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的花園》的教案(精選13篇)
《巨人的花園》的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會寫12個生字、會認洋“洋溢、覆蓋”等14個生字新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
3.了解課文大意,概括課文內容。
(教學重點)
1.識記生字,讀通課文。
2.初步把握每篇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
初步把握每篇課文的主要內容(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看圖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喜歡童話嗎?那你又讀過那些童話呢?哦,讀了這么多!一篇篇優美的的童話讓我們深深陶醉。那你能根據圖片猜出是哪篇童話嗎?
2.同學們,童話是一座巨大的寶庫,童話讓我們的童年生活變得絢麗多彩!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全部是大家喜歡的童話故事,有《巨人的花園》、《幸福是什么》。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美麗的童話世界,去感受童話帶來的無限樂趣吧!
二、初讀課文,學會字詞
現在,請同學們翻開課本,讓我們跟隨本組課文,走進奇妙的童話世界。
出示:預習要求
(1)標出自然段,圈出生字、新詞。
(2)不認識的字可以查字典、看生字表,不理解的詞語聯系上下文理解,也可以請教老師同學。
(3)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課文預習完了嗎?現在,讓我們過關斬將,進入第一關,生字新詞我會讀!
1.大屏幕出示字詞。洋溢允許圍墻告示牌增添訓斥覆蓋火辣辣凝視冷酷愉快拆除
小老師領讀、開火車檢查、同桌互查。
2.學寫生字,老師重點指導溢、覆,其他生字學生自己練寫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同學們都很棒,字詞讀的正確又流利,那么課文同學們讀的怎么樣呢,下面請同桌互相檢查課文的朗讀情況,因時間關系,同學們可以給你的同桌指定一段或幾段文字,看誰能把課文讀的正確又流利,讀完后由老師抽查。
1.既然同學們可以把課文讀的這么棒,老師相信你們對課文內容也有一定的了解,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瀏覽一下課文,想一想,這幾個童話故事主要講了什么事?同學們可以在小組內討論交流一下。
(1)我知道《巨人的花園》寫的是一位巨人看到孩子們在自己的花園里玩耍,很生氣,她在花園周圍筑起了圍墻,從此,花園里只有冬天。后來,他在一個孩子的啟發下,拆除圍墻,孩子們涌入圍墻,給花園帶來了春天。
(2)《幸福是什么》寫了三個牧童發現了一口老泉,他們疏通了泉眼,砌井加蓋,做了一件好事。智慧的女兒稱贊了他們,并祝福他們幸福。十年以后他,三個牧童各自有了對幸福的理解。
第一個青年認為,幸福是:------------------
第二個青年認為,幸福是:------------------
第三個青年認為,幸福是:------------------
2、我們再來集中交流幾個問題。
(1)你知道是誰給花園帶來了春天嗎?(學生各抒己見)
(2)三個牧童分手后,各自都做了什么?他們找到幸福了嗎?(學生回答)
對呀,三個牧童都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得了各自的幸福。正如智慧的.女兒所說的那樣“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希望同學們也能找到屬于自己的幸福。
四、總結設疑,布置作業
1.巨人的花園發生了神奇的變化,為什么會發生這些變化?讓我們下節課繼續深入探討吧。
2.課下請同學們把自己喜歡的關于幸福的名言警句摘抄到自己的小筆記本上,同學之間進一步交流。
(板書設計)
1. 《巨人的花園》
2. 《幸福是什么》
(教后反思)
一、優點
二、建議
《巨人的花園》的教案 篇2
一、教材解讀
這是英國作家王爾德寫的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一個巨人看到孩子們在自己的花園里玩耍,很生氣,他在花園周圍筑起了高墻,將孩子們拒于墻外。從此,園里花不開,鳥不語,一片荒涼,春、夏、秋都不肯光臨,只有冬天永遠留在這里。一天,孩子們從墻洞爬進來,春天也就跟著孩子們來了,園里立刻變得生機勃勃。當他把孩子們再次趕出花園之后,花園又被冰雪覆蓋了。后來,在小男孩的啟發下,巨人醒悟了,隨即拆除了圍墻,花園成了孩子們的樂園,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園和孩子們中間,感到無比的幸福。從這篇童話中,我們可以體會到,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
本文的顯著特點是運用對比的方法展開故事情節、揭示道理。文中有許多處進行了對比,如,巨人砌墻與拆墻后花園情景的對比,巨人砌墻與拆墻后態度的對比、感覺的對比,正是在這些對比中,故事的情節變得跌宕起伏,故事所揭示的道理也自然地顯現出來。
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讓學生在閱讀中了解童話在主人公的安排、表達方法的選擇等方面的特點,二是明白快樂應當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想象畫面,體會巨人在行動上和心理上的變化,教學難點是體會這篇童話在表達上的突出特點。
(1)對句子的理解。
①小男孩沒有拔腿逃跑,卻用他那會說話的眼睛凝視著巨人。
“凝視”是指聚精會神地看。小男孩在文中是一個奇異的人物──他一伸手,桃樹馬上綻出綠芽,開出美麗的花朵。是他使巨人幡然醒悟,他用眼睛專注地看著巨人,仿佛在跟巨人說著什么,孩子用他那雙會說話的眼睛,給巨人帶來了怎樣的震撼?巨人從小男孩的眼里讀懂了什么?課文中沒有寫出來,給我們留下了無限的想象空間。但從后來巨人的變化,我們可以體會到,巨人從小男孩的眼里,讀出了溫情,讀出了愛。
②喚來寒冬的,是我那顆任性、冷酷的心啊!
“任性”是指放任自己、不加約束;“冷酷”是指待人冷淡苛刻。這是巨人醒悟后說的一句話,他明白了春天不到花園里來的原因:是因為自己太任性了──一次次趕走孩子們;是因為自己太冷酷了──一次次訓斥孩子們。他想自己獨享花園里的.一切,結果得到的卻是寒冷和荒涼。這句話是幫助學生體會童話所揭示道理的一個關鍵性語句。
(2)對詞語的理解。
洋溢:指情緒、氣氛等充分流露。
喧鬧:是喧嘩熱鬧的意思。
訓斥:訓誡,斥責。
叱責:用嚴厲的言語指出別人的錯誤或罪行。
二、教學目標
1比鮮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鮮花盛開、綠樹成陰、鮮果飄香、洋溢、允許、圍墻、告示牌、隆冬、孤獨、狂風大作、雪花飛舞、草翠花開、訓斥、覆蓋、凝視、火辣辣、冷酷、愉快、拆除”等詞語。
2能根據課文內容想象畫面。
3愿意和同學交流閱讀感受。
三、教學建議
1指導學生閱讀之前,可以引導學生回顧已經閱讀過的童話故事。
2要先放手讓學生獨立閱讀,運用已獲得的方法學習生字,理解詞語,了解課文的基本內容。在學生獨立閱讀的基礎上,抓住人物態度的變化、感覺的變化和花園情景的變化,通過朗讀、想象等方法感悟童話所揭示的道理,體會課文表達上的特點。
3指導學生體會童話所揭示的道理,應主要采用朗讀和想象的方法,緊緊抓住巨人的表現與花園里的情景展開教學。如,對比巨人回來前后花園里的情景:巨人回來前,花園是什么情景?回來后,又是什么情景?(先讀課文,用課文中的話說;再讀課文,邊讀邊想象,用自己的話描述;最后通過朗讀表現這種情景)又如,對比巨人醒悟前后的變化:巨人醒悟前是什么樣的?醒悟后又是什么樣的?應該怎樣讀巨人醒悟前的話?在充分朗讀和想象的基礎上,組織學生討論讀后有什么體會,或是有什么發現。
