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習作教案(精選7篇)
小學習作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介紹自己的性格、愛好,優缺點。
2、抓住自己的特點寫清楚完整。
3、以自己特點的某方面為主來寫。
4、通過人物的外貌、愛好等來反映特點。
教學重點:
1、抓住自己的特點寫清楚完整。
2、以自己特點的`某方面為主來寫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2分)
1、教師自我介紹。
2、問題激趣。
問題1:那只是右手?(真厲害!)來個難點的問題
問題2:我叫什么名字?(記性真好!)第三個問題可就更難了,
問題3:文老師的愛好是什么?
2、板書課題:說說我自己
二、出示例文,指導寫法。(18分)
1、學生交流介紹自己的方法。
2、出示教師介紹自己的短文,指導介紹。
(1、)學生聽介紹片段一,說說老師是從哪些方面介紹自己的。
(2、)學生仿照片段介紹自己的年齡、外貌等。
小結:同學們看,在這段自我介紹里,都是大家看的見的內容,比如:身高,外貌。但是,要讓別人更了解你,你就要真實的介紹自己最特別的地方。比如性格、愛好等等。
(3、)出師片段二,指導抓住性格特點和愛好介紹自己
(4、)學生仿說。
(5)、出示完整的自我介紹短文,教師小結
3、全班或小組內介紹。(7分)
教師:通過同學們的自我介紹,我們相互了解的更多了,如果我們把它寫下來,那就更好了,寫完后我們玩玩“猜猜我是誰”的游戲。如果同學們猜出來了,說明你介紹的很真實,將會獲得獎章一枚。
三、習作大挑戰。(10分)
出示習作提示
四、作文展示。(8分)
1、學生互評。
2、教師評。
小學習作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讀懂例文,初步了解例文是怎樣寫人物之間的對話。
2.借助對例文的分析,初步懂得寫對話,一是要寫清楚說什么,二是要寫出人物說話時的動作、表情、語氣等。
3.根據提供的對話材料,讓學生按照作業要求,練習寫對話。
教學重點:
初步掌握寫人物之間對話的方法。
教學難點:
把提示語寫具體,注意提示語位置的`變化。
作前準備:找戴昊談心。
一、激趣導入
1.出示掛圖
2.過渡:日子一天天過去了,小烏鴉漸漸長大了,烏鴉媽媽也老了,飛不動了,小烏鴉是怎樣對待它們的媽媽的呢?
二、初讀例文
1.請同學們一邊讀一邊想。(1)這篇短文寫了一件什么事?(2)什么叫“烏鴉反哺”,用直線畫出來。
2.討論交流
3.揭題:寫對話。
三、討論明法
1.過渡:應該怎樣寫好人物之間的對話呢?我們一起來看看例文是怎樣寫的。
2.再讀例文,思考:“我”和媽媽在樹林中說了些什么話?
3.討論交流。
4.哪些話是我說的,哪些是媽媽說的?你從哪里看出來?
5.找出不同的提示語,說說有什么不同。
6.師總結:寫清內容和說者;寫出人物說話時的動作、表情和語氣等。
四、遷移習作
(1)點點說:“____!”
“_____!”點點說。
(2)小明地問:“____?”
“___?”小明地問。
“__?”小明地問,“___?”
五、小組討論
1.出示掛圖
2.這幅圖上畫了什么?是交流了什么內容?
