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與健康教案(通用5篇)
衛生與健康教案 篇1
教學目的:
使學生了解合理的作息制度對身體健康和學習、工作的好處,要求學生養成良好的作息制度的習慣。
教學重點:
合理的一日作息制度的要求。
教學難點:
為什么要采用這樣的作息制度。
教具: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詢問學生有沒有安排自己一日的作息制度?如果有,抽部分學生向全班介紹自己的作息制度。
二、講授:
1.什么是一日作息制度?
2.合理的一日作息制度的要求:
1)課業學習。小學生每日在校時間學習不要超過6小時(包括上課、自習和課外活動)。課程表安排要合理。
2)課外作業。小學低年級每天課外作業時間不要超過半小時,小學高年級不要超過1小時。
3)課間休息。小學生學習40分鐘左右要休息一次,每次休息10分鐘。休息時應到室外活動。到室外活動可以呼吸新鮮空氣,促進新陳代謝,增加腦部氧的供應,解除大腦的持續性緊張,從而消除大腦的過度疲勞。
4)課外活動。經常參加文藝、科技、體育鍛煉和社團活動等,可促進體力和智力發育,從而起到機體功能輪換作用。
5)睡眠。小學生每日要保證10小時的睡眠。人在睡眠的時候,大腦神經細胞活動暫時降低,自身的各項功能會迅速得到恢復。睡眠要養成定時睡覺和定時起床的好習慣。
6)進餐。一日至少要吃三餐,兩餐相隔不要超過6小時,若餐間隔時間太長,可在兩餐之間加一次間食。吃少量食物;如現在很多學校試行的課間餐。一日三餐要定時定量,進餐前和進餐后一段時間都不要作劇烈運動。
三、。
作業布置:
1.一日作息制度的安排包括哪些內容?
2.課間休息到室外活動有什么好處?
課后反思:
通過本次課的學習,學生對一日作息制度的安排有了新的認識,對一日作息制度對身體健康和學習、工作的好處有了新的理解。
衛生與健康教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教會學生做眼保健操,培養學生堅持每天做眼保健操的習慣。
二、教學重點:教會學生正確地做眼保健操
三、教學難點:做眼保健操的正確方法,準確穴位,適宜力度。
四、教學過程:
教師準備好眼保健操穴位圖(附圖),并應熟練掌握手法、節拍、穴位、力度,才能成功地做好眼保健操。
1、眼保健操的作用:眼保健操,能幫助眼睛消除疲勞,達到保護視力的目的。過程:通過按摩刺激眼部周圍的穴位和皮膚肌肉,增強眼周圍血液循環,改善神經營養,消除大腦疲勞和眼球內過度充血。達到消除眼睛疲勞的目的。
2、眼保健操需注意的事項:
(1)保持雙手清潔、勤剪指甲。
(2)用力適度、輕柔、緩慢。
(3)找準穴位、自始至終在穴位上按揉。
(4)做操時輕閉雙眼,做完后閉眼1分鐘。
(5)第四節輪刮眼眶時,不要觸及眼球。
(6)堅持天天做,每天不秒于兩次。
五、小結
思考題:
1、眼保健操有什么作用?
2、做眼保健操注意的事項?
衛生與健康教案 篇3
第一課 我們的身體
教學目的:
讓學生認識人體外形的四個基本部分,為今后學習人體結構打下基礎。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人體外形的四部分。
難點:讓學生記住四個部分的名稱和位置。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具準備:教學投影片或圖片。
教學過程:
一、 引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 出示幾幅不同類型(男、女、學生、工人、干部等)的人物掛圖,指出人體中頭、頸、軀干、四肢四個部分,使學生明白我們每個人的身體都由這四大部分構成。
三、 教師示范指出四個部分在身體的什么地方。
四、 引導學生指出四個部分在身體的什么地方。
五、 課堂教學總結。
六、 完成思考題。
人體由幾部分組成?請說出各部分的名稱。
第二課 人體健康主要條件
教學目的:
使學生知道人體健康的三大主要條件及其與人體健康的關系。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使學生知道人體健康的三大主要條件。
難點:陽光、空氣、水和人體健康的關系。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具準備:教學投影片或圖片。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 讓學生知道陽光、空氣、水是人體健康的三大主要條件的主要原因。
三、 引導學生說一說我們應該怎樣做。
四、 課堂教學總結。
五、 完成思考題。
人體健康與哪些條件有關?