對這篇童話所揭示的道理,學生的體會可能不太一致,會有多種說法,如“快樂應當和大家分享”,“人不要太自私”,“要尊重孩子,沒有孩子的地方就沒有春天”,教學時,要尊重學生的閱讀感受,不要強求一致,也不要盲目拔高。
4感受童話的魅力,也是本課教學的重點之一。可以讓學生在明白了童話所揭示的道理之后,深入揣摩自己喜歡的部分。形式上不拘一格,如果對故事情節感興趣,可以與同學合作演一演;如果對童話的語言感興趣,可以深入讀讀有關段落;如果對人物形象感興趣,可以與同學展開人物形象的討論。在充分交流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把自己喜歡的句子抄寫下來。
5字較多,有些字易受方言音干擾而讀錯,要提醒學生借助漢語拼音讀準確,如:“允”應讀yǔn,不要讀成rǔn或yǒng;“拆”應讀chāi,不要讀成chē。另外,“火辣辣”的“辣”在ABB式的短語中發生變調,應讀作huǒlālā。本課要求會寫的12個字,大都筆畫繁多,要讓學生仔細觀察字形。易錯字“添”的右下角是“小丶”而不是“小”,可以引導學生回憶包含這個部件的字,如“慕”,以加深印象,避免錯誤。
本課生詞較多,要提醒學生在讀書時加以注意,將識字與學詞結合起來,豐富自己的詞語積累。其中一些詞語要引導學生結合上下文仔細體會其豐富的內涵及其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如“紛紛逃竄”,“竄”是“亂跑、逃走”的意思,多有貶義,而在課文中用來描寫孩子們的行為,則生動地表現出巨人的可怕訓斥對孩子的心靈造成的傷害,反襯出巨人的冷酷無情。又如“任性”“冷酷”,巨人用這兩個詞語自責,體現了巨人對自己行為的深深的悔恨。
6“綜合性學習”,提出搜集、閱讀童話的要求,在教學時要落到實處。可以分階段要求,把綜合性學習貫穿于整組學習的始終。有條件的話,應引導學生通過不同的途徑搜集童話;如果條件有限,可以師生共同搜集;必要時,教師可以直接提供一些童話供學生閱讀,選讀課文中的《小青石》就是一篇很有趣的童話,可以推薦給學生閱讀。另外,“資料袋”中介紹了童話的一種分類方法,以及著名的童話作家和他們的作品,可以利用這個資料袋,引導學生搜集、閱讀童話。《同步閱讀》中編選了《格林童話》中的《勇敢的小裁縫》、張天翼的《不動腦筋的故事》和葉圣陶的《祥哥的胡琴》,可以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有計劃地閱讀。
《巨人的花園》的教案 篇3
【總體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拓展語文學習的內容、形式和渠道,使學生在廣闊的空間里學語文、用語文,豐富知識,提高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用好教科書的基礎上,適當開發文本資源,使語文教學從封閉走向開放,讓以探究未知的心態對待每一節課。本課教學設計是三人連上完整課,這是一種嶄新的嘗試,意在讓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學生通過讀童話──說童話──寫童話,在興趣盎然中超越封閉的語文課堂。
【課設計理念】
把朗讀作為體驗文本的手段和歸宿。整個教學設計通過不同層面、多種形式的讀,引領學生走進文本,探究文本的意蘊,體悟文本的情愫,感受文本的美妙,讓學生在反復觸摸文本語言的過程中,獲得言語智慧的滋養,享受學習語文所帶來的愉悅。
【學習目標】
1、緊扣“沒有孩子就沒有春天”這一主線,抓住花園情景及人物態度的變化,通過朗讀感悟童話表達上的特點,感受童話的魅力。
2、將學文與學詞結合起來,豐富詞語積累。
【課前游戲】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童話嗎?那咱們來玩個跟童話有關的小游戲──看圖片猜猜猜。請你認真看圖片,然后猜一猜,這是來自哪篇童話?
(1、白雪公主;2、海的女兒;3、咕咚來了;4、阿笨貓;5、舒克和貝塔)
師:看來,大家是多么喜歡、了解童話啊!童話,伴隨著我們成長。童話、孩子,孩子、童話,是那么緊緊地聯結在一起,一句話,這個世界是因為有了孩子才有了童話,沒有孩子的地方就沒有童話。
出示:
沒有孩子的地方就沒有童話
生讀。
【教學實錄】
一、揭示課題
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英國著名作家王爾德的《巨人的花園》。
(板書,學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感知
師:這是王爾德童話中最優美、最富有詩意的一篇。據說,王爾德給兒子講《巨人的花園》時,竟然情不自禁哭了起來。兒子問他為什么哭了,王爾德說,明媚的春天,可愛的孩子,是多么美呀!我是為真正美麗的事物感動、流淚。接下去,請同學們自由讀一讀這篇感人的童話,讀完后找一找,課文中哪句話使你感受最深,用筆劃出來。
(教師巡回檢查學生朗讀情況)
師:看來這篇童話把大家深深吸引住了,同學們讀得真認真!你愿意把你的發現與大家分享嗎?
生1:巨人終于明白,沒有孩子的地方就沒有春天。
生2、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園和孩子們中間,感到無比的幸福。
生3、他不禁抱住了那個孩子:“喚來寒冬的,是我那顆任性、冷酷的心啊!要不是你提醒,春天將永遠被我趕走了。謝謝你!”
生4:孩子們的歡笑使花園增添了春意。
生5:不知怎么,巨人看著他的眼神,心里感到火辣辣的。
師:剛才,老師特意留意了一下,發現同學們劃找的句子主要集中在這三句。
(點擊出現)
巨人終于明白,沒有孩子的地方就沒有春天。
他不禁抱住了那個孩子:“喚來寒冬的,是我那顆任性、冷酷的心啊!要不是你提醒,春天將永遠被我趕走了。謝謝你!”
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園和孩子們中間,感到無比的幸福。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從你們找出的句子中,躲藏著一個秘密。什么秘密呢?就是在這些句子中,藏著幾個多次出現的關鍵詞,請你馬上用敏銳的眼睛去搜索,看誰能在第一時間告訴我,是哪幾個詞?
生1:孩子。
生2:春天。
(隨機詞語在句子中變色)
師:是孩子,是春天!有了孩子的提醒,春天留住了;有了孩子的相伴,巨人幸福了。難怪巨人終于明白──
生齊接說:沒有孩子的地方就沒有春天。
師:(板書)反過來,也就是說,有孩子的地方──
生齊接說:就有春天。
三、品讀感悟
師:春天、孩子,孩子、春天,是那么緊緊地聯結在一起。接下來,請一、二大組同學到文中去找當花園里有了孩子時,是怎樣的一派春色的句子。請三、四大組找當花園里沒有孩子時又是怎樣的句子。
生:我找到的是“沒有孩子的地方就沒有春天”的句子──
但不知為什么,巨人的花園里仍然是冬天,天天狂風大作,雪花飛舞。巨人裹著毯子,還瑟瑟發抖。他想:“今年的春天為什么這么冷,這么荒涼呀……”
師:沒有了孩子,巨人的花園仍然是──
(生接說:冬天)你從哪里看出來?
生:狂風大作。
生:雪花飛舞,瑟瑟發抖。
(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師:(播放課件)狂風呼呼地刮著,鵝毛般的大雪下個不停,巨人的花園里冷得像冰窖,真冷啊!你來讀一讀。
生:(深情并茂地讀)──
師:瑟瑟發抖是怎樣的?誰上來比劃比劃?
師:大家看到了,在嚴寒中,巨人的身體在顫抖,那他的聲音呢?
生:也在顫抖。
師:誰來讀讀巨人想說的話?
生1:──
生2:(加上動作讀)──
師:請女生齊讀,可以加上動作。
師:還從哪里看出“沒有孩子的地方就沒有春天”?
生:與此同時,鮮花凋謝,樹葉飄落,花園又被冰雪覆蓋了。
師:你覺得從哪里看出沒有春天?
生1:鮮花凋謝,樹葉飄落。
師:你真善于發現!請你把這兩個詞語認真地寫在黑板上!
生2:冰雪覆蓋。
師:對!這兒有個生字“覆”,比畫比較多,請大家看老師在黑板上寫一遍。請在本子上寫兩個。
師:(教師巡回指導)你的“覆”寫得真漂亮,請把“冰雪覆蓋”寫上去。
師:來,大家一起讀一讀這句話。
師:還有別的發現嗎?
