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母親》教案模板錦集(精選16篇)
《懷念母親》教案模板錦集 篇1
教材簡析:
《懷念母親》是新課標實驗版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祖國在我心中”的一篇精讀課文,是季羨林先生所寫。課文以回憶的形式,介紹了作者對兩位母親“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充分表達了作者對親生母親永久的悔恨,對祖國母親的深深眷戀。
教學目標:
1.借助字理理解“頻”的意思,在語言環境中理解“頻來入夢”的意思。
2.感受課文樸實的語言中所蘊含的復雜的思母與思國之情。
3.體會“凄涼、甜蜜”等關鍵詞語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失去母親后的悔恨以及對祖國的思念之情,激發愛國之情。
教學重點:作者對兩位母親所懷著的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
教學難點:學生對作者情感的深刻體會。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猜猜他是誰?
2、簡介季羨林。
3、提起季羨林,我們看到的更多的是他頭上的光環,然而,他的內心深處卻有一種揮之不去的情愫,這節課,就讓我們走進他,了解他。(板書課題)
二、整體感知
請同學們自由默讀課文,想一想:
母親指的是誰?
作者對母親懷著怎樣的情感?
三、品讀課文。
(一)抓課文主線。
師:母親去世后,季老一想到母親就淚流不止,直到許多年后,母親還常常出現在夢中;留學德國,故國母親的一草一木也會浮上心頭。請從課文中勾出描寫這個意思的幾句話。
1、會讀書的同學,可以把一段話讀成一個詞。(頻來入夢)
2、板書并指導書寫“頻”。
3、會讀書的同學,又可以把一個詞讀成一句話。
。ǘ┢纷x思母之情
1、利用課文中的留白,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學習11月18日的日記,了解觸景生情的寫作方法。
2、利用資料補白,體會季母對季老的愛,從而感受季老對母親的愛。
3、學習第二自然段,利用音樂渲染,教師引讀:“我六歲離開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中間曾回故鄉兩次,都是奔喪,只在母親身邊待了幾天,仍然回到城里。在我讀大學二年級的時候,母親棄養,只活了四十多歲。”一生接讀;
師引讀:“我曾暗暗下定了決心,立下誓愿,一旦大學畢業,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養母親。然而沒等到我大學畢業,母親就離開我走了,永永遠遠地走了。”女生齊讀;
師再引讀:“當我趕回家中,看到母親的棺材,看到那簡陋的屋子,我真想一頭撞死在棺材上。”全班齊讀。
(三)品讀思國之情。
1、自由朗讀季老的其余幾篇日記,想一想祖國母親頻來入夢的原因。
2、默讀11月16日的日記,完成想象說話:
因為季老想到 ,所以覺得有點凄涼。
因為季老想到 ,仿佛覺得 ,所以覺得這凄涼是甜蜜的。
3、全班齊讀11月16日的日記,男生齊讀11月20日的日記,女生齊讀11月28日的日記。
。ㄋ模┦惆l情感。
縱情朗讀散文《尋夢》的開頭與結尾,思考交流:
1、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面影?
2、你從這開頭結尾中又感受到了什么?
3、從最后一個自然段中找出描寫這種情感的句子,讀給大家聽。
4、讀課文的開頭與結尾,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
四、總結全課。
五、拓展升華。
1945年,持續了6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終于閉幕,歸心似箭的他頭也沒回,登上了回國的吉普,并寫下了一首詩(課件,音樂)
留學德國已十霜,歸心日夜憶舊邦。
無端越境入瑞士,客樹回望成故鄉。
生齊讀后欣賞《我的中國心》。
六、作業:
1、摘抄感受最深的語句。
2、仿照11月18日的日記寫一篇日記。
3、搜集有關“祖國在我心中”的詩歌、散文等,舉辦一期展覽。
【板書設計】
懷念母親
生母 祖國
敬意愛慕
頻來入夢
設計思路
及多媒體應用分析
由猜猜他是誰導課,可以讓學生放松緊張的心情,創設和諧、愉悅的學習氛圍。借助課件出現季羨林生平資料及照片,加深對季羨林的了解,萌生對季老的崇敬之情。
這樣設計,既可以提高學生默讀的速度,促使學生養成邊讀邊思考的習慣之外,還可以很快地使學生對課文的整體內容有所把握。
借助課件出現課文主線,并突出強調“頻來入夢”一詞。
給學生一定的時間進行思考,初步掌握抓住一個重點詞語“頻來入夢”學習整篇課文的方法。抓住主線進行教學,潛移默化地教會學生掌握將文章讀薄、讀厚的方法,在讀的過程中不斷與文本展開對話,與作者展開對話,為后面的教學做好鋪墊。
課件出示補白資料。
體會母親對季老的愛,從而感受季老對母親的愛。
課件出示重點句子,并出現背景音樂,觸動內心深處的情感之弦。
新課標指出,讀是最經常、最重要的閱讀訓練,也是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思想感情、培養語感的基本途徑,因此,在本段的教學中,我采用了引讀的方法,讓學生入情入境地讀,設身處地的想,與作者情感共鳴,體會作者失母后那無盡的悔。
課件出示想象說話,引導學生體會季老對祖國的思念之情,體會濃濃的赤子之心。
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本課教學中的一個難點。除了充分發揮朗讀的作用,通過分讀,自讀等方式,使學生置身文本情景,感受語言文字背后作者深沉的情感因素,也是攻克難點的一條捷徑。
課件出示《尋夢》的開頭與結尾。
在讀中進一步感受作者對兩位母親的崇高敬意,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
課件出示補充的詩文,同時播放背景音樂《我的中國心》。
將教材內容有機地與課堂教學進行整合,并增加了課外的知識。
課件出示作業內容。
作業既有對課文內容的深一層體會,又有課堂上剛學到的“觸景生情”寫作方法的運用,同時還有課外資料的搜集整理工作,面向全體學生,與單元要求一致,并將課內所得延續到了課外。
《懷念母親》教案模板錦集 篇2
【教學目標】
1、學會8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真摯、避免等詞語。能抄寫對祖國魂牽夢縈的句子。
2、感悟課文內容,能抓住關鍵詞、句、段和日記,體會季羨林爺爺思念祖國的情感,感悟愛國情。體會季羨林爺爺思念祖國的情感,感悟愛國情。
【教學重點】
體會季羨林爺爺思念祖國的情感。
【教學難點】
能抓住關鍵詞、句、段和日記,感悟愛國情。
【教學準備】
學生搜集關于季羨林的資料和閱讀文章。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談話引入
二、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1、自瀆,交流生字詞。
2、默讀全文,想想文章主要寫了什么?
3、再讀課文,想想文中的兩個母親分別指的是誰?
4、你從作者的字里行間,感受到了什么?
三、朗讀課文,用橫線勾出關鍵詞句,加深體會
1、找出寫懷念生母的句子,反復讀,想想從中,你體會到什么?
2、讀一讀,想一想,說一說:你是從哪些關鍵的詞句中體會到作者的感情的?
3、有感情地朗讀句子。
4、作業。
第二課時
一、導入
二、(接第一課時)繼續交流感受深刻的句子
1、重點體會祖國母親的句子:
出示第一句,有感情地讀讀這句話。
出示第二句,有感情地朗讀。
出示第三句,有感情地讀。
2、從其他幾個句子,你又感悟到什么呢?
3、對這兩位母親的懷念作結。
三、讀文體會表達特點,有機拓展
1、通讀全文,說說這篇文章的寫法與其他的文章有些什么不同。
2、讀文拓展,想象習作。
四、聽音樂讀詩歌,升華情感,結束教學
1、讓我們隨著音樂一起來唱唱這首《我的中國心》吧!
2、朗誦文后詩歌《我的中國心》。
3、唱完這首歌,你有什么想說的呢?
4、課后作業。
《懷念母親》教案模板錦集 篇3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課文樸實無華的語言中所含的復雜的思母與思國之情。
2、揣摩重點語句,感受作者對兩個母親同樣崇高的敬意和真摯的愛慕之情。
教學重點:
感受課文樸實無華的語言中所含的復雜的思母與思國之情。
教學難點:
學生對作者情感的深刻體驗。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讀題導入: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懷念母親》這篇課文,大家齊讀課題。帶著對兩位母親的懷念之情,我們再讀題目。
2、過渡:
提起季羨林,我們看到更多的是他頭上的光環,然而,當我們走進作者的內心深處,你們會發現作者心中有一個深深的痛、永久的悔。他曾說,我這永久的悔就是:不該離開故鄉,離開母親。這悔、這恨就從失去母親那一刻開始
二、感思母之痛。
1、指名讀第二自然段,看看這段話中讓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指名說。
2、請同學們再來讀讀這段話,用你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
齊讀第二自然段。
相信同學們一定從內心走向了季羨林,現在你們能不能把這長長的一段文字讀成一個字?(概括作者的心情)
3、課文中為一個恨字,這是怎樣的恨?他悔恨的是什么?請你再仔細地默讀課文,看看從哪些地方體會到了這個恨字?
(學生抓住句子任意談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重點理解:
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
我真想隨母親于地下。
4、好,讓我們一起讀出這樣的悔恨吧!
過渡:
作者是那樣懷念母親,數十年如一日。后來作者離開祖國,來到了德國一座孤寂的小城哥廷根。然而遙遠的距離并不能割斷心中的懷念,相反,親生母親和祖國母親卻頻來入夢,作者不知道為什么,同學們一定想知道,請你們讀讀下面的四則日記,把你體會最深的句子畫一畫,和同桌交流感受。
三、悟思母之情。
。ㄒ唬、自讀自悟。
。ǘ、交流體會:
過渡:
夜靜極了,沒有一絲風,更沒有一絲聲響,作者的心是否也跟著這夜晚靜了下來?
。ㄗ髡叩男幕顒悠饋砹,他的心都會回到哪里,都會看到什么呢?)
