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語文《插秧》教案范文(精選13篇)
一年級語文《插秧》教案范文 篇1
教學內(nèi)容:
學習《插秧》這首兒歌,認識6個生字。
學生學習過程:
一、導課:
同學們,春姑娘回來了,大自然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把你畫的春天的景色說給大家聽好嗎?
春天是播種插秧的季節(jié),讓我們一起看看農(nóng)民伯伯在干什么?
二、新授:
1、(放音樂,老師朗誦兒歌)
要求:邊聽邊看,標出你還不認識的字。
2、分組讀課文,說一說,通過讀課文你都知道了什么?
3、指名讀課文,集體糾正讀音。
4、找一個你記得最牢的生字,把你的好方法介紹給大家。
5、誰想當老師帶領大家讀一讀。
6、游戲:我說你對。
7、小組合作進一步學習生字。
8、誰能說說自己是如何記住生字的。(鼓勵學生用學過的字分析生字)
9、開火車讀課文,小組比賽。
想一想,城市的春天是什么樣的?
10、朗讀挑戰(zhàn)賽:
比一比,誰讀得最好。
可以邊讀邊表演。
四、作業(yè)設計:
五、板書設計:
插 秧
水田是鏡子,
映照著藍天,
映照著白云,
映照著青山,
映照著綠樹。
一年級語文《插秧》教案范文 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課文,使學生了解一些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方面的基本知識,培養(yǎng)學生熱愛、親近大自然的情感。
2.認識生字6個,學寫生字4個。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1.識字教學。
2.通過學習課文,對學生進行發(fā)散思維的訓練。
教學難點:
理解:水田、插秧。
教學用具:
自制課件、教師用生字卡片、學生用生字卡片、音樂(小白船)。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同學們都喜歡猜謎語,下面聽老師說一則謎語:“你笑他也笑,你哭他也哭。你問他是誰,他說你知道!保▽W生猜。)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與鏡子有關的文章,看看作者在文中把什么寫成了鏡子?(板書課題:插秧)
看到這個題目,你有問題要問嗎?
解釋:把水稻的秧苗插到水田里的活動就叫插秧。(課件)
二、朗讀課文,理解內(nèi)容。
1.自由讀課文,邊讀邊圈出自己不認識的字。
同學們找出了自己不認識的字,現(xiàn)在我們來做一個“集體的力量大無比”的游戲好不好?
2.這個游戲需要小組合作完成兩件事:
第一件:每個同學說一說自己不認識的字,組內(nèi)同學想辦法解決這些字的讀音。
教師小結合作情況。
3.小組匯報讀課文。
要求:聽的同學邊聽邊想:你要向他們學什么?你能給他提一些好的建議嗎?
4.教師配樂朗讀,學生評議。
老師為什么能讀得這么好呢?因為我有一個小竅門。就是我一邊讀課文一邊用腦子想象美麗的圖畫。比如:我讀到映照著藍天,我的腦海里就會出現(xiàn)藍天的圖畫,這樣就能讀得有語氣了。不信,你們也試試。
師穿插金鑰匙的內(nèi)容,使學生掌握了方法。學生參與評價,體現(xiàn)了師生平等的意識。
4.齊讀課文。
5.背誦課文。
(1)指名背。
。2)會背的站起來背。
向同學們介紹,你是怎么背會這篇課文的?
6.發(fā)散思維
同學們的辦法可真多,看來你們都是愛學習的好孩子,看這句話,你會填嗎?
課件:水田是鏡子,映照著藍天,農(nóng)民在插秧,插在( )上。(你照鏡子,鏡子里就會出現(xiàn)你,鏡子里出現(xiàn)藍天,農(nóng)民就會在哪兒插秧呢?)
齊讀,這句話寫得多美呀!你能想象水田還映照著什么嗎?
水田是鏡子,映照著( ),農(nóng)民在插秧,插在( )上。
現(xiàn)在,讓我們也做個小詩人,自己做幾句詩。
水田是棋盤,農(nóng)民在棋盤上( )。
水田是地毯,農(nóng)民在地毯上( )。
水田是( ),( )。
過渡:同學們真聰明,你們也成了小詩人了。據(jù)老師上網(wǎng)查資料,我發(fā)現(xiàn)農(nóng)民伯伯也非常聰明,他們已研制出“七彩水稻”,你們想和農(nóng)民伯伯比一比,種出咱們的多彩水稻嗎?教師出示水田圖:上面標上小組號,每個小組發(fā)五棵稻秧,小組合作討論熱烈的,教師獎勵一棵稻秧。
三、學習生字,游戲:多彩水稻我來插
1.小組合作學習。
教師出示:插、秧、鏡、映、農(nóng)、民。
組長帶領組員用學過的方法記字。
2.討論:你們是怎樣記字的?
說得好的到黑板前插一棵稻秧。
學生說哪個字,教師就往黑板上粘哪個字,說完后帶領學生齊讀。
將學生分為九個小組,每個小組有一塊稻田,哪個小組的同學回答問題正確就可在自己小組的稻田里
插一棵稻秧,哪個小組插的稻秧多哪個小組就獲勝。
3.游戲:照鏡子
方法:教師舉生字卡片,學生讀出來并舉出生字卡片。
4.同學們,看,通過我們的努力,我們插上了多彩稻秧,雖然有的小組多有的小組少,但這都是我們積極學習換來的,看到你們那么愛學習,老師真為你們感到高興!
四、寫字
1.出示“農(nóng)”。
2.描描書上“農(nóng)“的筆順,邊說邊描。
3.自己描描書上的“農(nóng)”,說一說怎么寫才好看。
4.教師指導寫。
5.大家評議。
6.自己寫“民“的筆順,描紅,寫字,同桌評議。
7.在生字本上寫字。
一年級語文《插秧》教案范文 篇3
教學內(nèi)容:北師大版語文一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二課。
教學目標:
1.體會春天的美麗,勞動的快樂。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歌。練習編寫詩歌。
3.識字6個,鞏固學過的字。
4.在教學中,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想象、合作等能力。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詩歌。培養(yǎng)想象力,練習編寫詩歌。
教學準備:課前讓學生在倒?jié)M水的盆子前照一照自己,看看還能照出什么的影子。讓學生了解水面像鏡子,能映出很多東西。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前面我們學習了《小母雞種稻子》,誰知道種稻子的過程呢?(生匯報后師總結)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一首很美很美的詩歌《插秧》。
二、初讀,解決字詞讀音
1.問題:遇到不認識的字應該怎么辦?(生匯報后師總結出示識字方法:1拼拼音。2問別人。3聽別人讀。)
2.自由讀,畫出不認識的字,能自己解決的自己解決。
3.同桌互讀互教。
4.匯報:通過讀課文,你新認識了哪些字?怎樣認識的?還有哪些不認識的字?小組內(nèi)解決。
5.師范讀課文,
5.指名讀課文。
6.檢查生字詞讀音。
(1)出示詞語:插秧鏡子 藍天 映照 農(nóng)民
齊讀、指名讀、組內(nèi)練讀、開火車讀。
(2)出示生字:插鏡 藍 農(nóng) 映 照 民 秧
齊讀、自由練讀、指名讀(區(qū)分“映”和“秧”)、找朋友游戲(每人一張生字卡片,組詞找朋友,不能組成詞的可讓學生當朋友補充成詞)。
三、當朗誦家,感情朗讀
1.導入:同學們很會學習,生字都認識了,詩歌也讀過了。你們想不想把這首詩歌讀得更好當當小朗誦家呢?