生:我找的是“有孩子的地方就有春天”的句子──
他抬頭望去,一縷陽光從窗外射進來。好幾個月沒見過這么明媚的陽光了。巨人激動地跑到花園里,他看到花園里草翠花開,有許多孩子在歡快地游戲,他們大概是從圍墻的破損處鉆進來的。孩子們的歡笑使花園增添了春意。
師:哦,春天來了,春天在哪里?讓我們和巨人一起找春天吧!請大家自由讀讀這一段話。
師:(采訪)小朋友,你和巨人一起找到春天了嗎?春天在哪里?
生1:春天在孩子們的歡笑里。
生2:春天在一縷陽光里。
師:只有一縷陽光嗎?
生2:我知道了,春天在明媚的陽光里!
師:你能把“明媚的陽光”改成四個字嗎?
生2:是陽光明媚。
師:很好,請你把“陽光明媚”寫在黑板上。
生3:春天在草翠花開里。
師:請你把“草翠花開”寫在黑板上。
師:春天來了,這樣美麗的景色巨人有多長時間沒有見過春天了?
生:好幾個月。
師:好幾個月哪,如今看到明媚的陽光、草翠花開,巨人的心情怎樣?
生1:激動。
生2:興奮。
生3:充滿驚喜。
生4:開心。
生5:高興。
生:──
師:請你帶著這些感情來讀一讀這段話。
師:讀得多好啊!老師也聽出來了,當人激動、興奮的時候,聲音也響了,語速也快了,來,大家都來感受巨人的喜悅吧!全班齊讀。
生:我還找到“有孩子的地方就有春天”的句子──
這個小男孩在樹下一伸手,桃樹馬上綻出綠芽,開出許多美麗的花朵。
師:小男孩分明是個魔術師!他變出了什么?
生:綻出綠芽。
生:開出美麗的花朵。
師:多神奇呀!誰來讀?
生:──
師:孩子,具有多么神奇的力量啊!沒有孩子的地方就沒有春天,有孩子的地方才有春天,來,大家一起讀一讀這些詞語。
生:齊讀板書上的詞語。
師:到底是什么原因使花園時而是春天,時而是冬天?巨人他做了些什么?
生1:巨人不準孩子們進入花園。
生2:巨人豎了“禁止入內”的牌子。
生3:巨人一次次地斥責孩子們。
師:巨人是怎么斥責孩子的?
生1:“誰允許你們到這兒來玩的!都滾出去!”
生2:“好容易才盼來春天,你們又來胡鬧。滾出去!”
生3:“喂!你趕快滾出去!”
師:聽,滾出去!滾出去!你覺得,這是一個怎樣的巨人?
生1:這是一個非常自私的巨人。
生2:這是一個沒有愛心的巨人。
生3:這是一個脾氣暴躁的巨人。
生4:這是一個很任性的巨人。
生5:這是一個冷漠無情的巨人。
生:──
師:是啊,正是巨人的自私、任性、冷酷、粗暴,才一次次地趕走了孩子,也一次次趕走了美麗的春天。下面,請同學們和老師既分工又合作讀一讀我們剛才找到的精彩的句子。怎樣分工?男同學讀巨人一次次發火的句子,女同學讀孩子帶來春天不同變化的句子;怎樣合作?請你聽清楚老師的提示,你又快又準地接下去讀。
(師生合作讀)
師:巨人終于明白了:沒有孩子的地方就沒有春天,孩子帶來春天里一切的美好。巨人的花園里還有許多有趣的事呢,接下來,由陳老師帶領大家繼續快樂的巨人的花園之行。
【板書設計】
巨人的花園
沒有孩子的地方就沒有春天
陽光明媚 狂風大作
草翠花開 雪花飛舞
綻出綠芽 瑟瑟發抖
開出花朵 鮮花凋謝
樹葉飄落
冰雪覆蓋
《巨人的花園》的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鮮花盛開、綠樹成陰、鮮果飄香、洋溢、允許、圍墻、隆冬、孤獨、狂風大作、雪花飛舞、草翠花開、訓斥、凝視、覆蓋、火辣辣、冷酷、愉快、拆除”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根據課文內容想象畫面。
3.明白“快樂應該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學交流閱讀后的感受。
學情分析
我班共有46名學生,剛剛升入四年級。學生基礎較好,有一定的識字能力,閱讀水平有待提高。四年級是兒童成長的一個關鍵期,在小學教育中正好處在從低年級向高年級的過渡期。四年級的語文學習更要注重閱讀和思維的訓練,重視字詞、語段等語言文字的訓練。教授本課一方面應重視字、詞、句的教學;另一方面,要根據童話故事語言淺顯、情節生動等特點,采用靈活多樣的手段激發學生主動讀書的興趣。在學生初讀感知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從具體語境中體會詞語的含義。
教學重、難點
1.想象畫面,體會巨人在行動上和心理上的變化。
2.體會這篇童話在表達上的突出特點。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喜歡童話故事嗎?你們閱讀過哪些優美的童話故事?
童話故事里有美麗善良的白雪公主,有勇敢可愛的小紅帽,還有堅強執著的丑小鴨這節課讓我們跟隨王爾德,走進《巨人的花園》中,一起認識一位巨人吧!
(通過回顧閱讀過的童話故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二、自主學習,初步感知
1.自由讀課文,小組合作學習生字、新詞。
出示生字課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匯報自學情況。
(1)說說通過自學掌握了哪些生字,交流記憶方法。
(2)詞語的理解。(學生說說自己的理解,老師總結。)
3.朗讀課文,說說你從文中了解了什么?
(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掌握本課生字新詞,為學習課文打好基礎,同時培養自學的能力。)
三、分段熟讀課文
板書設計
巨人的花園
鮮花盛開 鮮花凋謝
綠樹成陰 狂風大作
鮮果飄香 北風呼嘯
第2課時
一、復習導入新課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走進了巨人的花園,了解了巨人的花園里的景象在不斷地變化,你想知道這是為什么嗎?讓我們趕緊走進巨人的花園里,再看個明白吧!
(復習舊知識導入新課,很好地與本課時銜接。)
二、品讀課文,感知體驗
出示巨人回來前花園景象的課件:
1.巨人回來前,花園的景象是怎樣的呢?指導朗讀第一自然段,談談自己的感受。
2.巨人回來以后,花園多次發生變化,這是為什么呢?
(引導學生仔細讀文,在讀中感悟:花園的變化跟巨人對待孩子的態度有關。)
3.請你把巨人叱責孩子們的話找出來讀一讀。
誰允許你們到這兒來玩的!都滾出去!
好容易才盼來春天,你們又來胡鬧。滾出去!
喂!你趕快滾出去!
(1)根據課文內容想象巨人在叱責孩子們的時候是什么樣子的,并指導朗讀。
(2)說一說,巨人是個怎樣的人。(自私、冷酷、任性)
出示巨人叱責孩子們之后,花園里的景色發生巨變的課件。
(3)他叱責孩子們之后,花園里的景色都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學生從文中找到有關的句子讀一讀。)
北風呼嘯,隆冬來臨,刺骨的寒風吹起雪花。
與此同時,鮮花凋謝,樹葉飄落,花園又被冰雪覆蓋了。
(4)巨人獨自在花園里生活,他過得快樂嗎?(荒涼、寒冷、孤獨)
4.后來是什么又讓春天來到了花園里?(孩子)
5.師:同學們一定對這個小男孩特別感興趣吧,讓我們來仔細地讀一讀第八自然段吧。
(1)想象一下小男孩面對巨人的大聲叱責,可能會說些什么?
猜一猜這個小男孩兒是個什么人?(春天的使者)為什么會有這樣神奇的力量?(有一顆熱愛生活的心)他為什么不像別的孩子那樣逃跑?他留下來是為了什么?(想教育巨人:快樂與人分享)他用那雙會說話的眼睛告訴巨人什么?(是你的冷酷趕走了春天,你要學會與人分享快樂!)
引導學生真正走進小男孩兒和巨人的心中,明白其中的道理,受到思想教育,懂得與人分享的快樂。
(2)有了小男孩的提醒,巨人才醒悟過來,指名朗讀巨人的話。
“噢!是這么回事呀!”巨人終于明白,沒有孩子的地方就沒有春天。他不禁抱住了那個孩子:“喚來寒冬的,是我那顆任性、冷酷的心啊!要不是你提醒,春天將永遠被我趕走了。
謝謝你!”
