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樂活動教案《土豆一家》(精選8篇)
大班音樂活動教案《土豆一家》 篇1
中班律動活動:神奇的魔法
設計意圖:
孔雀是一種美麗又溫柔的象征,它漂亮的外形在許多的幼兒故事、動畫片等文學作品中出現,幼兒對它有濃厚的興趣,所以我抓住了這一點,對幼兒的動作協調能力與音樂、感受力進行訓練而設計了這個活動。
活動目標:
1.能跟著音樂的律動,模仿孔雀喝水、梳理羽毛、抖動羽毛等動作。
2.體驗游戲、音樂帶來的快樂,并在游戲中感受成功的喜悅。
活動重點:模仿孔雀喝水、梳理羽毛。抖動羽毛等動作,感受音樂帶來的快樂
活動難點:能合著音樂的節奏,做孔雀一系列動作
活動形式:集體形式
活動方法:游戲法、口授法、直觀法、電教法
活動時間:25分鐘
活動準備:孔雀羽毛的頭飾、一段音樂、(鯊魚、蝙蝠怪)頭飾、女巫帽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組織教學:
①吸引幼兒的注意,做無聲的動作
②播放音樂,合著音樂做動作
二、基本部分,故事導入:
1.聽老師講故事提問“小朋友們,老巫婆吧孔雀公主變成了烏鴉,現在我們一起使用魔法去救它好不好?”
2.學習舞蹈的基本動作
①跟著老師先坐著練習“魔法的動作”
②加強法力站起來,大家一起把腳也動起來
3.游戲環節,鞏固練習舞蹈動作
①到巫婆的城堡去救孔雀公主,途中遇到了蝙蝠怪,用魔法打敗它。勝利了,又前進。
②來到海邊休息一下,突然,遇見了大鯊魚,大鯊魚好可怕、好厲害。我們要多打幾次,打倒它
③終于打敗了大鯊魚,老巫婆比大鯊魚還要厲害,我們要合作一起打倒它。教幼兒兩人一起擊敗合作的舞蹈動作
三、結束部分:
師“小朋友們真棒,大家一起把孔雀公主救出來啦。孔雀公主非常高興,它想感謝大家,請大家去魔法森林玩,小朋友們想去嘛?”(幼兒一邊跳著舞一邊走出活動室)
活動延伸:請幼兒回家再家長的帶領下去動物園參觀、了解孔雀
大班音樂活動教案《土豆一家》 篇2
活動目標:
1、在玩土豆一家的游戲情境中,嘗試進行默念,感知休止節奏。
2、能用語言、動作有節奏的大膽表現,體驗節奏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PPT。
活動過程:
一、復習兒歌《土豆》
1、提問:你們都愛吃蔬菜嗎?喜歡吃哪些蔬菜?
2、強調兒化音。
3、看著圖片把兒歌《土豆》念一遍。(呈現PPT)
二、音樂游戲《土豆》
第一關:說唱《土豆》(跟著音樂有節奏的說唱兒歌)先聽音樂,后嘗試跟著音樂說唱,最后有精神的將兒歌合著音樂有節奏的說唱。
小結:有精神的說唱會很棒!
第二關:唱做《土豆》(一邊做手勢一邊跟著音樂說唱)。
1、出示手勢PPT,解讀手勢含義。
2、請幼兒嘗試邊念兒歌邊做出相關手勢。
3、跟著音樂練習幾次后,正式闖關。
第三關:絲兒吃掉了(初步嘗試默念,感知休止節奏)
1、提問:這副圖和之前的圖片有什么不一樣?
2、嘗試用默念的方法表示絲兒被吃掉第四關:片兒吃掉了(鞏固用默念的方式,感知休止節奏)嘗試用默念的方法表示片兒被吃掉第五關:絲兒片兒吃掉了(用默念的方式表達絲兒和片兒都被吃掉)合著音樂表演,大膽用語言、動作表現。
第六關:吃土豆(分組接龍完成兒歌)以小組輪流的方式完整表現把絲兒片兒都吃掉。
三、延伸活動
(音樂角中自主嘗試《土豆》游戲)展示《土豆》節奏圖譜,激發幼兒在音樂角中嘗試新的節奏玩法。
大班音樂活動教案《土豆一家》 篇3
活動目標:
1.在音樂游戲中體驗生活活動的樂趣,有良好的衛生習慣;
2.隨節奏完成轉手腕、蹦跳步、猜拳等動作,能對輸贏結果做出敏銳的反應;
3.能與同伴合作,遵守游戲規則和游戲玩法。
活動準備:
閱讀繪本《沙子的下面是什么》、學唱歌曲《洗手啦》。
活動過程:
一、繪本引出活動內容,激發幼兒玩音樂游戲的興趣
1.根據繪本談話:西西他們在沙子下面挖出了那么多東西,一雙雙能干的小手給弄臟了,現在我們需要做點什么呢?