2.師感情朗讀課文。
3.自由練讀。
4.指名讀,評價(結合評價滲透朗讀方法)。
5.組內(nèi)練讀(加動作讀) 、賽讀。
6.背誦詩歌。
。1)指導背誦。同學們,你們在讀課文的時候發(fā)現(xiàn)詩歌的第一小節(jié)和第二小節(jié)有什么不同?(根據(jù)回答板書,指導背誦)
。2)自由練背、加動作背。
(3)小組賽背。
7.質(zhì)疑問難,理解課文。
。1)生質(zhì)疑(如無疑問師質(zhì)疑:農(nóng)民插秧插在水田里,為什么詩中說插在綠樹上,插在青山上,插在白云上,插在藍天上呢?)
。2)生思考后回答。(如有困難可小組內(nèi)討論解決)
(3)師總結后啟發(fā)想象:遼闊的水田像一面大鏡子,它映照著藍天,映照著白云,映照著青山,映照著綠樹,還映照著什么呢?小農(nóng)民們,剛才你在插秧時,看到水田里還映出了什么?
。4)生匯報。
四、當小詩人,編詩歌。
1.導入:同學們的想象真豐富,詩歌一定編得很好。下面我們來當當小詩人編編詩歌,有信心編好嗎?
2.小組合作編詩歌。出示:
水田是鏡子, 農(nóng)民在插秧,
映照著 , 插在 ,
映照著 , 插在 ,
映照著 , 插在 ,
3.小組匯報后評價。(重鼓勵,激發(fā)學生積極參與)
五、總結評價
1.談收獲。
2.評價自己的表現(xiàn)。
3.給自己提出要求。
一年級語文《插秧》教案范文 篇4
新課程要求語文教學應該為學生創(chuàng)設開放性、創(chuàng)造性的語言環(huán)境,充分調(diào)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思維的活躍性,帶領學生生趣盎然地去扣開智慧之門,讓學生在情意濃濃、平等自由的和諧氛圍中,生動活潑地投入學習。使他們的創(chuàng)造潛能得到不斷的挖掘和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在輕松愉快的學習過程中積累豐富的語言,掌握語言的應用,并受到美的熏陶。
然而,要如何把學生帶入美妙紛呈的語文世界?要如何點燃起學生思維的火花呢?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探索和研究,我意識到:當我們的教學充分考慮到學生思維和語言的發(fā)展特點,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可以觸發(fā)他們靈感的空間時,我們就可以欣喜地看到課堂上不時閃爍著智慧的靈光,F(xiàn)就我在教學《插秧》這一篇課文時的收獲和一些感觸摘要談談。
《插秧》是一首篇幅短小、讀起來瑯瑯上口的兒歌。兒歌通過比喻和想像,把插秧的勞動情景描寫得如詩如畫,富有兒童情趣。但是兒歌所描繪的情境離孩子們的生活實際比較遙遠,單純從字面上理解會比較抽象。因此,我在范讀課文時,邊讀邊用簡筆畫在黑板上畫出藍天、白云、青山、綠樹,還有一平如鏡的水田映照出這片美景,農(nóng)民在水田里插秧的情景,使學生直觀地感知課文內(nèi)容。在學生熟讀課文后,我是這樣處理的:
師:“農(nóng)民把秧苗插在哪里呢?
生(一口氣地):插在綠樹上,插在青山上,插在白云上,插在藍天上。
師(故意不解地):農(nóng)民怎么可能把秧苗插在綠樹、青山、白云和藍天上呢?(師邊問邊用手指指圖中藍天、白云、青山、綠樹的倒影,這一舉動,頓時打開了學生的思路,他們略一思索,紛紛舉手搶著回答。)
生:噢!我知道了。因為水田像一面鏡子,綠樹、青山、白云和藍天的影子映照在水田里,農(nóng)民插秧是插在這些景物的影子上。
師:說得真好!水田像一面鏡子,它還會映照著什么呢?
。ㄟ@個問題的設置,力求把語文教學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溝通,激發(fā)學生說話的興趣,并加深學生對“映照”一詞的理解。學生紛紛調(diào)動自己的生活積累,插上想像的翅膀,盡情地在語言的天空里遨游。)
生1:水田是鏡子,映照著小鳥,映照著蝴蝶。
生2:水田是鏡子,映照著蜜蜂,映照著蜻蜓。
生3:水田是鏡子,映照著綠樹,映照著紅花。
生4:水田是鏡子,映照著爸爸的笑臉,媽媽的笑臉,還有我的笑臉。
師:哇!小朋友們真聰明,真是一個個了不起的小詩人!再動動腦筋,我相信大家會說出更美的句子來。
。ń淌依锍霈F(xiàn)了暫時的沉默,大家都在用心地構思著,我靜靜地等待著,一會兒,有幾只小手高高地舉了起來。)
生5:水田是鏡子,映照著嫩嫩的柳枝,映照著紅紅的桃花。
生6:水田是鏡子,映照著青青的小草,映照著綠綠的秧苗。
生7:水田是鏡子,映照著美麗的校園。映照著小朋友的臉。
生8:水田是鏡子,映照著老牛伯伯,映照著牛背上的娃娃。
生9:水田是鏡子,映照著太陽公公,映照著月亮婆婆。
。ㄟ有許多學生把小手舉得高高的,為了保護每個學生發(fā)言的積極性和表現(xiàn)的欲望,我微笑著說:“請大家都來當小詩人,把你創(chuàng)作的詩說給小組的同學聽,好嗎?”學生們頓時歡呼雀躍起來,興致勃勃地把自己想到的優(yōu)美語句讀給小組的同學聽。這樣,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互動的學習過程中,積累語言,發(fā)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看到孩子們學得這么快樂,課堂上閃爍著智慧的靈光,涌動著生命的活力,我也被他們的情緒深深地感染了。于是,一個在備課時沒有預設的問題突然跳出了我的腦海,我脫口而問:
師(指著圖):從這首兒歌中,我們知道,映照著這些景物的水田像一面鏡子,它還像什么呢?
(學生的思維正處于十分活躍的狀態(tài)中,所以,我的問題一拋出,他們即瞪著大眼睛,歪著小腦袋,邊想邊說起來。一個學生不等我叫他,就大聲地念起來。)
生:“水田還像我們教室的窗戶!”(我連忙豎起大拇指,對他表示由衷的贊嘆。)
師:你真棒!會聯(lián)想到我們的教室,你再說說,窗戶上有什么呢?”