3.討論,會怎樣交談。
4.指名說。
5.點評。
六、情境表演。
對某學生進行當堂教育。
七、當堂習作
小學習作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分享彼此成長的故事,記錄生活中難忘的瞬間。
2.指導學生把內容說具體,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3.培養學生表達能力,在表達和評價中清楚如何寫好本次作文。
【教學重、難點】
把內容介紹得具體,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自由練說
1、師:“人生總會有許多第一次,翻開我們成長的書本,一頁又一頁,記載著我們童年的點點滴滴——第一次邁出蹣跚的步伐、第一次背著書包上學校、第一次獨自一人出遠門……不同的第一次常帶給我們不同的感受:有成功,有失敗;有歡笑,有淚水……但無論怎樣都是那樣的令我們難以忘記。”
(板書:難忘的第一次)在你經歷過的第一次中,你印象最深的第一次是哪一個?為什么它讓你忘不了?生談。(四至五個)
2、老師發現同學們回憶起自己的第一次的經歷依然是那樣津津有味,下面請你選擇印象最深刻的.第一次,回憶事情的經過,回想自己在這個過程中的真實感受以及從中得到的啟示,試著說一說。
老師給大家提兩點要求:
(1)要把事情的來龍去脈說清楚
(2)再說的過程中融入自己的感受,講清楚你從中得到的啟示。
(板書:事情寫清楚表達出感悟)生自由練說。
二、交流分享,相機指導
1、小組交流剛才老師發現有許多同學都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要和小伙伴交流了,下面請同學們以四人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在一個同學講的時候,其他同學要認真聽,看他有沒有講清楚事情的經過,說出自己的感受,有不清楚的可以適時提問。好,開始吧。
2、全班交流師:同學們聊得真熱烈,誰愿意把自己最難忘的第一次與全班同學分享?指名交流(在他發言時其他同學要用心聽,看他是否將事件過程講清楚了?講述中是否融入了自己的感受,表達自己的感悟,有哪些好的、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也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議。)評價時要強調的有以下幾點:
1、事件敘述的完整
2、借鑒了課文的表達感悟的方法,結合生活實際直接表達自己的感受;將道理蘊含在文章之中。
3、能從心理、動作、神態、語言等方面表現自己內心的感受,給人更真實的感覺。
三、讀寫結合,明確習作要求
師總結:
同學們不僅聽得用心,還談出了自己的感受、看法。
是呀,有喜有憂、有笑有淚,一個個第一次,就像一個個腳印,印在我們成長的道路上。通過剛才同學們繪聲繪色的描述,老師也感受到這些“第一次”的確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讓我們用手中的筆把這難忘的第一次記錄下來,作為永久的紀念,好嗎?本次習作是一次命題作文,題目是《難忘的第一次》,請打開書看習作要求,看看要我們做到哪幾點?(生答師板書)把事情寫清楚就是要按事情發生的順序把事情的經過寫清楚,可以借助人物的神情、動作、語言來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結合生活實際表達自己的感受。明確了要求,開始動筆寫吧。
板書:難忘的第一次事情寫清楚要寫出感悟
小學習作教案 篇4
教學目標預設:
1、通過組織秋游,培養學生仔細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以及采集標本、積累寫作素材的技能。
2、仿照“自然的奧秘”和“故事集錦”單元中有關段落狀物的基本方法,寫出秋天植物葉子的形狀和色彩的變化。
3、通過寫作,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4、指導學生在活動中寫作,活動中培養良好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難點推定:
指導學生按一定順序進行觀察和寫作。
習作指導構想:
找秋葉-------賞秋葉-------藏秋葉-------理秋葉--------說秋葉-------寫秋葉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1、精心組織好秋游活動,讓全體學生在活動中有所學,有所樂,有所感悟。
2、制作課件(秋游時觀察到的各種樹葉照片、秋葉藝術作品等的幻燈片)
師生準備:
1、秋游前后查閱資料,了解秋游目的地的`樹種名稱、種類和秋天樹葉色彩變化的原因,并做好筆記。
2、組織秋游前明確到野外進行觀察的目的、要求、方法,搜集常見的樹葉標本,為班級、小組交流做準備。
學生準備:
理清秋游時的觀察順序,并將整理好的標本按此順序排放好。
教學過程預設:
一、激趣導人金秋十月,碩果累累,田野一片豐收的喜人景象。昨天,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到美麗如畫的斗龍河(我們家鄉的母親河)畔去秋游。大家是乘興而去,滿載而歸。哪位同學先來說說秋游的收獲呢?這節課上這個問題發言的機會可不多噢!
