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數學教案:小動物找家(精選2篇)
幼兒園數學教案:小動物找家 篇1
活動目標:
1、能根據小動物生活特性進行分類,感知初步的交集概念。
2、體驗數學活動中操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學具:大的動物卡片一套,集合、交集底板一份(教師用),小動物卡片、交集、集合底版人手一份(幼兒用)
2、漿糊
活動過程:
一、觀察動物的卡片
1、認識動物
師:今天,有很多小動物要和我們交朋友,請你看看說說它們是誰?(集體回答)
2、提問:你知道它們住在哪里的嗎?(請2—3個幼兒回答)
3、師總結:有的小動物是住在水里的,還有些小動物是住在陸地上的。
二、游戲:給小動物找家
師:這些小動物想請小朋友幫個忙,把它們送回自己的家。
1、出示集合操作卡
師講解操作卡:紅色的長方形是住在水里的動物的家,綠色的長方形是誰的家呢?猜猜看,真聰明,是住在陸地上的動物家里。
2、操作要求
a、將小動物送到自己的家中去。
b、不搬椅子,輕輕的走到桌子旁邊,操作好后回到自己的小椅子上做好。
3、幼兒操作,師對個別幼兒進行指導。
4、講評(需靈活運用)
重點:
(1)集體驗證,看看是否有幼兒擺放錯誤。
(2)展示不同擺放的結果。
a、展示個別幼兒的操作結果。
方法一:有不同擺放的結果
a、提問:為什么有的小朋友將青蛙送到水里的家,有的小朋友將青蛙送到陸地上的家。(請幼兒說說擺放的理由。)
方法二:沒有不同擺放的結果
a、師拿出自己的操作結果,提問:我的操作結果和它的有什么不一樣?引導幼兒發現小青蛙即可以住在水里也可以住在陸地上的。
b、小結:瞧,小青蛙最特別,它有兩個家,和其他動物有些不同,它既可以生活在水里也可以生活在陸地上,那么,把它放在哪里最合適呢?
c、引導幼兒大膽討論各種方法。
三、認識交集,感知交集。
1、出示交集
師:蔣老師老師也有個好辦法,看這個集合圖和剛才那個集合圖有什么不一樣?(有合在一起)
師小結:原來中間的這個小圖形也有兩個家,即住在紅色長方形里,又住在綠色長方形里。我們將這個小圖形叫做交集。
2、引導幼兒理解圖中交集的意思
師:猜猜看這個交集里會是誰的家,為什么?(重點:有倆個家的只有小青蛙。)
3、幼兒再次操作:(師交代要求,反面的集合圖。)
4、講評、小結
你們幫這些小動物都找到了家,謝謝你們。
幼兒園數學教案:小動物找家 篇2
設計意圖:
《幼兒園課程》指出,要“創設與教育相適應的良好環境,為幼兒提供活動和表現能力的機會和條件” 。動物找家是主題《可愛的動物》中的一節科學活動。而中班幼兒對科學活動有了一定的經驗,因此在設計這個教案時,我把操作活動與情景活動進行整合,以情景貫穿活動。以客人做客、陪客人游戲、幫客人找家的情境,讓幼兒始終處于操作游戲的環境中。幼兒在相應的環境中通過感知、操作等活動,與物體相互作用,使幼兒全身心地投入活動,從而獲得大量的科學經驗。
教學目標:
1.會依據動物的居住地和生活習性為動物找家。
2.能夠積極思考,大膽講述,參與給小動物找家的活動。
3.初步感知動物是大自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的好朋友,我們要保護它們。
教學準備:
1.PPT課件。
2.操作材料:動物找家(4份)。
3.游戲胸飾若干、背景圖4副。
活動過程:
一、演示課件,通過動物圖片來引發幼兒興趣。
1.出示動物圖片,認識動物。
今天有小動物要來做客,我們看看是誰呀?它們喜歡干什么?它們生活在哪里?我們一起和它們跳舞做游戲吧。
2.引出活動主題,為小動物找家。
師:玩了一會,小動物們累了,想回家了,請小朋友來把它們送回家,好嗎?(出示背景圖)
師:小魚的家在哪?你怎么知道小魚的家在小河里?好朋友們都走了,只剩下小蝸牛,小朋友,小蝸牛的家在哪里呢?
二、操作歸類:幫動物找家。
1.介紹操作方法。
師:小動物們都回家了,好高興呀,老師請來了一些其他的小動物,它們是誰呀?我們也給它們找找家吧?
(每組三張背景圖,請小朋友把小動物的圖片貼在背景圖上。)
2.幼兒操作,老師巡回指導。
3.引導幼兒講述自己的擺放理由。
問:你怎么知道小魚的家在水里?
小結:每個小動物都有自己的生活習性,他們是人類的好朋友,我們要保護它們生活的地方。
三、趣味游戲活動:動物找家。
1.教師講述游戲方法。
師:請你拿一張動物圖片,你拿的是什么動物,那你就代表了那只動物。
師:請你們隨音樂在中間活動,可以做你們所代表的動物的動作。音樂停止時,要快速地回到“家里”,看誰的動作快而準確。
2.帶領幼兒進行游戲。
3.游戲第二次,教師扮演“大灰狼”,加大游戲的難度的趣味性。
四、結束活動
師:生活中還有許多小動物也有自己的家,請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找一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