(3)巨人終于醒悟了,他拆掉了圍墻,迎來了春天你看到了什么畫面?(學生想象拆掉圍墻后花園里的美景。)
出示巨人和孩子們一起生活的課件。
(4)巨人把花園給了孩子們,巨人的生活變得怎么樣了呢?
1.巨人把花園還給了孩子后,他還那樣孤獨寂寞嗎?(巨人不再孤獨,因為有了孩子們的陪伴。)
2.猜猜巨人陪孩子們做了哪些游戲?
生甲:老師,巨人陪孩子們做捉迷藏的游戲,讓孩子們藏在他的身后。
生乙:老師,巨人陪孩子們做拔河游戲,讓孩子們把他的手臂當成繩子來拔。
生丙:老師,我來說個更有趣的游戲。
師:還有什么有趣的游戲呢?你來說說看!
生丙:老師,巨人可慈愛了!他讓孩子們爬到他的身上,抱著他的脖子,坐在他的肚子上滑滑梯,一定很好玩!
師:情感朗讀課文,根據課文想象畫面,并演一演。
(在閱讀中創設情境,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重新修改的猜游戲環節使孩子們興味盎然,說出了一個又一個有趣的游戲,課堂氣氛十分活躍,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的。)
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園和孩子們的中間,感到無比幸福和快樂。讓我們齊讀最后一段,再來分享他們的幸福吧!
(抓住人物態度的變化、感覺的變化和花園情景的變化,通過朗讀、想象等方法感悟童話所揭示的.道理,體會課文表達上的特點。)
三、感悟道理,初識童話的特點
1.巨人的冷酷和任性喚來了寒冬,巨人醒悟后花園里一片美景,正是這強烈的對比,讓我們從中體會到其中蘊含的道理。誰來說說你從中懂得了什么?
師:在日常生活中,你有與別人分享快樂地經歷嗎?說一說你是怎樣與人分享快樂的?
生甲:我也有過這樣的經歷。秋天,我們家的蘋果成熟了,我摘下一些紅紅的蘋果,送給了
我的同桌,他還夸我們家的蘋果很甜呢!
生乙:我把新買的故事書拿到學校,和同學們一起看,可開心了!
師:同學們說得真好!贈人玫瑰,手有余香!當你把快樂分享給大家時,一個快樂就會變成無數個快樂,那樣,你才會感到內心的幸福。同學們,讓我們做個懂得分享的孩子吧!
(聯系生活實際,說出自己的親身經歷,這樣,“與人分享快樂”的種子才會在學生的心中生根、發芽、開花!)
總結:快樂要和大家一起分享。(通過合作交流和拓展練習,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閱讀實踐中學習語文知識,獲得情感體驗。)
2.通過學習本課,你對童話題材有什么認識?
語言生動淺顯,具有濃厚的幻想色彩,運用擬人的寫法
(讓學生說說從中體會到的道理,鍛煉總結歸納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四、了解作者
同學們,你們覺得這篇童話故事怎么樣?你知道它的作者是誰嗎?
總結:王爾德是英國的童話作家,《王爾德童話》里還有《快樂王子》《夜鶯與玫瑰》《星孩》等童話故事,這些故事的語言華麗唯美,情節純真生動,堪稱完美世界的化身。細細地研讀,你可以從這些童話中體會到人間的冷暖,領悟到人生的哲理。課下,同學們可去圖書室去閱讀這些優秀的童話故事。
(向學生推薦王爾德的作品,讓學生走進王爾德的童話世界,激發學生閱讀王爾德童話的興趣。)
五、復述故事
引導學生帶感情復述課文,加深印象。
板書設計
巨人的花園
任性、冷酷善良、寬容
↓↓
寒冬———————→春天
《巨人的花園》的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多種形式讀課文,根據課文內容想象畫面。品味課文生動、形象、準確的語言。
2、明白快樂應當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學交流閱讀感受。
3、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激勵學生成為一個有愛心的人。
教學重點:想象畫面,體會巨人在行動上和心理上的變化。激發學生閱讀童話的興趣。
教學難點:體會這篇童話在表達上的突出特點。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入
課前游戲:
老師知道大家都很喜歡童話故事,那么我們來做個跟童話有關的小游戲,好不好?看圖片猜童話。請你認真看圖片,然后猜一猜,這是來自哪篇童話?(課件出示:圖片)
你們知道得真多!是呀,童話伴隨著我們成長,我們快樂著!
老師發現今天的你們格外精神,這節課老師就和大家一起張開想象的翅膀再一次飛進王爾德筆下的《巨人的花園》。(板書課題、生齊讀。)
二、趣中探疑
1、一提到花園,在你的腦海中會出現怎樣的畫面,用你積累的詞句描述一下。啊!太美了,那么巨人的花園又是什么樣呢?
2、指名讀文,你覺得故事中的這個花園怎么樣?
3、交流個體感悟。(可能:漂亮、神奇、變化多端)
誰能帶我們走進巨人漂亮的花園?(交流后課件出示:那里,春天鮮花盛開,夏天綠樹成陰,秋天鮮果飄香,冬天白雪一片。)
4、集體朗讀:好美的花園呀,讓我們一起去美美地享受這花園的美麗。(齊讀)
5、范讀想象:這一次有了新的要求,同樣讀這幾句話,腦海里要浮現出畫面。請把眼睛閉上,靜靜地聆聽。(教師范讀)你仿佛看到什么了?聞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6、感受歡樂:當學生說聽到了孩子們的歡笑聲時,出示:“花園里常年洋溢著孩子們歡樂的笑聲。”
過渡:看,花園四季交替多正常啊!可巨人的加入就使這個花園發生了變化。花園是怎么變的,請大家用心默讀課文,邊讀邊畫句子。
7、讀文思考:(課件出示)
當巨人外出,孩子們玩耍時,花園。
而當巨人回來,禁止孩子們玩耍時,花園卻。
當巨人拆除圍墻時,花園又。
三、交流感悟
1、這可真是一個神奇的花園啊!忽而春意盎然,忽而寒冬臘月。原本一年四季正常交替、景色美麗的花園,為什么會有如此大的變化呢?(學生匯報)是的,與其說是花園在變化,還不如說是人在變化。當巨人面對孩子們一次又一次地進入他的花園,他的態度怎樣呢?
(1)再次默讀課文,劃出有關語句。
(2)交流,點撥:
態度:生氣
相關語句:“誰允許你們到這兒來玩的!都滾出去!”
①理解“四處逃散”,想象理解巨人嚇壞孩子們的情景畫面。
②讀好這句話的語氣,正確把握巨人的生氣程度。
相關語句:“好容易才盼來春天,你們又來胡鬧。滾出去!”
①理解“紛紛逃竄”,想象巨人傷害了可愛的孩子的情景場面。
②正確把握此時巨人的生氣程度。
相關語句:“喂!你趕快滾出去!”
理解“叱責”,想象此時此刻的巨人發怒的情景。
(3)根據自己的理解,有感情朗讀這充分體現巨人性格的語句。
(4)這三句話什么地方相同?巨人如此強烈地讓孩子們滾出去,是為了什么?(獨自享受花園的美景,不讓孩子們享受快樂。)聽,滾出去!滾出去!你覺得,這是一個怎樣的巨人?
(引導學生自由交流)
2、師:是啊,正是巨人的自私、任性、冷酷、粗暴,才一次次地趕走了孩子,也一次次趕走了美麗的春天。老師想和同學們合作讀一讀精彩的句子。男同學讀巨人一次次發火的句子,女同學讀孩子帶來春天不同變化的句子;請大家聽清楚老師的提示,又快又準地接讀下去。
(師生合作讀)
3、看來有著自私、冷酷的心墻的巨人只能擁有冬天,可是最后春天為什么又來到花園里呢?
請畫出描寫小男孩的句子,猜想小男孩那雙會說話的眼睛凝視著巨人,會說什么?巨人從小男孩的動作中知道了什么?