二、精彩回顧
1、教師激發學生競相敘說秋游的收獲和感悟。(教師引導學生以熱烈的掌聲感謝同學的分享發言,并作適當的點評)
2、“戰利品”的展示:
(1)師:同學們仔細看投影片中的幾種樹葉(書中的照片),將自己搜集來的樹葉標本也按這樣的方法寫上樹葉名稱,可以按觀察時的順序排放。
(2)生在組內交流觀賞自制樹葉標本,討論秋天樹葉的形狀和顏色變化的原因。選出優秀作品和優秀解說員獎給“星星”,貼在自己課桌的右上角,并到講臺前和全班同學分享。
小學習作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任選一篇讀過的文章寫讀后感,根據提示選取有意義的內容進行表達。
2、能結合具體事件清楚表達自己的感想。教學重點:能結合具體事件表達清楚自己的感想。教學難點:能結合具體事件表達清楚自己的感想。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引導回憶:同學們,你們最近看過哪些課外讀物,看后有什么感受嗎?(抽幾名同學談)點撥話題:剛才大家討論的很熱烈,今天我們就根據自己的體會,寫一寫讀后感好嗎?什么是讀后感呢?(自由發言,教師總結。)
二、讀習作提示,明確習作要求
1、一本好書,你讀后一定會有很多感受,把自己的這種感受寫出來,要聯系生活實際和思想實際,寫自己的真實看法,也可以對其中某些內容談談自己的看法。
2、讀一讀例文《從〈海倫·凱勒傳〉想到的》,想一想,小作者是怎樣寫讀后感的?(注意分清哪些句子是復述,哪些句子是寫感想)
3、題目可以用“讀后感”或“有感”,也可以根據寫的內容擬定題目。
三、習作指導
1、緊扣原文抓住重點。必須是從原文引發出來的感想、體會,不要面面俱到,泛泛而談。應集中到自己感受最深的一點或兩點上來發表議論。
2、聯系實際,情感真實。這個“實際”可以是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實際,也可以是別人的思想和生活實際,也可以是社會實際,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事寫并結合切身體會,體會才真切,文章才具有說服力。
3、讀感結合有側重。正確處理好“讀”“感”的關系。“讀”是“感”的前提和引子。“感”是“讀”的結果和目的.。因此要有讀有感,讀感結合,比例協調。不能只讀不感,一味抄寫課文,沒有體會,也不能只感不讀,離開原文意思漫無邊際地胡思亂想。通常情況下,側重于寫自己的感受。當然交代所讀文章的名稱和主要內容是必寫的。
4、引導探究,總結寫法:夾敘夾議,敘中有感,感應中有敘。
四、學生選材,互說。
五、打稿。
第二課時
一、朗讀習作,評議修改。學生完成習作草稿后,各自朗讀一遍,先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評議修改。
二、文后指導
1、結合學生的作文進行講評。以表揚為主,哪怕是一句話或者一個好詞語用得好,都要進行表揚,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
2、投影出示兩篇作文:
一篇佳作,出示佳作欣賞,學習寫法。
一篇帶有共性的問題,有針對性地解決作文中出現的共性問題。
三、修改作文。
四、謄寫作文
小學習作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仔細觀察,看懂圖意,了解漫畫內容,得到啟示。
2、根據閱讀提示把看到的、想到的編成故事,進行習作。
3、抓住中心,恰當地運用語言、動作、神態進行描寫。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了解漫畫。
1、出示幾幅漫畫,讓學生用心欣賞,并找出漫畫與普通畫之間的異同。
2、教師總結漫畫特點:漫畫指的是用簡單而夸張的手法來描繪生活或時事的圖畫,一般運用變形、比擬、象征的方法,構成幽默、詼諧的畫面,以取得諷刺或歌頌的效果。所以欣賞漫畫時,我們不能光用眼看,而要用心看,努力思考漫畫的深意。
3、試著讓學生理解前面幾幅漫畫中的一幅,體會漫畫的欣賞方法。
4、導入新課:這個單元,我們徜徉在生活這本大書中,撿拾了許多生活給予的饋贈。漫畫,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項饋贈。今天,讓我們一起來欣賞華君武的漫畫《假文盲》,看看它又能給我們什么啟示。(板書課題)
二、指導觀察,欣賞漫畫。
1、觀察漫畫,理解畫面。
出示漫畫:這是漫畫家華君武的一幅漫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看看畫家都畫了些什么。強調觀察時關注細節。(板書:仔細觀察)
指名匯報觀察所得。(老師要認真聽取學生的回答)
2、展開聯想,拓展畫面。
同學們能透過畫面想象畫外畫家沒畫出來的內容嗎?出示圖畫指導:這可能是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畫上有哪些人?周圍還會有哪些景物?面對母子,那幾個男性角色是什么態度?這位母親又是什么表情?她會說些什么?
