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集合(精選3篇)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集合 篇1
教學目標:
1、理解面積的意義。
2、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初步形成這些單位實際大小的概念。
3、學習運用觀察、重疊、數面積以及估測等方法比較面積的大小。
教學重點:
1、從物體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封閉圖形的大小兩個方面理解面積概念。
2、理解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教學難點:
1、從物體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封閉圖形的大小兩個方面理解面積概念。
2、理解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邊長1厘米的正方形、等邊三角形和直徑1厘米的圓,兩個長方形。
教學過程:
一、學前準備
1、引導學生看教材第60頁的圖。
提問:從圖中看到了什么?
2、引出新課,出示課題。
同學們剛才觀察到的物體都有面,而且通過操作我們還發現面是有大小的,今天這節課,我們所學的內容就和面的大小有關。
二、探究新知
1、教學面積的意義。
(1)認識物體的表面有大小。
教師談話引入。說明:黑板面和國旗面的表面的大小相差比較大,靠觀察就能看出。
(板書:觀察比較)
(2)認識平面封閉圖形的大小。
出示兩組圖形,這些是平面封閉圖形,怎樣比較它們的大小?
由學生的操作活動,引出重疊比較與數方格比較的方法。
(板書:重疊比較,數方格比較)
(3)總結面積的意義。
提問:物體的。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叫做什么呢?看看書上是怎么說的。(板書課題的前半部分:面積)
2、認識面積單位。
(1)出示教材第61頁例2。
引導:請同學們用手中的學具來幫忙。
比較三種方式,得出數正方形個數是最合理的方法。解決了設疑中提出的問題,通過數正方形個數得出大小之分。
(2)認識統一比較的重要性。
教師出示一個正方形,通過重疊確認它的面積比前面出示的兩個長方形大,教師翻開正方形反面的格子只有9個格,激起學生的疑問。
提問:這是什么原因呢?你有沒有辦法來證明呢?
(3)帶著問題自學。
提問:
①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
②說說每個面積單位的大小是怎么規定的?
③各自比一比,哪個手指甲的面積最接近1平方厘米。
④同桌兩人互相比畫1平方分米的大小。
⑤在黑板上貼出一張1平方米的紙,先估計能放下幾本練習本。翻出反面,數一數,實際能放下幾本練習本。
三、課堂作業新設計
1、如圖,每一個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用紅筆涂出8平方厘米的'一個圖形,再用綠筆涂出面積為12平方厘米的另一個圖形。
2、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單位。
(1)電視屏幕的面積是25。
(2)一塊橡皮上面的面積是9。
(3)學校操場的面積大約是500。
(4)教室的面積大約是40。
四、思維訓練
1、下圖中每一小格是1平方厘米,請你寫出每個圖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2、動腦筋:先估算哪個圖形的周長比較簡便?算一算。(單位:厘米)
板書設計:
面積與面積單位
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在實踐感知中理解了面積的意義,認識了常用的面積單位1平方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厘米,并初步建立了這些面積單位實際大小的概念。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集合 篇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結合生活實例,通過判斷、舉例等感知平移與旋轉現象,體會平移和旋轉的特點,并會直觀地區分這兩種現象。
2.通過觀察推斷、操作驗證等,正確判斷平移的方向和距離,初步感悟平移的本質。
3.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感受平移的幾何特征。
過程與方法: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善于觀察的習慣及動手實踐、發揮想象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在解決實際問題中使學生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和應用價值。
【教學重點】
正確區分平移和旋轉現象
正確判斷平移的方向和距離,初步感悟平移的本質。
【教學難點】
正確判斷平移的方向和距離,初步感悟平移的本質。
【教具、學具準備】
教學課件,學具紙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轉
師: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著許多豐富多彩的運動畫面,今天老師就給大家帶來了一些,你們想看嗎?
生:(想)
師:不過呀,在沒有看畫面之前,老師有個小小的要求,就是認真觀察的同時要開動你聰明的腦筋思考:它們的運動方式也就是運動的樣子一樣嗎?同學們還可以邊看邊用手勢表示出它們運動時的樣子。好,下面請同學們仔細觀察,
(出示課件:火車,電梯,纜車,輪船,風扇,鐘擺)
(學生認真觀察)
師:那你能根據它們不同的運動方式,也就是運動時的樣子分分類嗎?同桌之間交流一下,你們是怎么分的?為什么要這樣分?
根據學生的回答:火車,電梯,纜車的運動分為一類,它們的運動路線都是直的.;這些物體都是沿著直線移動的,這樣的現象叫做平移(板書:平移)輪船,風扇,鐘的指針的轉分為一類,它們都是轉動的。這些物體都繞著一個點或一個軸轉動這樣的現象,我們把他叫做旋轉
(板書:平移、旋轉)
師: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有趣的“平移和旋轉”。(把課題補充完整)
游戲:
『二』 初步了解平移和旋轉的特點。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初步了解了平移和旋轉的特點,根據這些特點你能正確判斷出下面的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轉嗎?