師指導朗讀:是的,小男孩用無聲的語言和滿樹的桃花讓巨人明白了沒有孩子的地方就沒有春天,他是多么感激小男孩啊,我們一定能讀好第9自然段!
4、情境渲染:真是春風融化冰雪,暖語滋潤心田,醒悟后的巨人變得怎么樣呢?我們男女生賽讀最后兩段。
師:巨人終于明白了:沒有孩子的地方就沒有春天,孩子帶來春天里一切的美好。
5、揭示寓意:巨人最后明白了什么?
出示:喚來寒冬的,是我那顆任性、冷酷的心啊!
(1)引導學生理解句子。
(2)從童話中領悟道理。
(人不要太自私、要尊重別人、寬容的人才會有快樂、快樂要大家分享......)
6、美讀末段:巨人用寬容善良的心融化了堅冰。從此,他的花園里又春意盎然,充滿了歡聲笑語,它又成了孩子們的樂園。(出示畫面)
7、瞧,他們玩得多開心啊,此時的巨人變得和以前有什么不同了?(寬容、豁達)和孩子們在一起他會有什么感受呢?
我要采訪一下巨人。(現在你和孩子們在一起有什么感受?)
8、總結這篇童話在表達上的突出特點。
四、拓展創新
《巨人的花園》的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品讀文中的重點句段。
2、想象畫面,體會巨人思想感情變化的原因,體會故事說明的道理。
3、體會這篇童話運用對比的方法進行表達的突出特點。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了解故事內容,激發閱讀童話的興趣,想象畫面,體會巨人思想感情變化的原因。
【教學難點】
體會這篇童話運用對比的方法進行表達突出特點。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
一、復習導入師:上次已經去巨人的花園游覽過了,景色怎么樣?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漂亮、歡樂)
二、新課導入師:等巨人回來后,這美麗的樂園會發生什么事呢?
師:布置學生自讀(3---10段),找找巨人斥責小孩的三句話。請你們仔細讀一讀、想一想,巨人說這些話時心里可能是怎么想的?神態和動作又是怎樣的?
(多媒體課件出示巨人叱責孩子的三句話)他見到孩子們在花園里玩耍,很生氣:“誰允許你們到這兒來玩的!都滾出去。”
可是巨人又發脾氣了:“好容易才盼來春天,你們又來胡鬧,滾出去!”
“喂!你趕快滾出去!”巨人大聲叱責。
(以巨人的三次行為為中心,輻射全文,展開教學)
三、學習第三至六自然段
(一)指名學生演讀巨人叱責孩子的第一句話,想象巨人的心理活動、神態及動作。
師:孩子們被嚇壞了,四處逃散,巨人卻在花園周圍──(生答:砌起圍墻)師:豎起一塊──
(生答:“禁止入內”的告示牌)師:與此同時墻內墻外卻發生了截然不同的變化,小組朗讀第六自然段。
(二)說一說墻內墻外的不同(課件出示)師:誰能告訴巨人“今年的春天為什么這么冷,這么荒涼呀”?
(生自由回答)(課件出示:巨人的任性和冷酷)四、學習第七自然段師:是啊!可自私的巨人卻仍然不明白春天遲遲不肯光顧他的花園的原因。他等啊,盼啊,好不容易盼來了春天,卻又看到令他厭惡的孩子們,于是他又大發雷霆。
(課件出示巨人叱責孩子的第二句話)
(三)想象巨人的心理活動、神態及動作,學生表演讀,師:巨人的脾氣更大了,因為他好不容易才盼來了春天。巨人盼來的春天是怎樣的?請同學們讀一讀。
師:這洋溢著春意的花園卻在孩子們紛紛逃竄后,再次被冰雪覆蓋。請同學們讀一讀并想一想這突如其來的變化。
四、學習第八、九、十自然段師:巨人不解地看看四周,這時他突然發現了──(生答:小男孩)師:他再次大聲叱責──(課件出示巨人叱責孩子的第三句話)師:請同學再讀一讀這句話。
師:面對憤怒至極的巨人,小男孩沒有逃跑,他勇敢地留了下來,并用自己不尋常的舉動使巨人發生了變化。
(生速讀第八至十自然段)師:請同學們思考,小男孩的舉動使巨人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用直線標出小男孩的舉動,用曲線標出巨人的變化。
(生邊讀邊勾畫,師巡視指導;生讀完后匯報)
(一)小男孩第一次不尋常的舉動師:他用會說話的眼睛凝視巨人,仿佛在說什么?
(生自由回答)師:巨人的心里感到──(生答:火辣辣的)師:你們在什么時候有過這種火辣辣的感受?巨人感覺到了什么?
(指導朗讀這兩句話)
(二)小男孩第二次不尋常的舉動師:這時,巨人終于明白了,他明白了什么?心情如何?請同學們找到后讀一讀。
(多媒體出示:喚來寒冬的是我那顆任性、冷酷的心啊!)師:巨人為什么這樣說?你們明白了什么?
(多媒體出示:喚回春天的是)師:喚回春天的又是什么呢?四人小組討論討論。
(生匯報,師指導朗讀巨人說的話)
(三)小男孩第三次不尋常的舉動師:巨人為什么第一次感到溫暖和愉快?
(師指導朗讀第十自然段,想象這感人的畫面)
五、以讀代講最后一個自然段師:此時,巨人和孩子們都感到無比的幸福,我們也為故事的結局感到高興。讓我們帶著輕松愉悅的心情齊讀故事的結局。
師:今天這節課你們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生交流發言)(板書:快樂應當和大家分享)
六、布置作業把課文里最優美的句子和詞語摘抄在作業本里。
《巨人的花園》的教案 篇7
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第七冊第三組的一篇精讀課文——第九課《巨人的花園》(板書:9、巨人的花園)
一、緊扣特點說教材。
1、教材分析
走進第七冊第三組語文,就是走進“中外童話”專題。
教學時,既要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優秀童話,也要有效地利用學生已經閱讀過的童話,還要引導學生閱讀更多的童話,并在大量閱讀、建立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通過討論、交流,引導學生體會童話特點。
《巨人的花園》是第三組的第一篇精讀課文。課文的作者是英國作家王爾德。文章描述了孩子們在巨人的花園里玩得開心,花園一年四季美麗如畫;然而當巨人回來時,勃然大怒,趕走了孩子,砌起了圍墻,花園被籠罩在冰天雪地中,從此花不開,鳥不語;當孩子們偷偷地鉆進花園游戲時,花園又是一片春意;巨人一再驅趕,花園又被冰雪覆蓋;最后在一位小男孩的啟發下,巨人醒悟了拆除了圍墻,把花園給了孩子們,花園于是又春意盎然,巨人再次回到了漂亮的花園和孩子們中間。這篇童話告訴我們:快樂應該和大家分享!
本文有三處對比描寫,即花園變化前后的對比、冬天性格的巨人和春天性格的孩子進行對比、巨人醒悟前后的言行對比,是課文顯著的寫作特點。
2、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正確讀寫“允許”“洋溢”“鮮花盛開”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領會童話揭示的道理。
(3)體會童話在表達上的突出特點。
3、教學重點
想象畫面,體會巨人在行動上和心理上的變化。
教學難點:體會這篇童話故事所揭示的道理。
二、促進發展說教法。
遵循《語文課程標準》,根據教材特點、教學目標、重難點,結合學生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我選用的教法有:
1、以讀代講、以問促讀法。《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有所感悟,培養語感,受到情感熏陶。
本課教學,我要預設好能促進學生認真讀書的問題,采取多種形式、各種層次的讀書方式,使學生在瑯瑯的讀書聲中悟情明理。
2、讀寫結合法。語文教學要以語言文字訓練為主線,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應用祖國的語言文字,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寫作能力。
本課的教學,力求學生人人參與,緊扣課文的讀寫訓練點,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總之,教學有法,但教無定法,貴在得法。
三、培養能力說學法。
學無止境。學法是學生打開知識寶庫的金鑰匙。
要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必須把課堂這一大舞臺還給學生,教師應該注重學法的滲透。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滲透的學法有:
1、自主、合作、探究法。《語文課程標準》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本課教學,先讓學生采用適合自己的方式讀書,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再讓學生帶著自己的個性感悟在小組或全班交流,完成自主實踐、自行發現、自我構建的過程。
2、讀書、思考、感悟法。《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應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因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
四、循序漸進說程序。
這篇精讀課文,我安排2課時的教學時間。
第一課時激趣導入,初讀課文,檢查預習,學習生字新詞,掃除閱讀障礙;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理清文章條理;精讀第1——6自然段,對比花園變化前后的內容,初步感受對比的表達特點。
第二課時在第一課時的基礎上,繼續精讀課文第7——11自然段,理解課文內容,揭示童話蘊含的道理,進一步體會對比的表達特點。
下面說說第一課時的教學程序
第一環節談話導入,走進文本
1、談話導入:同學們,你們喜歡童話故事嗎?