生:窗戶上描著青山,描著綠樹,描著紅花,描著嫩綠的秧苗!
師:太好了!說得多美呀!還有誰也來當當小詩人?
。ㄔ诶蠋煶錆M激情的鼓勵下,孩子們的思維更加活躍起來了,他們爭先恐后地舉起手來。他們創(chuàng)作的一首首小詩簡直是棒極了,真令人刮目相看。
生1:水田像一幅畫,生2:水田是個大玉盤,
畫著藍天,
畫著白云,
畫著青山,
畫著綠樹,
畫著農(nóng)民在插秧。
一年級語文《插秧》教案范文 篇5
教學目標
1、了解楊萬里的生平及創(chuàng)作。
2、梳理字詞,積累基礎知識。
3、理清思路,熟讀成誦,了解詩歌的主旨、寓意。
4、培養(yǎng)和提高鑒賞古典詩歌作品的能力和方法。
核心素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
語言建構與運用:誦讀詩歌,讀準字詞,把握詩歌形式上的特點。
思維發(fā)展與提升:理解詩歌內(nèi)容,體會作者思想情感,學習作者的表達技巧。
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領會勞動人民淳樸、勤芳的品質(zhì),感受勞動精神的內(nèi)涵。
文化傳承與理解:學習楊萬里及"誠齋體相關知識,理解詩歌中蘊含的勞動之美。
重點:
梳理詩歌主要內(nèi)容,把握作者的表達技巧,體會作者情感。
難點:
感受蘊含在詩歌中的勞動精神,學習勞動人民淳樸、勤勞的品質(zhì)。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楊萬里是南宋著名的愛國詩人,他立朝剛正,指摘時弊,無所顧忌,因而始終不得大用。在水生火熱的南宋,楊萬里攜著那立在小荷之上的蜻蜓,從陰陰樹木中走了出來,在他的詩中,有“兒童急走追黃蝶,飛人菜花無處尋”的春的活潑明妍,有“不但春妍夏亦佳,隨緣花草是生涯”的夏的閑適;有“歸千軍、倒三峽、穿天心、透月窟”的雄健奔逸,也有“田夫拋秧田婦接,小兒拔秧大兒插”的田園情趣。
二、寫作背景
淳熙六年(1179)春,楊萬里常州任滿,西歸故鄉(xiāng)吉水;途經(jīng)衢州(今浙江衢州市),時值農(nóng)田大忙季節(jié),詩人目睹一戶農(nóng)家插秧之辛勞,作該詩。
三、作者介紹
楊萬里,字廷秀,號誠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人。南宋文學家、官員,與陸游、尤袤、范成大并稱為南宋“中興四大詩人”。因宋光宗曾為其親書“誠齋”二字,故學者稱其為“誠齋先生”。
楊萬里一生作詩兩萬多首,傳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譽為一代詩宗。他的詩歌大多描寫自然景物,且以此見長,創(chuàng)造了語言淺近明白、清新自然且富有幽默情趣的“誠齋體”。此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間疾苦、抒發(fā)愛國感情的作品。有《誠齋集》傳世。
四、題目解說
《插秧歌》是南宋詩人、文學家楊萬里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古詩。該詩生動地描繪了江南農(nóng)戶全家總動員插秧的情景;田夫、田婦、大兒、小兒各有分工,拔秧、拋秧、接秧、插秧,緊張忙碌而秩序井然。
五、層次結構
全文共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首聯(lián),描寫插秧的繁忙;
第二部分:頷聯(lián),反襯勞動的緊張、艱苦;
第三部分:頸聯(lián)、尾聯(lián),表現(xiàn)勞動緊張、農(nóng)人勤勞。
六、全文分析
1、簡要分析每一句的內(nèi)容。(小組討論,明確答案)
明確:
、僖、二句寫一家老小插秧的勞動場面,“拋”“接”“拔”“插”,四個動詞,既準確、具體、平實,又暗示分工明確。
、谌、四句寫雨中搶插的情形,以“盔甲”防護之嚴,雨水仍然不免從頭上濕到肩胛,由此不難看出雨勢甚猛。
、畚濉⒘鋵戅r(nóng)夫勞作到忘我程度,家人喊他吃早飯歇一會兒,他顧不上答話,如此便寫出搶插的緊張程度。
④尾聯(lián)模擬農(nóng)夫的口吻說秧苗根部尚不牢固,且還沒栽種完畢,一定要提防小鵝小鴨,不要讓它們到田里破壞秧苗?谡Z化的語言,使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
2、《插秧歌》描繪了一幅農(nóng)忙時節(jié)的風俗圖畫,其中第三句“笠是兜鍪蓑是甲”看似“游離詩外”,實則堪稱“神來之筆”,請簡要賞析。
明確:
天公不甚作美,連連灑下雨水,正在插秧的農(nóng)家夫婦只好戴上斗笠,披上蓑衣。這里,作者別出心裁地將“斗笠”比作頭盔,將“蓑衣”比作鐵甲,不僅是為了變化生新,而且也是向讀者暗示:插秧簡直就是一場緊張的戰(zhàn)斗,農(nóng)家兒女正像全副武裝的士兵一樣在與天奮斗,與地拼搏。同時,兩個形象化的譬喻的疊用,還化板滯為飛動,造成一種前人所盛贊的“活潑潑”的氣勢。
3、盡管《芣苢》、《插秧歌》這兩首詩都是有關勞動的頌歌,但是它們在描繪勞動場景、歌頌勞動熱情方面又不盡相同,試分析其差異。
明確:
。1)表現(xiàn)手法上:《芣苢》一詩運用重章疊句的手法,直接把女子們采摘芣苢的全過程繪聲繪色地描寫出來,充滿了勞動的歡欣,洋溢著勞動的熱情;《插秧歌》一詩前四句,運用白描手法,極富表現(xiàn)力,后四句宛若一組特寫鏡頭,繪形繪聲,全詩寫得新、奇、活、快,充分體現(xiàn)了誠齋體的特點。
。2)思想主旨上:《芣苢》這首詩讓我們了解了古人的生活場景、精神狀態(tài),同時也讓我們了解了古人的生活理念;《插秧歌》這首詩向我們展示了一幅緊張插秧勞動的圖畫,展現(xiàn)了農(nóng)家吃苦耐勞的品格。
七、中心思想
《插秧歌》這首詩向我們展示了一幅緊張插秧勞動的圖畫,展現(xiàn)了農(nóng)家吃苦耐勞的品格。
八、寫作特點
善用白描,語言清新活潑
詩人首先運用白描手法勾勒出一幅農(nóng)家插秧圖。然后用雨水予以反襯,形象清晰,意境顯豁。其次用對話把意境推向深遠,使詩讀來耐人尋味。人們都說楊萬里的詩多是即興創(chuàng)作,口語入詩,生動活潑,《插秧歌》就有這個特點,由于表現(xiàn)的是從豐富多彩的現(xiàn)實生活中擷取來的勞動場景,所以顯得逼真而又自然。
九、補充資料
水稻的種植過程中最重要的是以下幾步:
育苗:在苗圃、溫床、溫室或直接在水田里培育幼苗,以備移植。
拋秧:水稻已經(jīng)長成秧苗,在長得不高的時候就把它拋在田里。
插秧:育種的時候水稻比較密集,不利于生長,經(jīng)過人工移植或機器移植,讓水稻有更大的生存空間。
施肥、殺蟲:水稻長成后需要及時補充肥料和殺蟲,否則可能減產(chǎn)甚至絕收。
排水(補水):水稻前期生長需要適宜的水量,農(nóng)民需要根據(jù)天氣狀況和田里的水量進行排水或者補水。
收獲:水稻穗變黃后,要及時來收并晾曬。
十、總結全文
《插秧歌》是南宋詩人、文學家楊萬里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古詩。該前四句,純用描寫手法,極富表現(xiàn)力。后四句宛若一組特寫鏡頭,繪形繪聲。全詩寫得新、奇、快、恬,充分體現(xiàn)了誠齋體的風格。這首詩,通篇用口語、俗語連綴成句,用毫不賣弄甚至毫不修飾的白描手法,寫出農(nóng)家插秧的情景,那么淺顯,那么真實,又是那么生動,那么形象,只覺一股活潑潑的生活氣息從詩中溢出,向人撲來。
課后訓練
1、下列交際用語使用得體的一項是
A、今天的講座,能夠聆聽諸位先賢的高論,茅塞頓開,獲益匪淺。
B、茲介紹我校傅岷同學前往貴公司參加社會實踐,請予接洽為荷。
C、遲暮之年,年華已逝,祝您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
D、三年同窗,朝夕相處,今畢業(yè)在即,特贈小照一張,敬請笑納!
