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樂活動《為什么》(通用7篇)
大班音樂活動《為什么》 篇1
活動目標:
1、初步學會歌曲,會用提問的語氣歌唱,并唱準附點音符和休止附。
2、對探究科學、自然現象有濃厚的興趣。
3、感知樂曲的旋律、節奏、力度的變化,學唱歌曲。
4、初步欣賞歌曲,感受歌曲活潑歡快的節奏既充滿幻想希望的情感,并嘗試用語言進行表述。
活動準備:
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幼兒學會觀察、思考及提出問題,積極思維。
活動過程:
1、以提問的方式導入歌曲內容。
2、教師范唱兩遍歌曲。
3、理解歌詞:你聽到老師唱了什么?
4、學唱歌曲。
(1)整體跟唱,提醒幼兒注意唱歌時的語氣。
(2)重點知道唱好附點音符和八分休止附。
(3)完整練唱。
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我為了避免孩子從頭唱到尾,在解決難點四分音符與感情技巧處理部分,我采用了談話的方法,讓孩子稍微休息了一會,使活動能夠動靜結合,孩子們的表現基本上完成了我預設的目標。當然了,本次活動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師和專家多加指點。
大班音樂活動《為什么》 篇2
活動目標:
1、據樂曲的結構做擺造型、敲鼓等動作。
2、感受理解故事內容,體驗演奏的快樂。
3、體會手鼓和主人公的關系,表達自己的情緒。
活動準備:
1、鼓的知識經驗:部分鼓的認識、欣賞打鼓表演或自己有打鼓經驗。
2、音樂:《掀起你的蓋頭來》、《假如愛有天意》
3、手鼓數個、故事ppt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引出主題
提問:小男孩的名字叫什么?他旁邊的是誰?
二、講述故事,引出音樂
1、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個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做《爸爸的手鼓》。
師:我給大家帶來了一段音樂,請仔細聽一聽。
提問:楷楷和爸爸生活在哪里?楷楷為什么喜歡小山村?
剛剛老師拍手鼓拍哪里呀?
2、我們來試一試手鼓是不是很神奇。
小結:這段音樂讓你們感覺那么的快樂、開心。楷楷和爸爸在一起就是那么開心的。
二、播放音樂,講述故事
提問:孩子們聽著這段音樂看著這個場景,你覺得楷楷的心情是怎樣的?楷楷什么時候最想念爸爸?我們幫楷楷想一個好辦法吧!
三、出示圖片,觀察圖片
1、小紙條有什么秘密?
2、練習紅色、黃色拍手鼓的方式。
3、引出節奏圖譜,觀察有什么不一樣
四、完整演奏音樂
幼兒拿起手鼓與老師一起演奏音樂
五、活動延伸
節奏圖譜捉迷藏,隱藏一行圖譜請幼兒拿著手鼓拍打出來
大班音樂活動《為什么》 篇3
活動目標:
1. 借助圖片理解歌曲內容,初步學唱歌曲。
2. 能用提問的語氣歌唱,學習唱好附點音符和休止符的樂句。
活動重難點:
重點:學唱歌曲。
難點:能唱好附點音符和休止符的樂句。
活動準備:
根據歌詞內容制作的ppt一份。
活動過程:
一、復習歌曲《最后一學期》。
1. 教師:上次我們學了一首好聽的歌曲叫《最后一學期》,我們一起來唱一唱吧!
(帶領幼兒復習歌曲2遍,提醒幼兒聲音響亮,注意引導幼兒唱好十六分音符和切分音的樂句。)
2. 教師:小朋友真棒,都知道了要努力學習本領,這樣才能學到知識。
二、借助圖片理解歌曲內容,初步熟悉歌曲內容。
1. 出示圖片:小魚、小鳥、星星和冰塊,引起幼兒傾聽興趣:
教師:誰來了?(個別幼兒說說圖片內容如:小鳥來了……)
教師:你們知道小魚兒為什么會在水里游?小鳥兒為什么飛得高嗎?歌中會告訴你的。(引起幼兒傾聽的興趣。)
2. 教師范唱歌曲《為什么》,幼兒認真傾聽,并組織幼兒進行交流。
(1)教師:歌中唱了些什么?如果你想知道這些秘密應該怎么做呢?