你們平時讀過哪些童話故事?(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口頭交流,有效地利用學生已經讀過的童話。)今天,老師帶著大家去游覽一座花園。
2、揭示課題并齊讀課題。
第二環節初讀課文,感知文本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不認識的字讀一讀括號里的拼音;讀通課文,讀不通順的地方多讀幾遍。
2、指名分段朗讀課文,教師及時正音。讀后交流: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3、檢查預習情況,打出多媒體屏幕,出示帶有生字的詞語,指名讀,開火車讀等,掃除閱讀障礙。緊接著,充分利用課件,指導學生書寫生字,比如“添”字的右下角有兩點,應該并列。
4、要求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然后說說:這篇童話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最后寫什么?
第三環節細讀花園變化前后的內容,領悟文本
1、以問促讀:巨人的花園美嗎?從哪里看出?認真讀讀課文的第1、2自然段。
(1)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一邊畫出描寫巨人花園美麗的句子,同時一邊寫上自己的感受。
(2)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花園是如此之美,請同學們美美地讀一讀吧!范讀,個別讀,齊讀,讓學生在讀中明理悟情。
(3)讀寫結合:第一自然段中“那里,春天鮮花盛開,夏天綠樹成陰,秋天鮮果飄香,冬天白雪一片。”一句寫出了花園一年四季的美麗,請同學們也模仿這樣的寫法,寫一寫自己生活的小區、可愛的校園、美麗的公園,等等
2、精讀第3—6自然段,對比花園變化的前與后。
(1)過渡:當花園的主人——巨人外出旅行歸來時,花園發生了哪些變化?
(2)導讀第3—6自然段。
給足學生讀書、思考、感悟的時間,讓學生帶著過渡語的設問,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
3—分鐘后,讓學生在四人小組或全班交流。我根據學生的反饋情況,相機板書:美麗孤獨、幸福寒冷
(3)提示說話,接觸對比。
提示語:當巨人外出,孩子們玩耍時,花園
當巨人回來,禁止孩子們玩耍,花園卻
當孩子們偷偷地鉆進花園,花園又
而當巨人訓斥孩子們離開時,花園卻又
在小男孩的啟發下,巨人幡然醒悟,于是拆除了圍墻,花園又
在提示語的引導下,學生進行說話訓練,既激發興趣,又接觸文本,還初步了解對比的寫作方法。
(4)對比朗讀,感受對比。
第四環節回歸整體升華文本。
設疑:同樣是花園,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變化?
通過解疑,讓學生明白:正是因為花園的主人——巨人的行為,使花園由美麗變得荒涼,巨人也由幸福跌到孤獨。(在質疑問難中,學生對“對比”又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
第五環節布置作業拓展文本。
1、繼續讀課文第7—11自然段,你讀懂了什么?
2、一邊讀書一邊想象畫面,從中你體會到什么?
《巨人的花園》的教案 篇8
本文的顯著特點是運用對比的方法展開故事情節、揭示道理。文中有許多處進行了對比,如,巨人砌墻與拆墻后花園情景的對比,巨人砌墻與拆墻后態度的對比、感覺的對比,正是在這些對比中,故事的情節變得跌宕起伏,故事所揭示的道理也自然地顯現出來。
設計教學時,我根據課文特點,圍繞“對比”展開教學。包括花園變化前后內容的對比,冬天性格的巨人和春天性格的孩子內容的對比以及巨人醒悟前后的言行對比。通過變序教學法、想象情境教學法來實施教學,重視學生的個性化感悟,尊重學生的學習意愿,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合作討論,關注課堂教學生成,實現共同提高的目的。文本里有許多想象的`空間,比如巨人趕孩子們的時候是怎么想的,會有什么樣的表情,小男孩會說話的眼睛凝視著巨人,但他沒有說出來,又比如當巨人看到小男孩這種眼神后,他心里火辣辣的,那為什么火辣辣的,也沒有寫出來,這時我就進行了拓展性閱讀的訓練,安排學生想一想說一說,這樣既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又訓練了學生表達的能力,通過前期一系列的對比感悟,這時再出示重點句,學生對重點句的理解也就容易得多。
存在的遺憾也有很多。首先,因課堂容量較大,幾個環節浮于面上,如果讓學生多讀多說,能夠更深入地理解課文。
《巨人的花園》的教案 篇9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根據課文想象畫面。
2、通過朗讀、品味、想象,感受童話的有趣,明白快樂應該和大家分享、做人不能太自私的道理。
二、教學重點:想象畫面,體會巨人的行動和心理變化,在層層讀悟中理解童話所揭示的道理。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同學們,上一堂課我們已經讀過童話故事——巨人的花園,走進了巨人的花園,看到了一個怎樣的花園?我們再來感受一下它的美麗。
(出示句子,齊讀:那里,春天鮮花盛開,夏天綠樹成陰,秋天鮮果飄香,冬天白雪一片。花園里常年洋溢著孩子們歡樂的笑聲。)
不過好景不長啊,這個花園發生了奇怪的變化,那么這個奇怪的變化表現在哪兒呢?我們再去讀讀課文,劃出有關的'句子。
(二)、研讀,探究“變化”,感悟寓意
▲體會花園的變化
1、學生讀文找句。
2、讀后指名說說。
待學生回答后,出示句子:
但不知為什么,巨人的花園里仍然是冬天,天天狂風大作,雪花飛舞。巨人裹著毯子,還瑟瑟發抖。
鮮花凋謝,樹葉飄落,花園又被冰雪覆蓋了。
自由朗讀,讀出花園的寒冷和荒涼。
(點課件欣賞),是這樣的感覺嗎?齊讀這兩個句子。
▲體會巨人的態度
1、過渡:可是不知同學們想過沒有,同樣一個花園,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不同呢?
2、指名說說。(因為巨人的加入,那么巨人做了什么呀?三番五次地趕孩子們。)
我們來讀讀課文,找出巨人三番五次趕孩子們的句子找出來。
3、根據學生回答,隨機出示句子:
① 巨人很生氣:“誰允許你們到這兒來玩的!都滾出去!”
聯系上下文想象一下,巨人這次驅趕孩子們的時候,心里是怎么想的?說話時可能是什么樣子?
學生交流后可以問:這說明了什么?(一個自私、小氣的人)
②巨人又發脾氣了:“好容易才盼來春天,你們又來胡鬧。滾出去!”
讀好句子。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發現,其實巨人是非常喜歡春天,喜歡美好的東西的,可以從哪些地方看出來?
他一次又一次地看到美麗的花園變成冬天,但他還是不理解這是怎么回事。你們明白嗎?
我們大家都知道巨人趕走孩子的同時,也趕走了春天,可巨人仍舊是全然不知,所以當他發現桃樹底下還站著個小男孩時,出示句子:
③“喂!你趕快滾出去!” 巨人大聲叱責。
讀好句子。
當時的表情和語氣會是怎樣?齊讀
4、小結過渡:這么一個自私、冷酷、任性的人,為了獨自享受美麗和快樂,一次又一次無情地趕走這些孩子們,同時把春天和歡樂也趕走了,實在忍無可忍,怪不得其中有一個小男孩,面對巨人的大聲斥責,沒有拔腿逃跑。
出示句子:小男孩沒有拔腿逃跑,卻用他那會說話的眼睛凝視著巨人。不知怎么,巨人看著他的眼神,心里火辣辣的。
讀一讀
那個小男孩用他那會說話的眼睛凝視著巨人,會對巨人說些什么?指名說說。
6、明理
巨人聽了這些話后,心里火辣辣的 。他為什么“火辣辣”?把他當時心里的想法寫下來,先與同桌交流,然后指名全班交流。
是啊,巨人那顆經歷了寒冷、孤獨、寂寞的心, 終于被孩子們融化了,所以他領悟到了:(出示句子)
“沒有孩子的地方就沒有春天。”
“喚來寒冬的,是我那顆任性、冷酷的心啊!”