2、下列各句中,語言表達得體的一項是。
A、書信:畢業(yè)之后,學生垂念恩師。值此佳節(jié)到來之際,謹祝恩師節(jié)日快樂,萬事如意!
B、通知:茲定于10月1日上午8時在學校禮堂舉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70周年詩歌朗誦會,請全體師生準時參加。
C、招領啟事:本人早上在食堂拾到黑色錢包一個,內(nèi)有人民幣353元,請丟失者與校團委聯(lián)系。
D、請柬:我于明天搬遷新居,為答謝您的祝賀,特于府上備下薄酒,恭請您的光臨。
3、下列各句中,語言表達得體的一項是。
A、日前丟失支票,蒙您及時送回,感激不盡。明天我將于百忙中專程前來致謝,請在家等候。
B、學生會經(jīng)過調(diào)查研究,寫出了《我校食堂服務質(zhì)量調(diào)查報告》,文中提出了改進意見,并且責成學校領導研究落實。
C、聽說貴公司在經(jīng)營方面存在困難,你們?nèi)缧枰更c的話,我們將不吝賜教。
D、奉上拙著一本,鄙人才疏識淺,書中謬誤甚多,特此敬請斧正。
4、下列選項中,全都得體的一項是
。1)小李在應聘信上寫道:“日前(①察看②惠顧③光臨)貴公司的網(wǎng)站,得知招聘網(wǎng)絡編輯,我決定應聘!
。2)明天我校將舉行青春勵志報告會,懇請校長(①光顧②惠允③撥冗)出席,給我們指導。
(3)李教授出差路過此地,受到了同窗好友的熱情接待,分別時,他連說:“(①叨光②明教③借光)!”
A、①②①B、③③①C、①③①D、②①②
答案與解析
1、答案:B
解析:A“先賢”是指已故的有才德的人,與語境不合,可改為“大師”等;B、正確,其中“荷”常用于書信、公文等中表示感謝或客氣;C、“遲暮之年,年華已逝”,有感傷情調(diào),不合祝壽語境;此處可改為“春秋不老,古稀重新”;D、“笑納”用于請人收下自己的禮物。此處可以改為“敬請惠存”。
2、答案:B
解析:A、“學生垂念恩師”錯誤。垂念:敬辭,稱對方(多指長輩或上級)對自己的關心掛念。C、“內(nèi)有人民幣353元”錯誤。招領啟事中不應寫出具體的金錢數(shù)額,可改為“內(nèi)有人民幣若干元”。D、“特于府上備下薄酒”錯誤。府上:敬辭,稱對方的家或老家。故選B。
3、答案:D
解析:根據(jù)不同的語境和語體,語言表達簡明、連貫、得體、準確、鮮明、生動,能力層級B。A項,說自己“將于百忙之中專程前來致謝”不得體。B項,“責成”一般用于上級要求下級做某項工作,這里說學生會“責成”學校領導,不當。C項,“指點”“不吝賜教”不應該從“自己”嘴里說出。
4、答案:C
解析:(1)句,“察看”,細看以求了解情況;“光臨”,敬稱他人的來訪,敬辭;“惠顧”,敬辭,用于感謝別人的光顧。根據(jù)語境,應選用“察看”。(2)句,“光顧”,歡迎別人到自己這邊來訪問,多用于商店對顧客來臨的敬辭;“惠允”,指對方允許自己做某事;“撥冗”,(指對方)于繁忙中抽出時間。根據(jù)語境,應選用“撥冗”。(3)句,“叨(tāo)光”,沾光,多用于受到好處,表示感謝;“叨教”,領教,多用于受到指教,表示感謝;“借光”,用于請別人給自己方便或向人詢問。根據(jù)語境,應選用“叨光”。故選C。
一年級語文《插秧》教案范文 篇6
山東廣饒縣花官鄉(xiāng)中心小學 雒紅英(執(zhí)教) 李本鋒(評析)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趣導入 (略)
二、學習課文
師:請同學們在小組內(nèi)學習課文《插秧》。(學生在小組內(nèi)互助讀課文,認生字。)
師:誰想讀給大家聽?(指名學生讀。學生評價訂正讀音,老師隨機利用卡片指導學生鞏固認讀生字。)
師:讀得不錯,評的也很好。你們能很快背誦嗎? 生:(異口同聲)能!(學生讀課文,練習背誦。)
。墼u析:在學生自讀課文之后,找一兩名學生讀書,然后大家共同評價,指出易錯的讀音,集中指導鞏固。為學生的讀書實踐掃除了障礙,再讓學生自由讀書背誦,有利于全體學生的發(fā)展。]
師:誰想背給大家聽?(生背課文。有的學生背錯了順序。)
師:這篇課文很簡短,可是很容易背錯了,怎樣才能背不錯呢?讀一讀,想一想,看哪個小組能想出好辦法。(學生讀課文,討論、交流、匯報。)
生:·課文的第一段和第二段順序正好反著。 ·白云是在藍天上的,綠樹是長在青山上的。
·為了不背錯順序,我看了看,藍天在白云上面,白云在青山上面,青山比綠樹高,是從高到低的順序,下一段是從低到高的順序,這樣就背不錯了。
師:你們總結的真好,一邊想一邊再背一背。
師:背熟了嗎?下面咱們來看一段“電視”,請同學們閉上眼睛,一邊背一邊想,你就能看到精彩的“電視節(jié)目”了。(學生背誦想象。)
師:在小組內(nèi)說說你看到了什么節(jié)目?(學生在小組內(nèi)交流自己的想象。)
生:我想到了:一天,我來到了南方,看到了很多水田,水田平靜得像一面大鏡子,藍天、白云、大山和綠樹都照在水田里。農(nóng)民在插秧,把秧苗插在了藍天上,白云上,大山上,綠樹上。我覺得很好玩,也去插秧,把秧苗插在了藍天上,白云上,大山上,綠樹上,還插到了我的笑臉上。
生:……
。墼u析:形象性和情感性是語文的基本特點,通過自讀、互助讀、練習背誦等多種形式讓學生體會詩情畫意和文字的優(yōu)美,對課文形成初步的領悟和整體感知。在學生背誦出現(xiàn)困難時,結合小組合作、討論交流讓學生自學自悟,自主發(fā)現(xiàn)詩歌的描寫順序,得到充分的心理滿足和成功的情感體驗。然后利用“看電視”激發(fā)起學生讀書想象的興趣,使課文中的生動形象深深地印在學生的腦海中,學習課文的獨特體驗也會由此而生。]
師:水田是鏡子,他還能映照出什么?在小組內(nèi)照課文的樣子,編一編,寫一寫。(學生討論交流,記錄員做好記錄,然后小組匯報。)
