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音樂《山谷回聲真好聽》教案(通用5篇)
小學音樂《山谷回聲真好聽》教案 篇1
設計思路:
《山谷回聲真好聽》是小學二年級下的音樂教材。因為是回聲,所以歌詞中反復的部分較多,部分旋律對大班孩子有一定的難度。如何激發孩子的.學唱興趣?在活動中以 “回聲游戲”貫穿整個活動,在一遍遍傾聽、感受、游戲中輕松學唱歌曲。
活動目標:
1、學唱歌曲,體驗與同伴合作對唱的快樂。
2、能用聲音的強弱變化表現歌曲中的“原聲”和“回聲”。
活動準備:
1、孩子已有回聲的經驗2、圖譜
活動過程:
1、導入
師:今天老師要和你們玩“回聲”的游戲。你們知道哪些有關回聲的事情?
師幼回聲游戲。
2、理解歌詞和旋律
師:有一群小朋友在玩回聲游戲呢!聽一聽,他們在哪里玩呢?
(1)清唱第一遍
提問:小朋友們在哪里玩回聲游戲?(出示圖譜)
(2)鋼琴伴奏第二遍
提問:小朋友在向誰問好?(出示圖譜)
師幼回聲的游戲。
(3)音樂伴奏第三遍
提問:山谷里還有其他回聲,你們聽出來了嗎?(根據孩子回答出示圖譜)
這個回聲出現了幾次?這兩個回聲一樣嗎?會有什么變化?
師幼回聲的游戲。
(4)音樂伴奏第四遍
提問:最后一句“樂得我們哈哈哈哈笑”和前面的原聲一樣嗎?有什么不一樣?
師幼練習。
3、學唱歌曲
師:山谷里有這么多回聲呀!我們一起來玩回聲的游戲。(完整出現圖譜)
角色扮演
4、延伸
小學音樂《山谷回聲真好聽》教案 篇2
課 型:綜合課
設計思路:本優秀教案以“主體、創新、探索”為主題,面向全體學生,激發和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開發音樂的感知力,體驗音樂的美感。以學生全面發展為本,培養學生能力為重點,提高素質為宗旨。
1 針對兒童“好奇”的特點,利用多媒體教學,給學生豐富直觀的畫面,讓學生通過教師的繪聲繪色講述來感受其中的樂趣。
2 根據兒童“好動、善于模仿”的特點,播放各種聲源,讓學生聽辨并模仿出強弱,用身體動作來表示聲音強弱的特點。
3 隨著學生的求知欲增強,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打擊樂器聲音的強弱和表示故事。
4、以兒童生活中不常見,但特別能引起他們興趣的“回聲”作為本課的情境主題。
教學目標:
1 在聆聽自然界聲音和打擊樂器聲音的活動和游戲中,能夠聽辨出聲音的強弱,并能在打擊樂器上奏出強弱音。
2能學會唱歌曲《山谷回聲真好聽》,并能用歌聲表示聲音的強弱。
3 能用聲音模仿、表示“ 回聲”這一自然現象,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
教學重點:掌握并表示聲音的強弱、
教學難點:較準確地用歌聲表示回聲的強弱效果。
教學方法:
啟發法、競賽激勵法、 賞識鼓勵法、才干展示法、欣賞互助法、
互評互學法、合作創新法、探索體驗法等。
教學準確;多媒體課件、打擊樂器若干、頭飾、琴。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學生聽音樂《什么動物出來玩》律動進教室。(全班同學帶頭飾,創設大森林的情境)。
2、師生問好:小動物們好!兔媽媽好!
二、 引導掌握(故事設計)
1、練一練
兔媽媽:今天,我給大家講一講關于我們家淘淘的故事。昨天頑皮的淘淘,背著我溜到大山里玩去了。淘淘不講禮貌,跟大山吵了起來。(課件播放“吵架”過程)。
兔媽媽:這是怎么回事?
小動物:回聲。
兔媽媽:小動物們真聰明,對,這就是回聲。那么回聲和喊聲有什么不同?
小動物:喊聲強一些,回聲弱一些。
[出示課件]揭示回聲的奧妙。
兔媽媽:淘淘無精打采的回到家里,淘淘錯在哪兒了,誰能幫幫他呀?