1、體會一個糊字。
出示句子:我的心往往在沉靜到不能再沉靜的時候,活動起來。我想到故鄉,故鄉里的老朋友,心里有點酸酸的,有點凄涼。然而這凄涼并不同普通的凄涼一樣,是甜蜜的,濃濃的,有說不出的`味道,濃濃地糊在心頭。
(1)、為什么我在想故鄉、老朋友時,心里感到凄涼,卻又是甜蜜的?
。ㄆ鄾鍪且驗樽髡呱碓诋悋〕,一方面感到自己與母親的距離遠了,與祖國的距離遠了,與親人的接觸少了,心中有憂愁、有思念。)
。ǖ窃谶h離家鄉的日子里,能時常懷念起在故國的生活情景,不斷回想起故國的親朋好友,感到他們無處不在,心中自然又多了一絲安慰、一些寬心、一點甜蜜,他們是那樣牢固地烙印在自己的記憶深處,在作者孤寂時陪伴著他。)
(2)、一個糊字你讀出了什么?
。ㄗ髡咄ㄟ^比較的方式,將自己對祖國母親的懷念表達得非常充分。)
(3)、好,把作者的這種思念讀進去。
個別讀、齊讀。
文中像這樣描寫作者內心活動的句子還有哪些?
2、觸景傷情悟哭字。
。1)、看到房東太太的神情,作者為什么真想哭?請你來讀讀這段話。
指名讀。
(2)、房東太太高興得不得了,你能想象是怎樣的不得了嗎?她會做些什么呢?
引導學生展開想象。
。3)、房東太太讓作者想起了什么?
對,自己的母親也是像房東太太這樣等待的,而自己卻八年沒回家看上母親一眼,哪怕是一眼。所以作者真想哭。帶著作者的這種心情再讀讀這段話。體會作者對母親和祖國的懷念。
齊讀。
過渡:
在作者的日記里,類似這樣的語段還有很多很多,可見,一想到生身母親和祖國母親,作者的心就會很激動,很不平靜,文中哪個詞寫到了這種心情?(心潮騰涌)讀讀這句話。
3、解頻來入夢。
過渡:
俗話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所以,作者的親生母親會(頻來入夢),祖國母親也(頻來入夢)。
出示句子:我的祖國母親,我是第一次離開她。不知道為什么,我這個母親也頻來入夢。
。1)、頻來入夢是什么意思?
。2)、你知道祖國母親頻來入夢的原因了嗎?
。ㄗ髡哌h離故土,身居異國他鄉,猶如孩子離開母親的懷抱,心中無限思念。句子中一個也字很巧妙地將祖國與母親聯系起來,可見在作者心目中兩者的確有著同樣重要的地位,這是他熱愛祖國的體現。)
4、感悟尋夢。
過渡:
但是老師卻突然有了這樣的疑問:異國的生活讓兩位母親頻來入夢,那作者為什么還要尋夢呢?請同學們讀讀課文尋夢的段落,看看作者尋的到底是什么?
出示句子:
夜里夢到母親,我哭著醒來。醒來再想捉住這夢的時候,夢卻早不知道飛到什么地方去了。
天哪!連一個清清楚楚的夢都不給我嗎?我悵望灰天,在淚光里,幻出母親的面影。
。1)、生自由讀《尋夢》的兩個段落。
(2)、交流讀后的感受。
重點理解:
我悵望灰天,在淚光里,幻出母親的面影。
1) 面影能換成面龐嗎?為什么?結合你們收集到的資料說一說。
2) 在你們的想象中,母親的面影是怎樣的?
。3)、作者苦苦地追尋,只為得到一個清晰的面影,只為得到母親的一個微笑,一聲呼喚,可是他追尋的結果,只是讓他眼淚不停地流淌,只是讓他的夜晚無數次地失眠,難怪他要發出這樣的感嘆天哪!連一個清清楚楚的夢都不給我嗎?
請同學們想一想,季羨林單是在尋找自己的生母嗎(更有濃濃的懷念祖國之心。)所以,對這兩位母親的懷念,一直伴我度過了在歐洲的十一年。
四、音樂升華情感。
1、在1984年的春節聯歡晚會上,香港歌星張明敏唱了一首歌,震憾了所有中國人的心,你知道這首歌的名字嗎?讓我們也來唱一唱吧!
(播放音樂)
2、朗誦詩歌《我的中國心》。
《懷念母親》教案模板錦集 篇4
【全文教學設想】
在 “傳箴言、唱紅歌、讀經典、講故事“活動中,學生們會唱《我的中國心》了。恰逢學習季羨林《懷念母親》,該課閱讀鏈接也是黃霑的詩歌《我的中國心》。因此,我要求學生歌唱《我的中國心》,既激起愛國情感導入課文,又用唱的方法拓展學生閱讀,一箭雙雕。俗話說“古來忠孝兩難全”,不無道理,“忠”,盡忠祖國,“孝”,孝敬父母,“忠孝”是中國的傳統。語文教育的使命是塑造人的靈魂,讓人更完美,更善良!稇涯钅赣H》這課,深深蘊含著“育人”因素,是發展學生個性,建構學生人格的佳作。鑒于此,我將該課分為三個課時教學,讓課堂書生朗朗,讓學生答問充滿理智,做好“咀嚼語言,共鳴情感,實時練筆”,以期讓學生在語言品味中靈魂得到塑造,語文能力得到提高。第一課時:讀懂課文內容,弄清課文結構,從第一自然段讀出作者寫作目的;第二課時:品作者的“孝心”,共鳴情感,做課堂小練筆;第三課時:品味作者對祖國的“忠”,學習表達方法——引用說明,再次完成小練筆。
【第二課時課堂教學實錄】
師:同學們好!我們上節課探究了季羨林爺爺為何要寫這篇文章,大家都應該有所收獲吧。這節課,我們就來品讀課文第二自然段,體會季羨林爺爺對自己母親那真摯的愛慕之情。請同學們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W生自由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師:讀完了第二自然段,告訴我你們讀懂了些什么?請舉手回答。
。娂娕e手。)
師:(示意一舉手學生回答。)
生:我從“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真想隨母親于地下”,這兩句,讀出了季羨林爺爺因為母親逝世而悲痛欲絕,看出他對母親真摯的愛慕。
師:好一個“悲痛欲絕”,看來你讀書做到了心到,用了一個高度概括作者那時那刻心情的詞語。(板書:悲痛欲絕)不過,你能具體談談你是如何讀出季爺爺悲痛欲絕的心情嗎?
生:(充滿自信,振振有詞)母親逝世,他不但痛哭,而且吃不下飯,睡不好覺,這是“悲痛”;“真想隨母親于地下”看出他也不想活了,想隨著母親死去,這是“欲絕”。只有對母親有真摯愛慕的人才會這樣。
師:你答問題答到問題的點子上,看來你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值得老師佩服,同學學習。那么同學們是不是該想想作者為何悲痛欲絕呢?這個問題看似簡單,不過需要同學們再次讀課文。
。ㄉx課文)
生:因為季羨林爺爺母親棄養。
師:什么是棄養,你能說說嗎?
生:“棄”的意思是放棄,“養”的意思是撫養,“棄養”就是母親放棄對子女的撫養,再加上母親只活了40多歲,說明母親逝世了,不能再對作者進行撫養了。
師:(微笑著示意學生坐下)你能聯系下文解釋詞語,你對“棄養”的解釋很到位,看出你是認真讀書了,F在同學們再讀這個自然段的第三句話,興許你還能讀出點什么來。
。ㄉ従彽、沉沉的、深情的讀第三句)
生甲:我讀出作者用“棄養”一詞,避諱說母親逝世,看出作者對母親崇高的敬意。
生乙:我對剛才同學的回答做一補充,還能證明作者對母親真摯的愛慕。
生丙:這句話中的“只”字,加在“活了40多歲前”,我讀出了作者深深的遺憾。因為作者當時還在讀大學二年級,是一個學生,根本沒有辦法對母親盡自己的贍養,然而,母親已經棄養,作者今生今世再不能對母親盡孝了,所以才會有后面的悲痛欲絕。
師:(恍然大悟樣)同學們抓住了重點語句進行情感體會,言之有理。(邊念邊板書:避諱說出逝世 遺憾)母親棄養前同學們知道他在讀大學二年級,那之前他又做什么去了呢?
生:因為季羨林爺爺家里當時太窮,他六歲就被送給別人家做養子,中間曾回故鄉兩次奔喪,就倉促地離開了母親。
師:(肯定的樣子)看來這位同學預習課文時,查過資料,這是學習語文的一個好辦法。一個“倉促地離開母親”,好呀!老師想問問你是從哪里知道的。
生:我從“只”字知道的,“只”字說明我與母親相聚的時間太短太短,娘倆還有沒有說完的話,聊完的天。
師:你體會得非常準確,不知其他同學體會出來沒有。請同學們再讀讀第二句話,看能讀出些什么來?
。ㄗx第二句話)
生:我讀出了作者是念念不舍地離開母親的。
師:你是如何讀出來的?
生1:我抓住“仍然”一詞讀出來的。
生2:“仍然”一詞,說明當時作者離開母親完全是出于無奈,如果不是家里太窮,作者可能無論如何也不會離開母親的。
師:讀書真夠認真,連一個字、一個詞都不肯放過,很好。ò鍟簾o奈 念念不舍)(指著黑板上的板書念出)無奈、念念不舍、避諱說出逝世、遺憾、痛不欲生,從這些體會中你們有更進一步的體會嗎?
(生茫然,陷入思考中,突然一位學生用低得不能再低的聲音冒出一句“孝順”)
師:剛才有位同學說了什么?你能鼓足勇氣站起來理直氣壯地說嗎?
生:(站起來)我體會到作者對母親的“孝順”。
師:(鼓掌)同學們,掌聲哪去了!
。ㄉ恼疲ㄉ砣婚_朗)
師:季羨林爺爺雖然對母親孝順,但是母親已經棄養,這真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呀!從此,季羨林爺爺就成了一個孤兒。請同學們再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最后三句話,看又能讀出什么。
。ń淌伊⒖添懫鹕钋榈淖x書聲)
生1:我讀出了季羨林爺爺不能孝敬母親、贍養母親,自己感到悔恨,而且成天悔恨,只要一想到母親就淚流不止。
生2:老師,我不理解“靈魂不全”的意思,是不是有點兒迷信?