生:水田是鏡子,映照著太陽,映照著飛機,映照著小鳥,映照著樓房,映照著亭臺。農(nóng)民在插秧,插在太陽上,插在飛機上,插在小鳥的翅膀上,插在樓房上,插在亭臺上。
生:水田是鏡子,映照著森林,映照著鮮花,映照著小草,映照著飛舞的蜜蜂和蝴蝶。小松鼠在插秧,插在森林上,插在鮮花上,插在小草上,插在飛舞的蜜蜂和蝴蝶上,插在自己的小房子上。
生:……
師:(出示未插秧的水田圖和插了秧的水田圖)同學們,觀察圖畫,想想,水田像鏡子,還像什么?
生:·水田像一塊花玻璃,農(nóng)民像在花玻璃上插秧。 ·水田像我們的學習園地。 ·水田像一幅畫,上面畫著藍天白云飛翔的小鳥,還畫著高山綠樹和五顏六色的鮮花。 ·水田像一塊綠色的大地毯,農(nóng)民在插秧就像在編織大地毯。 ·水田還像熊貓的大肚皮。
[評析:教師改變以往教學中常見的串講方式,抓住一個“點”——水田像鏡子,帶動了整篇課文的學習。教師給學生留下了充足的思考余地,營造了思考問題的情景氣氛,讓學生大膽的想、大膽的說。由于教師給學生提供了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機會,富有創(chuàng)意的語句就隨口而出了。]
三、拓展延伸
師:南方的水田很美麗,我們北方的田野也很美麗。想想,我們的田野像什么?農(nóng)民在田野里種什么?
生:·春天來了,我們的田野像五顏六色的大海。 ·冬天我們的田野像黃地毯,春天來了,冰融化了,大地變得軟軟的,踩上去像蹦蹦床。
·小草出來了,小花開放了,田野像一床花被子。我們在上面踢足球、打滾,玩累了,曬著太陽睡一覺,可真舒服。 ·農(nóng)民在田野里種棉花,種玉米,過一段時間,棉花、玉米出來了,像是在黃地毯上繡上了綠色的小花。
師:南方的田野很美,作者給它配上了插圖,我們北方的田野也很美,放學后請同學們,再觀察觀察,也把咱們美麗的田野畫一畫、寫一寫好嗎?
。蹚膶φn文的理解延伸到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使課堂學習與學生生活融合在一起,為學生樹立“生活就是語文”的思想觀念。]
四、總結評價(略)
總評:本節(jié)課體現(xiàn)了教師、學生互為主體的教育理念,學生動口、動眼、動手、動腦,把所有的感覺器官都調(diào)動起來,將以視聽為主的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的沉悶一掃而光。學生表現(xiàn)出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在適度的興奮中真切的感受優(yōu)美詩文的熏陶,潛移默化的提高語文素養(yǎng)。教師非常注重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表達機會。學生在開放、民主的環(huán)境中創(chuàng)新的思維火花才會迸發(fā),再創(chuàng)造的激情和靈感才會閃現(xiàn)。
一年級語文《插秧》教案范文 篇7
專題概述
本專題的兩首詩歌,一首出自《詩經(jīng)》,一首是南宋詩人楊萬里的七言詩。兩首詩都描寫了古代人民勞動的場面,體現(xiàn)了勞動之美。
專題學習目標
1.學生通過預習了解詩歌相關文學常識,作者簡介以及創(chuàng)作背景。
2.學生在疏通詩歌大意的基礎上,理解詩歌內(nèi)容,學習古詩中描繪勞動場景的手法。
3.學生通過本專題的學習,感受古詩中的勞動之美。
課時安排(三課時)
第一課時:完成《芣苢》和《插秧歌》的預習學案。
第二課時:學習《芣苢》和《插秧歌》。
第三課時:閱讀拓展素材,完成相關練習。
專題教學過程
一、課堂導入
藝術起源于勞動,詩歌同樣也是從勞動中產(chǎn)生的。翻開我國古代詩歌作品,歷代文人墨客也寫下了許多關于古人辛勤勞動的詩篇,歌頌勞動之美,展現(xiàn)勞動之樂的美好情懷。其中,既有“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辛勞,也有“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美好。在古詩中,勞動的辛勞和美好,都被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那么,古詩中的勞動之美是如何體現(xiàn)出來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其中的幾首,感受“古詩中的勞動之美”。
二、整體感知
我們將要學習的主要是以下幾首:
(一)芣苢
。ǘ┎逖砀
。ㄈ⿲W習小結
。ㄋ模┩卣归喿x
三、學習過程
(一)芣苢
1.朗讀詩歌。
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擷之。
2.這首詩有什么特點?說說你的發(fā)現(xiàn)?
明確:
這是一首四言詩。前半句的內(nèi)容都是一樣的,后半句只有一個字不一樣。
3.我們先來看前半句“采采芣苢”中的“采采”是什么意思?下面兩個選項,你們傾向于哪一個呢?說說理由。
A.采了又采
B.形形色色的
明確:
B,理由有二:
一是《詩經(jīng)》中的疊字多見于形容詞,如:灼灼、依依;或者名詞,如:燕燕;或者擬聲詞,如:喈喈、喓喓等。《詩經(jīng)》里沒有看到動詞重疊的現(xiàn)象。
二是《詩經(jīng)》中一共出現(xiàn)四次:采采卷耳、蒹葭采采、采采衣服、采采芣苢。其中,“蒹葭蒼蒼”和“衣裳楚楚”,可知“蒹葭采采”和“采采衣服”中的“采采”是形容詞,因此“采采芣苢”中的“采采”應一例類推,可譯為“形形色色的車前草”。
3.請大家把后半句中不一樣的那個字圈起來,說說,你有哪些發(fā)現(xiàn)?
