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期末復習教案(精選5篇)
數學期末復習教案 篇1
【教學內容】教材第136頁復習第24、25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復式統計表的結構。能根據收集的數據填寫復式統計表。
2、使學生理解求平均數的意義,明確求平均數的數量關系,學會求平均數的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復式統計表的結構,求平均數的數量關系,求平均數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今天是最后一節復習課。我們要復習有關統計的知識,通過復習我們要進一步認識復式統計表的結構,能根據收集的數據填寫復式統計表。進一步理解求平均數的意義,會求平均數。
二、復習復式統計表
1、出示本年級3個班人數統計表,學生調查后填寫。
_______小學四年級男女生人數統計表
______年_____月
人 性別 數 班級 合計 男生 女生
總計
一班
二班
三班
(1)哪個班男生多?哪個班女生多?哪個班總人數多?
(2)哪個班男女生人數差最大,哪個班男女生人數最接近?
(3)三個班共有多少人?
2、師說明編復式統計表時,先要寫表的名稱及日期。表中表頭分哪幾項要設計好。
三、復習求平均數
1、怎樣求平均數?(總數#總份數=平均數)
如果題里總數是未知的,就要先求出總數。總份數有時沒有直接告訴我們,我們可以根據條件,找出總份數。
2、練習:
(1)在一次射擊練習中,小剛投中的環數是9、8、8、9、10、10,小明投中的環數分別是10、7、7、8,兩人誰的表現更好?
(2)學校氣象小組一天中測得的氣溫分別是:16℃、24℃、28℃、32℃、35、26℃、21℃、18℃,求今天的平均氣溫。
學生練習說一說第一題怎樣比較兩人誰的表現好?第2題要求平均氣溫總度數如何求?次數是多少?
3、練習:做期末復習第24題、第25題。
第24題。
(1)學生先填合計數。再計算平均每月下雨多少天?
(2)講解:題中已知每個季度下雨的天數,要求的卻是平均每月下雨的天數,因此應該除以12而不是除以4。
第25題。
(1)這是一個什么統計表?第一組7個同學,第二組8個同學的體重分別是多少?
(2)要比較哪個組同學的平均體重重一些,應該算什么?怎樣計算?
學生算第一組、第二組同學的平均體重。注意算總重量時不要加錯。
比較:哪個組同學平均體重重一些?重多少?
四、全課總結
這節課復習了什么內容?
五、布置作業
1、 先把統計表填寫完整,再回答問題:
紅旗鎮圖書館少兒書籍借閱情況統計表。
20xx年4月
人 日 數 期種類 總計 18日 19日 20日 21日 22日 23日 24日
合計
連環畫 8 16 15 6 0 24 32
童話書 7 20 14 16 9 58 56
科幻書 10 7 8 4 12 50 60
(1)哪一天借閱連環畫的人最多?
(2)哪一天接待少兒讀者最多,有多少名?
(3)從18日~24日共接待多少名少兒讀者?
2、小明從家到學校走了5分鐘,每分鐘走的米數分別是60米、49米、46米、44米、51米,4、明平均每分鐘走多少米?(先估計一下小明速度的范圍,再計算。)
3、文具店有兩種牌子的鋼筆,5天內雄鷹牌的銷量分別是24支、18支、23支、24支、21支,中華牌6天的銷量分別是16支、12支、17支、11支、10支、12支。哪一種牌子的鋼筆平均每天的銷量大?下一次文具店進貨時,應選用什么牌子的鋼筆?