師:剛才一位同學答得不錯(板書:悔恨),另一位同學問得有意思。“靈魂不全”是因為作者沒有能贍養母親,沒有孝敬母親,作者感到自己是一個不孝之子,不孝之子就是靈魂不全的人,更能看出作者對母親崇高的敬意和真摯的愛慕,同時是作者的自責(板書:自責)。
生:我讀出季羨林爺爺不是不孝順母親,而是十分的孝順母親。
師:談談理由。
生:因為季羨林爺爺對不能贍養母親抱終天之恨,而且一想到母親就淚流不止,如果母親不棄養,他就可以好好孝敬母親了,所以這就是他對母親的孝心。
師:(板書:孝心)季羨林爺爺是那樣孝自己的母親。“可憐天下父母心”呀!現在,你們的爸爸媽媽或許正在為你們生活得更好而辛勤操勞,季羨林爺爺是一個孝子,你們也學學他爭當一個孝子吧!就用你們手中的筆,寫寫你心里的話。
。▽W生練筆,很投入)
師:寫好自己的心里話,下節課展示展示。(響起了下課鈴)
《懷念母親》教案模板錦集 篇5
教學目標
1、會寫8個生字,學寫“真摯、避免、朦朧、凄涼、引用、強烈、思潮起伏、可見一斑”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3、揣摩重點語句,感受作者對兩個母親同樣崇高的敬意和真摯的愛慕之情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抓住那些表情達意的關鍵詞句,通過朗讀感悟,理解作者對兩個母親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
教學難點
感受作者對母親和祖國的這種深厚感情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關鍵詞句的幻燈片、《我的中國心》歌曲
導學過程
二次備課
預習題綱
1、初讀課文,自學生字詞,了解課文大意
2、自由讀課文,感受作者對母親和祖國的這種深厚感情
第一課時
一、引導回憶,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還記得以前學過的.課文《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的嗎?那作者是誰?他就是著名學者,被人稱為“國寶”的季羨林
2、學生交流季羨林生平資料
3、引導:季羨林雖然是一位著名的學者,對自己的母親感情極深,母親去逝時,他曾寫了一篇文章《永久的悔》:
、耪n件出示:“當我從北京趕回濟南,又從濟南趕回清平奔喪的時候,看到了母親的棺材,看到那簡陋的屋子,我真想一頭撞死在棺材上,隨母親于地下我后悔,我真不該,我千不該萬不該離開了母親世界上無論什么名譽,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榮,都比不上呆在母親身邊……”
⑵學生默讀,交流感受
、浅鍪菊n題(讀出“懷念”的情感)
、茸髡撸瑧涯畹膬H僅是生他養他的母親嗎?讓我們一起走進《懷念母親》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邊讀邊想,文章主要寫了什么?文中的兩位母親指得是誰,你從哪里讀出來的?“我一生有兩個母親:一個是生我的那個母親;一個是我的祖國母親”“我對這兩個母親懷著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
3、文章哪些內容給你留下了較深的印象?
三、朗讀課文,加深體會
1、找出寫懷念生母的句子,反復讀,想想你從中體會到什么?
2、你是怎樣體會到的?讓生讀一讀,想一想,結合重點詞語說一說
、盼彝纯蘖藥滋,食不下咽,寢不安席
、倮斫狻皩嫴话蚕钡囊馑
、诼撓瞪舷挛,說說為什么作者會食不下咽,寢不安席?是不是僅僅因為母親的逝世?
、莆业脑竿麤]能實現,從此我就成了沒有母親的孤兒一個缺少母愛的孩子,是靈魂不全的人我懷著不全的靈魂,抱終天之恨
①聯系上下文理解:“我的愿望”(隨母親于地下)“終天之恨”
、谡嬲屪髡哌z憾和痛恨的是什么?(無法盡孝,心存自責、愧疚之情)
、垩a充資料,談感受:我不忍想象母親臨終時思念愛子的情況,一想到,我就會心肝俱裂,眼淚盈眶當我從北平趕回濟南,又從濟南趕回清平奔喪的時候,看到了母親的棺材,看到那簡陋的屋子,我真想一頭撞死在棺材上,隨母親于地下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該萬不該離開了母親世界上無論什么名譽,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榮,都比不上呆在母親身邊,即使她一字也不識,即使整天吃“紅的”
3、有感情的朗讀這些句子
《懷念母親》教案模板錦集 篇6
教材分析
《懷念母親》是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第二篇課文。這一單元的主題是“祖國在我心中”,通過本組課文的學習,要讓學生感受中華兒女的愛國情懷。在讀懂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要求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我個人覺得,這篇課文所體現語文人文性一面的'應該是季老對母親,對祖國深沉的愛,而語文的工具性一面則是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將這兩者完美的結合,是最理想的課堂。
學情分析
本班學生的地域來源比較繁雜,部分學生性格較為任性,不能按時完成作業,學習態度不夠端正。自律性差,上課好動,喜歡說話等。我是本學期接手任教該班的語文,我覺得這課內容可以讓許多孩子感動,從而各個方面有所感觸,尤其是學會感恩,懷念。該班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注重預習,沒有養成很好的預習習慣,所以教學起來不是很順利。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課文中描寫對祖國母親魂牽夢縈的句子。
2、品味揣摩重點詞句,體會作者旅居海外時對祖國異常強烈的思念之情,從而激發熱愛祖國的情感。
3、在讀懂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過程與方法
1、學習體會關鍵詞句,結合課外資料理解課文內容的讀書方法。
2、憑借閱讀經驗找到對表情達意起關鍵作用的詞句,并從中體會文章傳遞出來的情感——崇高的敬意、真摯的愛慕。落實“從關鍵詞體會情感”等閱讀策略,培養語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熟讀課文,體會季老的愛母之心、愛國之情,傳達“愛國應從愛母親做起”的道理。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課文中描寫對祖國母親魂牽夢縈的句子。
教學難點:
1、在讀懂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2、從關鍵詞句中體會文章表達出來的情感——崇高的敬意、真摯的愛慕。
《懷念母親》教案模板錦集 篇7
教學目標:
1、準確讀寫課文8個生字和“寢不安席、頻來入夢、凄涼、朦朧、可見一斑、真摯”等六個詞語。
2、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課文中描寫對祖國媽媽魂牽夢縈的句子。
3、品味揣摩重點詞句,體會作者旅居海外時對祖國異常強烈的思念之情,從而激發熱愛祖國的情感。
4、在讀懂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5、學習體會關鍵詞句,結合課外資料理解課文內容的讀書方法。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抓住文中的關鍵詞句,通過朗讀感悟、品味揣摩,理解作者對兩個媽媽同樣的敬意與真摯愛慕,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季羨林先生的文章,齊讀課題——
2、復習:
、偈紫葋韽土曊n文中的幾個詞語,請看屏幕,一起讀讀:寢不安席、頻來入夢、凄涼、朦朧、可見一斑、真摯
、谕ㄟ^上節課的學習,大家對課文已有了初步了解,課文以懷念媽媽為題,寫了哪兩個媽媽?(板書:生身媽媽、祖國媽媽)
他對這兩個媽媽懷著怎樣的感情?(板書:崇高的敬意、真摯的愛慕)
3、引入:看來大家對上節課的內容掌握非常扎實,這節課我們就抓住文中關鍵詞句研讀課文,并在研讀過程中用心體會作者對兩位媽媽的崇高敬意與真摯愛慕。
二、整體讀文,初步體會
1、誰愿意和老師一起來讀課文
2、你讀第一自然段,老師來讀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學按順序往后讀,大家邊聽邊初步體會蘊含在文章字里行間的真摯情感。
三、默讀課文,自主學習
1、提出學習要求:
一邊讀一邊把文中描寫對生身媽媽和祖國媽媽崇高的敬意與真摯的愛慕的詞句,用不同的符號畫出來,反復讀一讀,看看你有什么體會,體會深刻的在空白處簡單做做批注,如果有問題在旁邊做出標記。
2、讀完的同學快到小組里去,把你讀中發現的問題在小組提出來和他們一起研究一下,把體會深刻的地方跟他們交流。
四、集體匯報交流
(一)、體味對生母的情感
著重引導理解以下幾個句子
1、我痛苦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
、賹W生初讀談自己的理解,談后讓學生帶著自己的理解讀讀這句話。
、趩栴}設計:媽媽去世,作者為什么會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再讀讀這一段,聯系上下文想一想。
聯系上文:“我六歲離開我的生母……只活了四十多歲。”體會作者心中的傷心難過。
感情朗讀
聯系下文:“我真想隨媽媽與地下……數十年如一日!
問題設計:你知道作者有什么愿望嗎?
補充資料:作者曾經暗下決心,一旦大學畢業找到工作,就立即迎養媽媽,以彌補長久離開媽媽的遺憾,然而沒等作者大學畢業,媽媽就離開了人世,作者的愿望永遠無法實現了。
指導朗讀:而今媽媽去世了,即使他大學畢業,即使他找到了一份好的工作,還能有機會實現自己的愿望嗎?此時此刻,你覺得充溢在作者心中的還僅僅是難過、傷心嗎?是什么?(遺憾、悔恨、自責)帶著這樣的體會,誰來給大家讀讀。
2、下文中還有你關注的句子嗎?
“一個缺少母愛的孩子,是靈魂不全的人!
理解后感情朗讀“我痛苦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一、語調低沉;二、語速緩慢)
感情朗讀:“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世上還有比這更讓人痛苦與遺憾的事嗎?讓我們一起帶著對媽媽的愛慕,帶著失去媽媽的痛苦,也帶著永遠無法實現愿望的遺憾再讀讀這部分。
3、“看到她的神情,我想著自己長眠于故鄉地下的媽媽,真想哭!我現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媽媽都是一樣的!”
