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歷史八年級下冊期末復習教案
第13課
我國56個民族,漢族為主。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在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分別設立民族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旗),行使自治權,使少數民族自己當家作主,管理本民族事務。
5個自治區:內蒙古、廣西、新疆、寧夏、西藏。
意義:保障了少數民族當家作主的政治權利,維護了國家的統一,有利于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和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
新型民族關系:平等、團結、互助。尊重少數民族的歷史定制和宗教信仰,保護少數民族的文化遺產。
第14課
一國兩制構想的依據:鄧小平 維護祖國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出發,尊重歷史和現實。
一國兩制的含義:在一個統一的中國內,大陸實行社會主義制度,中國臺灣、香港、澳門仍實行資本主義制度。
香港回歸:1997年7月1日,行政長官—董建華。
澳門回歸:1999年12月20日。行政長官——何厚鏵。
意義:洗雪了多年來的民族恥辱,極大地振奮了民族精神,還使香港、澳門的歷史發展進入了“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新時代,對早日解決中國臺灣問題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第15課
軍種:陸軍、海軍、空軍、第二炮兵。
兵種:裝甲兵、通信兵、防化兵、海軍航空兵等。
海軍:華東軍區海軍,1950年成立。東海艦隊、南海艦隊、北海艦隊。
空軍:1949年成立。發展方式:自力更生研制和引進先進飛機。
科技強軍戰略:堅持走精兵之路和科技強軍之路。
第二炮兵(導彈部隊),1966年建立。
新世紀人民解放軍的軍事斗爭準備的立足點:打贏信息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突出信息化武器裝備、新型軍事人才、朱軍兵種協同作戰。
人民解放軍的宗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任務:保衛國土、經濟建設、抗震救災、森林滅火、抗洪搶險等。
第16課
1953年12月,周恩來在接見中印雙邊談判的印度代表時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意義:開拓了中國外交的新局面。
亞非會議(萬隆會議):1955年4月,亞非29國參加。地點:印度尼西亞萬隆。主題:團結反帝。
“克什米爾公主號事件”美蔣制造。阻撓周恩來參和破壞會議。
周恩來——“求同存異”的倡議。在和平共處原則基礎上,提出了促進世界和平的十項原則。——為會議的成功做出了貢獻。
1945年聯合國成立,中國式創始會員國和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1971年10月,第26屆聯合國大會,在第三世界國家和支持正義國家的有力支持下,中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接納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意義:增強了第三世界國家在聯合國中的力量,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并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中美建交:1972年2月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中美關系正常化。
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
中日建交:1972年9月日本內閣總理田中角榮訪問中國,建立外交關系。
我國外交政策:獨立的、不結盟的、全方位的和平外交。促進世界和平與人類共同發展。
1994年在印度尼西亞茂物發表講話。
XX年12月11日,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促進經濟發展,進一步提升我國在世界的地位。
第17課
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