2.復習歌曲《洗手啦》,能用自然的聲音歌唱。
3.復習歌曲,用拍打身體各部位的方式感受歌曲歡快的節奏和情緒。
4.復習歌曲,用肢體動作表達自己的對歌詞的理解。
二、根據歌曲內容,模仿轉手腕、蹦跳步、猜拳等動作
1.隨節奏模仿轉手腕、蹦跳步動作,師:你是怎么抖掉手上、身上的沙子的?
2.幼兒學習玩2人一組的手部、腿部猜拳游戲,會辨別輸贏結果。
三、學習音樂游戲的玩法
1.老師示范講解游戲玩法及規則。
2.幼兒2人一組自主玩游戲。
四、樂意與老師或同伴合作玩游戲,體驗音樂游戲的快樂
1.單人游戲。(全班幼兒與教師玩一對多的單人猜拳游戲,熟悉最簡單的玩法,讓不同層次的幼兒對游戲玩法有完整感知)
2.雙人游戲。(兩人協商輸贏的獎懲方式能發揮幼兒主動參與游戲的興趣)
3.多人游戲。(推選一名領隊,與領隊相同為贏,幼兒學會主動關注他人)
4.分組對抗游戲。(組內協商出拳內容,兩組協商輸贏的獎懲方式,能培養幼兒的集體意識,知道自己是小組的一員,每個人都要遵守小組約定)
五、放松活動:游戲吹泡泡
大班音樂活動教案《土豆一家》 篇4
活動目標:
1.感受演奏自制打擊樂器(水杯)帶來的快樂。
2.理解水杯內置材料影響其音色。
3.能看懂圖譜(另附)并進行演奏。
活動準備:
幼兒每人1雙筷子、6只水杯、1桶水;4張分譜、1張總譜課件;幼兒探究材料(紙盒、石頭、木頭、塑料積木、布、黃豆等)。
活動過程:
1.探究與八音盒近似的音色。
教師出示八音盒,讓幼兒傾聽八音盒的音色。
幼兒用筷子敲擊各種材料(紙盒、塑料積木、石頭、木頭、玻璃杯等),尋找與八音盒最接近的音色。
幼兒表達自己的探究結果:玻璃杯的音色最接近。
2.探究如何改變玻璃杯的音色。
可敲擊玻璃杯的不同部位從而產生變化。
可在玻璃杯內放人物品(紙盒、石頭、木頭、塑料積木等)。
3.探究當玻璃杯內放置不等量的水時產生的效果。
教師鼓勵幼兒在6只杯子里倒入不等量的水,通過筷子敲擊傾聽效果。
幼兒表述自己的探究結果:每個杯子產生的音色、音高均不同。
4.請幼兒將6只杯子(水量不等)按序排隊。找找水最多的杯子、水最少的杯子敲一敲,聽一聽。
5.教師依次出示分譜,幼兒嘗試理解圖譜并演奏。引導提問:x像什么?(小朋友手上的筷子)像什么?(桌子上的水杯)
(水杯從高到低,表示在6只杯子上滑奏)
(水杯從低敲到高,同上)
6.演奏總譜(4張分譜合起來)第一次,幼兒單純敲擊水杯,無教師伴奏。第二次,加入教師伴奏。
7.教師小結:往杯子里加點水,用筷子一敲就能發出美妙的聲音,我們身邊的許多東西其實都能成為動聽的樂器,希望小朋友能找到更多天然樂器。
延伸活動:
幼兒尋找身邊哪些材料通過簡單的改變、加工便能成為動聽的音樂。
大班音樂活動教案《土豆一家》 篇5
活動目標:
1. 感受歌曲歡快、活潑的情緒,初步學唱歌曲。
2. 使用圖譜理解、記憶歌詞,體驗歌唱活動的快樂以及朋友之間的深厚情誼。
活動準備:
1.結合歌詞設計的圖譜若干。
2.配班老師琴聲伴奏。
活動過程:
一、 談話導入,交流好朋友之間的深厚情誼。
師:“你有好朋友嗎?你的好朋友有哪些?”