作者為什么真想哭?再快速瀏覽這則日記,結合課外資料來談。
感情朗讀:剛才我們體會到作者傷心媽媽去世了,而今他成了游子,對媽媽的思念更加真摯,更加深厚,所以他連用兩個感嘆號,來表達心中噴涌的'情感。大家讀時要注意語氣的把握,指名讀,齊讀。
4、在文中還有一句話也寫出了作者對生身媽媽的這種深厚情感,知道是哪句嗎?讀給大家聽一聽。
過渡:讀到這,老師不由得想到了王維的兩句話“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遠在異國他鄉,季老懷念的還僅僅是自己的生母嗎?還有誰——(祖國媽媽)
(二)、體味對祖國媽媽的情感
1、請同學們看看你們畫出的描寫對祖國媽媽愛慕與敬意的詞句中,哪句話最能表達他對祖國媽媽的魂牽夢繞?指名讀
、倮斫狻拔业淖鎳鴭寢,我是第一次離開她,不知道為什么,我這個媽媽也頻來入夢。”
這句也出現了一個“頻來入夢”你是怎么理解的?
問題設計:祖國媽媽為什么也會一次又一次走進作者的夢中呢?讓我們走進作者的日記。
、谠谌沼浝镎业搅四男╆P鍵句,哪個小組接著來匯報。
、裎蚁氲焦枢l,故鄉的老朋友……濃濃地糊在心頭。
在這段的學習中,你們提出了什么問題嗎?
預設:作者為什么而凄涼,為什么這凄涼又是甜蜜的,帶著這個問題再讀讀課文,看看你能解決嗎?
師小結指導朗讀:作者運用凄涼與甜蜜這一看似矛盾,實則并不矛盾的詞語巧妙的將自己遠離家鄉親人的孤寂與想起親人的甜蜜進行了對比,將自己對祖國媽媽的懷念表達的非常充分。因此讀這句時要注意前半句“酸酸的、有點凄涼”與“甜蜜的、濃濃的”語氣上的區分。指名讀
、蛭椰F在還真是想家,想故國……不能忍耐。
你從這句話中體會到作者怎樣的情感?(思念)這種思念你能用一個詞、一句話或你積累的詩句來形容嗎?
指導朗讀:艾青曾有一句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想借用一下來表達我此時的感受:“為什么我的眼里滿是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同學們,這種深沉、這種刻骨銘心的思念,怎樣通過讀傳達出來呢?練習讀一讀
指名讀
Ⅲ我仰躺在沙發上聽風路過窗外……
、弁ㄟ^剛才學習,聯系上文和下文,你能回答為什么祖國媽媽也會頻來入夢嗎?
2、引讀
師:旅居海外的日子,作者的心中不斷涌現著祖國的身影,不斷回想著故國的生活,故國的親人,這份情感在作者的心頭不僅揮之不去,反而因地域的距離而變得更加強烈了,請同學們與老師一起再深情地朗讀他的日記,再一次走進老人濃濃的思念——生:11月16日日記
師:這種思念是多么深切啊!他在異國他鄉想到故國的一切——生:11月20日日記
師:時間愈久,思國的神經愈發敏銳,即便是一絲輕輕地驚動,也能勾起游子對故國的無限眷戀——生:11月28日日記
(三)體會《尋夢》的情感
過渡:為了更好的表達對兩位媽媽的敬意與愛慕,作者除了引用日記外,還引用了他的散文《尋夢》的開篇、結尾,讓我們來讀讀這兩段文字,用心去體會、感悟。(分男女生讀)
、龠@樣讀著讀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谠谀愕南胂笾,媽媽的面影是怎樣的?(結合搜集的資料談)
(四)學習最后一段
過渡:這樣的思緒可以在文章中找到許多許多,媽媽已成了游子夢中一個重要內容,快速讀讀課文做后一段。
說說從這一段中的哪個詞、哪句話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感情朗讀
五、體會文章寫法
1、瀏覽課文開篇、結尾
2、你發現文章在寫法上的特點了嗎?能結合課文具體說說文章是怎樣首尾照應的。
3、小結:像這樣首尾照應就能使文章結構更加嚴謹,給讀者留下鮮明深刻的印象。
六、總結延伸
這篇課文首尾照應使每一個讀此文的人都能深切的意識到作者在歐洲的十一年是對媽媽思念異常強烈的十一年,生身媽媽與祖國媽媽化為一體,成為支撐他在國外漫長歲月中的巨大精神力量。
課后請同學們把文中描寫對祖國媽媽魂牽夢縈的句子摘抄下來,愿意進一步了解季羨林先生的同學,可以讀讀《季羨林畫傳》、《重返哥廷根》、《季羨林論人生》。
《懷念母親》教案模板錦集 篇8
一、教學目標:
1、準確認讀課文中生字詞,在語言環境中理解詞語的意思。
2、感受課文樸實的語言中所蘊含著的作者懷念母親與懷念祖國的深厚情感。
3、積累語言。
二、教學重點、難點:
能抓住關鍵詞、句、段和日記,體會季羨林老先生思念母親,思念祖國的情感,感悟愛國情。
三、教學準備:
關于季羨林的資料和閱讀文章《賦得永久的悔》(ppt演示文稿)。
四、教學課時
兩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了解作者,引出課題。
1、教師:(板書:季羨林)今年暑假,有著“國學大師”,“學界泰斗”美譽的作家季羨林老生在北京逝世,這位被稱為“國寶”的老人永遠地離開了我們,同學們,讓我們輕輕地,深情地呼喚他的名字。
2、學生輕聲呼喚季老的名字
教師:在老人的心里,一直有著一份不尋常的:“悔”,用他的話來說那是“永久的悔”
3、課件出示季羨林《賦得永久的悔》
教師:同學們快速閱讀,體會作者在文中表達的最深刻的情感。
學生閱讀后談體會
教師:從季老先生的“悔”,我們讀到的更多的是他對母親深深的的懷念,老先生把這種懷念直接寫進他的另一篇文章,題目就叫——《懷念母親》。
4、板書課題,指導讀題。
(設計意圖:《賦得永久的悔》作為補充資料既能夠增加學生對作者的了解,又能為學生感悟作者的懷念之情做好鋪墊。)
(二)多種方式熟讀課文,為感悟、品評做準備。
1、師配樂范讀課文。
教師:文章里摘錄了作者1935年寫的日記,離現在有74年了。年代比較久遠了,大家讀一讀自己感覺難讀的句子。
2、學生自由練讀。
教師:誰愿意讀給大家聽?
3、學生把自己認為難讀的句子讀給大家聽。
。ㄔO計意圖:課文選編了作者上世紀三十年日記,年代久遠,初讀課文時讓學生練習讀好“難讀的句子”,這些句子直接影響著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體會。)
(三)潛心感悟、品評文本,感受懷念之情。
教師:剛才我們已經反反復復朗讀了課文,把課文讀通了,讀順了,F在我們把課文默讀一遍,邊讀邊想哪些地方作者懷念母親對我們觸動很深,值得我們細細地讀、細細地品,細細地思考?用筆畫一畫,一個詞,一句話,一個段落,都可以。
1、 從詞語感受作者對母親的懷念
學生邊默讀邊圈畫,教師巡視,請學生將畫下來的詞語寫在黑板上。
學生在黑板上寫下了這些詞語:食不下咽 寢不安席 頻來入夢 凄涼 思潮起伏
評價學生的板書,指導學生正確規范的書寫漢字。
教師:說說為何要寫上這些詞。
學生聯系課文談對詞語的理解。
教師:從這些詞中你們感覺到作者懷念母親情之切。挑出一個詞來,如從“頻來入夢”這個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感覺到母親總是走進作者的夢里來。
教師:只有他的親生母親不斷走進他的 夢中嗎?
生:還有祖國母親!
教師:請你把這些詞語放回到句子中再讀一讀,感受作者的情感。
學生把詞語放回到句子中再讀課文。
2 、感受作者懷念母親的情懷
教師:是啊,作者懷念的除了生身母親還有祖國母親?墒,自己的生母“頻來入夢”,季老卻說“不知道是為什么”,我們一起來看看到底是為什么。
(1)學生再次閱讀《賦得永久的悔》談體會。
。2)聯系“11月18日”的日記談理解。
指名朗讀日記。
說說感受,談談作者懷念母親的原因。
(3)理解,感悟后引讀:
、佟拔彝纯蘖藥滋,食不下咽,寢不安席。我真想隨母親于地下。
、谖业脑竿麤]能實現,從此我就成了沒有母親的孤兒。后來到了德國,來到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是為什么,母親頻來入夢 。”
3、感受作者懷念祖國的情懷
教師:母親給了我多少的愛,給了我多少的溫暖,當他遠在異國他鄉,孤寂時時涌上心頭,母親怎不頻來入夢呢?此時此刻,季老懷念的不僅僅是自己的生母,還有那──(祖國母親)
。1)指名分別讀一讀季老的幾段日記。
(2)說說祖國母親頻來入夢的原因。
。3)讀讀最讓你感動的一則日記,說說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出示:1935年11月16日的日記
。1)學生談談體會。
。2)重點指導理解“這種凄涼是甜蜜的”
教師:一般我們在哪些情況下覺得凄涼?
季老感到凄涼又是因為什么事?再次細讀課文,從字里行間尋找答案。
。3)既然這思念是“凄涼”的, 季老為什么又說這凄涼是“甜蜜”的呢?學生交流。
。4)朗讀聯系,讀出“甜蜜的凄涼”。
從交流中,我們體會到了游子那誠摯的愛國心,請同學們深情朗讀,再次走進老人的心田。讀:
──11月16日……
。ㄗx中評議,評議后再讀)
這種思念是多么深切啊,他在異國他鄉想到故國的一切,讀:
──11月20日……
時間愈久,思國的神經愈發敏銳,即便是一絲絲輕輕的驚動,也能勾起游子對故國的無限眷戀,讀:
──11月28日……
4、學習課文首尾兩個自然段,引導學生了解文章首尾呼應的寫法,從而認識到:兩個母親的身份不同,對母親的懷念卻是永遠不變,從中真正體會到作者真摯的情感。
(設計意圖:設計“由詞語到句子”逐步體會作者的懷念之情,體現了教學循序漸進的原則,起到分散難點的作用。課文的主線:懷念母親和懷念祖國既讓學生分別體會,又進行綜合感悟。)
(四)展示交流詩文、名言,抒發感情。
教師:關于母親,關于母愛,古往今來,許多文人墨客寫下了不少名言格句。你知道哪些?