數學期末復習教案 篇2
一、復習內容:
本冊的復習內容分為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綜合應用、計算、應用題。其中計算和應用題是復習的重點和難點。
二、復習目標:
1、使學生比較系統地牢固地掌握有關整數、小數、分數、比和比例、簡易方程等基礎知識,具有進行整數、小數、分數四則運算的能力,會使用學過的簡便算法,合理、靈活地進行計算,會解簡易方程,養成檢查和驗算的習慣。
2、使學生鞏固已獲得的一些計算單位的大小的表象,牢固地掌握所學的單位間的進率,能夠比較熟練地進行名數的簡單改寫。
3、使學生牢固地掌握所學的幾何形體的特征,能夠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些幾何形體的周長、面積和體積,鞏固所學的簡單的畫圖、測量等技能。
4、使學生掌握所學的統計知識,能夠看和繪制簡單的統計圖表,并且能夠計算求平均數問題。
5、使學生牢固地掌握所學的一些常見的數量關系和應用題的解答方法,能夠比較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獨立地解答不復雜的應用題,解決生活中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三、復習措施:
對本班學生理解和掌握數學基礎知識的情況以及能力發展的情況進行全面的分析研究,找出學生學習中的缺陷、薄弱環節以及存在的其它問題,結合本單元各個復習板塊的教材編排情況,擬定具體的復習順序、重點、課時分配及適當的配套練習。
重視學生對概念、法則、性質的理解和掌握,溝通知識間的聯系,使學生對已有知識系統,弄清它們之間的聯系,避免混淆。
在計算方面,要注意提高每一個學生的計算能力;在幾何知識方面,要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在復習應用題時,要注意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講究復習技巧,有效調動學生復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課堂上要讓學生多說、多練習,互相促進,切實提高復習的效果。
復習要面向全體學生。對學有余力的學生要讓他們通過復習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對知識掌握比較薄弱的學生要區別對待,在課堂上還掌握不牢固的內容,要利用課后時間補差,幫助他們掌握好最基本的知識和形成最基本的技能。
四、復習時間:x月x日
五、具體復習內容分析與安排
(一)、數學概念和基本技能的復習
這類習題主要通過填空、判斷、選擇來進行復習。他主要是考察學生對小學階段所學的概念、性質、公式、法則理解的基礎上能進行綜合應用的能力。所以復習時要在學生掌握和理解各種概念、性質、法則、公式的基礎上,教師注意幫助學生弄清楚各種概念、法則、性質的聯系和區別,然后進行專項練習,讓學生見識各種不同題型,從而提高學生解答此類試題的能力。主要的復習方法就是通過典型例題的比較、分析對比后進行專項練習來進行。
如:數與代數中,要幫助學生弄清以下知識
(1)把950084000用億做單位寫作( ),省略萬位后面的尾數記做( )。區分改寫和省略的區別。
(2)1.497保留整數是( ),保留一位小數是( )保留兩位小數是( )在這關鍵要使學生明白保留小數末尾的0不能去掉的道理。
(3)把一根3米長的鐵絲平均分成7段,每段長是這根鐵絲的/,每段長米。要向學生講清分數的意義與求每份數是多少單位一的介定。
(4)0.75=12=( ):12=75/( )=%。幫助學生弄清小數、分數、比、百分數之間的聯系,同時要讓他們掌握解答這類題的解答方法。
(5)在數的整除中主要是在理解各個概念的基礎上通過練習來進行。一個數的十位上是最小的質數,個位上是最小的合數,百分位是最大的一位數,千分位是能同時被2、3整除的數,其他各位都是0,這個數寫作( ),精確到十分位是。
代數初步知識中
(1)弄清用字母表示數的方法,省略乘號的寫法a乘4.5寫作ax4.5。省略乘號寫作4.5a。
(2)弄清比與比值的區別。1噸:250千克化成最簡整數比是( ):,比值是( )。
(3)比例的性質反過來應用的情況:如果ax3=bx5,那么a:b=:b:a=:
(4)比例尺的概念的理解,如一種機器零件長3毫米。畫在圖紙上量的它的長是21厘米,這幅圖紙的比例尺是。
量與計量
主要讓學生弄清楚個計量單位之間的進率和一個單位的實際量是多少。如 :
(1) 學校操場的面積大約是1.2。一種集裝箱的體積12。
(2)3千克50克=克 3.5千克=千克( )克.
