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花園教案(通用5篇)
數學花園教案 篇1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72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利用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和類推能力,使學生自主經歷口訣的編制過程,了解7的乘法口訣的來源,理解7的乘法口訣的意義。
2、掌握7的乘法口訣的特征,熟記口訣,并逐步提高靈活運用口訣的能力。
3、通過多角度的練習,體會數學就在身邊,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自主探索
1、引入
教師出示用七巧板拼成的圖
教師:這是同學們用七巧板拼成的圖案,都拼成了什么?
教師:拼一個圖案要用幾塊拼板?是幾個7?怎樣列乘法算式?你能編一句乘法口訣嗎?
教師隨學生回答板書如下:
1個7是71×7=77×1=7一七得七
教師:拼兩個圖案要用幾塊拼板?是幾個7?對應的乘法算式或乘法口訣是什么?
教師繼續完成相應板書。
教師:像這樣,同學們能根據這7個圖案試著編出其他的7的乘法口訣嗎?
2、編制口訣
打開課本72頁,嘗試在書上填寫。
3、全班交流
(1)匯報,并上黑板寫
(2)根據學生匯報,課件出示7的乘法口訣。
(3)檢查學生學習情況
說一說哪個算式可以表示拼4個圖案所用的拼板的塊數?相對應的乘法口訣是哪一句?
拼6個圖案需要幾塊拼板?所用的乘法口訣是哪一句?根據這句乘法口訣你能聯想到哪個乘法算式?
“五七三十五”這句口訣表示什么意思?
“七七四十九”這句口訣為什么只能計算一道乘法式題?
二、記憶口訣
1、剛才經過我們共同的努力,大家編出了7的乘法口訣,下面請大家拍手齊讀口訣,讀后讓學生自己記憶口訣。
教師:你認為7的乘法口訣中哪句容易記?為什么?
教師講述動畫片中的情境,讓學生尋找7的乘法口訣,并運用聯想記憶口訣。
教師:看,這些故事和生活中的俗語也能幫助我們聯想到乘法口訣。
2、7的乘法口訣還有什么特點?
從上往下觀察,口訣中的第一個數依次多1,第二個數都是7,積依次多7。
教師:為什么積依次多7?
讓學生利用發現再次記憶口訣,之后再進行對口令的游戲。
三、靈活運用
1、看算式說口訣
7×3= 7×5= 7×6= 3×7+7=
7×4= 7×7= 7×2= 7×1= 7×7—7=
2、想一想,在我們的身邊有哪些事物、現象和故事與7有關呢?
(1)算七星瓢蟲身上的點。
(2)算詩的字數
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這首詩是本周經典誦讀古詩,你們會背嗎?學生齊背。
這里有7嗎?你們知道詩中一共有多少個字嗎?怎么想的?
教師:每句7個字,所以又叫“七言詩”。
教師:加上題目一共有幾個字?怎樣列式?
(3)編一編
1個矮人1頂帽,7個矮人7頂帽;
1個矮人2件衣,7個矮人件衣;
1個矮人3條褲,7個矮人條褲;
1個矮人雙鞋,7個矮人雙鞋;
四、課堂總結
數學花園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一)正確感知9以內的數量,比較數量的多與少。
(二)能按數量的多少有序的排列卡片。
活動重難點:
重點:真確判斷9以內的數量。
難點:排除排列大小的干擾,正確比較數量的多與少。
活動準備:
(一)畫有5只瓢蟲、6只蜜蜂、7只蝴蝶、8只蚯蚓,9只螞蟻、5多花、6多花、7多花、8多花、9多花的圖片各一張,5—9數字卡一套。
(二)幼兒用書第3冊2—3頁。
活動過程
(一)春姑娘的禮物
1、感知9以內的數量
——春姑娘給她的精靈朋友們每人送了一朵花,我們來看看她的精靈朋友有些誰。(教師出示動物卡片,引導幼兒觀察。)
——每種精靈朋友都有好幾個,如果給每個朋友送一朵花,那么蝴蝶、蜜蜂、螞蟻、蚯蚓、瓢蟲各需要幾朵花呢?(請幼兒上幼兒來為動物卡片匹配花兒。)
2、比較9以內數量的多少
——小蜜蜂得到了幾朵花?小蝴蝶有幾朵?小蜜蜂和小蝴蝶誰得到的花多一些?誰得到的花最多?有幾朵?誰得到的花最少?有幾朵?(請幼兒回答,集體驗證。)
