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數學教案:正方形和長方形(精選2篇)
幼兒園數學教案:正方形和長方形 篇1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找出較多的物體,會比較多少
2、培養幼兒的初步分析、比較能力。
活動準備:
一列火車、小動物圖片、小貓3、小狗3、小雞4、小兔子4,蘿卜5、毛毛蟲5、骨頭5、小魚4.
活動過程:
一、出示火車坐的小動物,引出課題。
有許多小動物乘坐火車到玩,看有哪些小動物呢?邊看邊說邊貼出小動物。小兔、小狗、小貓、小雞。
出示動物,感知數量的多少。
今天它們玩得可高興了,它們玩累了,想吃東西了。
二、出示圖片
1、小兔有幾只?喜歡吃什么呢?蘿卜有幾個?我們伸出小手數一數?(比出多少)
2、小狗有幾只?喜歡吃什么呢?(集體)有幾根骨頭?
請幼兒操作,比較小動物多還是對應的食物多?
3、同樣的方法比出小貓小雞對應食物的多少。
教師引導:我們是用什么好辦法比較多少的?(一個對一個)
4、小動物玩好了吃飽了,要乘火車回家了,一種動物一節車廂比出車廂多一節。
三、游戲:
小兔跳跳找食物,幼兒分兩組,一組兔子一組蘿卜,蘿卜比兔子多,一一對應比出多少自然結束。
教學反思:
本學期所帶小班抽課數學《比較多少》!侗容^多少》是幼兒認識數的開始,非常適合小班孩子們的年齡特征。小班的孩子年齡小、好玩好動,注意力集中時間短,如果是伴隨著游戲活動,讓孩子們在玩中學,學中玩。
既可以滿足幼兒游戲和好動的需要,又能很好的完成活動目標。根據這一個思想的目標,我在設計本活動時,從幼兒的興趣點著手,設計了貼近幼兒生活的活動。通過活動初步引導幼兒感知理解“多少“和“一樣多”,并能用簡單的語言進行表達,初步培養幼兒觀察能力。
活動開始我用小動物們乘坐一列火車去公園玩的情景導入,抓住幼兒好玩好動的特點,引起幼兒的興趣。整個活動就是一次角色游戲。
來到公園,小動物玩累了餓了想吃東西了,讓幼兒通過一一對應的方法來比較說出“貓寶寶比小魚少,小魚比貓寶寶多”,然后通過幼兒操作來進一步探索一一對應的方法,去比較多少,完成重難點的掌握。并能用簡單的語言表達。整個活動,幼兒基本上都能積極的參與到活
動中快樂的游戲,進入情境和角色。不過一節活動下來,我認為不足的地方就是準備的小動物過多,在操作過程中超時,孩子們玩的不夠盡興,把最后的游戲講解清楚規則,讓幼兒理解清楚,更好的鞏固所學的知識。
幼兒園數學教案:正方形和長方形 篇2
一、活動目標:
1、學習根據不同的畫面進行歸類并講述事物間的數量關系,列出相應的加法算式,進一步感知加法的含義。
2、理解交換規律,懂得運用互換規律列出另一道算式。
3、積極探索數學活動,樂于講述探索結果。
活動準備:教具教學課件
學具人手一份數字卡片答題卡小青蛙操作材料及答題紙每組一份數字卡及答題卡
活動重點:看圖學習6的加法
活動難點:能根據不同的畫面進行講述,并列出相應的算式
活動過程:一、邀請小青蛙:復習6的組成
春天到了,田里的莊稼請小青蛙幫忙捉害蟲,小青蛙要聽到密碼它才來。小青蛙的密碼是這樣的,請小朋友仔細聽小青蛙叫了幾聲,然后叫出和小青蛙的叫聲加起來是6的青蛙叫。
那么小青蛙就來了,你們愿意邀請它們嗎?
那讓我們快點對密碼吧。
“小朋友,請聽好,我叫3聲呱,你叫幾聲呱?”
“小青蛙,請聽好,你叫3聲呱,我叫3聲呱!
二、找找小青蛙:根據畫面,啟發幼兒邊分類邊列式
1數數一共幾只小青蛙。
2請幼兒分別按小青蛙的大小、顏色、花紋等特征,列出加法算式,看誰列的快。
3請個別幼兒說說自己列的算式表示什么,教師出示算式。
4啟發幼兒講出與別人不一樣的算式和內容,教師出示算式。
5“這些算式的得數都是6,而且都是加法,那么這5道算式就是6的加法算式。它們有個小秘密,看誰能先找出來?”
。▽⒂變毫谐龅乃闶絽R總,啟發幼兒觀察,并找出互換規律。)
6教師小結:像1+5=6、5+1=6這兩道算式數字相同,位置不同,但得數不變,所以看到1+5=6馬上就想到5+1=6,我們把他們稱為朋友題,同樣我們看到2+4=6就會想到什么呢?看到3+3=6又會想到什么?…
三、小組闖關:幼兒嘗試按圖意講述應用題,并列出相應的算式
1小青蛙要在池塘闖關成功才能順利到達,我們大家幫幫它吧!
2小組力量大,我們以小組為單位答題,每組都答對了,就闖過了一關,你們有信心嗎?
3依次出示圖片,幼兒以小組為單位,嘗試按圖意講述應用題,并用數字卡擺加法算式以
及相關朋友題。
四、游戲:捉害蟲。進一步鞏固幼兒對6的加法的學習
1、小青蛙這么能干,我們也來幫它們一起捉害蟲吧。
2、小青蛙一下子吃進了6條蟲子,它跳一跳,發現6條蟲有兩種種類,一種紅一種綠,它請我們幫它記錄下來,并列算式算算。當然還要列出朋友題。
3、幼兒操作
五、結束:小朋友真能干,小青蛙都呱呱呱的表揚我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