(2)鼓勵幼兒結合歌曲內容進行交流,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總結成歌詞,并帶領幼兒一起有節奏的練念。
(3)幼兒第一次傾聽可能不能夠一下子將歌詞反饋出來,根據幼兒的具體情況可多安排幾次。
3.組織幼兒完整練念歌詞:
(1)第一遍:教師帶領幼兒一起練念。
(2)第二遍:引導幼兒自己看著圖片練念,教師進行適當的幫助。
(3)第三遍:引導幼兒用響亮的有節奏的練念,同時教師可配上相應的鋼琴伴奏。
三、組織幼兒學唱歌曲,引導幼兒學習用提問的語氣歌唱,并引導幼兒唱好附點音符和休止符的樂句。
1. 教師:我剛才已經聽到有一些能干的小朋友已經會跟著音樂唱出來了,我們一起 試試吧!
2. 組織幼兒初步學唱歌曲,能夠自己將歌詞和音樂匹配起來:
(1)第一遍:引導幼兒自己跟著音樂試著唱出來。如有困難教師可適當幫助。
(2)第二遍:引導幼兒用響亮的聲音演唱歌曲。
(3)第三遍:引導幼兒要跟上鋼琴伴奏,不搶拍、不脫拍。
3. 引導幼兒唱好附點音符和休止符的樂句。
教師將有附點音符和休止符的樂句單獨帶領幼兒進行練習,可以采取教師范唱、小朋友范唱、引導幼兒傾聽鋼琴伴奏、引導幼兒邊拍手邊唱等方式,幫助幼兒唱好這幾句樂句。
4. 組織幼兒完整演唱該歌曲:
第一遍:組織幼兒集體演唱,重點提醒幼兒唱好附點和有休止符的樂句。
第二、三遍:引導幼兒分組唱,給幼兒休息和相互欣賞的機會。
四、延伸活動。
教師:你喜歡歌中提問的孩子嗎?
我也喜歡歌中動腦筋的孩子,想剛才我們學過的兒歌中的李苗苗,下次我們也要來學一學他們,將自己想問的問題提出,并且把這些問題編到歌中去好嗎。
大班音樂活動《為什么》 篇4
《為什么》這節教學活動重點在于讓幼兒懂得事物本質與相反狀態發生混淆時所引發的幽默及鞏固對正確事物狀態的聯想。
當"為什么糖是甜的藥是苦的?為什么白是亮的黑是暗的?為什么墻是硬的花是軟的?為什么火是熱的冰是冷的?"這首兒歌讀出后,孩子們各種表情都有,但更多的回答是本來就是這樣,為什么還要有此一問?一種挫敗感涌上心頭,孩子們的思維是否太缺乏創新能力了,對事物的認識怎么就沒有一種尋根求源的探索精神呢?因而我嘗試引導孩子一個問題接一個問題來尋找答案,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和探究欲,我一本正經的邊說邊做思考狀:為什么糖是甜的藥是苦的? 孩子們一下子安靜了下來,開始真正思考起這個問題,終于他們想到糖是從哪里來,是由什么制成的等這些平時他們從不去探索追究的問題。孩子在問答、思索、討論,再結合我的講解后,他們終于明白平時生活中常見事物,也有其隱性的構成方式,從中他們還學會了一些俗語:良藥苦口利于病,水火不相融等。接著他們還自己創編了許多為什么,當與到自己不懂的問題時,懂得向老師尋求答案。 也有部分孩子說他要自己回家從《十萬個為什么》中找答案,第二天我便驚喜地發現部分孩子課間還在出《十萬個為什么》題考同伴呢。
孩子的學習興趣有來自內部的學習動力更有來自于外部環境因素的影響。而根據本階段幼兒的年齡特點,外因更能促進內因。如何更好的調動孩子的學習積極性,開拓思維與視野,擴大幼兒知識經驗。是我們教師當前在教學中的首要任務,它不僅需要教師能及時觀察了解,善于把握時機,積極引導,還在于教師首先要具備所需知識,要想叫給孩子“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才行。
大班音樂活動《為什么》 篇5
活動目標:
1、喜歡探索,能大膽的發揮想象,完整的講述自己的猜想。
2、進一步了解動物的外形特征,理解它們對動物生存的意義。
3、愿意與同伴合作,共同制作大書。
活動準備:ppt、書中小動物圖片、白紙若干、水彩筆、膠棒
活動過程:
1、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一本好看的大書,想不想看呀?
2、出示課件(1)書的名字叫為什么?這是一本專門問為什么的大書?書里藏著許多的為什么?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出示課件(2)這是什么動物?你看到鱷魚的時候有什么問題要問嗎?我們看一看書里是怎么說的出示課件(3)為什么鱷魚會哭泣?
3、出示課件(4)看一看這是誰呀?行動緩慢的大象?
