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月歷│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精選3篇)
中國的月歷│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感知秋天豐富的色彩,知道秋天是豐收的季節(jié)。
2、通過觀察秋天的田野、果園,知道秋天許多農作物和果實都成熟了。
3、產生喜歡秋天,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4、簡單了解秋天的來歷,知道其全稱、日期和意義。
5、在活動中增長幼兒對文學作品的愛好和對大自然的愛。
活動準備
聯(lián)系參觀秋天的農田和果園。
活動過程:
1、組織幼兒進行參觀前的談話。
教師告訴幼兒參觀的地點,并討論外出參觀的注意點,使每一個幼兒都能遵守集體的規(guī)則,與同伴一起關注秋天植物的生長變化。
2、帶領幼兒參觀農田,認識幾種常見的果樹和農作物。
(1)、教師帶領幼兒觀察果園里果樹,鼓勵幼兒大膽地說出各種果樹的名稱,外形特征。
(2)引導幼兒觀察秋天的農田,說說:農田里的農作物是什么?它們是什么樣子的?
(3)、教師進行簡單的小結,并向幼兒做簡單地介紹:秋天到了,除了各種各樣的水果成熟了,許多農作物也成熟了,有金黃色的玉米、沉甸甸的稻谷,還有一朵朵可愛的棉花、圓圓的大南瓜。
(4)、豐富幼兒關于農作物方面的知識和經(jīng)驗。
3、了解秋天農民的工作,知道要愛惜糧食。
人們在果園里或農田里做什么?水果從果樹上摘下來后,怎么辦?人們是怎樣從農田里收割農作物的?然后又是怎樣加工的?
4、音樂活動《逛公園》并嘗試進行仿編。
活動重點難點:
1、重點:感知秋天豐富的色彩,知道秋天是豐收的季節(jié)。
2、難點:通過觀察秋天的田野、果園,知道秋天許多農作物和果實都成熟了。
活動反思:
本課是學生第一次學習課文,教師應充分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積極營造親密和諧的讀書氛圍,適時提供機會,讓學生獲得一種積極的情感體驗,在鼓勵、等待與欣賞中,學會閱讀,使閱讀理解和能力培養(yǎng)有機結合。本課主要是讓學生觀察認識秋天的季節(jié)特征,體驗發(fā)現(xiàn)秋天的樂趣,感受大自然的美,從而激發(fā)學生觀察、探索大自然的興趣。為此,開課伊始,我巧妙設置懸念,讓學生帶著好奇心從顏色絢麗的樹葉,了解秋天的季節(jié)特征,貼近生活,感受秋天。
小百科:秋季,是“春夏秋冬”四季之一。從現(xiàn)代氣象學上劃分,北溫帶的秋季在8月23日(處暑)~11月20日(小雪);南溫帶的秋季在2月19日(北半球雨水)~5月21日(北半球小滿)。在我國,傳統(tǒng)上是以二十四節(jié)氣的“立秋”作為秋季的起點,至立冬結束。
中國的月歷│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幼兒解讀月歷,了解數(shù)在實際生活中所表達的含義和運用。
2.回憶美好生活,激發(fā)幼兒與同伴分享快了的積極情感。
活動準備
1.趣味練習:幼兒園里特殊的日子
2.月歷、臺歷若干
活動過程
一、月歷上的數(shù)字
1、今天是幾號?星期幾?離新年還有幾天?
2、提出問題
對于這張月歷有沒有看不懂的?需要提出問題的?
3、數(shù)字的實際意義
有怎么多的數(shù)字在月歷上,到底有什么用?可以告訴我們什么?
4.小結:數(shù)字出現(xiàn)在月歷的不同地方,它所表達的意思也是不同的。
我們能通過這么多的數(shù)字知道, 年、月、日和星期。
5、一個月有幾天
12月份有幾天?每個月的天數(shù)都一樣多嗎?
幼兒通過翻看臺歷來驗證自己的想法。
統(tǒng)計每個月的不同天數(shù),相互借鑒。
6、民間游戲——記住大小月
二、月歷上的文字
1、找找除了數(shù)字還有什么?
2、幼兒尋找“元旦”
理解“元旦”的含義——一年中的第一天
3、尋找“國慶節(jié)”
4.尋找“中秋節(jié)”
是幾月幾號?是十月份的第幾天?
5、小結:
這些數(shù)字還能告訴我們這一天是一年中第幾個月的,第幾天。文字還能告訴我們中國人自己的節(jié)日。
三、開心的日子
1、一年中有你一天你是最開心的?
2、趣味練習:幼兒園里特殊的日子
3、分享快樂。
中國的月歷│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意圖:
幼兒對雨十分好奇,有濃厚的興趣,也有很多疑惑,并對此充滿幻想。抓住幼兒這一興趣點,根據(jù)大班幼兒思維和認知發(fā)展的特點,開展了此次活動。利用視、聽、講、做的結合,幫助幼兒感知和了解雨的特征、用聲音和動作對雨進行模仿,引發(fā)幼兒對雨的思考,打開幼兒思維的空間,發(fā)展幼兒創(chuàng)造性思維。激發(fā)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并在活動中得到良好的情緒體驗。
活動目標:
1、畫雨形成的循環(huán)圖。
2、探究云和風的關系。
3、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xiàn)象感興趣。
4、主動參與實驗探索。
5、能積極地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激發(fā)進一步探索事物變化的愿望。
活動準備:
課件《小水滴旅行》,云和風頭飾,紙和蠟筆。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
小花,小草,小樹,小鳥和小朋友都說太熱了,要被曬干了。幫他們想辦法。
二、欣賞課件《小水滴旅行記》。
三、探究雨的形成。
1、下雨云幫了什么忙?(許多云聚在一起,負荷太重,變成雨滴往下落)
2、云是怎么形成的?它們怎么會聚在一起?(水蒸汽往上升變成了云,天空中有很大的風,吹得云很冷很冷,它們漂啊漂就聚在一起了。)
3、水蒸汽是怎么形成的?(江河里的小水滴被太陽曬得暖暖的,它們變成水蒸汽往上升)
四、畫雨形成的循環(huán)圖。
1、討論。
2、分組合作畫雨循環(huán)圖。
五、游戲:云彩和風兒
幼兒演風和云。
扮演“風”的幼兒站在周圍一圈,用力吹氣,扮演“云”的幼兒先表現(xiàn)出各自的形態(tài),然后慢慢聚集在一起。當所有的云聚在一起時,發(fā)出“嘩啦啦”的雨聲。
活動反思:
活動設計思路比較清晰、簡單的,通過圖片、欣賞課件、游戲表演,一環(huán)緊扣一環(huán),過渡也較自然,幼兒能隨著老師的思路,一步步接近主題。整個活動中,幼兒的表現(xiàn)可以說是非常不錯的。注意力都很集中,思維也很活躍,常規(guī)紀律自覺遵守。大部分幼兒舉手發(fā)言很積極,思維至始至終都跟隨著老師,當然也有極個別幼兒雖然做似端正,卻沒有主動發(fā)言,他們應成為老師關注的焦點,要想辦法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小百科:雨是一種自然降水現(xiàn)象,是由大氣循環(huán)擾動產生的,是地球水循環(huán)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幾乎所有的遠離河流的陸生植物補給淡水的唯一方法。從天上掉下雨滴,有大有小,有快有慢。地球表面水蒸發(fā)上升遇冷形成了雨。雨是人類生活中最重要的淡水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