第三課 講衛生(一)
教學目的:
使學生懂得講衛生的好處,培養學生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使學生懂得從小就要講衛生。
難點:培養學生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具準備:教學投影片或圖片。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 出示三幅有關小朋友講衛生的掛圖:
圖一:起床后正在刷牙的學生。
圖二:一位小朋友吃飯前正在洗手。
圖三:兩只手,一只剪了指甲很干凈,另一只指甲很長,指甲縫里又臟又黑。
三、 教師指出注意口腔衛生和保持口腔清潔是保護牙齒和預防口腔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四、 引導學生養成每天刷牙的好習慣。
五、 課堂教學小結。
六、 通過圖二教學使學生養成吃飯前洗手的好習慣。
七、 通過圖二教學使學生養成勤剪指甲的習慣。
八、 總結。
九、 完成思考題
小朋友應從小養成哪些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第四課 講衛生(二)
教學目的:
讓學生學會正確的刷牙方法,養成早晚刷牙的衛生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學會正確的刷牙方法。
難點:養成早晚刷牙的衛生習慣。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具準備:教學投影片或圖片。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 出示正確的示范掛圖:
三、 教師復習注意口腔衛生和保持口腔清潔是保護牙齒和預防口腔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四、 教師通過牙齒模型和保健牙刷等進行刷牙示范。引導學生學會刷牙。
五、 課堂教學小結。
六、 通過教學使學生養成早晚刷牙的好習慣。
七、 課堂總結。
八、 完成思考題
請你講出正確的刷牙方法?
衛生與健康教案 篇4
主持人:我們大家都知道病從口入,除了剛才同學們所講的安全標識以外,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該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飯前便后要洗手,那么究竟怎樣洗才能把手洗干凈呢?請A同學為我們作示范,大家一起伸出手來試一試。
1、正確洗手
①先把雙手放在水里浸濕。
②用洗手液將手心和手背都擦遍。
③搓搓手腕,搓搓手背,再搓搓手心。
④用清水將手上的泡泡洗干凈。
⑤最后用干凈的毛巾把手擦干。
主持人:如何正確飲食呢?(學生暢所欲言)
2、正確選購食品、
(1)購買食品時要進行選擇和鑒別,不選“三無”食品(“三無”即沒有生產日期、沒有商標、沒有廠址)
(2)到正規商場買東西會比較安全;
(3)東西不能貪小便宜,以免上當;
(4)路邊飲食,零食拒入口,疾病少跟我走;
(5)不吃隔夜飯菜;
(6)按時進餐,少吃或是不吃零食。
主持人: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旦夕禍福,假如你吃了某種食物,不舒服了,怎么辦呢?下面請看:第三篇發生身體不適怎么辦?
1、小品表演《我肚子疼了》
2、生歸納:
(1)、立即停用食用可疑食品;
(2)、飲水,立即喝下大量潔凈水,稀釋毒素;
(3)、在老師知道下催吐,用手指壓迫喉嚨,盡量將胃里的事物突吐出;
(4)、用塑料袋裝好嘔吐物或糞便以備送醫院檢查、診斷;
(5)、出現脫水(皮膚起皺和心率加快)等癥狀,應緊急送望醫院治療。
四班主任小結
剛才同學們都把自己的親身體驗和想法及時地和同學進行了交流。通過這次班會,我們大家都懂了亂吃不衛生的食品會影響身體健康的道理。同學們也都表達今后不再亂買零食的決心。通過討我們知道了如何去選購安全的食品,并練習了怎樣洗手。希望每位同學養成講衛生的好習慣,使們的身體更健康、大腦更聰明
衛生與健康教案 篇5
一、教學目的:
(1)基本了解人體的正常結構及各部件的術語名稱,學會了坐、立、行及讀書、寫字正確姿勢。
(2)能自覺、自主地搞好個人衛生及保護眼睛和牙齒,懂得克服和戰勝不良衛生習慣和飲食習慣,非一朝一夕之力能行,功在持之以恒。
(3)居家、旅行、郊游、體育運動、游泳等的注意事項和安全要求。
(4)初步了解人類與大自然的關系,知道花草樹木,對改善環境的作用,自覺保護環境、愛護花草樹木,不隨地吐痰、丟瓜皮果殼、雜物、垃圾。
(5)增強了學生的自我保健意識和能力,以達到防病保健的目的。教學重難點:手的衛生與健康的關系。怎樣保持手的衛生。教具準備:掛圖教學過程:
一、手的衛生
1、上課開始讓同學互相檢查手,看手是否干凈,是否剪指甲,導入新課。
2、授新課,提出問題:
(1)臟手吃東西會引起什病?
(蛔蟲、蟯蟲、腹瀉、痢疾、病毒性肝炎)
(2)什么情況下應洗手?