生1:這六個字都是動詞。
生2:這六個字表現(xiàn)了人們勞動的情態(tài)。
師總結:由此可見,這首詩中,每一行的前半句都是描繪景物,而后半句則表現(xiàn)了人們勞動的情態(tài)。
4.請大家思考:這首詩一共描繪了哪幾幅畫面,分別用簡潔的語言概括。
明確:
畫面一:人們呼朋引伴,一起去采芣苢。
畫面二:具體描寫用手摘取芣苢的動作。
畫面三:具體描寫用衣襟盛取芣苢的動作。
4.誰能用一個詞語來形容這些畫面?
生1:熱火朝天
生2:忙碌
生3:喜悅
生4:歡快喜悅
生5:……
5.你能結合剛才的理解,把這個空補充完整嗎?
這首詩描繪了的場景,表達了之情。
明確:
這首詩描繪了田家婦女采車前草時集體勞動的場景,表達了勞動者的喜悅、歡快之情。
6.讓我們再一起來朗讀這首詩,把洋溢在詩歌里那種勞動的喜悅和忙碌讀出來。
7.小結:
師:這首詩是如何描寫古人勞動的場景的?
生1:這首詩主要通過動作描寫來描寫古人勞動的場景的,如“采、有、掇、捋、袺、擷”這六個動詞,將一瞬間的動作用文字定格成經(jīng)典,將動作中的細節(jié)美展現(xiàn)得細致、豐富。
師:那么,這些動詞能調(diào)換順序嗎?
生2:不能,因為它們體現(xiàn)了勞動的過程,如果調(diào)換順序,就不能體現(xiàn)這種過程。
師:也就是說,運用動作描寫來描寫勞動場景,不僅能表現(xiàn)勞動的動作美,還能表現(xiàn)勞動的過程美。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下一首詩歌。
。ǘ恫逖砀琛
1.朗讀詩歌。
插秧歌
楊萬里
田夫拋秧田婦接,小兒拔秧大兒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從頭上濕到胛。
喚渠朝餐歇半霎,低頭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蒔未匝,照管鵝兒與雛鴨。
2.理解詩歌大意。
這首詩主要寫了什么內(nèi)容?
明確:
這首詩主要描寫了農(nóng)戶全家總動員插秧的情景。
3.再讀詩歌,捕捉詩中的勞動畫面。
請同學們再讀詩歌,說說,你從詩歌中看到哪些畫面?
生1:“田夫拋秧田婦接,小兒拔秧大兒插!蔽覐倪@一句中看到:丈夫把秧苗扔給妻子,小兒子拔秧苗大兒子插。“拋”、“接”、“拔”、“插”,四個動詞,刻畫出了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
生2:“笠是兜鍪蓑是甲,雨從頭上濕到胛。”我從這一句中看到:斗笠是頭盔,蓑衣是戰(zhàn)甲,但似乎沒什么用,雨水從頭上進入,直濕到肩胛。說明當時在下很大的雨,插秧簡直就是一場緊張的戰(zhàn)斗。
生3:“喚渠朝餐歇半霎,低頭折腰只不答!蔽覐倪@一句中看到:喊他停下來吃早餐好休息一會兒,那農(nóng)夫低頭彎腰,努力插秧,半天不回答。連飯都顧不上吃,說明當時已經(jīng)忙到極點。
生4:“秧根未牢蒔未匝,照管鵝兒與雛鴨。”農(nóng)夫雖然沒顧得上吃飯,但是還是對送煩人的呼喚作了回應,他說:“秧苗還未栽穩(wěn),稻田還沒有插完,你把飯放這兒,趕緊回去照看好那幫雞鴨鵝兒們!睆闹锌梢钥吹睫r(nóng)家的勤勞、艱辛。
4.如果要你用一個詞語來形容當時的場面,你會怎么形容?
生:熱火朝天
……
5.那么,詩人是如何寫出這種場面的呢?
明確:
、賱幼髅鑼憽!皰仭、“接”、“拔”、“插”,四個動詞,刻畫出了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
、诃h(huán)境描寫!绑沂嵌钓仕蚴羌,雨從頭上濕到胛!庇陝葜,暗示環(huán)境的惡劣,側面烘托農(nóng)人的辛苦。
、蹖υ捗鑼憽Mㄟ^送飯人和插秧人的對話,寫出農(nóng)事之繁忙,農(nóng)人之操心。
6.詩人楊萬里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寫的這首詩呢?
明確:
淳熙六年(1179)春,楊萬里常州任滿,西歸故鄉(xiāng)吉水;途經(jīng)衢州(今浙江衢州市),時值農(nóng)田大忙季節(jié),詩人目睹一戶農(nóng)家插秧之辛勞,作該詩。
7.師出示文字:
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終身教授徐中玉《唐宋詩》:“這首詩,通篇用口語、俗語連綴成句,用毫不賣弄甚至毫不修飾的白描手法,寫出農(nóng)家插秧的情景,那么淺顯,那么真實,又是那么生動,那么形象,只覺一股活潑潑的生活氣息從詩中溢出,向人撲來。”
師:下面我們結合剛才的理解,再一起來朗讀這首詩。
四、學習小結
1.師:這幾首詩歌在內(nèi)容上有什么共同點?
明確:這幾首詩都描寫了古代人民勞動的場景,表達了古代勞動人民勞動時的喜悅之情。
2.師:那么,詩人是如何描寫古代人民勞動的場景的呢?
生1:詩歌中都有比較細致的動作描寫。
生2:詩歌中都描繪了具體的勞動畫面。
生3:詩歌中還有對話描寫,如《插秧歌》一詩。
生3:詩歌還會通過環(huán)境描寫來側面烘托農(nóng)民的辛苦與忙碌。
……
五.拓展閱讀
師:古代描寫勞動的詩歌還有很多,下面請大家閱讀這些詩歌,體會其中的勞動之美。
一年級語文《插秧》教案范文 篇8
〖教學目標〗
1.學生小組合作學習,互助讀課文,認生字。
2.熟讀、背誦課文,體會春天的美,自然的美,勞動的美,培養(yǎng)學生熱愛、親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了解一些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方面的簡單知識。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前邊我們學習了一篇描寫南方景色的課文《水鄉(xiāng)歌》,誰來說說我國的南方是什么樣的?
生:-南方水很多,船很多,橋也很多。
-我國的南方還有很多山,風景也很美。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從電視上看到的。
師:對,看電視能讓我們了解很多知識。
師:看,今天我給你們帶來了一幅南方風景圖。(投影出示水田插圖)
生:哇,好美呀!
師:美在哪里?