小動物:淘淘要有禮貌·····
兔媽媽:那我這就帶淘淘去跟回聲道歉。請小動物們模仿回聲協助淘淘改正缺點。
(課件播放淘淘喊聲:“你好嗎!”“對不起”“我要對你有禮貌”······小動物們模仿回聲)。
兔媽媽:回聲真好玩,我還想唱歌呢! 12 34 5- 16 16 5-
(指導喊聲大,回聲小)。 啊 啊
兔媽媽:你們想跟回聲唱什么?(生創編歌詞唱)
2、唱一唱
兔媽媽:小動物們,山谷回聲真好聽(揭示課題)我們一起來聽一聽這首歌。(師彈奏旋律有感情范唱歌曲一遍)。
兔媽媽:多有趣的一首歌呀,小動物們,我們一起來學,好嗎?
(1)師:我們模仿小樹葉在微風中跳舞的聲音來唱旋律。(指導學生用“lu”音輕聲唱)。小動物真聰明,學得真快,這遍我們學唱詞。
(2)師帶唱詞一遍。
(3)兔媽媽:小動物唱得真過癮,我也想跟你們一起唱!(師生接龍唱)。
三、啟發發明:
1、辨一辨
兔媽媽:在小動物的協助下,淘淘已經是個懂禮貌的好小朋友了。淘淘聽到我們的歌聲,忍不住走了過來。
淘淘:我已經改正了錯誤,你們愿意跟我游戲嗎?(課件出示淘淘說明游戲規則:我敲鼓請個小伙伴敲鼓模仿回聲)
淘淘:(用力敲擊打鼓,一小動物輕輕敲擊大鼓。)
淘淘:小伙伴們,同一面鼓為什么敲出了不同的聲音?(力氣大聲音就強,力氣小聲音就弱)
原來聲音是有強有弱,真奇妙。在生活中大的重的音叫強,小的輕的音叫弱。
淘淘:可以用兩個英文字母來表示它們的名字,聰明的小動物們誰知道這個是什么意思?(出示課件“f”“p”)這個“f”象一個小傘把的記號表示強。這個“p”象個小汽球的記號表示弱,“f”的記號,就表示這局部要唱得強,“p”記號要唱得弱。
淘淘:小伙伴們,想一想在你們平常生活中,哪些聲音互相比較年之后有強弱之分。(課件播放各種自然界的.聲音:雷聲、雨聲、獅吼聲、綿羊聲、馬蹄聲、小鳥聲等等,小動物手上拿著“f”“p”記號聽到相應的聲音就舉相應的記號站起來用動作表示。)
2、奏一奏
淘淘:小伙伴們,你們除了能用耳朵聽辨聲音這里有很多的樂器,還能用打擊樂把聲音的強弱演奏出來嗎?好,我來當小指揮,你們來當小樂手,我們一起來演奏一個下雨的故事好嗎?(教師拿“f”“p”記號道具提示)。
故事開始了:春天的鐘聲敲響了,天陰陰的,下起了蒙蒙細雨。慢慢地雨下大了,小樹苗張著嘴巴盡情地喝著雨水。可是越下越大,嘩啦啦,嘩啦啦,還不時的有閃電,打雷,小樹苗被大雨淋得直不起腰。飽了飽了,雨公公,請您慢慢地停下來吧。雨慢慢地停了,天邊出現了一道美麗的彩虹。
3、演一演
淘淘:真不錯!多美麗的雨景呀!剛才小動物們都感受到了聲音的強弱。因為有了這樣的表示方法,我們的聲音更加豐富多彩,我們的音樂才更加優美動聽。想想剛才你們唱的歌曲里哪些地方該唱得強,哪些地方該唱得弱?(請一名小動物分別把“f”“p”7記號貼在歌曲相應處)。
淘淘:那我們帶著強弱,帶著美好的心情再來唱二遍。
A、請小動物們第一遍按原歌詞唱。
B、第二遍加大難度,在回聲這段旋律里,小動物們想對山谷唱什么,就唱什么。
C、請小動物們隨歌曲律動并做回聲動作。兔媽媽在歌曲強弱處用“f”“p”記號提示。
四、結束:
淘淘:多么美麗的山谷呀,多么奇妙的聲音呀,歡迎小伙伴們下次再來做
游戲。 (聽音樂出教室)。
小學音樂《山谷回聲真好聽》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能夠聽辯出聲音的強弱,并能在打擊樂器上奏出強弱音。
2.能學會唱歌曲《山谷回聲真好》,并能用歌聲表現聲音的強弱。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并表現聲音的強弱。
難點:較準確地用歌聲表現回聲的強弱效果。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準備
課件、打擊樂器若干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小朋友們,今天天氣可真好,老師帶你們一起去交游,準備好了嗎?那我們出發吧。(律動)
二、引導掌握
打雷、下雨了,小朋友們,那兒有個山洞,我們一起去避避雨吧。
(課件:突然打雷、下雨。)
你們剛剛聽到了什么聲音?(雷聲、雨聲)
誰能模仿一下雷聲和雨聲?