學生交流。
教師:非常好!老師也搜集了很多,有些你們已經說到了。我請同學讀一讀,讓我們重溫母愛,感受母愛!
出示課件:以滾動字幕的形式出示名言格句,學生接讀。
1、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三字經》
2、慈母愛子,非為報也!紳h〗劉安
3、母苦兒未見,兒勞母不安。《勸孝歌
4、白頭老母遮門啼,挽斷衫袖留不止!继啤巾n愈
5、一位好母親抵得上一百個教師。(喬治·赫伯特)
6、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高爾基
7、母愛是一種巨大的火焰。(羅曼羅蘭)
8、世界上有一種最美麗的聲音,那便是母親的呼喚。(但。
9、天上的風雨來了,鳥兒躲進他們的巢里,心中的風雨來了,我只躲進你的懷抱里。(冰心)
。ㄎ澹┩卣股A。
教師:同學們,在季老的人生名言里有這么一句話“平生愛國,不甘后人,即使把我燒成灰,我也是愛國的!”季老的愛國之心由此可見一斑了。何止季老?古今中外,有多少名人懷著對祖國的赤子之心!大家知道,今年是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誕辰六十周年,同學們也一定有很多祝福的話語要送給我們偉大的祖國母親,趕快拿起手中的筆,把你的祝福寫下來吧!
學生寫完后,配樂朗誦自己寫給祖國母親的祝福語。
(設計意圖:聯系實際,升華學生對母親,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6 懷念母親
生身母親 祖國母親
崇高的敬意 真摯的愛慕
。▽W生板書)食不下咽 寢不安席 頻來入夢 凄涼 思潮起伏
六、 教后思考
平時備課喜歡到網上去查找資料,欣賞名師的經典課堂,偶爾也把一些認為實用而又有價值的課“搬”到自己的課堂,進行“移植”,大多時候都能找到我和學生共同提高的幸福感。
去年我移植了閆學老師教的《匆匆》一課,感覺上起來得心應手。要上《懷念母親》一課了,不知為什么,腦子里突然冒出閆老師教《匆匆》的課堂教學實錄來。我把兩篇課文進行比較,發現它們有好多相似之處,比如寫作的年代都比較久遠;比如作者都是中國有名的語言大師;比如文章都蘊含著作者深厚的情感:一個是對時光匆匆的感慨,一個是對生身母親和對祖國母親的懷念,等等。于是我決定模仿閆老師的課堂教學實錄設計教學《懷念母親》。
《賦得永久的悔》作為補充資料既能夠增加學生對作者的了解,又能為學生感悟作者的懷念之情做好鋪墊。因此,我既用它來引出課題,同時又把它當作學生感悟“懷念之情”的橋梁,在課堂上有效使用。
在理解課文內容時,我讓學生由詞入句逐步理解,起到分散難點的作用。將課文的主線分為“懷念生身母親”與“懷念祖國母親”兩個部分,由“頻來如夢”引出對母親的思念,由對生母的懷念引出對祖國的懷念之情。兩部分的教學都是讓學生讀相關段落,用自己的話概括出作者的感受,再細讀相關語句加以體會,然后通過朗讀把自己的體會讀出來,讓學生自己在文本中獲得感知。從飽含深情的字里行間,學生充分體會到了作者的真情實感。他們明白了母愛是博大的,更是無法用語言表達的,兩位母親身份雖然不同,但作者對兩個母親的懷念永遠是真摯的。
《懷念母親》教案模板錦集 篇9
一、說教材
《懷念母親》是人教版六年級上冊中的第六課,是季羨林所寫,課文以回憶的形式,介紹了作者對兩位母親── 一位是親生母親,一位是祖國母親“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充分表達了作者對親生母親永久的悔恨,對祖國母親不變的愛意。
課文結構分明,層次清晰。作者開門見山,指出兩位母親在作者生命中同等重要的地位,為全文奠定了情感的基調,同時引出下文對兩位母親的描述。接著,作者描述了自己與親生母親的關系:雖然相處時間不多,但母子感情卻絲毫未減,相反因為母親的離世,更加深了自己對母親的歉疚,并為此不斷懷念母親,這為闡述自己對祖國母親的愛鋪墊了感情基調;然后,作者借助日記、散文摘抄的語段,描述了在漫長的留學生涯中,對母親和祖國的懷念,將對兩位母親同樣的敬意、相同的愛慕表達得酣暢淋漓,這是文章的重點所在。最后,作者呼應文章開頭,說明為什么會有對兩位母親不變的情懷,使文章結構渾然一體。
編排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方面在于從多個角度表現本單元的主題──祖國在我心中;另一方面,學習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根據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本課的具體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特制定本課教學目標如下: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揣摩重點語句,感受作者對兩個母親同樣崇高的敬意和真摯的愛慕之情。
教學重、難點
抓住關鍵詞、句、段和日記,體會季羨林爺爺懷念母親、思念祖國的情感,感悟愛國情。
二、說教法
教無定法,但科學合理地運用教學方法卻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本課我主要運用以下教學方法進行教學:
1、情景教學法
上課伊始,由“國寶”引出季羨林,課件出示:季羨林生平、主要經歷及季羨林的作品《賦得永久的悔》讓學生默讀,交流感受,揭示課題。
2、以讀代講法
葉圣陶老先生認為語文教學最基本最好的方法就是讀;朱熹也說過“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蔽也捎枚喾N形式的讀,如:默讀、指名讀、自由讀、齊讀、范讀等,達到“讀中感悟”,以讀代講的效果。
三、說學法
教與學是相長的,為了老師更好地教,學生更好地學,根據我班學生的情況,在學法方面我主要采用朗讀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指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抓住重點詞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通過讀悟結合,以讀為主的學習方法,讓學生自主參與知識的發生、發展、形成過程,培養學生合作交流,質疑探究的能力。引導學生注意緊繞所設計的問題,扣住文中關鍵性語句,聯系自身的生活,來體會理解文中作者對兩個母親同樣崇高的敬意和真摯的愛慕之情,將個別學習,班級學習有機結合起來,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四、說教學程序(第二課時)
我設計了五個教學環節。
。ㄒ唬﹦撛O情境,談話導入
1、師:誰知道一般“國寶”是指什么?(大熊貓)但是在北京大學有一位九十多歲的老人,被人稱為“國寶”,他是誰呢?
課件出示:季羨林生平及主要經歷。
2、課件出示:季羨林作品《賦得永久的悔》
學生默讀,交流感受。
3、出示課題。
季老的許多文章里都談到了母親,也都表達了這樣的情感。(出示課題《懷念母親》板書)讀出“懷念”的情感。作者懷念的僅僅是生他養他的母親嗎?讓我們一起走進《懷念母親》。
讓學生感受作者痛苦、悔恨的情感,奠定學習本課的感情基調。
。ǘ┏踝x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指名朗讀課文,說說文章主要寫了什么內容?(作者有兩個母親,對這兩個母親有著同樣崇高的敬意和愛慕。)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能力。通過指名朗讀課文,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使學生從整體入手,把握全文。
。ㄈ 抓住重點語句,品讀
首先是對親生母親的感情,重點研讀文章第2自然段。“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甭撓瞪舷挛,讓學生感受從六歲離開母親到母親去世,作者有十多年時間不在母親身邊,雖然中間有短暫回歸,但畢竟時間短暫,沒有與母親促膝長談的機會,如今母親逝世,即使想報答養育之恩,也永無機會,因此心中覺得傷心難過:“我的愿望沒能實現。”作者覺得,隨著母親的死,生活變得毫無意義,一切都變得空虛和寂寞了,腦子里一片空白,不知道該做什么,只有遺憾和悔恨一直充滿心心頭。引導學生通過朗讀,體會作者因為無法盡孝而心存自責、愧疚之情。
接著轉入對祖國母親的思念,這部分讓學生抓住難理解的語句,如,“然而這凄涼并不同普通的凄涼一樣,是甜蜜的,濃濃的,有說不出的味道,濃濃地糊在心頭!薄跋肫鹱约洪L眠于故鄉地下的母親,真想哭!我現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親都是一樣的!”喚起學生的生活經驗,去感受作者的內心體驗;“我悵望灰天,在淚光里,幻出母親的面影。”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感受在作者記憶深處的母親的身影,從而體會作者對祖國無比熱愛和思念的情感。
語文新課標提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取代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有所體驗! “學生對作品的理解,能夠聯系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能說出自己的體驗。” 在教學方式上提出了“要提倡靈活多樣”,“尤其啟發式和討論式,鼓勵運用探究式的學習方法”。所以,我在教學中主要采用朗讀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指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抓住重點詞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通過讀悟結合,以讀為主的學習方法,讓學生自主參與知識的發生、發展、形成過程,培養學生合作交流,質疑探究的能力。教師在這一過程中要充當好組織者,引導者的角色,應抓住契機進行適時的引導、點撥,梳理與歸納,從而突破本課的難點。