生:山很高,上面長滿了草和樹,天空很藍很藍的,上面還飄著漂亮的白云。
生:水很清很平,像一面大鏡子,照出了藍天白云。
師:是呀!春天來了,大地變得多美呀!農(nóng)民也開始插秧了。(出示插秧圖及課文)(板書:插秧)
。墼u析教師在了解學生認知的同時,注重了人文關懷。利用插圖豐富學生感性認識,激發(fā)起學生想說的興趣和欲望,讓學生有話可說、有感而發(fā),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學習課文
師:請同學們在小組內(nèi)學習課文《插秧》。(學生在小組內(nèi)互助讀課文,認生字。)
師:誰想讀給大家聽?(指名讀。學生評價訂正讀音,老師隨機利用卡片指導鞏固認讀生字。)
師:讀得不錯,評得也很好。你們能很快背誦嗎?
生:能!(學生讀課文,練習背誦。)
[評析在學生自讀課文之后,找一兩名學生讀書,然后大家共同評價,指出易錯的讀音,集中指導鞏固。為學生的讀書實踐掃除了障礙,再讓學生自由讀書背誦,有利于全體學生的發(fā)展。]
師:誰想背給大家聽?(指生背課文。有的學生背錯了順序。)
師:這篇課文很簡短,可是很容易背錯了,怎樣才能背不錯呢?讀一讀,想一想,看哪個小組能想出好辦法。(學生讀課文,討論、交流、匯報。)
生:課文的第一段和第二段順序正好反著。
生:白云是在藍天上的,綠樹是長在青山上的。
生:為了不背錯順序,我看了看,藍天在白云上面,白云在青山上面,青山比綠樹高,是從高到低的順序,下一段是從低到高的順序,這樣就背不錯了。
師:你們總結得真好,一邊想一邊再背一背。
師:背熟了嗎?下面咱們來看一段“電視”,請同學們閉上眼睛,一邊背一邊想,你就能看到精彩的“電視節(jié)目”了。(學生背誦想像。)
師:在小組內(nèi)說說你看到了什么節(jié)目?(學生在小組內(nèi)交流自己的想像。)
生:我想到了:一天,我來到了南方,看到了很多水田,水田平靜得像一面大鏡子,藍天、白云、大山和綠樹都照在水田里。農(nóng)民在插秧,把秧苗插在了藍天上,白云上,大山上,綠樹上。我覺得很好玩,也去插秧,把秧苗插在了藍天上,白云上,大山上,綠樹上,還插到了我的笑臉上。
……
[評析形象性和情感性是語文的基本特點,通過自讀、互助讀、練習背誦等多種形式讓學生體會詩情畫意和文字的優(yōu)美,對課文形成初步的領悟和整體感知。在學生背誦出現(xiàn)困難時,結合小組合作、討論交流讓學生自學悟法,自主發(fā)現(xiàn)詩歌的描寫順序,得到充分的心理滿足和成功的情感體驗。然后利用“看電視”激發(fā)起學生讀書想像的興趣,使課文中的生動形象深深地印在學生的腦海中,學習課文的獨特體驗也會由此而發(fā)。]
師:水田是鏡子,它還能映照出什么?(在小組內(nèi)照課文的樣子,編一編,寫一寫。組內(nèi)討論交流,記錄員做好記錄,然后小組匯報。)
生:水田是鏡子,映照著太陽,映照著飛機,映照著小鳥,映照著樓房,映照著亭臺。農(nóng)民在插秧,插在太陽上,插在飛機上,插在小鳥的翅膀上,插在樓房上,插在亭臺上。
生:水田是鏡子,映照著森林,映照著鮮花,映照著小草,映照著飛舞的蜜蜂和蝴蝶。小松鼠在插秧,插在森林上,插在鮮花上,插在小草上,插在飛舞的蜜蜂和蝴蝶上,插在自己的小房子上。
……
師:(出示未插秧的水田圖和插了秧的水田圖)同學們,觀察圖畫,想想,水田像鏡子,還像什么?
生:水田像一塊花玻璃,農(nóng)民像在花玻璃上插秧。
生:水田像我們的學習園地。
生:水田像一幅畫,上面畫著藍天白云飛翔的小鳥,還畫著高山,綠樹和五顏六色的鮮花。
生:水田像一塊綠色的大地毯,農(nóng)民在插秧就像在編織大地毯。
生:水田還像熊貓的大肚皮。
……
[評析教師改變以往教學中常見的串講方式,抓住一個“點”――水田像鏡子,帶動了整篇課文的學習。教師給學生留下了充足的思考余地,營造了思考問題的情景氣氛,讓學生大膽地想、大膽地說。由于教師給學生提供了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機會,富有創(chuàng)意的語句就隨口而出了。]
三、拓展延伸
師:南方的水田很美麗,我們北方的田野也很美麗。想想,我們的田野像什么?農(nóng)民在田野里種什么?
生:春天來了,我們的田野像五顏六色的大海。
生:冬天我們的田野像黃地毯,春天來了,冰融化了,大地變得軟軟的,踩上去像蹦蹦床。
生:小草出來了,小花開放了,田野像一床花被子。我們在上面踢足球、打滾,玩累了,曬著太陽睡一覺,可真舒服。
生:農(nóng)民在田野里種棉花,種玉米,過一段時間,棉花,玉米出來了,像是在黃地毯上繡上了綠色的小花。
……
師:南方的田野很美,作者給它配上了插圖,我們北方的田野也很美,放學后請同學們再觀察觀察,也把咱們美麗的田野畫一畫,寫一寫好嗎?
[評析從對課文的理解延伸到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使課堂學習與學生生活融合在一起,為學生樹立 “生活就是語文”的思想觀念。]
四、總結評價
師:這節(jié)課你學得快樂嗎?為什么?
生:很快樂,因為我學會了《插秧》這篇課文,還認識了生字。
生:我也覺得很快樂,因為我知道了南方有山有水,景色很美。
師:想去看看嗎?
