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教育教案匯編(精選2篇)
環境教育教案匯編 篇1
教學目的:
1、通過認識動物的變化,喚起學生對日益遭受破壞的地球環境的清醒認識,從小樹立環保意識。
2、激發學生愛環境的情感,理解“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深刻內涵。能分辨什么樣的行為是保護環境,什么樣的行為是破壞環境;
3、讓學生從自我做起,愛護環境,在生活中能養成環保的習慣,具備環保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喚起學生對日益遭受破壞的地球環境的清醒認識,從小樹立環保意識。
教學過程:
一、導入天氣涼了,樹葉黃了,一片片葉子從樹上落下來了。這是你發現動物有什么變化?
二、學習新課
1、學習《生活在線》學生自學課文討論:你獲得什么知識?
小結:大雁南飛,隊伍成一字形,飛行68—90千米。
2、學習《追根求源》根據課前收集的資料分小組討論:動物為什么離開自己的家園?
小結:
(1)雁南飛
(2)逆流而上的鮭魚
(3)白鷺南飛
三、環保在行動為動物營造一個溫馨的家園
四、總結
環境教育教案匯編 篇2
第一單元
1、楓葉紅了
教學目標:了解氣候變化對人類活動和植物的影響
能力目標:會背誦二十四節氣歌
課前準備:楓葉,小麥,溫度計
教學重難點:氣候的變化對農業生產具有重要意義。
教學過程:
(一) 問題導入:楓葉為什么變紅呢?
(二) 展示楓葉:漫山遍野的楓葉染紅了整個秋天,楓葉用生命和熱情點亮了
秋色!
(三) 搜集農諺:清明前后,種瓜種豆。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
等等
(四) 背誦二十四節氣歌
(五) 我們不僅借助自然氣候進行農業生產,還要有應對干旱、霜凍等惡劣天
氣的措施。
總結:氣候的變化對農業生產具有重要意義。
課后調查:
名稱、播種時間(節氣)、收獲時間(節氣)
小麥
棉花
玉米
大豆
白菜
2、大雁南飛
教學目標:了解氣候變化對動物的影響
課前準備:畫一幅大雁南飛的畫面
教學重難點:大雁南飛的原因
教學過程:
(一)展示學生的圖片(對生進行表揚)
(二)動物為什么要離開自己的家園?學生討論(與溫度有關,與食物有關等)
(三)為動物營造一個溫馨的家園
(四)了解當地20 年的動物種類,現在有哪些不見了?原因是什么?(學生討
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