幾何初步知識
(1)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如一個角45度,小明用放大鏡看這個角是度。
(2)面積與周長、體積之間的區別。
(3)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體積之間的關系。
在幫助學生弄清容易混淆的知識點后進行填空、判斷、選擇題的專項練習。
(二)操作題
這類試題主要體現在空間圖形方面,主要考察學生的動手和實踐能力,在試題設計時把常見的圖形計算改為先按要求作圖,通過“畫和量的操作得到數據后再進行相關的計算。如在長方形中
畫一條線段,把它分成一個最大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和一個梯形。
(1)這個梯形中最大的角是度。
(2)請量出相關數據,分別求出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所以此類試題復習時要力求從問題情景出發建立模型、尋求結論、應用推廣的基本過程。
(三)、計算的復習
1、口算的復習:注意估算和混合運算順序的把握。
2、解方程和解比例:注意加減法以三位數為主,乘法因數不超過兩位數,除法中除數不超過兩位數。同時要讓學生掌握解方程和解比例的依據是什么。
3、混合運算,把握好難度,四則混合運算不超過四步,分數四則混合計算中不出現小數和帶分數,注意簡便方法的應用。
4、列式計算:注意列方程和算術的兩種方法應用。
以上試題復習現階段的關鍵是如何提高學生計算的準確率方面要多下功夫。
(四)、應用題的復習
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整數、小數應用題不超過三步,百分數、分數應用題不超過兩步的基本要求:其次應用題的選材要注意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呈現方式要注意多樣化,開放性,給應用題賦予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生命因素,適應學生個性差異的心理需求。如甲、乙、丙三人做出租車回家,當行到全程的 時,甲下車;當行到全程的 時,乙下車;丙到中點才下車。他們3人共付車費144元,你認為甲、乙、丙3人怎樣付款最合理?簡要說明理由。等試題的練習。
1、復合應用題。主要特點是規律性不強,關鍵要讓學生認真讀題,采用分析法從問題入手,進行分析解答。
2、列方程解應用題。主要訓練學生找準題中的等量關系,然后進行列方程。
3、分數、百分數應用題。找準單位“1”的量,采用學生喜歡的方法進行解答。
4、用比例解應用題。判斷成什么比例,然后寫出數量關系后列出比例。
5、幾何知識應用題。
(1)對平面圖形周長和面積的計算要熟記計算公式,注意三角形面積計算時的 ,圓的周長和面積計算時的準確性。
(2)立體圖形表面積和體積計算同樣要在熟記計算公式的同時要注意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體表面積的計算與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體、圓錐的體積的計算準確性上多下功夫。
復習中要通過對典型試題的分析和在練習中要重點訓練學生說解題思路,對后進生和優生要區別對待,后進生要以基本題型為主,不要提出過高的要求,增加他們的負擔。優生要在掌握好基本題型的基礎上對綜合試題的掌握等措施。提高復習質量和效率。
六、綜合模擬測試
測試要注意搜集試題的類型上多下功夫,讓學生多見識些不同類型的'試題,通過測試和對試卷的評講,提高學生的答題能力,有利于成績的提高 加油!
數學期末復習教案 篇3
一、知識回顧
1.命題與證明
2.平行線性質定理與判定定理
3.三角形內角和定理及推論
4.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定理和判定定理
5.等邊三角形的性質定理和判定定理
6.直角三角形的性質定理和判定定理
二、例題講解
例1.如圖,直線AB,CD分別與直線AC相交于點A,C,與直線BD相交于點B,D.若∠1=∠2,∠3=75°,求∠4的度數.
例2.如圖,△AOB和△COD均為等腰直角三角形,∠AOB=∠COD=90°,D在AB上。
(1)求證:△AOC≌△BOD;
(2)若AD=1,BD=2,求CD的長。
例3.如圖,等邊△ABC中,AO是∠BAC的角平分線,D為AO上一點,以CD為一邊且在CD下方作等邊△CDE,連結BE.
(1) 求證:△ACD≌△BCE;
(2) 延長BE至Q, P為BQ上一點,連結CP、CQ使CP=CQ=5, 若BC=8時,求PQ的長.
例4.如圖,點D,E在△ABC的邊BC上,連接AD,AE. ①AB=AC;②AD=AE;③BD=CE.以此三個等式中的兩個作為命題的題設,另一個作為命題的結論,構成三個命題:①② ③;①③ ②;②③ ①.
(1)以上三個命題是真命題的為(直接作答)
(2)請選擇一個真命題進行證明(先寫出所選命題,然后證明).
例5.如圖,△ABC中,AB=AC,AD、AE分別是∠BAC和∠BAC和外角的平分線,BE⊥AE.
(1)求證:DA⊥AE;
(2)試判斷AB與DE是否相等?并證明你的結論.
三、隨堂練習
1.如圖,直線l1∥l2, ∠1=40°,∠2=75°,則∠3等于 ( )
A.55° B .60° C.65° D .70°
2.如果一個等腰三角形的兩邊長分別是5cm和6cm,那么此三角形的周長是 ( )
A.15cm B.16cm C.17cm D.16cm或17cm
3.如圖,邊長為4的等邊△ABC中,DE為中位線,則四邊形BCED的面積為 ( )
A. B. C. D.
4.矩形的一內角平分線把矩形的一條邊分成3和5兩部分,則該矩形的周長是 ( )
A. 16 B. 22 C. 26 D. 22或26
5.平行四邊形內角平分線能夠圍成的四邊形是 ( )
A.梯形 B.矩形 C.正方形 D.不是平行四邊形
6.正方形具有而菱形不具有的性質是 ( )
A.對角線互相平分;B.對角線相等;C.對角線互相垂直;D.對角線平分對角。
7.寫出命題“同角的余角相等”的條件: ,結論: .
