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帶上的“結”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精選4篇)
腰帶上的“結”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知道植物的根可以吸收水分和營養,根是多種多樣的。
2.教育幼兒要愛護花草樹木的根。
活動準備
1.圖片:青菜(大蔥,芹菜等)
2.實物:帶根的青菜
3.薯條
過程過程
一、出示大蔥,導入課題。
1.教師:小朋友,你們看這是什么?(大蔥)
老師給你們跳一個《甩蔥舞》好不好?
2.組織幼兒跟老師一起跳甩蔥舞,激發幼兒興趣。
二、引導幼兒觀察植物的根。
1、幼兒自己觀察植物的根。
教師:大蔥還能陪我我們一起跳舞呢,
小朋友,你們看桌上都有什么?
(蔥、青菜……)
2.請你們仔細看看、摸摸、再說說它們是什么樣子的?
(幼兒觀察討論,對植物感興趣。)
3.你們發現了什么?
引導幼兒說出,這些植物都有根。
請幼兒互相說一說根是什么樣的?
三、認識植物的變態根。
1.出示胡蘿卜
教師:誰認識它呀?
請小朋友說一說胡蘿卜的根是哪一步分?
2.小結:植物的根是多種多樣的。
四、根的吸收。
1.根有什么作用呢?
幼兒討論,教師講解,讓幼兒知道:
根吸收營養,就象小朋友吃飯一樣重要。
2.除了大樹用根來吸收養料和水分,你們還知道哪些植物也用根來吸收養料和水分?
五、根的用途
1.這些植物的根對我們還有什么用途呢?哪些可以食用?
(紅薯、山藥、胡蘿卜、白蘿卜……)
讓幼兒了解,這些根是變態根。
2.出示紅薯條
這些根是可以吃的,誰想來嘗一嘗?
3.你們知道,樹根有什么用嗎
請幼兒欣賞:根雕
六、活動結束
討論:根對植物的生長很重要,我們應該怎樣保護花草樹木呢?
腰帶上的“結”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 通過實驗、觀察、發現水中漩渦現象產生的原因。
2 通過嘗試實驗,激發探究自然現象的樂趣,體驗獲得實驗結果的成就感。
3 了解旋轉速度快慢與漩渦的關系。
4 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5 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活動準備:
1筷子、玻璃杯、顏料每人一份。 2水盆、瓶子、水等。 3有色水一杯、蔥一根。 4幼兒用書、教學掛圖。
活動過程:
1、出示圖片,結合經驗,猜想圖片中的現象是怎樣產生的。
教師:請仔細看圖,說說這張圖片上描繪的是什么現象?你覺得怎樣才能產生這種漩渦現象呢?
2、交待實驗材料,請幼兒自由實驗,產生圖片中的現象。
教師:剛才你們都想了許多辦法。現在這里有玻璃杯、筷子和顏料,請你想辦法,看看怎樣才能制造出圖片中的現象呢?
幼兒自由實驗,教師注意注意觀察。
3、分享實驗結果。
教師:你剛才制造出圖片中的現象了嗎?請你說說你是怎樣制造出來的?
4、請幼兒看圖片中的實驗步驟,了解實驗方法。
教師:現在我們來揭開秘密。看看圖片中的漩渦現象是怎樣制造出來的。
5、請幼兒按照圖片中的方法再次進行實驗。
教師:現在請你按照圖片中的方法和步驟進行實驗,看看有沒有這種漩渦現象呢?
6、鼓勵幼兒用各種材料制造漩渦現象。
教師:你制造出漩渦了嗎?你是怎樣制造的呢?
幼兒用各種材料制造水中漩渦現象。
這里還有一些材料,請你再來嘗試一下,想辦法制造出漩渦現象。
集體交流,分享
教師:你是怎樣制造出水里漩渦的?
雖然我們每個人用的方法不一樣,但你們有沒有發現一個共同的現象,在實驗中我們都要將水怎樣,漩渦就會產生?
小百科:漩渦是一種自然現象,有差異的地方就有形成漩渦的可能,指水流遇低洼處或不同溫度和速度的水流相撞所形成的螺旋形渦旋,也比喻氣體、煙霧等旋轉時形成的螺旋形流向,還比喻某種使人不能自脫的境地,有另一種意思指酒窩。
腰帶上的“結”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運用多種感官感知栗子的特征和用途,發展幼兒的形象思維能力。
2.鼓勵幼兒大膽探索剝栗子的方法,發展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課件:香甜的栗子
2.帶毛刺的栗子,栗子食品,手套。
幼兒園課件
活動過程
一、認識栗子球的名稱和外形特征。
課件一
1.觀察栗子球的形狀、顏色、體會摸上去的感覺。
小結:栗子球市綠綠的、圓圓得,摸一摸刺刺的、毛毛的、很扎手的。
2.引導幼兒探索取出栗子果實方法。
這么一個毛毛的、刺刺的、圓溜溜的東西里面到底藏著什么小秘密呢?
