孩。
2.板書課題,齊讀。誰來說說這個課題告訴我們?(重點理解“氏”“之”的意思。)
【設計意圖】在課堂教學開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初讀課文,讀通讀順
1.這篇課文是一篇文言文,因為古人寫作方式和我們有很大的不同,很多人覺得文言文很難學,其實學文言文也不難。“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是學文言文的訣竅。不過,學文言文的難點,也在于讀。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朗讀課文。
3.古時候,誦讀詩文是一種很風雅的事,一卷在手,書聲朗朗。文言文的朗讀特別要注意節奏和韻味。聽老師范讀。
4.再試著讀一讀,讀給你的同位聽。特別注意該停頓的地方要停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