。ㄋ模⿲W習寫法,首尾呼應
學生齊讀文章的最后一段和第1自然段,引導學生認識到兩個母親的身份不同,對母親的懷念卻是永遠不變的,從而呼應文章開頭,使學生真正體會到作者真摯的情感。交流寫法特點。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閱讀教學中要讓學生了解、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并做到在習作中會靈活運用,真正達到學以致用。
。ㄎ澹┩卣寡由欤A情感
放歌曲,齊唱歌曲《我的中國心》,唱完歌,學生談想法;并結合實際,在國慶節來臨之際,讓學生再暢談最想通過什么方式表達自己對祖國的熱愛。
學生在歌唱中和交流中再次感受作者對親生母親永久的悔恨,對祖國母親不變的愛意,引起心靈上的震撼,不斷加深,不斷升華,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五、說板書
親生母親 —— 悔恨
懷念母親
祖國母親 —— 熱愛
板書是整節課的眼睛。本節課我設計的板書做到了簡潔明了,突出重點。
《懷念母親》教案模板錦集 篇10
1、把句子中劃線的部分換成恰當的成語
。1)我痛哭了幾天,吃不下飯,睡不安穩覺。( )( )
。2)躺在床上,各種念頭此起彼伏,不斷涌現在腦海中。( )
。3)我當時的想法,從這幾段文字中也可以看出一點。( )
2、讀句子,在括號里填入恰當的動詞,體會句子表達的感情
、傥也婚_燈,又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漸漸( )上天空,( )上對面的屋頂。一切都( )在朦朧的薄暗中。 ☆我體會到作者此時的內心感受是:
、谖覑澩姨,在淚光里,( )出母親的面影。 ☆我體會到了作者( ) 的感情,此時,“母親的面影”是 的。
、廴欢@凄涼并不同普通的凄涼一樣,是甜蜜的,濃濃的,有說不出的味道,濃濃地( )在心頭。說“這凄涼“是“甜蜜的“是因為( ) 。
《懷念母親》教案模板錦集 篇11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準確認讀課文中的生字,正確讀寫“真摯、避免、朦朧、凄涼、引用、強烈、思潮起伏、可見一斑”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清課文內容,初步感受課文樸實的語言所含的復雜的思國與思母之情。
3.揣摩重點語句,感受作者對親生母親的懷念之情。
教學重難點:
1. 理清課文內容。
2. 感受作者對親生母親的懷念之情。
教學過程:
一、聯系舊知,導入新課
同學們,提起季羨林,大家并不陌生,五年級的時候曾學過他的兩篇文章,大家還記得嗎?(《小苗與大樹的對話》《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季羨林爺爺寫的文章,叫做《懷念母親》。懷念就是思念、想念的意思,作者在文中寫了些什么,表達了怎樣的感情,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探個究竟。
二、初讀課文,解決生字詞
1.請同學們翻開課本,接下去給點時間你們自由朗讀,要求做到讀得準確、讀得通順,邊讀邊感悟。
、艤、順 ⑵感知課文內容、體會情感。
2.要想讀好課文,首先要過生字詞關。老師來看看同學們的掌握情況如何。(出示生詞)
摯 寢 頻 朦朧 凄 斑 篇
。ㄕ埻瑢W們齊聲朗讀,糾正錯誤;指導正確書寫,“朦”“朧”“凄”“頻”都是左右結構的字,“朦”“朧”“凄”左窄右寬,“頻”左右相等,尤要注意“朦”、“頻”,切勿少寫多加,要注意區別。)
3.把它們放到詞語中你們還會讀嗎?(出示詞語)
真摯寢不安席頻來入夢朦朧凄涼可見一斑 一篇散文棄養沮喪心潮騰涌(采用小組朗讀、個別朗讀的方式,糾正錯誤)
4.這些詞語的意思我們都要知道,待會我們再一起在具體的句子中理解它們。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看來生字詞難不倒我們同學,接下去老師要考考你們大家有沒有讀懂課文了。從課題來看,這是一篇抒發懷念、思念之情的文章,懷念的對象是母親,那么這個母親僅僅是我們平常意義上說的母親嗎?請同學們再讀讀課文來告訴老師。
(請同學舉手回答,這個問題設計意在讓學生立足第一段)
明確:雙重含義:親生母親、祖國母親。
2.作者對母親有著怎樣的感情?
(請同學舉手回答,這個問題答案同樣在第一段)
明確:我對兩個母親懷著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
3.同學們有沒有從作者的字里行間感受到這樣濃濃的愛與懷念?我們再來讀讀課文,找一找看看從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作者對兩個母親的深切感情。先來找找懷念親生母親的句子吧,用橫線劃出你找的.句子,并注意邊找邊感悟。
4.交流反饋,教師總結并及時板書。
懷念親生母親:
、盼彝纯蘖藥滋,食不下咽,寢不安席。我真想隨母親于地下。一個缺少母愛的孩子,是靈魂不全的人。我懷著不全的靈魂,抱終天之恨。一想到母親,就淚流不止,數十年如一日。
、迫缃竦搅说聡瑏淼礁缤⒏@一座孤寂的小城,不知道是為什么,母親頻來入夢。
⑶我看了她的神氣,想到自己的在故鄉地下臥著的母親,我真想哭!
5.再來找找懷念祖國母親的句子。
懷念祖國母親:
、盼业淖鎳赣H,我這是第一次離開她。離開的時間只有短短幾個月,不知道是為什么,我這個母親也頻來入夢。
、莆蚁氲焦枢l,故鄉里的老朋友,心里有點酸酸的,有點凄涼。然而這凄涼卻并不同普通的凄涼一樣,是甜蜜的,濃濃的,有說不出的味道,濃濃地糊在心頭。
、俏椰F在還真是想家,想故國,想故國里的朋友。我有時簡直想得不能忍耐。
、刃睦锼汲逼鸱,又想起故國了。
、梢幌氲轿业哪赣H和祖國母親,就心潮騰涌,惶惶不可終日,留在國外的念頭連影兒都沒有。
、饰覑澩姨欤跍I光里,幻出母親的面影。
、藢@兩位母親的懷念,一直伴隨著我度過了在德國的十年,在歐洲的十一年。)
6.同學們找出來許多懷念祖國母親的句子,這也是作者和我們常人想得不一樣的地方。作者從什么時候開始特別懷念祖國的?
。⒆愕谌危
明確并引導:到德國留學后(國外)引導 懷念兩個母親
(國內) 引導 懷念親生母親
7.梳理文章兩大塊內容
、艊鴥龋核寄钣H生母親
⑵國外:思念兩個母親
回歸課文:對這兩位母親的懷念,一直伴隨著我度過了在德國的十年,在歐洲的十一年。
四、回顧生母,感受敬慕
1.自由讀文章第二自然段,感受對生母的懷念。(此塊內容著重結合對《永久的悔》的閱讀,進一步體會到作者對生母的敬意和真摯的情感,為理解對祖國母親的情感作好鋪墊。)
2.談感受,質疑。
3.有感情地朗讀重點句子。引導抓住食不下咽、寢不安席、終天之悔、淚流不止、頻來入夢等詞體會到作者對母親深切的懷念、失去母親的悲痛。
4.聯系上下文,說說為什么作者會食不下咽,寢不安席,會如此痛苦?同學們能理解嗎?
。ㄍ乐g相互討論,舉手發言)
教師總結:這得從季羨林和母親的關系說起。
⑴感情好,母親對作者無微不至的照顧。
補充資料:幼年時我大部分時間是和母親形影不離。母親走到哪里,我就跟到哪里。母親到地里摘綠豆莢,我便跟到地里,在母親身后跑來跑去,不停地問這問那。捉到一只蚱蜢,我一定要拿給母親看一看。棒子上長了烏霉,我一定要問母親這是為什么。母親總是一邊摘著豆莢一邊耐心地回答我的問題,臉上露出慈祥的笑容。她總是把家中罕見的白面餅子給我吃,而自己一生都以難以下咽的高粱餅子為伴。
⑵相處時間不多。見原文中“我六歲離開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中間曾回故鄉兩次,都是奔喪,只在母親身邊呆了幾天,仍然回到城里。”
⑶我的愿望沒能實現,從此我就成了沒有母親的孤兒。一個缺少母愛的孩子,是靈魂不全的人。我懷著不全的靈魂,抱終天之恨。
、俾撓瞪舷挛睦斫猓骸拔业脑竿笔鞘裁?
出示資料:我暗暗地下定了決心,立下了誓愿:一旦大學畢業,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養母親。
、谡嬲屪髡哌z憾和痛恨的是什么?
明確:無法盡孝,心存自責、愧疚之情。
出示資料:我不忍想象母親臨終時思念愛子的情況,一想到,我就會心肝俱裂,眼淚盈眶。當我從北平趕回濟南,又從濟南趕回清平奔喪的時候,看到了母親的棺材,看到那簡陋的屋子,我真想一頭撞在棺材上,隨母親于地下。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該萬不該離開了母親。世界上無論什么名譽,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榮,都比不上呆在母親身邊,即使她一字也不識,即使整天吃“紅的”。
、勰闳绾卫斫狻耙粋缺少母愛的孩子,是靈魂不全的人”這句話?
明確:抓住依靠、精神支柱去感受
5.結合資料,再談談自己對作者所流露出的感情的理解和感受。
6.再讀整段話。
板書設計
懷念母親
痛哭 食不下咽 寢不安席 終天之恨 淚流不止
親生母親 頻來入夢
(崇高的敬意 真想哭
真摯的愛慕)
頻來入夢
凄涼 甜蜜
祖國母親 不能忍耐
思潮起伏 想起故國
心潮騰涌 留在國外的念頭連影兒都沒有
《懷念母親》教案模板錦集 篇12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學會8個生字,在語言環境中理解詞語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課文樸實的語言中所含的思母之情。 3、揣摩重點語句,體會作者失母之痛及對思念母親的真摯感情。學習過程:
一、創設學習情景,明確學習目標。(2分鐘)二、指導獨立學習,初步達成目標。(8分鐘)
學習指導一:
自由大聲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思考作者在文中提到哪兩位母親?作者對這兩位母親有著怎樣的感情?