比較雷聲和雨聲的不同。
學習比較聲音的強弱、高低。
游戲:大鼓與粉筆頭
教室作為一面鼓,學生作粉筆頭。師用不同力度敲擊鼓面,鼓聲強,學生跳得高;鼓聲弱,學生跳得低。
出示課件雨停了,出現彩虹,動物們都出來玩耍。
學生隨音樂《山谷回聲真好聽》走一走。
三、表現與創作
小朋友們,山谷看到你們可高興了。聽,它還唱起了歌了呢!
(課件:動畫。播放歌曲《山谷回聲真好聽》)
1、唱一唱
(1)范唱。
(2)小朋友們,我們跟著小鳥、小溪一起來唱一唱。
(3)學生整體學唱。
2、編一編
讓學生創編歌詞加入歌曲,再讓學生唱一唱。
四、結束
小朋友們,天快黑了,我們該回家了。看,小火車來接我們了。
課件:小火車出現,播放歌曲《火車開啦》。
聽音樂出教室。
小學音樂《山谷回聲真好聽》教案 篇4
活動名稱:山谷回聲真好聽
活動目標:能控制聲音的力度變化,用優美是聲音形象地表現“人聲”和“回聲”;能分角色合作表現。
活動準備:
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播放這首歌,使幼兒熟悉旋律。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爬山。
1、假日里,天氣晴朗,我們一起去爬山吧!
2、教師播放音樂,引起幼兒邊聽音樂,邊作各種動作,表現爬山情景。如:背上背包、擦汗、觀望、休息、喝水等動作。
3、到了山谷大家會作些什么事,并用動作表示,如:雙手攏成喇叭狀,大聲呼喊。
二、回聲真好聽。
1、幼兒完整欣賞歌曲一遍,說說聽到了些什么,他有什么特別的地方?
2、欣賞歌曲,引導幼兒聽一聽歌曲中哪些是小朋友的'聲音,哪些是大山公公唱的?
3、怎樣唱才能讓人一聽就能分出是誰唱的?重點學唱回聲句。引導幼兒學習控制音量,表現回聲由強變弱的過程。
4、山谷回聲很好聽又奇特,真有趣!怪不得小朋友哈哈哈的笑呢!讓我們一起來學一下大山公公是怎樣笑的。
三、與大山對話。
1、根據歌曲內容,讓幼兒按意愿分成兩組,一組扮小朋友,一組扮演大山公公。
2、幼兒分角色演唱歌曲。
3、怎樣才能讓幾個人的聲音聽上去像一個人似的?
引導扮演小朋友的幼兒配上合適的動作,表演與大山對話時的情景。要求兩組幼兒配合默契,體驗合作的快樂。
小學音樂《山谷回聲真好聽》教案 篇5
對教學目標的設計:
1、能夠初步聽辯聲音的強弱,尋找自然界音響的強弱,并能在打擊樂器上奏出強音,弱音。
2、演唱歌曲《山谷回聲真好聽》,并能夠用歌聲表現強弱。
3、從中體驗到大自然中充滿的樂趣。
對教學過程的設計:
一、聽音樂進教室
1、聽音樂,根據節奏拍手進教室。
2、師生問好。
二、感受、引導、掌握
1、聽音樂,感受強弱。
2、理解“強弱”定義。
3、再聽,分辨強弱,認識“f”和“p”。
4、奏出強弱,并能根據弱音,做出相應手勢。
5、想象自然界中的音響。
三、聽賞、表現
1、導入新課(播放動畫片中帶回音)。
2、學回聲
3、欣賞歌曲
4、師生合作學唱歌曲
(1)師生互唱
(2)模唱
(3)分組接龍唱
(4)齊唱
四、小結
大家玩的高興嗎?從中都學到了一些什么?
對教學評價的設計:
在掌握知識目標方面,利用各種手段,淡化音樂知識概念,注重了教學的感受性。整堂課,學生能和老師在一個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習,合作和創造,較好地完成了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