(設計意圖:活動一開始就出示精靈圖片和花,但并不進行集體點數,而是直接請幼兒上幼兒去匹配相應數量的花兒,這要求幼兒排除大小排列方式的干擾,同時判斷兩組物體的數量。對于有一定數量經驗的中班幼兒來說雖然有一定的挑戰性,但是他們經過努力是可以完成的。)
(二)花園里的舞會。
1、為9以內數量排序。
——精靈朋友們要去參加舞會,他們要按數量的多少來排隊,誰來幫助他們?(請幼兒操作,集體驗證,說一說排序的方法。)
——還有誰能用不同的方法為他們排隊?(請幼兒操作,集體驗證,說一說這次排序的方法。)
2、為9以內數量匹配數字。
——誰來為精靈朋友們送上數字?(請幼兒操作,集體驗證,并序方式大聲讀一讀這些數字。)
(設計意圖:排序的方式可以從少到多,也可以從多到少,用哪種方式來排序由幼兒自主決定,給予幼兒充分的尊重,也讓幼兒知道排序方式是多樣的。大聲讀一讀數字有助于加強幼兒對數字的認知。)
(三)小精靈的宴會。
1、鞏固數量與數字的匹配。
——小蜜蜂要采些蜂蜜送到精靈宴會去,請為每一只蜜蜂找到自已的花。(翻開幼兒用書第3冊第2頁,請幼兒根據蜜蜂身上的數字和花瓣的數量進行連線匹配。)
2、鞏固比較數量多與少。
——小精靈的會開始了,請你們找一找哪些食物是一樣多的(翻開幼兒用書第3冊第3頁,請幼兒為相同數量的食物進行連線匹配。)
(活動意圖:通過操作進一步鞏固對數字的認識和數量的感知。)
數學花園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克和千克的認識。(教材第100—104頁)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使學生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學生知道用秤稱物體的方法。
3、在建立質量概念的基礎上,讓學生形成估量物體質量的意識。
重點難點:
重點:建立克和千克的概念,知道它們的關系。
難點:克和千克質量概念的建立。
教具學具:
課件,2分的硬幣,黃豆,天平,兩袋500克的鹽,臺秤,自己帶來的小物品等。
教學過程:
一、問題情境:
師:同學們,想知道今天在超市里發現了什么數學知識嗎?仔細看看。(課件出示:教材第100頁情景圖)
生1:他們都在討論跟質量有關的話題。
生2:從圖中知道5個蘋果重1千克,一壺豆油重5千克,一包餅干重110克……
師:生活中物體的質量經常用到,我們國家過去常用的質量單位是“斤”和“兩”,現在國際上通用的質量單位是“克”和“千克”,這也是今天我們要共同研究的問題。
設計意圖:從常見的生活場景中,引導學生發現物體的質量與生活聯系密切
二、自主探究:
1、教學例1。
師:仔細觀察,說一說你發現了什么?(課件出示:教材第101頁例1)
生1:我知道了一盒口香糖重3克,一袋菊花茶重12克,一包美味瓜子重100克。
生2:我發現這些比較輕的物品都是用“克”作單位的。
師:是啊,我們一般用“克”作單位來計量比較輕的物品。“克”是國際通用的質量單位,用字母“g”來表示。
師:那么對于比較輕的物品常用什么來稱量呢?老師告訴大家有一種稱重的工具叫天平,比較輕的物品常用天平來稱。現在請同學們在小組里用天平稱一稱你們身邊的什么物品重1克?
學生在小組里測量較輕物品的質量,尋找重1克的物品,教師巡視了解情況。
組織學生交流,說一說小組測量的結果。
(1個2分的硬幣重約1克)
師:估一估下面的物品哪些比1克輕?(課件出示:教材第101頁“做一做”)
指定學生回答,并適時作出評價。
師:生活中還有哪些物品比1克輕?
生1:一塊小橡皮比1克輕。
生2:一根頭發比1克輕。……
2、教學例2。
師:其實生活中有更多物品的質量超過1克,甚至更重,那么對于比較重的物品,我們常用什么作單位呢?大家一看就知道了。(課件出示:教材第102頁例2上面的圖)
生1:一桶洗衣液重5千克,我覺得應該是用“千克”作單位稱量比較重的物品。
生2:一箱蘋果重25千克,我也認為是用“千克”作單位計量比較重的物品。
師:“千克”也是國際上通用的質量單位,用字母“kg”來表示。
師:仔細看看,蘋果的箱子上寫的是“凈含量”,什么是“凈含量”呢?