齊讀這兩個句子。
所以,巨人立刻拆除了圍墻,從此以后,巨人的花園再也不變化了,它永遠成了孩子們的樂園。而巨人則和孩子們成了好朋友。瞧,他們多快樂!播放課件
四、美讀小結
1、齊讀最后一小節。
2、梳理揭示寓意:我們要把愛心、快樂等一切美好的東西和大家分享,才能更快樂,更幸福。在這里我希望大家都能多付出一點愛,那么我們的世界將變會得更加美好
五、鏈接——拓展:
鏈接:名人檔案
拓展:
1、收集有關幸福的名人名言。
2、把《巨人的花園》編成童話劇,以小組為單位演一演。
3、收集王爾德的其它童話故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講給大家聽。
《巨人的花園》的教案 篇10
一、 緊扣特點說教材
1.教材分析
《巨人的花園》講述的是一個巨人看到孩子們在自己的花園里玩耍,很生氣,便在花園的周圍筑起了圍墻,將孩子們拒之門外。從此,花園里花不開,鳥不語,一片荒涼。后來,在一個小男孩的啟發下,巨人拆除了圍墻,與孩子們共同生活,感到無比的幸福。
2.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學文與學詞結合,通過對比朗讀感受本篇童話在表達上的特點。
(2)過程與方法:學會多元交流,能根據課文內容想象畫面。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明白快樂應當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大家交流閱讀感受。
3.教學重難點
重點:抓住童話中不同人物的言行描寫細細品味。
難點:在悟讀中初步體會本篇童話在表達上的突出特點。
二、促進發展說教法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語文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內心感受。因此,根據課文特點,我將圍繞“對比”展開教學。我將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法、朗讀教學法、情境教學法等。讓學生通過對比思考,引導學生深入感悟來實施教學,同時在教學中扶放結合,滲透學習方法。
三、培養能力說學法
新課標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滲透了讀中悟,悟中讀的學法。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通過形式多樣的誦讀,讓學生領略文章內涵;運用想象、小組合作學習方法,可以實現文本、學生以及學生之間的多元互動,從而提升學習的效果。
四、循序漸進說程序
第一環節:精彩回顧,繼續學文
上課伊始,我這樣問學生:“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對這篇童話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咱們來玩個跟童話有關的小游戲——看圖片,猜猜看,它們來自于哪篇童話?”我會在屏幕上出示幾位童話主人公,很自然地導入課文的學習。
第二環節:精讀課文,突破重點
(一)花園變化前后的對比讀
1.提示說話,接觸對比
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想想巨人的花園原來是什么樣的,后來又是怎樣的?并在相關的語句下畫上記號。稍后,適時請學生交流。并在屏幕上出示相關的語句。
2.對比朗讀,感受對比
以對比朗讀的方法讓學生先讀讀描寫花園漂亮的語句,再讀讀因為巨人的行為而變得寒冷、荒涼的語句和花園后來又富有春意的語句,最后再讀讀描寫花園變成了冬天的語句。
(二)冬天性格的巨人和春天性格的孩子內容的對比讀
1.巨人的性格
(1)我這樣引導學生:“這可真是一個神奇的花園啊!可是不知同學們想過沒有,同樣一個花園,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不同呢?”
(2)“當巨人面對孩子們一次又一次進入他的花園,態度是怎么樣的?”我讓學生再次認真讀讀課文,劃出有關的語句。
(3)當學生交流完后,我適時出示相關語句:“誰允許你們到這兒來玩的!都滾出去!”、“好容易才盼來春天,你們又來胡鬧。滾出去!”、“喂!你趕快滾出去!”在研讀巨人斥責孩子們這三句話時,我是這樣設計的:請你們讀一讀這三句話,并聯系上下文想一想,巨人說這些話的時候,心里可能是怎么想的?他說話的時候可能是什么樣子的?
2.孩子們的性格
讓學生試著上面的方法,找一找,讀一讀,品一品,悟一悟。并隨機理解重點句:小男孩沒有拔腿逃跑,卻用他那會說話的眼睛凝視著巨人。讓學生通過想象補白:小男孩會對巨人說些什么?讓學生在想象中走進文本,與文本進行對話。
(三)巨人醒悟前后的言行對比讀
1.讓學生再次朗讀感受巨人醒悟前的冷酷、無情的句子。
2.再讓學生找出描寫巨人醒悟后言行的重點句:“喚來寒冬的,是我那顆任性、冷酷的心啊!”再次朗讀,然后讓學生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
《巨人的花園》的教案 篇11
一、說教材分析:
《巨人的花園》是本冊書第三單元“感受親情”單元的一篇課文。“感受真情”共包括五篇文章:《一把傾斜的傘》感受的是平淡細膩而無私的愛在親人之間的傳遞與延續;《伙伴》感受的是朋友間的赤誠之情;《信任》品嘗的是人與人之間信任與被信任的喜悅;《金色的蒲公英》品味的是媽媽對女兒充滿愛的教育。而《巨人的花園》則通過巨人的花園由“開滿五顏六色的鮮花”到“冰雪覆蓋,滿園荒涼”再變回到“鳥語花香”,以及巨人由自私自利到不自私自利,從而學會與人分享快樂的變化,讓我們感受到愛是分享,真正的快樂來自分享。課文以童話的形式,用對比的方法展開故事情節,使其中蘊涵的道理自然流露,貼近兒童心里,孩子容易接受。
同時,我認為這篇課文也是第六單元“安徒生和他的童話”的前奏,其童話的形式和愛的主題正與安徒生童話中“同情和關愛”的主題產生共鳴。
根據“課標”要求、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我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讀懂課文,知道課文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知道巨人以及巨人的花園發生了哪些變化。
技能目標:能復述課文,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情感目標:體會故事告訴人們的道理。明白自私自利的人不會快樂,只有學會與人分享才能獲得真正的快樂!
教學重難點:理解巨人的花園以及巨人變化的原因,從而感悟出學會與人分享才會快樂。
二、說設計理念:
閱讀教學是學生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體驗的重要途徑,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
三、說教法學法:
我們采用“創設情境——引導探究——激發情感”的思路,引導學生通過默讀感悟、情境體驗、對話交流、激情朗讀,體會巨人前后態度情感的變化,從而感悟出愛就是分享,分享才會快樂!