8.寫出命題“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等于斜邊的一半”的逆命題: ,它是 命題(填“真”或“假”).
9.邊長為6cm的等邊三角形中,其一邊上高的長度為________,面積是________.
10.在等腰Rt△ABC中,∠C=90°,AC=1,過點C作直線l∥AB,F是l上的一點,且AB=AF,則點F到直線BC的距離為 .
11.在平面直角坐標系xOy中,已知點P(2,2),點Q在y軸上,△PQO是等腰三角形,則滿足條件的點Q的坐標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若等腰梯形的周長為80cm, 高為12cm,中位線長與腰長相等, 則它的面積為____________cm2.
13.已知等邊△ABC中,點D,E分別在邊AB,BC上,把△BDE沿直線DE翻折,使點B落在點B?處,DB?,EB?分別交邊AC于點F,G,若∠ADF=80 ,則∠EGC的度數為 .
14.將邊長為8cm的正方形紙片ABCD折疊,使點D落在BC邊中點E處,點A落在點F處,折痕為MN,則線段CN的長是 .
15.已知三條不同的直線a,b,c在同一平面內,下列四個命題:
①如果a∥b,a⊥c,那么b⊥c; ②如果b∥a,c∥a,那么b∥c;
③如果b⊥a,c⊥a,那么b⊥c; ④如果b⊥a,c⊥a,那么b∥c.
其中真命題的是 .(填寫所有真命題的序號)
16.在菱形 中,對角線 與 相交于點 , .過點 作 交 的延長線于點 .
(1)求 的周長;
(2)點 為線段 上的點,連接 并延長交 于點 .
求證: .
17. 如圖,在正方形ABCD中,△PBC、△QCD是兩個等邊三角形,PB與DQ交于M,BP與CQ交于E,CP與DQ交于F.求證:PM = QM.
四、課后作業
1.如圖,平行四邊形ABCD中,EF為邊AD、BC上的點,且AE=CF,連結AF、EC、BE、DF交于M、N,試判斷MF與NE的關系并證明你的結論.
2.如圖,在△ABC中,D是BC邊的中點,E、F分別在AD及其延長線上, CE∥BF,連接BE、CF.
(1)求證:△BDF≌△CDE;
(2)若AB=AC,求證:四邊形BFCE是菱形.
3.如圖,等腰梯形ABCD中,AD∥BC,點M,N分別是AD、BC邊的中點,點E、F分別是BM、CM的中點,若要使四邊形EMFN是正方形,MN與BC需滿足怎樣的關系?寫出這一關系并證明。
4.如圖1,在等腰梯形 中, , 是 的中點,過點 作 交 于點 . , .
(1)求點 到 的距離;
(2)點 為線段 上的一個動點,過 作 交 于點 ,過 作 交折線 于點 ,連結 ,設 .
①當點 在線段 上時(如圖2), 的形狀是否發生改變?若不變,求出 的周長;若改變,請說明理由;
②當點 在線段 上時(如圖3),是否存在點 ,使 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請求出所有滿足要求的 的值;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數學期末復習教案 篇4
第一課時1
復習目標: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幾百乘幾十、幾百幾十乘幾十(不進位)和幾十幾乘幾百(不進位)的口算以及接近整百的數乘接近整十的數的估算,進一步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并能運用這些計算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復習過程:
一、口算練習:
300×30460÷23230×30490÷70
600×1193÷3180×8002×220
42÷2130×120630÷3360÷60
400×90350÷512×40045÷3
42×96÷48500×20xx÷15
學生獨立完成,一人報得數,錯的自己改正。
今天我們主要復習乘法的計算以及用字母表示數。(揭題)
二、復習乘除法的筆算:
1、筆算:
65×17742×30750÷50
107×6542×300700÷50
170×65420×30700÷40
學生計算第一組,板演,集體訂正,然后說說每一題需要注意的地方。
學生計算第二組,板演,集體訂正,說說這組題在計算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所用簡便方法的依據是什么?
學生計算第三組,板演,集體訂正,說說這組題在計算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所用簡便方法的依據是什么?最后一題正確的余數是多少?為什么?