三、引導小組學習,落實學習目標。(20分鐘)
學習指導二:
快速讀課文,和你的學習伙伴交流:你從哪些句子感受到作者對親身母親崇高的敬意和真摯的愛慕?請畫出來讀一讀,也可以在句子旁邊寫上自己的感受。
四、當堂訓練反饋,鞏固學習目標。(10分鐘)
1、看拼音,寫詞語。
Zhen zhimeng longqi liangshi bu xia yan
( ) ( ) ( ) qinshiyi pian pin fan zhong tianzhihen ( ) ( ) 2、把句子劃線部分換成恰當的成語。
。1)躺在床上,各種念頭此起彼伏,不斷涌現在腦海中。
(2)我痛哭了幾天,吃不下飯,無法安然入睡。
。3)我不知道為什么,我這個母親也連續在夢中出現。
3、按要求寫句子。
。1)古今中外的母親都是一樣。(改為反問句)
。2)我想到親生母親。我淚流不止。(用關聯詞語合并成一句話)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并抄寫自己喜歡的段落。 2、揣摩重點語句,感受作者對祖國母親的崇高敬意和真摯的愛慕之情。學習過程:
一、創設學習情景,明確學習目標。(2分鐘)二、指導獨立學習,初步達成目標。(5分鐘)
學習指導一:
自由朗讀課文,思考: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對生身母親的懷念時刻伴隨著對祖國母親的懷念?
三、引導小組學習,落實學習目標。(22分鐘)
學習指導二:
細讀全文,邊讀邊思考:從哪些句子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對祖國母親崇高的敬意和真摯的愛慕?用橫線劃
《懷念母親》教案模板錦集 篇13
【教材簡析】
《懷念母親》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中的第二篇課文,該文表達了季羨林先生對生母及祖國母親深深的思念之情。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能正確讀寫“真摯、寢不安席、頻繁、朦朧、凄涼、斑駁、篇章”等詞語。
2、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透過關鍵詞句感悟深沉的愛國之情。
過程與方法:生活遷移,逐步引領。
情感與價值觀:感念母親的養育之恩,體會季羨林旅居海外對祖國異常強烈的思念之情。
【教學重點】
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教學難點】
通過朗讀感悟、品味揣摩,體會季羨林對兩個母親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意真摯的愛慕,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感念母恩
1、全世界,有且僅有一個稱呼是相同的,你們知道這個稱呼是什么嗎?對,這個稱呼就是母親。同學們想一想,為什么全世界不同膚色、不同國別、不同語言的人們喊出了一個同樣的稱呼呢?(學生自由交流)
2、同學們,你愛你的母親嗎?為什么?(學生自由交流)
二、關注留守,暢抒別情
是啊,在我們成長的足跡中,無不傾注了母親全心全意的關愛,哪怕是一個眼神、一句嘮叨、一聲撫慰、一次等待……一切的一切,回想起來都是那么窩心,那么溫暖?墒,因為種種無奈,我們不得不與父母分開,例如為了學業,我們在校住宿,一個星期才能與父母團聚一次;也有的父母,為了給你們一個更燦爛的明天,選擇遠走他鄉掙錢養家,有時一年都見不到一面。同學們,與母親分別的日子里,你想念母親么?思念無法遏制的你,經常會處于什么樣的情景當中呢?
三、品讀課文,情感共鳴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钡莱隽巳煜履赣H對子女的牽掛!罢l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币部坍嫵銎仗煜伦优畬δ赣H感激不盡的情懷。現在,我們打開課本第22頁,默默勾畫出季羨林與你心意相通的地方,記錄下你和季羨林一脈相通的情感涓流 。不理解的地方也做上記號,一會我們共同解讀季羨林的心聲。
交流:
1、在我讀大學二年級的時候,母親棄養,之活了四十多歲。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我真想隨母親于地下。
“痛哭、食不下咽、寢不安席”等詞語表達了季羨林失去生身母親后的悲痛心情。古語有云“子欲養而親不待”是人生最悲痛的事情,所以我們要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分分秒秒 ,盡我們可能孝順他們,讓他們幸?鞓贰
2、后來我到德國留學,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為什么,母親頻來入夢。我的祖國母親,我的第一次離開她。不知道為什么,我這個母親也頻來入夢。
“頻來入夢”就是經常夢到她。俗話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正是因為季羨林對兩位母親真摯的愛和濃烈的思念時刻縈繞心頭,她們才會常常走入季羨林的夢中。
3、我想到故鄉,故鄉的老朋友,心里有點酸酸的,有點凄涼。然而這凄涼并不同普通的凄涼一樣,是甜蜜的,濃濃的,有說不出的味道,濃濃地糊在心頭。
季羨林獨自漂泊異國他鄉,心盈憂愁、思念,難免感到凄涼;但在孤寂的日子里,在故鄉和朋友共同度過的美好日子、快樂情景,是她派遣孤獨和思念的良藥,想起這些,又怎會不甜蜜呢?
4、夜里夢到母親,我哭著醒來。醒來再想捉住這個夢的'時候,夢卻早不知道飛到什么地方去了。
這樣的情景,可曾在你們夢中出現過?同學們,這份深沉的思念你會不懂嗎?
……
四、精誠所至,母女重逢
話說“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季羨林對兩位母親深深的思念之情,感動了上帝。上帝特賜她生母一顆還魂丹,準其真實地走進女兒的夢中,讓母女重逢。同學們,現在你和同桌之間,一位就是女兒,一位就是母親,想想你們的表演一定會驚天地、泣鬼神!
五、休書一封,盡訴心意
同學們,通過剛才的表演我們明白:“有愛就要說出來!”畢竟天人相隔的重逢只是無法企及的夢。有生的日子,還有什么比我們用真情真心去愛我們愛的人,用真言真語對她說出我們的愛更重要呢?現在,請同學們給媽媽寫一封信,告訴她,你有多愛她,好嗎?
《懷念母親》教案模板錦集 篇14
【教學目標】
1、會寫本文出現的生字,學寫“真摯、避免、凄涼、寢不安席、頻入夢來、朦朧、強烈、思潮起伏、可見一斑”等詞語,并能根據語言環境理解其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感受作者對兩位母親深沉的愛。并摘抄相關句段。
3、了解文章寫作方法。開門見山,點明主題,首尾呼應。以及文章特有的引用格式。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抓住文中的關鍵詞句,通過朗讀感悟、品味揣摩,理解作者對兩個母親同樣的敬意與真摯愛慕,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教學難點】
能抓住關鍵詞、句、段、日記和散文,體會季羨林思念祖國的情感,感悟其愛國之情。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季羨林成長過程文字資料、《賦得永久悔》文字資料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簡介作者,揭示課題。
創設情境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句話來自誰的哪篇文章?(季羨林《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簡介季羨林。今天我們再來品味季老的一篇有關母親的散文《懷念母親》。首先讓我們欣賞他的另一篇寫母親的文章中的幾個片段。
【設計意圖】
這節課的導入,我從學生的舊知入手,直接引入,貼近作者開門見山,點明主題的開篇方法。這篇文章作者的年代背景與學生的年代背景相差甚遠,對于作者與母親和祖國的深厚感情,學生缺乏現實體驗,他們年齡小,閱歷少,進入感悟、欣賞的層次較低,表達自己感受能力較差。這是學生形成本節課知識時最主要的障礙點。所以,我給學生介紹了季羨林作品《賦得永久的悔》中的幾個片段,讓學生體會文章表達的對母親的懷念之情,體會“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钡倪z憾,為理解本課起到輔助的作用。
二、初讀課文,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1、指名讀課文,正音。
2、檢查預習
。1)生字注音組詞(重點指導寢、聘、朦、凄的'寫法)
(2)認讀重點詞語(提醒學生注意喪的寫法,理解寢不安席思潮起伏、頻來入夢、可見一斑的意思)
。3)質疑解疑(重點理解棄養、終天之恨、薄暗、悵望灰天等不常用詞語的意思,有些詞語最好聯系上下文理解,也可以留下懸念在品讀課文時理解)。
3、教:
介紹引用較多文章的另一種格式:以冒號標注開始,另段用不同字體表示。指導學生標出自然段。(把引用內容和提示語看成一個自然段)
4、快速瀏覽課文,用課文中的一句話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預設:、生答:“我對這兩位母親懷著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被颉皩@兩位母親的懷念,一直伴隨我度過了在歐洲的十一年。”)
【設計意圖】
讓學生把課文讀成一句話,整體把握了課文內容,從而增強課堂學習的針對性和目的性,減少聽課的盲目性,大大降低聽課的難度,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培養學生自己邏輯思維的能力。
追問:這兩位母親指的是誰?
指名讀第一段,了解文章寫作方法:開門見山,點明主題。
指名讀最后一段,體會首尾呼應的寫法。
三、理清課文脈絡,給課文分段。
再次瀏覽課文,思考:哪部分集中寫懷念生身母親?哪部分是寫作者對生母的懷念時刻伴隨著對祖國母親的懷念?
四、學習第二自然段。
《懷念母親》教案模板錦集 篇15
一、出示有關母親主題的圖畫,揭開課題。
這些畫,它們有有個共同的名字,叫——生答:母親。
兩個了不起的字眼,讓我們懷著祟敬齊聲把它呼喊出來。(結合板書:母親)
二、由恨入手,感悟失母之痛
過渡:古今中外,有許多畫家、詩人等名人,都用手中的筆盡情描繪它,贊頌它。
然而,今天我們要走近的是一個頭上光環無數,卻一輩子都在尋尋覓覓中的人——季羨林。
一個平常的日子,在他鄉求學的季羨林意外地收到一封家書:母親病危,速回。他夜乘火車,奔往回家的路,又多年未見,此時,他多想馬上就守在母親的身旁。踏進家門,才知——生答:母親已去逝。
請同學翻開書,讀第二自然段。潛入文中,用心體會此時季羨禁的內心感受。(自由讀,留給足夠時間讀透)
如果老師讓你們把這厚厚的一段讀成一個字,會嗎?再瀏覽一遍,看看哪個字,跳到你眼前。
。ɑ、痛、淚、恨)而文中用的是哪字。(恨)
再讀,想想你從哪些語句里感到這種恨?