出示課件(5)動作敏捷的斑馬。
出示課件(6)嗅覺靈敏的獵狗
出示課件(7)體型龐大的鯨
4、出示課件(8)在這四幅圖里還藏著許多的為什么?請小朋友分組說一說。剛才我聽了小朋友許多的為什么?現在誰來說一說大象?猜一猜書里是怎樣說的出示課件(9)為什么大象的鼻子那么長?出示課件(10)現在誰來說一說斑馬,出示課件(11)為什么斑馬身上有黑白條紋?再看獵狗有什么問題?出示課件(12)為什么獵狗總喜歡笑。出示課件(13)看到鯨你有什么問題要問?出示課件(14)為什么鯨會噴水?
5、剛才都是小朋友問的為什么?
出示課件(15)為什么鱷魚會哭泣?小朋友想一想,給老師個機會讓老師說一說好嗎?因為大海里有許多食人魚總喜歡咬鱷魚的屁股,所以它就哭了。現在誰來說一說?在小朋友說的過程中,老師把小朋友的猜想畫了出來,制成了彩頁,那你想不想做一個和老師一樣的彩頁。在制作彩頁之前老師先提一個要求,三個小朋友一組,每組選一個小組長。在制作大書時要把問題和圖片貼好,然后把自己的猜想畫在小紙上,貼在彩頁上,然后把自己的猜想講給小組小朋友聽,最后由小組長來介紹本組的彩頁。
6、現在我們來問一問為什么大象的鼻子那么長?
出示課件(16)大象大象你快告訴我們吧。出示課件(17)為什么斑馬身上有黑白條紋?出示課件(18)斑馬斑馬你快告訴我們吧。出示課件(19)為什么大獵狗總喜歡笑?出示課件(20)獵狗獵狗你快告訴我們吧。出示課件(21)為什么鯨會噴水?出示課件(22)鯨鯨你快告訴我們吧。出示課件(23)
7、教師小結:
動物的外形特和它的生存有關,有的動物有長長的鼻子是為了夠到食物,有的動物有耀眼的皮毛是為了保護自己。總之都是為了適應環境保護自己。
活動延伸:
其實書里還藏著許多的為什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大班音樂活動《為什么》 篇6
活動目標:
1、理解白天和黑夜形成的原因及轉換關系。
2、對探索自然現象有興趣。
3、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1、地球儀、手電筒各一個。
2、白色和黑色卡紙制成的“白天先生”和“黑夜小姐”人手一個。
3、 32K大小的黑卡紙每人一張、筆。
活動環節:
一、 念詩歌《我喜歡長長的夜》。
(2)幼兒用溫馨好聽的聲音來把詩歌念一遍。
二、黑夜的秘密。
(1)長長的夜晚那么美好,你們知道夜晚是怎么來的嗎?
(2) 教師將打亮的電筒固定在離地球儀有一定距離的一側,在地球儀的中國地域上貼一紅五星,我們來看一個實驗,地球儀代表我們生活的地球,手電筒的光代表太陽光。當中國地域對著光源時,輕幼兒說說中國是白天還是黑夜?
(3)教師操縱地球儀自傳,當中國地域背離光源時,再請幼兒判斷中國是白天還是黑夜。
(4)教師繼續轉動地球儀,讓幼兒觀察并判斷白天、黑夜的轉換情況。
三、白天和黑夜的對話。
(1)白天和黑夜就是這樣,白天來了黑夜就走了,黑夜來了,白天就走了,所以它們永遠都碰不到一起。這天,“白天先生”想打個電話給“黑夜小姐”聽聽他們是怎么說的。
(2)教師以“白天先生”和“黑夜小姐”的口吻互相說。
(白天先生:我從來都沒有見過黑夜,你能告訴我你們那里是怎么樣的嗎?黑夜小姐:是啊是啊,我也從來沒有到過你們那里,也請你告訴我你們那里是怎樣的好嗎?)
(3)請小朋友幫助白天先生和黑夜小姐回答他們那里是什么樣子的。
(4) 請小朋友互相扮演白天先生和黑夜小姐,然后互相提問
和回答關于白天和黑夜的事。可交換角色扮演玩。
大班音樂活動《為什么》 篇7
活動目標:
1、梳理和鞏固對動物外形特征的正確認識,理解它們對動物生存的意義。
2、喜歡探究,愿意問為什么。
3、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4、能積極地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激發進一步探索事物變化的愿望。
活動準備:
PPT、問題板等。
活動過程:
一、找找“為什么”
1。(出示圖書)孩子們,還記得這本書嗎?書名叫《為什么》,里面藏著一些關于動物的問題,我們來看看,書里到底問了哪些為什么,好嗎?