2、計算下面各題,能口算的就口算,不能口算的用豎式計算:
165×34410×20600÷30
90×70880÷6036×208
270÷45900÷4018×400
先看題目要求,能口算的在書上口算,核對時說說口算方法。把學生認為不能口算的寫在黑板上(不要求學生作出同樣選擇,大都認為的即可),指名板演,完后邊核對邊回憶筆算方法,檢查板演者的計算過程是否正確。
3、解決實際問題:
實驗小學用水缸收集雨水,用雨水澆花、澆樹和打掃衛生。
(1)一場大雨后,全校21個容量都是394升的水缸,都裝滿了水。這天一共收集到雨水多少升?(先估算,再計算)
(2)大掃除中,平均每個教室用水102升,37個教室共用水多少升?(先估算,再計算)
(3)剩下的雨水用來澆草坪,平均每平方米需要5升,還能澆多少平方米草坪?
學生理解題意,結合解決實際問題,進一步體會乘法估算的意義和方法。
先讓學生完成第1、2小題,板演,看看你估算的是否正確。
然后完成第3小題,分析數量關系。怎樣求“還能澆多少平方米草坪?”“剩下的雨水”是指哪兩個數的差?
第二課時2
復習目標:
鞏固練習,提高計算正確率
復習過程:
一、口算
23×30=25×400=4×700=70×16=36×40=
12×40=40×50=14×70=500×8=128×80=
240×3=80×20=15×60=50×80=420÷70=
二、用豎式計算。
48×206= 126×57= 34×68= 209×35=
三、解決問題。
1、實驗學校四年級共有214位同學,一起到公園去游玩,公園的門票每人12元,用2500元買門票夠嗎?
2、一輛客車三小時行315千米,如果用這樣的速度,從上海到北京大約要行12小時,上海到北京的高速公路全長約多少千米?
3、新學期開始了,學校需要訂購84套新桌椅。商場里有三種桌椅:第一種每套105元,第二種每套136元,第三種每套152元。學校想付出10000元,買哪種比較合適?
數學期末復習教案 篇5
單元復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92頁習題。
教學目標:
1.立足學生的數學現實,創設童話情境,借助“闖關”開展觀察、對比、估算、分類、交流等活動,拓展學生思維。通
過算一算,比一比,溝通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與不進位及兩位數減一位數、整十數的聯系,完善認知,提高口算能力,
發展智力。
2.營造樂學氛圍,在學生充分參與學習活動的過程中,應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積累數學活動經驗,感
受數學學科的趣味性、生活性、挑戰性,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合作意識和應用意識。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活動
講述:同學們,咱們的老朋友藍貓聽說最近我們學習了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可高興了。今天,老師把它請來了。
(電腦展示:藍貓——HI!我是藍貓大哥!最近我在新開了一家藍貓專賣店,大家想去逛逛嗎?看看誰能開動腦筋,運
用最近剛學的知識克服重重障礙,記住,優惠多多、獎品多多。)
二、聯系實際,展開活動
1.勇過大山
(藍貓:大山攔住了去路,怎么辦呢?不急,咱們解決了這些問題就能過山了。)
出示: 36+3
36+7
提問:你計算36+3是怎么想的?36+7呢?
這兩道題有什么相同點?
為什么36+3得三十多,而36+7得四十多呢?
出示: 6+27
60+27
提問:計算這兩道題需要注意什么?請提醒一下同組的小伙伴。
(解決問題后,大山粉碎。)
2.智闖連環洞。教科書第93頁第5題。
(藍貓:剛才大家的表現真棒!咱們又來到了連環洞。)
師:這個洞一個門連著一個門,每道門上都有一道算式,請大家估一估,得數是幾十多,答對一道過一關,準備好了嗎
?
分別出示算式,學生搶答。
師:恭喜大家順利過關!
3.巧過獨木橋。教科書第93頁第2題。
(藍貓:瞧瞧!一條小河攔住了去路,只有一座獨木橋,咱們得計算一題才能走一步。)
示范兩道。
師:好,咱們在小組里分工算一算,一人算2題,看看哪個小組算得又對又快。
師:藍貓剛才發現幾個小朋友是這樣算的,你們當當小老師,說說他們算得對嗎?如果不對,錯在哪兒?
指名回答。
師:大家互相幫助,終于過了河。
4.淘氣釣魚
師:瞧瞧,淘氣在河邊釣魚,遇到難題了,它想把這些魚分放在兩個桶里,誰能來幫幫它?