。ㄎ彝纯蘖藥滋,食不下咽,寢不安席。我真想隨母親于地下。聯系上下文理解。
我六歲離開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作者……………學生補充課外閱讀資料……聯系自己離家的生活體驗加以體會。… ……
我曾暗暗下定了決心,立下誓言:一旦大學畢業,自己打到工作,立刻迎養母親。然而,誓言猶在,母親已做西風而去。千般悔,萬般痛,此時都化成了一個字——“恨”。
是的,留下此“恨”,無時不在,不處不在,它更滲透在這些字里行間。讓我把此“恨”帶入文中讀一讀吧:(把第二段分成五小節)
師領讀:我恨啊。(低)生(組一):我六歲離開母親,…………
師:我恨。ǜ撸┥ńM二):我讀在學二年級的時候…… ……
師:我恨呀 生齊:一想到母親,就淚流不止,數十年如一日。
三、一哭在心,處處觸景傷懷
過渡:此恨綿綿無絕期,一想到母親,就淚流不止,數十年如一日。你們能從文中的日記中找到這樣的一日嗎?生答——11月28日日記。
讓學生自由讀。再找出文中能概括作者心情的字眼。學生迅速地找到——一哭字。
作者看到了什么?為何而哭?
(房東太太對我說,兒子今天回來,她高興得不得了……但她兒子一直沒有回來,她有點沮喪。
高興得不得了,啥意思,到后來的沮喪,中間用了省略號。它究竟省略了什么?生答:母親等待的過程。那么這位母親在等待會怎么做呢?展開聯想,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加以填充。
生:母親把他的房間打掃了一遍又一遍,想讓兒子回來睡在潔凈的房間。
生:母親做了一頓豐盛的晚餐,等待著兒子回來。
生:母親到家門口望了又望,看看兒子快回來了沒有? ………………………………
然而,這個兒子一直遲遲沒有回來。因為他不知道,他看不到,他的母親正在苦苦地——
生:等待。然而,此時,誰看見了?(季羨林)他不僅看到了眼前外國母親的等待,更看到了他以前看不到的母親的等待。這一等,不是一天、兩天……而是三年、五年、十四年,F在他更懂得“母親”。而那一個“恨”字,他的體會更深了。
配音樂:滿文軍的《懂你》
此時,剩下了什么?一個是母親的——等待,一個是自己無盡的——(悔和恨),讓我們走進季羨林的心中,走進這對母子的心中。
出示: 兩組寫一寫母親著急的盼望兒子歸家的畫面,寫一個情景。
另兩組寫一寫季羨林此時心中的想法。
三分鐘過后。(要求快)
生讀:母親在自家場院,望向村口,一個小時、兩個小時,……足足等了一天,想著這個中秋節兒子會回來了嗎?太陽偏西了,她由高興變得無奈,由無奈變為沮喪。
師:這就是母親的等待,咱們再聽的兒子內心的話語。
生讀:為什么,為什么我從前不懂珍惜,這么珍貴的母愛。如今只剩一個悔恨啊。
生讀:日歷撕了一頁又一頁,一年又過去了。又一年沒看到孩子了,他是不是已經長高了。
今天可是他的生日,他會回來嗎,讓我親手為他準備一頓晚餐吧。
生:早知道這樣,我就不離開她,讓她這樣的等待,甚至到死也來不及看她親愛的兒子一眼。
…………
師:現在,只留三個字——生:真想哭。
讀吧,幕幕觸景生情,思念如水,一次次漫過作者苦楚的心懷。
四、因思而糊,盡顯異地鄉情
過渡:一個滿懷痛切的兒子,帶著對生母的無盡思念離開了自己祖國。時空的隔離,他的這份思念能因此而被割裂開來嗎?生答——沒有,反而增加了。引:從文中的哪些語句看出來了呢?
。ê髞砦业降聡魧W……不知道為什么,母親頻來入夢。我的祖國母親,我還是第一次離開她。不知道為什么,我這個母親也頻來入夢。)
“頻來入夢”什么意思?生答。
哪個字,說明分量的增加?生答——也。
這個母親也頻來入夢,作者說他不知道為什么,你們知道嗎?
生:知道。因為思念。夜有所思,才日有所夢。
師:哦,哪個細節哪則日記又體現了這些呢?——生答:1935年11月16日
出示:整則日記 生自由讀。
讀完后,你們有沒感到季老內心體驗自我矛盾的地方?
迅速地舉手——想到故鄉,故鄉的老朋友,為什么他的心里既凄涼又甜蜜呢?為什么呢?
設計想象說話,出示句式:
因為季老 ,所以覺得有點凄涼。
他想到 ,仿佛覺得 ,所以覺得這凄涼是甜蜜的。
學生想像發言。
是的,一點一滴的,點點滴滴那些有關故鄉的往事,不斷地索繞在季老心頭。這些深切的思念,紛至沓來,酸酸的,甜甜的,濃濃的,說不出味道的,終凝成了一個字——生答:糊!
請同學們找一個字代替吧。(粘、包裹、涂)是的,粘著,包裹著,涂著,最后都“糊”在一起,魂牽夢繞,頻頻入夢啊。回扣:現在,你們知道為什么這個母親也頻頻入夢嗎?生齊答:因為愛國,因為強烈的思念。
五、夢中尋求,升華心中情感
過渡:思念是酸楚的。作者對這個母親為什么如此思念呢?生:都懷著崇高的敬意和真摯的愛慕。思念也是甜蜜,但這些也只能在夢中才有的。于是。作者就一遍遍地——尋夢去了。讀那些濃濃的帶著夢帶著思念的語句:
一、我現在還真是想家,想故國……………………我有時想得簡直不能忍耐。(度日如年)
二、我仰躺在沙發上……思潮起伏,又想到故國了。
三、夜里夢到母親,我哭著醒來…夢卻早不知道飛到什么地方去了。(學生情感自然熾熱)
找不到呀——
四、天!連一個清清楚楚的夢都不給我嗎?悵望灰天,在淚光里,幻出母親的面影。
幻字帶出了情感的高潮。
悠悠游子心,凄凄離別情。數年寒窗,十年一夢。這就是祖國游子的寫照!還有那顆拳拳的愛國之心。
配音:張明敏《我的中國心》
誦讀本單元日積月累:(愛國名言名句)
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鄧小平)等等
………………………………………………
音樂中,課堂落下帷幕。
六、作業布置
1、閱讀季羨林的《月是故鄉明》《賦得永久的悔》等文章。
2、再積累愛國名言名句。
《懷念母親》教案模板錦集 篇16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1、能正確讀寫“真摯、寢不安席、頻繁、朦朧、凄涼、斑駁、篇章”等詞語。
2、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透過關鍵詞句感悟深沉的愛國之情。
過程與方法:生活遷移,逐步引領。
情感與價值觀:感念母親的養育之恩,體會作者旅居海外對祖國異常強烈的思念之情。
【教學重點】
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教學難點】
通過朗讀感悟、品味揣摩,體會作者對兩個母親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意真摯的愛慕,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感念母恩
1、全世界,有且僅有一個稱呼是相同的,你們知道這個稱呼是什么嗎?對,這個稱呼就是母親。同學們想一想,為什么全世界不同膚色、不同國別、不同語言的人們喊出了一個同樣的稱呼呢?(學生自由交流)
2、同學們,你愛你的母親嗎?為什么?(學生自由交流)
二、關注留守,暢抒別情
是啊,在我們成長的足跡中,無不傾注了母親全心全意的關愛,哪怕是一個眼神、一句嘮叨、一聲撫慰、一次等待……一切的一切,回想起來都是那么窩心,那么溫暖。可是,因為種種無奈,我們不得不與父母分開,例如為了學業,我們在校住宿,一個星期才能與父母團聚一次;也有的父母,為了給你們一個更燦爛的明天,選擇遠走他鄉掙錢養家,有時一年都見不到一面。同學們,與母親分別的日子里,你想念母親么?思念無法遏制的你,經常會處于什么樣的情景當中呢?
三、品讀課文,情感共鳴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钡莱隽巳煜履赣H對子女的牽掛!罢l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币部坍嫵銎仗煜伦优畬δ赣H感激不盡的情懷。現在,我們打開課本第22頁,默默勾畫出作者與你心意相通的地方,記錄下你和作者一脈相通的情感涓流 。不理解的地方也做上記號,一會我們共同解讀作者的心聲。
交流:
1、在我讀大學二年級的時候,母親棄養,之火了四十多歲。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我真想隨母親于地下。
“痛哭、食不下咽、寢不安席”等詞語表達了作者失去生身母親后的悲痛心情。古語有云“子欲養而親不待”是人生最悲痛的事情,所以我們要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分分秒秒 ,盡我們可能孝順他們,讓他們幸?鞓。
2、后來我到德國留學,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為什么,母親頻來入夢。我的祖國母親,我的第一次離開她。不知道為什么,我這個母親也頻來入夢。
“頻來入夢”就是經常夢到她。俗話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正是因為作者對兩位母親真摯的愛和濃烈的思念時刻縈繞心頭,她們才會常常走入作者的夢中。
3、我想到故鄉,故鄉的老朋友,心里有點酸酸的,有點凄涼。然而這凄涼并不同普通的凄涼一樣,是甜蜜的,濃濃的,有說不出的味道,濃濃地糊在心頭。
作者獨自漂泊異國他鄉,心盈憂愁、思念,難免感到凄涼;但在孤寂的日子里,在故鄉和朋友共同度過的美好日子、快樂情景,是她派遣孤獨和思念的良藥,想起這些,又怎會不甜蜜呢?
4、夜里夢到母親,我哭著醒來。醒來再想捉住這個夢的時候,夢卻早不知道飛到什么地方去了。
這樣的情景,可曾在你們夢中出現過?同學們,這份深沉的思念你會不懂嗎?
……
四、精誠所至,母女重逢
話說“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作者對兩位母親深深的思念之情,感動了上帝。上帝特賜她生母一顆還魂丹,準其真實地走進女兒的夢中,讓母女重逢。同學們,現在你和同桌之間,一位就是女兒,一位就是母親,想想你們的表演一定會驚天地、泣鬼神!
五、休書一封,盡訴心意
同學們,通過剛才的表演我們明白:“有愛就要說出來!”畢竟天人相隔的重逢只是無法企及的夢。有生的日子,還有什么比我們用真情真心去愛我們愛的人,用真言真語對她說出我們的愛更重要呢?現在,請同學們給媽媽寫一封信,告訴她,你有多愛她,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