(飯前便后、勞動游戲后、接觸過病人和病人用過的東西)
(3)為什么不能留長指甲?
(指甲縫的污垢中藏有更多的細菌和蟲卵)
(4)結合掛圖說說怎樣洗手?
(要認真、流動水、用肥皂、全洗到、不馬虎、要擦干、勤洗手、不留甲,不借用別人的東西擦手,更不要在衣服褲子上擦)
3、效果考查,利用晨檢或抽查,檢查學生手的衛生
4、課后了解學生是否養成飯前、便后、勞動后、游戲后洗手的衛生習慣。
二、不吃變質的食物
1、導入,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這種情況:吃完東西后,肚子很不舒服(疼痛、腹瀉、嘔吐,請學生談親身體驗),知道這是為什么嗎?是因為吃了不干凈的食物為了我們的健康,這堂課就來學習“不吃變質的食物”,板書課題
2、什么是變質的食物?指沾有細菌、毒素和蟲卵的食物,食用這些食物就會引起食物中毒。哪些是容易變質的食物(罐頭、水果、肉類等)。
3、食物中毒的癥狀: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腹痛、腹瀉、頭暈無力等,嚴重的還會危及生命;被污染的食物被食用后,還可引起痢疾、傷寒、肝炎及寄生蟲等傳染病。
4、怎樣預防食物中毒?四人小組討論、記錄,派代表回答。
5、教師小結:吃干凈的食物,腐敗、有異味、潰爛不潔的食品和水果不能吃,餐具清潔,小攤上的東西不要亂吃,購買食品要注意。
三、保護視力
1、導入
舉例子引入:眼睛是心靈的窗戶?
2、近視眼的'形成
眼睛在看6米以外的東西時,不用加強屈光度便能看清楚,但看6米以內的東西時,就必須加強屈光度才能看清。要加強屈光度,就需要眼肌肉收縮,就像照相時照相機調焦距一樣。看的東西越近,調節活動就越強;看近距離的東西持續時間太長,中間又無適當休息,就會使眼睛因長時進行調節活動而疲勞。久而久之,收縮的肌肉便不能自然放松,使眼睛只適合看近物而出現近視狀態。但這種近視狀態開始時不一定是真正近視,若不及時治療,又不預防,以后就可能發展為真正的近視,到此時進行預防和治療就比較困難了。
三、用眼衛生
學生不注意讀書寫字姿勢,字跡模糊色淺,在光線太強或太弱的環境下看書寫字,躺在床上、走路、坐車看書等等不良習慣,都易使屈光調節活動加強,使眼肌持續地緊張收縮,而且由于過度、持久地調節活動,造成了代謝產物的蓄積,進而刺激眼肌加強收縮。雖然近視眼發生的原因很多,可以遺傳,但學生的近視眼主要是后天造成的。缺乏某種營養素,也容易得近視。
四、保護視力的方法主要有:
①字跡要工整。
②看書寫字時眼睛距離書本不少于0.25——0.3米。
③連續看書寫字半小時左右,就要5—10休息分鐘。
④不在光線太暗或太強的地方看書,不在臥床、走路和乘車時看書。
⑤戴眼鏡的學生,每日要清洗干凈鏡片和鏡架。
五、電視熒光屏對眼睛的傷害
電視熒光屏上的畫面是90萬個閃動的小光點組成,看電視時就像在晃動的車中看書一樣,眼睛極易疲勞。尤其是近距離看時,光點更明顯,眼睛受影響更大,調節屈光的強度也加強,眼睛更易疲勞。按35——46厘米電視機計算,距離應是熒屏對角線的5倍,最小不于2米距離。
六、看電視的用眼衛生
電視畫面的亮度同周圍環境的亮度相差懸殊時,眼睛也容易疲勞。晚上看電視時屋內應開一盞燈(8瓦以下),置于觀看者后上方;白天看電視應用有色窗簾擋住門窗,將亮度和對比度調整到合適的狀況。
眼睛平時以向前下方及正前方觀看居多,尤其以向前下方觀看最為舒適。電視機應放置于觀看者的前下方。躺著看電視,頭頸部肌肉特別緊張,眼睛處于由下向上觀看狀態,易使眼睛疲勞而損害視力。連續觀看電視時間太長,又長時間保持一個坐姿,對視力、血液循環、關節和肌肉都有不良影響。因此,看電視時間半小時后,應按摩眼眶周圍,或閉眼休息一會,最好能做眼保健操。同時,活動身子,使肌肉、關節得到松弛、休息,也利于血液循環。
七、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