“考考你們是不是真正的好朋友”(分別出示歌詞部分圖譜,請幼兒回答會怎樣做?根據幼兒的回答,教師對圖譜進行填充匹配。如:手拉手一起走、好書本一起看等。)
二、 學唱歌曲,體驗歌唱活動的快樂。
(1) 教師范唱。
師:“你們的故事感動了我,有一首歌叫《我們都是好朋友》,說的就是好朋友之間的事情,我們來聽一聽好嗎?
范唱后提問:你覺得這首歌曲怎么樣?(感受歌曲歡快、活潑的情緒)
“你還聽到我唱了些什么?”
(2) 學習使用圖譜記憶歌詞,學唱歌曲。
①師:“這首歌曲歌詞比較多,有了圖片的'幫助我們唱起來就方便了許多。
除了圖片還有幾張字寶寶也來幫助我們了,你可以想一想、猜一猜,它們放在什么地方最合適?”(出示字符卡片:好朋友、一起玩、笑哈哈、強!)
②教師指著圖譜范唱,在要求幼兒仔細聽辨思考的句子處用“?”表示。
③教師帶領幼兒邊唱邊討論,每個“?”處該使用哪張字符圖片。
(唱第一樂句后配圖——唱第一、二樂句后配圖——唱第一、二、三、四樂句后配圖——唱第一、二、三、四、五樂句后配圖)
(3) 看圖譜完整地練習演唱。
(4) 總結:有朋友真好,朋友多快樂就多。希望大家團結友愛交到更多的朋友。
三、 挑戰游戲。
接受挑戰,撤去部分圖片,演唱歌曲,體驗挑戰自我的樂趣!
【說明】:為了方便圖譜的設計,將第四樂句的歌詞“你喜歡來,我喜歡,你的我的都一樣”改成“你喜歡我,我喜歡你,我們大家笑哈哈。
大班音樂活動教案《土豆一家》 篇6
紅梅東村幼兒園 朱薇
活動目標:
1、根據圖譜掌握歌曲節奏與歌詞,能唱準附點音符。
2、理解歌曲中兩段歌詞所表達的不同情感,用兩種歌聲表現歌曲。
3、知道秋天來臨樹葉的變化,理解大樹和樹葉之間的親密關系。
活動準備:
1、課前結合認識秋季,觀察秋風起樹葉飄落景象。
2、節奏圖譜與根據歌詞繪制的圖譜想結合。
3、圖片(光禿禿的大樹在哭泣)
4、錄音機、歌曲磁帶。
活動過程:
1、帶領幼兒聽音樂做動作進活動室。
師:“秋天來了,你們想去看看外面的景色嗎,讓我們一起去郊游吧。”
2、發聲練習《聽》
師:“聽,是誰在唱歌,請小朋友用歌聲來告訴我。”
3、學唱歌曲《小樹葉》
(1)出示圖片,引起幼兒興趣。
師:“是誰在哭?”“原來是樹媽媽在哭,你們知道大樹媽媽為什么哭?”(讓幼兒自由回答,引導幼兒觀察樹)“樹媽媽在想念她的孩子小樹葉,越想越傷心,所以哭了。”
(2)出示一封“小樹葉”的信,教師有感情地朗讀。
師:“剛才我收到了一封信,是小樹葉寄給樹媽媽的,你們想知道信上寫了些什么嗎?”(教師朗讀信的內容)“小樹葉在信上寫了些什么?”“樹媽媽聽了小樹葉的信后,心里會怎樣想?”
(3)教師范唱歌曲。
師:“老師把小樹葉寫來的信編成了一首歌,你們想聽嗎?”
(4)出示節奏、歌詞圖譜,帶領幼兒拍出節奏和有節奏的念歌詞,重點幫助幼兒拍出附點音符節奏。
(5)幼兒看圖譜聽音樂完整演唱歌曲兩遍,提示幼兒唱準附點音符。4、啟發幼兒用兩種聲音演唱歌曲的第一段和第二段。
師:“歌曲的第一段講了什么?小樹葉是怎樣的心情?我們用什么樣的聲音來唱?”“歌曲的第二段講了什么?小樹葉的心情又是怎樣的?我們應該用什么聲音演唱?”