學生獨立連線。
請學生匯報。
5.口算
(藍貓:看,藍貓專賣店終于到了。想進去嗎?最后我還要考考你們。)
請大家打開課本93頁找到第4題,老師計時,在2分鐘內完成,看誰又對又快。
學生獨立計算。
師:現在請同桌的小朋友互相當當小老師,改一改,做對的給他畫一面紅旗。
同桌互相批改,老師報答案。
師:小朋友們團結合作,互相幫助,終于可以進藍貓專賣店了!
6.解決實際問題
(出示:藍貓專賣店新開張,有不少的貨品,書包34元,筆盒8元,書10元。)
問:你想要買什么?
師:咱們看看,藍貓、淘氣、灰灰他們買了些什么?
(出示:藍貓買一個書包和一個筆盒,淘氣買了一個筆盒和一本書,灰灰買了2個筆盒。)
問:誰買東西花的錢最多?花了多少錢?
請小朋友們小組里討論一下,看看哪個小組又對又快。
三、評價
藍貓:小朋友們,感謝大家到我的專賣店做客,今天你們的表現真棒!你們覺得這節課哪個小朋友的表現呢?
課后反思:
游戲是學生所喜聞樂見的形式,因此在這節課中我把游戲與知識相結合,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得到快樂的體驗。在
教學中我發現學生個個興趣盎然,積極性非常高。同時我以評價來促進學生紀律的組織,讓學生在玩中有所學,正所謂
“潤物細無聲”。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93-94頁
教學目標:
1.在學生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法和兩位數減兩位數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計算速度和正確率
。
2.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應用題的數量關系,正確地解答應用題。
教學重點:
鞏固和兩位數加一位數和兩位數減一位數的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應用題的數量關系,正確地解答應用題。
教具準備:
教學掛圖或多媒體,小黑板。
一、導入新課,明確目的。
我們已經學完了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法和兩位數減兩位數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今天我們要上一節練習課進行鞏固計
算和應用題練習。
二、練習設計:
(一)計算練習。
1.復習第7題。
算一算,比一比。
獨立完成,集體交流時提問:
(1)第1組的兩道題在計算時有什么不同?
(56+32是不進位加法,不需要進位,56+39是進位加法,需要進位。)
(2)第2組的兩道題在計算時有什么不同?
(56-32個位夠減,不需要退位,56-39個位不夠減,需要退位。)
獨立完成,集體交流,說說每組的兩道題有什么不同?
教師在評講時,突出進位加和不進位加、退位減和不退位減在方法上的聯系和區別。
2.復習第8題。
(1)判斷一下題中的8道題,加法的哪些是進位,哪些不是進位,減法的哪些是退位的,哪些不需要退位,每題的得數
是幾十多。
(2)學生計算并與估計的結果進行比較。
3.復習第9題。
同桌同學互相練習,比一比誰算得好。誰先奪到紅旗。
(二)應用題練習。
1.復習第6題。
(1)出示第6題圖,觀察圖提問,圖中告訴我們什么?
(2)“求小寧已經看了多少頁?”需要哪些條件?怎樣算?(學生計算解答,集體交流。)
2.復習第10題。
(1)出示第10題圖,觀察圖提問,圖中告訴我們什么?
(桃樹56棵,梨樹38棵)
(2)“求桃樹和梨樹一共有多少棵?”需要哪些條件?怎樣算?(學生計算解答,集體交流。)
(3)“求桃樹比梨樹多多少棵?”需要哪些條件?怎樣算?(學生計算解答,集體交流。)
(4)根據這道題的條件你還可以提出什么問題?
分小組討論,集體交流后解答。
3.復習第11題。
(1)出示復習11題。觀察表格后提問,從表格中得到什么數學信息?
(2)要求小芳兩次一共跳了多少下?需要選擇哪兩個條件?怎樣計算?
(3)要求小剛第二次比第一次少跳多少下?需要選擇哪兩個條件?怎樣計算?
(4)根據表中的條件,你還可以提出什么問題?
分小組討論,集體交流后解答。
三、鞏固練習:
1.書架上原有64本書,借走36本,還剩多少本?
2.書架上原有64本書,借走一些,還剩28本,借走多少本?
3.書架上有一些書,借走36本,還剩28本,原來有多少本?
4.選擇算式:學校有42個皮球,借給同學10個,還有幾個?
A.42-10=32(球) B.42-10=32(個) C.42+10=52(個)
5.樹上先飛走38只鳥,又飛走3只,兩次飛走多少只?
A.38+3=41(只) B.38-3=35(只) C.38+3=41
說一說理由。
6.河里有16只鴨子,游來10只,現在有多少只?
河里有16只鴨子,游走10只,現在有多少只?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復習,你有什么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