四、說教學流程及設計意圖:
(一)閱讀引入,點明愛的主題
本單元所有文章都在回答“愛是什么”這一問題,我們由67頁閱讀鏈接中選自劉墉玉蘭花中的一個故事引入,讓學生自讀,明白選文中愛是什么的主題。這段選文與巨人的花園的主題正好吻合,但內容更淺顯,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故而作為引入,也算做是我們對文本內容的一個整合。
(二)自私自利,走進愛的冬天
這一環節主要通過讀中想象和想象中讀的方法,讓學生想象當春天又來時,花園中卻仍是冬天的荒涼景象,交流自己此時的感受并讀出自己的感受。在這一環節中,我們注意尊重、珍視孩子的獨特體驗,從而讀出自己的個性。再通過“表演探究”了解花園之所以沒有春天的原因,探究出巨人自私自利的內心世界。
(三)幡然醒悟,找回愛的春天
這一環節主要引導學生理解課文第四自然段。這一段是課文理解中的難點,我們設想能通過與故事中人物對話和感情朗讀探究出巨人思想變化的原因,從而領悟學會分享才會快樂。最后通過給花園起名字使主題得到升華。
(四)教給方法,指導復述
出示本文的故事提綱,讓學生看提綱復述,告訴學生這是講故事的一種方法。
我們這節課的設計更多的是追求一種自然,希望能讓學生在自然、主動的狀態下、在不知不覺的體驗中得到情感的熏陶。
《巨人的花園》的教案 篇12
一、活動目標:
1、幼兒在教師所創設的故事情境中,能夠根據樂曲的不同節奏,進行相應的動作表現和游戲。
2、鼓勵幼兒大膽表演動作,培養對音樂的感受能力。
3、能夠積極的參加游戲活動,體驗藝術活動所帶來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1、事先欣賞教師改編的故事“巨人的花園”
2、簡單的場景布置:柵欄(小椅子)
三、活動過程:
(一)幼兒自由圍坐在教師身邊,教師以語言創造情境,將幼兒引入故事“巨人的花園”
1、我們是一群愛聽音樂的小精靈,一聽到音樂我們就會快樂的跳舞。
2、音樂起,幼兒自由表演動作,教師邊觀察了解幼兒的舞蹈能力,邊跟隨音樂的變化做不同的動作,給幼兒以暗示。
(二)幼兒跟隨教師向巨人的花園出發,途中,教師用語言創設情境,激發幼兒模仿教師做動作的愿望與興趣,使幼兒在動作過程中進一步感受音樂的不同。
1、今天,我們一起到巨人的花園里去玩吧,那里有最美的音樂和最美麗的花。路很遠,還會經過一些有趣的地方,你們可要跟上,千萬別迷路了。(間接提出要求:要跟在
>教師身邊。并為后面有語言創設情境作好鋪墊)
2、情境一:爬山。緩慢的音樂――上山。歡快的音樂――下山。
情境二:過小河。緩慢的音樂――趟水。歡快的音樂――將水甩干。
(三)進入巨人的花園,教師交代游戲規則,引導幼兒聽音樂進行游戲。
1、聽音樂,辨別不同的音樂:歡快――精靈的游戲。緩慢――巨人出現。
2、交待游戲規則:我們進入花園后,如果聽到巨人的聲音,就要立刻躲到花叢中,變成花園里一朵小花,這樣它就不會發現我們了。游戲開展兩遍后結束。
3、游戲若干遍后結束
《巨人的花園》的教案 篇13
一、教材分析
《巨人的花園》是英國作家王爾德寫的一篇意蘊深刻的童話,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巨人擁有一座美麗的花園,但當他看見孩子們在里面玩時很生氣,把孩子們都趕了出去,他的自私換來了花園的寒冬,后來經一個男孩的提醒,巨人認識到了自己的冷酷后,他把花園送給了孩子們。從此,花園成了孩子們的樂園,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園和孩子們中間,感到無比的幸福。從這篇童話中我們可以體會到,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
這樣一個生動有趣的童話故事,對四年級的學生有相當大的吸引力。結合教材特點及四年級學生的認識規律,我擬訂了以下教學目標。
二、說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根據課文內容想像畫面。
(2)了解童話的寫作特點。
2、能力目標:
學生自讀自悟,合作探究,讀懂課文內容。
3、情感目標:
明白快樂應當與大家共同分享的道理。
三、教學策略
眾所周知:教無定法,妙在學法,貴在授法。
本課內容生動、意蘊深刻、情節引人入勝。因此,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教材的特征,以學生的發展為核心,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我采取了如下教學策略。
1、創沒情境,引發想象。
小學中年級學生仍然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我采用生動逼真的畫面讓學生深刻感受到花園巨人的前后變化,以景入手把他們帶進寬松愉悅的學習環境中,從而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真正讓學生做到愿學、愿說、樂學、樂說、會學和會說。
2、以情導讀,以讀促悟。
新課標強調:閱讀教學要重視朗讀訓練。朗讀是本課教學中最突出的學習方法,教學中我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設計多樣的形式進行朗讀,引導學生在讀中理解課文內容,在讀中感受語言的優美,在讀中獲得情感的體驗,教師在學生研讀的過程中及時評價不斷鼓勵,通過“讀—議—悟”的形式,讓學生在讀中悟情,再以情促讀,把語感的培養真正落到實處。
四、說教學過程
(第一步)激趣導入,初讀全文。
愛因斯坦曾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童話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說具有很大的興趣。針對這一點,我設計了這樣的導入:同學們,中外童話是一座巨大的寶庫,篇篇動人優美的童話讓我們深深陶醉,久久迷戀。有了童話,我們的童年生活變得絢麗多彩。今天老師向大家推薦一篇童話故事《巨人的花園》,你們喜歡讀嗎?
這樣的導入既能直接切入課題,又能充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為學好課文埋下伏筆。
(第二步)提煉主線,品讀感悟。
文中巨人的花園有幾次變化?為什么會有這些變化?這些問題是課文的重點和難點,在教學中我以花園的三次景象變化為主線,采用對比朗讀,引導學生理解課文:
1、花園變化前后內容的對比朗讀。
2、冬天性格的巨人和春天性格的孩子內容的對比朗讀。
3、巨人醒悟前后的言行對比朗讀。
在花園變化的前后內容的對比讀中,我先引導學生觀察花園前后的不同,再填空的方式進行對比朗讀。
當巨人外出,孩子們玩耍時,花園_____;而當巨人回來,禁止孩子們玩耍時,花園卻_____;當孩子們偷偷鉆進花園玩耍時,花園又______;而當巨人訓斥孩子們離開,花園卻又______。
通過以上對比朗讀,使學生對課文內容運用的對比寫法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處理冬天性格的巨人與春天性格的孩子內容的朗讀中,我采用了男女生角色對比朗讀。我先采用情景導入,利用畫面讓學生從巨人的言行舉止中來感受他的任性和冷酷。再通過讀中促悟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想象,當小男孩用他那會說話的眼睛凝視著巨人時,他會對巨人說些什么呢?
這樣的教學既訓練了學生的想象思維,又體現了童話故事在表達上的特點。
在巨人醒悟前后的言行對比讀中,我出示巨人前后兩次不同的話語,采用了教師范讀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指導。他見到孩子們在花園里玩耍,很生氣:“誰允許你們到這兒來玩的!都滾出去!”
他不禁抱住了那個孩子說:“喚來寒冬的,是我那顆任性、冷酷的心啊!要不是你提醒,春天將永遠被我趕走了。謝謝你!”
通過這樣的朗讀對比,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感悟。學后,學生有的說:“人不要自私,要學會愛。”有的還說:“沒有孩子的地方就沒有春天。”
我之所以這樣設計,是因為本課表達的最大特點就是內容的對比。因此,我也采用了這一系列的對比來進行教學。這樣循序漸進,步步深入,在引導學生理解語句、明白道理時,自然就能水到渠成,迎刃而解了。
(第三步)美讀小結,升華情感。
這一環節我是這樣設計的,學生們美美地齊讀最后一小節后,然后總結說:“是啊!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瞧!巨人和孩子們生活得多么幸福啊。請同學們看看這兩幅畫。”當學生們津津有味地欣賞畫面時,我又不失時機問:“如果你是里面的小孩,你要怎樣描述那種幸福的場畫呢?”一石激起千層浪,由于有了情感的體驗,學生便七嘴八舌議論開來。
在此,我采用語言渲染、觀察畫面的方法讓學生沐浴在愛的音符中,再一次接受愛的洗禮,讓學生明白是愛使花園變得春意盎然。接著我又出示魯迅等名人名言,讓學生齊讀,教育學生把分享之道銘記心間。讓學生真正明白:送一份快樂給別人,你會得到成倍的快樂!
(第四步)綜合學習,拓展延伸。
《新課標》中指出,語文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注重讀寫結合。一篇篇課文就是一個個鮮活的范例。教學的最后一個環節,我引導學生合作演一演課文、把自己搜集到的童話讀一讀、對文中的人物形象議一議。
通過這些綜合性學習,使學生在揣摩、比較、體會中感悟本課的表達特點,感受童話的魅力,很好地突破了本課重點。
五、教學反思
于永正老師說:“語文課堂教學的亮點在于朗讀”。在本課教學中,我采用對比朗讀的方法展開教學,通過對比朗讀讓學生感悟童話所揭示的道理,體會課文表達的特點,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課堂教學是一門高深的藝術,只有通過不斷地實踐,不斷地反思,不斷地再創造,才能有所得,有所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