5、幼兒扮演“小樹葉”,圍著“樹媽媽”唱歌跳舞。
師:“現在老師來扮演樹媽媽,小朋友你們來做小樹葉,圍著媽媽唱歌跳舞。”
大班音樂活動教案《土豆一家》 篇7
活動目標:
1、在玩土豆一家的游戲情境中,嘗試進行默念,感知休止節奏。
2、能用語言、動作有節奏地大膽表現。
3、體驗節奏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幼兒經驗準備:了解土豆能做成哪些菜肴和土豆的各種營養,會做《土豆一家》的手勢菜譜。
2.物質準備:《土豆一家》的PPT
活動過程:
一、復習兒歌《土豆一家》
1.看圖片復習兒歌
2.跟隨音樂嘗試說唱兒歌重點關注:兒化音清晰到位,節奏、動作穩定。
二、吃土豆,感知休止符
1、初步感知游戲方法過渡語:每個小朋友都念的整齊、接得好,接下來老師要帶你們做一個游戲,看看怎么做?(播放課件)重點提問:
◆你能看懂圖片上講的什么?(絲兒手心朝外、片兒手背朝外)
◆那么怎么做呢?
小結:把絲兒、片兒吃到肚子里了,嘴里就沒有聲音了,而用不同的動作變現。
2、分組操作探索發現要求:老師為你們準備好了兒歌圖片,分成男女2組,8個人一組每組好好商量一下先吃一樣什么,然后把吃掉的這樣東西去掉,一起試一試、練一練,等會兒邀請你們表演哦!
◆交流表現,(根據幼兒選擇的出示相應ppt4或5)
◆重點提問:哪組先來?
他們表現的好嗎?為什么?你們用什么好辦法說的這么整齊的?(吃得這么干凈?)小結:哦,雖然不能說出來,但空格在,節拍還在,只是心里數了,這樣的話不會亂,也不會丟掉了,行不行?我們一起試一試,別忘了好辦法噢!
◆跟著音樂旋律節拍集體用語言、動作表現小結:哦,難不倒你們。原來不管吃掉絲兒還是片兒,我們可以用心理數的方法不說出來,留在這個節拍整齊地表現出來,真能干!接下來老師覺得剛才吃掉一樣東西還不夠,現在請你們把絲兒、片兒全吃掉,行不行?用剛才的好方法。
3、分組操作探索--吃掉絲兒、片兒
◆幼兒分組觀察圖片(吃掉二樣東西)探索學習
◆2組幼兒同時表演,教師做觀眾,觀看并評價。
◆再次合著音樂表演,大膽用語言、動作表現三、完整表現--全部吃掉
◆重點提問:全部吃掉,怎么辦?(不發出聲音,只做動作)
◆完整表現把土豆全部吃掉。
◆表演--全部吃掉與客人老師PK。
大班音樂活動教案《土豆一家》 篇8
活動目標:
1、在玩土豆一家的游戲情境中,嘗試進行默念,感知休止節奏。
2、能用語言、動作有節奏的大膽表現,體驗節奏活動的快樂。
3、通過肢體律動,感應固定拍。
4、能跟著節奏打節拍。
活動準備:PPT
活動過程:
一、復習兒歌《土豆》
1、提問:你們都愛吃蔬菜嗎?喜歡吃哪些蔬菜?、2、強調兒化音3、看著圖片把兒歌《土豆》念一遍。(呈現PPT)
二、音樂游戲《土豆》
第一關:說唱《土豆》(跟著音樂有節奏的說唱兒歌)先聽音樂,后嘗試跟著音樂說唱,最后有精神的將兒歌合著音樂有節奏的說唱。
小結:有精神的說唱會很棒!
第二關:唱做《土豆》(一邊做手勢一邊跟著音樂說唱)1、出示手勢PPT,解讀手勢含義。
2、請幼兒嘗試邊念兒歌邊做出相關手勢。
3、跟著音樂練習幾次后,正式闖關。
第三關:絲兒吃掉了(初步嘗試默念,感知休止節奏)1、提問:這副圖和之前的圖片有什么不一樣?
2、嘗試用默念的方法表示絲兒被吃掉第四關:片兒吃掉了(鞏固用默念的方式,感知休止節奏)嘗試用默念的方法表示片兒被吃掉第五關:絲 兒片兒吃掉了(用默念的方式表達絲兒和片兒都被吃掉)合著音樂表演,大膽用語言、動作表現。
第四關:吃土豆(分組接龍完成兒歌)以小組輪流的方式完整表現把絲兒片兒都吃掉。
三、延伸活動(音樂角中自主嘗試《土豆》游戲)展示《土豆》節奏圖譜,激發幼兒在音樂角中嘗試新的節奏玩法。
活動反思:
1 理解PPT,出示手勢,解讀手勢含義。
2 可以讓幼兒嘗試邊念兒歌邊做出相關手勢。
3 在學會唱歌的基礎上體驗節奏活動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