(出示課件:判斷平移和旋轉)
師: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平移和旋轉的現象呢?(指名舉例)。
師:同學們通過你們剛才的學習,你能用自己的動作把平移和旋轉做出來嗎?
師: 平移和旋轉在生活中隨處可見,細心的同學一定會發現它的,同學們猜想一下,大樓在現實中會平移,旋轉嗎?
師:剛才有的同學說會,有的說不會;下面老師就領著大家一起去看一下工程師們是如何讓整棟大樓平移的。具有悠久歷史和文化的上海音樂廳,始建于1930年,是當時上海的一流電影院,1959年改成音樂廳。為了更好的保護它,上海市政府決定對它整體平移,20xx年從原址向東南整體平移了約66米,使得上海音樂廳終于重放光彩。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具體的過程。
師:同學們,聽了這件事,你們說神奇不?
師:是啊,真是太神奇了!這體現了人類的智慧,這就是知識的力量!只要我們學好數學,用好數學,就能為我們的生活服務,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下面讓我們也來研究研究平移吧!
『三』:探究平移的方向和距離
1.認識平移的方向和距離。
(1)創設情境,感知平移的距離。
情景:請同學們看大屏幕,老師要給圖中的這座房子搬家,請同學仔細的觀察小房子是在做什么運動?(平移)向哪邊平移的?(右邊),你們能判斷一下這小房子到底是平移了幾格嗎?
師: 好的,同學們,先別說出答案,請你拿出你們手中的這兩張卡片,自己動手移一移,移動一格,數一格,然后說出這個房子是向右平移了幾個格呢?也可以兩個人商量商量看,好,現在開始。
師:同學們小房子向右移動了幾個格子。(6個)
師:同學們,其實要看一個房子平移了幾格,你看的這個點不能變,你不能說一會看這個點,一會看那個點。
師:同學們看老師來演,我們先在原來小房子上找到一個定點,然后在移動后的小房子上找到這個點,這個點平移了幾格,這個圖形就平移了幾格。
(2)動手實踐,理解平移的距離。
師:好的同學們,這個問題咱們搞明白了,如果給你一幅圖讓你來判斷它們分別向哪平移幾格,你能準確的作出判斷嗎?
生:能
師:請同學們看大屏幕。移一移,數一數。
【四】. 畫出平移后的圖形。
師:剛才孩子們又能移,又會數,如果請你們在紙上把平移后的圖形畫出來你們會嗎?
師:比如說我想請你把這個三角形向右平移6格之后的圖形畫出來,你們能嗎?
生:能
師:別急著動筆;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老師來演示。
師:先找到圖形中的一個點把它平移,再找到其余各個點,把它們平移到相應的格子,然后把各個點連接起來,就可以得到平移后的圖形。
師:請大家把平行四邊形向下平移5格后的圖形,畫出來,自己用剛才的方法畫畫看
(學生動手畫圖)
『五』總結
師:隨著鐘表指針的旋轉,這節課也即將結束,孩子們我們來回顧一下,今天這堂課我們學習的是( ),誰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像什么樣的運動方式是平移,像什么樣的運動方式是旋轉呢?
(學生自己總結,老師補充)
師:生活中還有很多平移和旋轉的例子,希望同學們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做一個有心人,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去發現身邊更多有趣的數學問題,好嗎?課堂的最后讓我們一起伴隨著優美的音樂欣賞一下有平移和旋轉得到的美麗的圖案,去感受一下平移和旋轉帶來的藝術之美吧!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集合 篇3
一、教學內容:
課本第97~98頁有關長方形面積計算的內容和相應的”做一做”中的題目,完成練習二十六的第1~5題。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長方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掌握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與方法,會用公式正確計算長方形的面積。
2、通過試驗、操作、觀察、思考,培養學生抽象、概括、發現、創新的能力。
3、滲透真知源于實踐的唯物主義的。
三、教具:CAI課件、長方形紙
四、教學設想:
通過復習上一節課的內容:面積和面積單位。引入,如果要測量一個長方形操場的面積,用面積單位去量,這種方法好不好?如果要求長方形游泳池的面積,我們能把面積單位擺到水面上去嗎?從而引入面積計算的新方法:長方形面積的計算。
然后,出示一個長5厘米、寬3厘米的長方形,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擺一擺可以擺下多少個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其次,由學生根據已掌握的知識和剛才動手操作的情況,你是怎樣得出這個長方形的面積的,并推導出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最后通過練習與拓展,鞏固所學的知識,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