2。說出自己找到的“為什么”(教師根據孩子的回答出示動物,并將問題呈現出來)。把你找到的問題說給大家聽聽!
二、想想“為什么”
1、想想、議議“為什么”
孩子們,在這些問題中,你知道哪個問題的答案,并告訴大家。
從長頸鹿、大象入手
(1)從長頸鹿入手:為什么長頸鹿有很長的脖子。(圖片驗證)
(2)從大象入手:為什么大象的鼻子那么長?大象有嘴巴,為什么還需要用鼻子來吃樹上的香蕉和喝地上的水(引導孩子通過觀察圖片發現大象脖子短、腿粗短的特點)?
[體驗]如果沒有那根長鼻子,大象會面臨什么(讓孩子們學做沒有鼻子的大象,并嘗試摘樹上的香蕉,從而體會長鼻子對于大象生存的重要性)?
大象會用這根靈巧的鼻子做什么(鼓勵孩子說出大象鼻子的多種用途)?
[過渡問題]還有誰也像長頸鹿、大象一樣,長得很特別,是為了吃到食物、不餓肚子?
從斑馬入手
(1)為什么斑馬身上要有黑白條紋(鼓勵孩子大膽說出答案)?
(2)(邀請孩子們看斑馬在草原上生活的照片)黑白色在草原上很明顯,怎么能保護自己呢(引導孩子討論分析)?讓孩子談談盯著看斑馬花紋后的感覺。
[體驗]我們來做獅子吧,草原上烈日當頭,在旁邊緊盯不舍的獅子目不轉睛地看著成群奔跑的斑馬群時會發生什么事(鼓勵孩子大膽想象)?
[小結及過渡]用皮毛的顏色來保護自己真是聰明的辦法,像這樣用自己身體的一部分來保護自己的動物還有誰?
從蝸牛入手
(1)為什么蝸牛身上要“背”座大房子(鼓勵孩子大膽說出自己的答案,并出示圖片來完善答案)?
(2)看來背著走的房子真是個好東西,好東西要拿來跟大家分享,把“房子”送給誰呢?送給獅子、送給長頸鹿(讓孩子自由選擇動物“背房子”,并嘗試考慮合理性)……
(3)兇猛的獅子不需要房子保護,長頸鹿個子很大也不需要房子保護,為什么唯獨蝸牛離不開這堅硬的小殼呢(蝸牛個子小、身體軟)?
(4)還有哪些軟體動物也是用背著殼的辦法來保護自己的?
從駱駝入手
(1)為什么駱駝背上要有駝峰(看視頻驗證答案)?
(2)駝峰里面藏了什么?里面的東西能供使用多長時間(鼓勵孩子通過觀看視頻,了解并回答)?
2、梳理小結“為什么”的原因
教師呈現梳理板:邊出示六個動物的外形特征,邊進行梳理和總結。
每一種動物都有奇特的外形:有的有長長的鼻子,有的有長長的脖子,這是為了吃到食物;有的有堅硬的外殼,有的有刺眼的皮毛,有的有威風的鬃毛,這都是為了保護自己;駱駝有駝峰是為了適應環境吃到食物、保護自己不受傷害、適應自己生活的環境,在大自然中生存下來。
三、看看“為什么”
孩子們,《為什么》里還有很多你知道或者還不知道的“為什么”,還有許多你想知道的問題答案,我們回教室再去找找問題、看看答案,好嗎?
活動反思:
每一個生活在科學技術高速發展時代的人,從小就明顯地感受到了科學技術所帶來的種種影響。因此,從小就務必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素養,透過科學教育使學生逐步領會科學的本質,樂于探究,熱愛科學,并樹立社會職責感;學會用科學的思維方式解決自身學習、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在小學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們樂于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這一時期是培養科學興趣、體驗科學過程、發展科學精神的.重要時期。
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科學素養的構成是長期的,早期的科學教育將對一個人科學素養的構成具有決定性的作用。承擔科學啟蒙任務的這門課程,將細心呵護兒童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培養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和求知欲,引領他們學習與周圍世界有關的科學知識,幫忙他們體驗科學活動的過程和方法,使他們了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系,樂于與人合作,與環境和諧相處,為后繼的科學學習、為其他學科的學習、為終身學習和全面發展打下基礎。學習這門課程,有利于小學生構成科學的認知方式和科學的自然觀,并將豐富他們的童年生活,發展他們的個性,開發他們的創造潛能。現將自己在教學中的一點反思談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