(1)先讓幼兒猜一猜。
(2)教師戴上手套用手用力地掰,用小榔頭重重地敲,把外面的刺皮敲掉。
小結:因為栗子球外層代刺,所以在取果實時要盡量避免用手直接接觸那帶刺的球,可以戴上手套或用腳幫忙。
二、認識栗子的外形特征。
課件二
1.看一看:取出來的栗子的形狀、顏色?
2.問一問:有什么味?
3.摸一摸:有什么感覺?
小結:栗子有的是球形、有的是半球形,成熟的栗子,外面有一層深棕色的硬皮,而不太成熟的栗子這層硬皮變成了綠棕色的軟皮。像小皮球、像月亮、像剛出升的太陽、像小船等。
4.栗子肉到底藏在哪兒呢?讓我們再來動手剝一剝。
(1)你想請誰幫忙?課件三
(2)剝開后你發現了什么?
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剝好的栗子肉。
(3)討論剝栗子肉的方法:
請手指幫忙,掰開栗子。
(4)說說栗子肉的特征。
小結:剝開栗子的硬皮外面有一層前棕色的毛茸茸的薄皮包著,里面是黃色的肉。
三、品嘗栗子,了解粒子的功用。
課件四
1.啟發幼兒談談吃過哪些用栗子制成的食品。
2.品嘗栗子食品,知道栗子的多種吃法。
腰帶上的“結”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嘗試用多種材料連接腰帶,并能表述連接方法;了解連接在生活中的運用。
2、樂意動手操作,努力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活動準備:
1、皮帶、腰帶若干。
2、橡皮筋、回形針、扭扭棒、柳條、夾子、磁鐵等若干。
活動過程:
一、回憶生活經驗,談話導入。
1、(出示皮帶):這是什么?(皮帶)你見到誰用過皮帶呢?怎么用呢?
2、系皮帶。
二、運用生活中的材料嘗試連接腰帶。
1、自主選擇材料,嘗試連接腰帶。
(1)師:今天我也給你們準備了一根腰帶,看看這根腰帶是什么樣的?怎樣把腰帶的兩頭連接起來呢?
(2)幼兒自主選擇材料,嘗試連接腰帶。
(3)提問:你用了什么材料把腰帶連接起來了?是怎樣連接的?(根據幼兒回答,進行記錄)
(4)小結:剛才你們發現用柳條、夾子、扭扭棒……可以把腰帶的兩頭連接起來:有的用柳條、回形針……“穿”過洞把腰帶連接起來,還有的用夾子“夾”、磁鐵“吸”、回形針“別”……也把腰帶連接起來,方法都很不錯!
2、自主選擇多種材料,嘗試多種方法連接腰帶。
(1)師:等會兒請小朋友把剛才沒玩過的材料,去試一試,這些材料能把腰帶連接起來嗎?已經玩過的材料,還可以動動腦筋想一想,有沒有更多的連接方法?
(2)幼兒自主選擇多種材料,嘗試多種方法連接腰帶。
(3)提問:這次你們肯定有新的發現了吧,說一說你們都選了什么材料,用了哪些方法把腰帶連接起來?(根據幼兒回答,進行記錄)
(4)小結:你們真能干,又發現了更多的連接方法。(根據幼兒操作交流情況,進行小結)
3、游戲:腰帶上的“結”。
(1)提問:小朋友,想一想在這么多的材料和方法中,哪一種材料、哪一種方法連接腰帶最牢固又最方便呢?(幼兒討論)
(2)幼兒游戲。
(3)小結:今天我們自己動手,用6種材料把腰帶的兩頭連接起來,發現:有的材料連接起來很方便,但不是很牢固;有的雖然很牢固,但是連接起來不是那么方便;還有的材料連接腰帶又方便又牢固,所以我們在生活中要選擇比較合適的材料和方法來進行連接。
三、了解“連接”在生活中的運用。
1、師:其實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許多多的連接,你能找出來嗎?
2、幼兒尋找,并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