小結:看圖就要這樣,仔細觀察畫面后,要展開聯想,透過畫面看到畫外的東西。(板書:展開聯想)
學生采用剛才的方法欣賞漫畫,讓漫畫也變得有血有肉起來。想好后與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
3、聯系生活,升華畫面。看圖,讀“假文盲”這個題目。
讀到這個題目,你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現象?你自身有過類似的'現象嗎?“假文盲”們為什么這么冷漠?他們為什么要站在母子上車處?你覺得這幅漫畫是在諷刺什么現象?(提示:這群“假文盲”缺的不是文化,而是公德心。)
總結:文盲固然可怕,但“假文盲”更加可怕,因為他們是“真自私”!社會上某些人缺的不是文化,而是公德心!這就是畫家給我們的警示,也是我們從漫畫中得到的啟示。
引導回憶分析的方法。(板書:聯系生活)
(用同樣方法引導學生讀懂課本中選入的另一幅漫畫。)
三、明確要求,撰寫漫畫作文。
1、明確要求。
(1)默讀課本中的習作要求,并用鉛筆勾畫出重點。
(2)歸納要求,明確習作內容分哪幾方面。
①可以寫漫畫帶來的啟示。
②可以根據畫意編故事。
(3)指導兩個方面的寫作側重點,請學生選擇要寫的內容。
2、指導學生依據不同的內容選擇用第幾人稱的敘述方法,指導命題。
3、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漫畫,當堂習作,教師隨機個別輔導。
四、修改習作,謄寫習作。
1、放聲朗讀自己的習作,找出習作的亮點,發現不足。
2、同桌交換閱讀習作,互相評改。
3、指名在全班交流習作,師生一起評議、修改。
4、再次默讀自己的習作,進一步修改,然后謄寫在作文本上。
板書設計
漫畫的啟示
仔細觀察
↓
展開聯想
↓
聯系生活
編故事——記敘文
談感受——議論文
根據學生喜歡漫畫的心理特點,將了解漫畫、欣賞漫畫與撰寫漫畫作文結合在一起,在指導過程中教給學生漫畫作文的寫作步驟:第一步,看漫畫,定角度;第二步,聯現實,想寓意;第三步,述畫面,評價值。
小學習作教案 篇7
教學理念:
本次習作處在第六冊第一單元的位置,在習作序列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在上個學期中,學生已經學習了較復雜的單幅圖的看圖寫話(如第五冊習作3),為多幅圖寫話創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本次習作既有對過去看圖寫話的鞏固復習,又有新的要求和跨度,遵循了循序漸進的語文學習規律。無論是單幅圖,還是連貫情節的多幅圖,其的只是一個或幾個凝固的瞬間,更多內隱的信息則需要根據孩子們自己積累的經驗和合理的想象把它們呈現出來。因此,本課的教學,要著重在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和合理想象,使學生不僅能夠深刻地理解畫面外顯的意義,還能夠深入地發掘畫面內隱的情景。在這個過程中,使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和創造力得以培養,思維得以發展,靈性得以生發。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引發情趣
1、同學們,上個學期咱們寫了不少,其中哪一次你覺得最有趣?(通過談話激發學生對習作的成功體驗和美好印象,同時引出“擺玩具,編故事”的.話題)
2、是呀,擺玩具編故事可真好玩,咱們同學編的故事也很有趣,有……有……也有……還有……太多了,全都留在老師的腦子里。今天呀,咱們再來玩一玩編故事的游戲,好不好?咱們換個花樣,不擺玩具了,咱們看圖編故事,怎么樣?