生:“凈含量”是指這箱蘋果的質量,不包括箱子的質量。
師:對,生活中經常用到“凈含量”這個詞,它是指桶里、箱子里的物品的實際質量。
想一想,1000克有多重?舉例說一說。
生:生活中常用的食鹽一包重500克,兩包食鹽的質量就是1000克。
師:那你覺得“千克”和“克”之間有什么關系呢?
生:1千克=1000克。
師:誰知道在生活中用“千克”作單位的秤有哪幾種?
生1:我在超市里、菜攤上見過的有電子秤、臺秤。
生2:我在體檢的時候見過測體重的體重秤。
生3:我在實驗室里見過彈簧秤。
師:如果你是個有心人,就會發現生活中的秤太多了。仔細看看圖中這些指針分別指著幾,告訴大家所稱物品有多重。(課件出示第102頁例2下面的圖)
生1:一袋洗衣粉重1千克。
生2:小朋友的體重是23千克。
師:請在小組里合作交流,稱出質量是1千克的物品,用手掂一掂,想想生活中哪些物品是重1千克的。
學生在小組里合作交流,教師巡視了解情況。
組織學生交流匯報,完成教材第103頁“做一做”第2題,填寫好表格。【設計意圖:從學生的生活入手,聯系生活、貼近生活,從而縮短了生活與教材內容之間的距離,可以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提高學習興趣,從而主動地學習新知識】
3、在里填上“>”“<”或“=”。
2千克20xx克5千克4900克
800克1千克2500克3千克
4、判斷對錯。
一個雞蛋約重50克。
小明今年7歲,約重20xx克。
1千克鐵比1千克棉花重。
一袋鹽500克,兩袋這樣的鹽重1千克。
三、總結提升:
師: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知道了什么?
四、作業布置:
教材第105頁練習二十第3題和第106頁第8題。
數學花園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學習解答口報應用題,初步體驗應用題的基本結構。
2、鼓勵幼兒用簡明的語言表述應用題中事物之間的數量關系。
3、喜歡數學活動,樂意參與各種操作游戲,培養思維的逆反性。
4、有興趣參加數學活動。
【活動準備】
教具:2輛玩具汽車,5本圖書(實物),教學掛圖(二)中的3只蝴蝶、4只蜜蜂、5只瓢蟲等(貼絨動物),教學掛圖(二)中花朵和草地的背景圖。
學具:幼兒用書第5頁《背景圖(一)》、第6頁《背景圖(二)》,第9~10頁《數群卡》的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一、教師口報應用題。
教師邊演示實物邊講述應用題。
教師先出示1輛汽車玩具,再出示1輛汽車玩具。
師:小明有1輛汽車玩具,爸爸又送給他1輛汽車玩具。
師:小明一共有幾輛玩具汽車?你是用什么方法算出來的?
二、體驗應用題的基本結構。
教師在花朵的背景圖上先出示2只蝴蝶,再出示1只蝴蝶。
師:花朵上飛來了2只蝴蝶,又飛來了1只蝴蝶。
師:花朵上一共有幾只蝴蝶?
教師在花朵的背景圖上先出示1只蜜蜂,再出示3只蜜蜂。
師:誰能把剛才老師擺蜜蜂的事講給大家聽聽?你還能問一個什么問題呢?
師:誰能用三句話把這件事情講清楚?如“花園里有1只蜜蜂,又飛來了3只蜜蜂,花園里一共有幾只蜜蜂?”
