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歷史八年級下冊期末復習教案
八年級下冊期末復習提綱
第1課
1949年9月21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平召開,參加會議的代表具有人民代表的性質,在普選的全國人大代表會召開前,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行使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
會議通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共同綱領》,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性質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人民民主專政國家,具有臨時憲法的作用。
政治協商會議的重大決議:1、選舉了毛澤東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2、把北平改為北京作首都;3、采用公元紀年,本年為1949年;4、五星紅旗為國旗;6、《義勇軍進行曲》為代國歌。7、在天安門廣場建立人民英雄紀念碑。
開國大典:1949年10月1日下午三時。任命—周恩來為政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長;毛澤東為軍事委員會主席;朱德為解放軍總司令。10月1日為國慶紀念日。
外交原則:遵守平等互利、互相尊重領土主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偉大意義:結束了一百多年來帝國主義勾結封建統治者剝削壓迫中國人民的歷史,實現了民族的解放和國家的獨立。使中國從此站立起來了,中華民族從此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溶蝕也鼓舞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
歷史結論: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5月達成《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關于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標志西藏和平解放。意義:西藏的和平解放使祖國大陸實現了統一,同時也使西藏人民擺脫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和奴役,給西藏的發展帶來了光明的前途。
第2課
抗美援朝戰爭:背景—美國對我國東北邊境進行狂轟濫炸,嚴重威脅著中國的安全;應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的請求。
1950年10月,彭德懷—司令員
1953年7月,板門店—《朝鮮停戰協定》。意義:粉碎了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國家的野心,破除了美國不可戰勝的神話,保衛了中朝兩國的獨立和安全,空前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威望。
烈火英雄—邱少云 堵機槍英雄——黃繼光
土地改革:1950年6月,目的—為了滿足廣大農民對土地的要求。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內容—:廢除地主階級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意義——:1952年冬,除少數民族地區和臺灣省外,全國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土地改革消滅了封建剝削制度,使新解放區的三億多農民獲得了土地,從而調動了農民的革命和生產積極性,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鎮壓運動:“鎮壓與寬大相結合”的政策。全國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安定局面,人民民主政權得以鞏固。
第3課
第一個五年計劃:1、過渡時期的總路線總任務—要逐步實現國家的工業化,逐步實行國家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建設和改造相結合的總路線)2、第一個五年計劃(1953年—1957年)的主要任務:以蘇聯幫助中國建設的156個項目為中心,以發展重工業為主,建立我國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初步基礎。3、方針—自力更生為主;三大運動—增產節約、勞動競賽和技術革新。4、“走在時間前面的人”—王崇倫。5、從無到有的工業:飛機、汽車制造、電子、重型機械等工業。6、影響:我國初步建立起獨立的工業體系,為社會主義工業化奠定了初步基礎。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時間:1954年9月地點:北京。劉少奇做報告。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通過。性質: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性質的根本大法。內容:一切權利屬于人民,根本制度—社會主義制度;反映人民的意志,代表各族人民的利益。特點(原則):社會主義原則、民主原則、民族平等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