二、剖析例文,領悟方法
過渡:好!響亮的回答,閃亮的眼睛,都在告訴我:你們躍躍欲試了!別急,要想故事編得好,先把方法學到手。咱們先來看一位叫段秋霞的小朋友她是怎樣看圖編故事的,看看誰最聰明最會學,從中取得真經。
1、觀察圖畫,明確圖意。
(1)出示第一幅圖,引導學生一邊仔細觀察一邊動腦思考:圖上畫的是什么季節?你是從什么地方看出來的?圖上的是什么地方?有哪些人?他們在做什么?(引導學生抓住圖中的蜜蜂、蝴蝶、鮮花以及人物的穿著、動作、神態進行觀察,弄清圖意,言之有據。)
(2)同法指導觀察其余3幅圖。(著重引導學生觀察前一幅圖中沒有出現的事物,注意畫面的變化,如出現了哪些新的人物,地點有什么變化等,從而了解事情的發展變化。)
(3)引導學生把4幅圖連,想一想,這幾幅圖告訴我們一件什么事?
2、圖文對照,討論明法。
(1)自由讀文:圖畫的意思我們看明白了,下面讓我們一看段秋霞小朋友是怎樣編這個故事的。請大家自由地讀一讀《脫棉衣》這個故事,然后再對照這幾幅圖,說說你的發現。
(2)討論交流。(著重落實文后的幾個思考題,如:作者是怎么分段寫的?哪些話是畫面上沒有的?讀了這,你受到了什么啟發?教師有仔細聆聽學生的發言,從中捕捉相關信息,并將之放大,加以強調,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感悟看圖習作的兩大要領:觀察和想象。)
(3)教師:看圖編故事,“看”是關鍵,只有看細致了,看清楚了,看明白了,在“編”的時候,才能夠把畫面的內容給充分表現出來。同時,在“看”的時候,還要學會“想”,要根據畫面內容,聯系生活實際,認真思考,展開合理想象,這樣才能生動、形象地表達出畫面的真實、完整的意思。
三、遷移運用,編述故事。
1、觀察畫面
下面我們就試著用學到的方法來編一編猴哥的故事。首先請大家仔細觀察這3幅圖,先把每幅圖的意思看明白,然后再連起來重看一遍,使整個故事在自己的頭腦中留下一個完整的印象。
2、匯報交流
這3幅圖講了一件什么事?每幅圖分別講了什么意思?(教師要著重引領學生看清人物的穿著以及柱子上的字句,明確故事發生的時間和地點;要引導學生留意圖中人物的神態、動作,把握人物的情感變化,推想人物的心理活動和語言;此外,還需點引學生抓住圖中的景物,去想象公園美麗的景象,尤其要抓住“太陽的笑臉”去想象隱含的意義。)
3、編述故事
指名練說,組織評議。(引導學生圍繞“他們說的好在哪里?”“他們說的什么地方你最欣賞?”“你認為他們說的有不足的地方嗎?你有什么建議嗎?”等問題進行評議,并于雙向互動中不斷充實和豐富自己說的內容。)
4、動筆寫故事。
5、指名朗讀自己編寫的故事,進行簡單評議。
四、自主選擇,編寫故事。
1、同學們編的故事都很精彩,可是由于時間關系,我們無法一一欣賞,請大家回去以后把你們編寫的故事讀給爸爸媽媽聽,聽取他們的意見,然后再做修改,抄正在本上。
2、如果你還想寫書上的第二組圖,或者自己找來幾幅連貫的圖寫,那就更好了。下節課,我們就來比一比,看看誰編的故事生動、具體、有趣,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