教師在樹干的背景圖上先出示4只瓢蟲,再出示1只瓢蟲,請幼兒用三句話講述應用題的題意。
三、鼓勵幼兒用簡明的語言表述應用題中事物之間的數量關系。
教師出示實物或貼絨教具,引導幼兒用所出示的實物或貼絨教具編一道應用題,要求幼兒用簡明的語言表述應用題中事物之間的數量關系,即能用三句話編一道題目來考考大家,說清事物之間的數量關系并提出問題。
四、幼兒操作活動。
請幼兒利用草地背景圖、數群卡編講應用題。
【活動延伸】
在日常活動中,利用散步、上下樓梯、發放點心、體育活動的機會,引導幼兒用三句話表述應用題,并進行解答;或是利用這樣的教學形式進行口報減法應用題的學習。
教學反思:
數學活動對于小朋友來說是個很愉快的課程,因為整節活動中游戲的時間多,而且小朋友動手操作的機會比較多,但是要讓孩子們能真正的理解這節教學活動的內容,并做到熟練掌握、靈活運用卻不是那么容易。
數學花園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一)理解加法的含義,嘗試看圖列式計算關于5的加法。
(二)初步感知加數互換位置,得數不變的規律。
活動準備
(一)蠟蝶、蜜蜂的小卡片各5張,算式卡片。
(二)幼兒每人1張點子卡片(每名幼幾的卡片上的點子與其他人的點子正好都能配成5個)。1套列式卡片,筆若干。
(三)幼幾用書第7冊第10頁。
(四)掛圖((百花園里真熱同)。
活動過程
(一)游戲“點子朋友”一一感知5的分合。(以游戲的形式激發孩子感知5的分合。)
1、分發點子卡片,幼兒人手1張。
(1)請你看一看你的卡片上有幾個點子。
(2)我們一起念幾歌“點子點子找朋友,找個朋友提握手”,然后去找找誰卡片上的點子與你的點子加起來是5個的,兩個朋友就握握手。
2、幼兒游戲。(教師提醒幼兒看清自己卡片上的點子數量,找到朋友后驗證兩邊的點子數量加起來是否等于5)
(1)游戲結東后,教師提問個別幼兒:你們的點子是幾個和幾個?加起來是幾個。
(2)和他們是一樣的小朋友請結到這里來,你們的和是?(引出分合式。)
(3)驗證其他的組合。
3、幼兒交換點子卡片,繼續游戲。(每次游戲后師幼一起驗證,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提問能力相對較弱的幼兒。)
(二)看圖《百花里真熱鬧)一一初步理解5的加法。(以圖片的形式引導孩子理解5的加法計算。初步感知算式及”+””=”符號所表示的含義。)
1、教師出示花同背景圖,并操作小蜂卡片。
(1)花園里百花齊放,3只小蜜蜂在采花蜜,又飛來了2只小蜜蜂,一共有幾只小蜜蜂?
(2)你是怎么知道的?(幼兒集體回答,教師根據幼幾的回答展示算式卡片。)
(3)這個式子表示什么?(引導幼兒感知算式及”+””=”符號所表示的含義。)
(4)還可以怎么表示?(引導幼兒互換加數來表示,并說出算式的含義。)
2、教師操作蝴蝶的小卡片
(1)花蝴螺也來到花園里,看看有幾只蝴螺(4只),又飛來幾只(1只),現在一共有幾只蝴蝶?(邊說邊出示卡片,請個別幼兒用算式來表示。)
(2)這個算式你是怎么擺的?(教師根據幼兒回答展示算式卡片。)
(3)這個式子表示什么?(引導幼兒感知算式及符號所表示的含義。)
(4)還可以怎么表示?(引導幼兒互換加數來表示,并說出算式的含義。)
(5)這兩個算式哪里不一樣?哪里是一樣的?(引導幼兒發現加數互換位置,得數不變的規律。)
(三)操作幼兒用書第7冊第10頁,嘗試看圖列式計算。(以操作的形式鞏固關于5的加法,進一步感知加數互換位置,得數不變的規律。)
1、翻開幼兒用書第7冊第10頁。
(1)請你把書翻到第10頁,小兔要去郊游,看看他手上拿著什么?是什么顏色的氣球?紅顏色的有幾個?(2個。)黃顔色的有幾個?(3個。)
(2)紅氣球和黃氣球加起來一共有幾個氣球?
(3)2個氣球加上3個氣球一共是5個氣球,你會列這個算式嗎?(請你在小兔下面的方格中試一試,引導幼兒發現可以列兩個算式。)
(4)請你再看看圖上還有什么?他們有什么不同?幼兒互相交流。
(5)圖中小鳥、花、小鴨合起來是多少?請你在下面的小格子里列出算式。
(6)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2、集體交流。
(1)你是怎么列的?2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
(2)個別幼兒回答,集體驗證。(通過一圖兩式的對照,感知兩個加數互換位置,得數不變的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