生:想。
師:以后有機會到南方旅游,親眼目睹那里的美麗景色。
生:我也很快樂,因為我覺得在水田里插秧很有意思。我們北方?jīng)]有水田,但是也很美麗。
……
師:和大家一樣,今天我也很快樂,因為我們一起讀書,一起想像,又編出了許多新故事。 (記錄學生的思維火花)
。埸c評:本節(jié)課體現(xiàn)了教師、學生互為主體的教育理念,學生動口、動眼、動手、動腦,把所有的感覺器官都調(diào)動起來,打破了以視聽為主的傳統(tǒng)課堂教學。教師非常注重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表達機會]。
一年級語文《插秧》教案范文 篇9
學情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56人,班額較大,大部分學生態(tài)度端正、學習上進、對閱讀較感興趣,已經(jīng)掌握了一定的閱讀方法,借助工具書基本上可以自行閱讀,并初步感知課文大意,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本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比較容易,但是如何在了解作者內(nèi)心世界的基礎上,獲得屬于自己的良好的價值取向和審美取向,是一個難點。
【教材分析】
這首兒歌,通過比喻和想像,以“水田是鏡子”一句領起,詩化了插秧的耕作過程,廛化了艱苦的農(nóng)業(yè)勞動,詩化了農(nóng)民們辛苦勞作的場面。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那么和諧,那么富于詩情畫意!要引導學生思考水田
教學目標:1.認識6個生字,會寫“田、照、藍、農(nóng)、民”5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讓學生感受春天的美,大自然的美,人的勞動之美,然后進行續(xù)寫。
教學重點:認識6個生字,會寫“田、照、藍、農(nóng)、民”5個字。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讓學生感受春天的美,大自然的美,人的勞動之美
課前準備:預習: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認認生字、讀讀課文;
教具:生字卡片,課文插圖、班德瑞《田園風光曲》。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謎語激趣,導入新課。
同學們都喜歡猜謎語,下面聽老師說一則謎語:“你笑他也笑,你哭他也哭。你問他是誰,他說你知道。”(學生猜。)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與鏡子有關的文章,看看作者在文中把什么寫成了鏡子?(板書課題:插秧)[上課伊始,教師用一則謎語引出與本課學習內(nèi)容相關的東西,以激起學生的學習情趣。]
二、據(jù)題質(zhì)疑,據(jù)圖釋疑。
同學們看到這個課題可能會問:“插秧”是什么意思?誰插秧?在哪兒插秧?(指導學生觀察書上插圖,引導學生理解圖中戴斗笠的人把水稻的秧苗插在稻田里的活動叫插秧。)究竟是誰插秧?在哪兒插秧?讓我們一起學習課文。[“插秧”這一名詞對于城里的孩子來說比較陌生,如果學生對“插秧”一詞都不理解的話,根本就無法進行課文的學習;如果單純由老師向學生灌輸“插秧”一詞的定義,學生也會一頭霧水。因此在教學中應利用課文插圖來幫助學生理解“插秧”的含義,并通過學生的質(zhì)疑引發(fā)其學文的欲望。]
三、自主識字,初讀感知。
1.出示學過的識字方法,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認字學詞,讀通課文。(1)借助拼音;(2)問別人;(3)聯(lián)系上下文猜字;(4)聽別人讀。 2.同桌互讀正音!3.指名讀課文。其他小朋友認真聽,評一評讀得怎么樣。 4.運用游戲,檢查學生識字情況。
現(xiàn)在我們要把生字朋友從課文中請到我的生字卡片上,看同學們還認不認識?出示生字卡片,用“開火車”和“摘字”(把字貼在黑板上認識哪個字就摘哪個字來讀,其他學生跟讀3遍。)兩種游戲來檢查學生識字情況。并讓學生匯報自己是采用什么方法認識這些字的。
5.把生字朋友送回課文家中,全班齊讀課文,解決先前質(zhì)疑的兩個問題,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
。鄣湍昙壵Z文教學的重點是識字,為了達到這一目的,重要的是教給學生識字的方法,也即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因此,在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開始出示了四種學生已經(jīng)學過的識字方法,叫他們選擇其中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識字,這樣既復習鞏固了原有的知識,又培養(yǎng)了學生運用已有知識的能力。同時,識字是比較枯燥的,為了讓學生識起字來饒有興趣,在教學中引入了兩種識字游戲——“開火車”和“摘字”。這樣能調(diào)動學生識字的積極性,提高識字效率,鞏固識字效果。]
四、細讀課文,理解意思。
1.四人小組讀課文,講講自己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明白的?討論解決不明白之處。
2.全班交流小組內(nèi)無法解決的問題,教師相機指導。
3.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讀一讀。
。圩寣W生以四人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討論,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習慣。同時,打破傳統(tǒng)的“串講”形式,以學生的自主閱讀為主,學生自己能讀懂的教師就不再去多講,讓學生自讀,自悟,讓學生學會主動學習。“學而不思則罔”,質(zhì)疑是思維的火花,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注重了學生質(zhì)疑問難能力的培養(yǎng),收到較好的效果。]
五、范讀引路,熟讀成誦。
1.教師范讀課文。學生評一評老師哪些地方讀得好?還有什么不足之處?
2.學生練讀。教師設問:水田里映照著藍天、白云、青山、綠樹,給你什么感覺?農(nóng)民伯伯在這么美的環(huán)境中插秧是什么心情?重點指導學生讀出水田映照著藍天、白云、青山、綠樹的美和農(nóng)民插秧時歡快、充滿希望的心情。
3.配樂朗誦,嘗試背誦。
[朗讀訓練是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項語言基本訓練。它既是理解語言的有效手段,也有助于增強語感,發(fā)展語感,對一年級的學生來說,教學時,不宜講太多的有關朗讀的知識,主要應通過教師范讀來引路,讓學生從聽中進行評價感悟,從模仿練讀中得到自悟。]
六、發(fā)揮想象,拓展延伸。
1.小朋友們,你們想想水田這面鏡子里還會映照著什么?根據(jù)回答,相機板書:鳥兒、飛機、花兒……
2.你能不能照著書上的句式,當小作家把水田映照的東西寫一寫。
[這篇課文句式整齊,結構相同,有利于學生積累語言,內(nèi)化其表達方式。教學中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讓學生發(fā)揮想象續(xù)寫課文,不但讓學生產(chǎn)生了新奇感,而且運用了所學語言。]
七、識記字形,指導書寫。
1. 讓學生用自己習慣或喜歡的方式記憶字形!2.全班交流匯報識記字形方法。教師適當提供識記方法:如用部件法記“藍”字…… 3.重點指導書寫:藍:上面是“艸”,要與“籃”區(qū)分開來!∞r(nóng)、民:與課后語文天地中的練習結合起來指導!4.學生進行書寫練習。
一年級語文《插秧》教案范文 篇10
教材分析:
這首兒歌,通過比喻和想像,以“水田是鏡子”一句領起,詩化了插秧的耕作過程,廛化了艱苦的農(nóng)業(yè)勞動,詩化了農(nóng)民們辛苦勞作的場面。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那么和諧,那么富于詩情畫意!要引導學生思考水田還能映照什么?
1.通過學習課文,使學生了解一些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方面的基本知識,培養(yǎng)學生熱愛、親近大自然的情感。
2.認識生字6個,學寫生字4個。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1.識字教學。
2.通過學習課文,對學生進行發(fā)散思維的訓練。
教學難點: 理解:水田、插秧。
教學用具: 自制課件、教師用生字卡片、學生用生字卡片、音樂(小白船)。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同學們都喜歡猜謎語,下面聽老師說一則謎語:“你笑他也笑,你哭他也哭。你問他是誰,他說你知道。”(學生猜。)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與鏡子有關的文章,看看作者在文中把什么寫成了鏡子?(板書課題:插秧)
看到這個題目,你有問題要問嗎?
解釋:把水稻的秧苗插到水田里的活動就叫插秧。(課件)
二、朗讀課文,理解內(nèi)容。
1.自由讀課文,邊讀邊圈出自己不認識的字。
同學們找出了自己不認識的字,現(xiàn)在我們來做一個“集體的力量大無比”的游戲好不好?
2.這個游戲需要小組合作完成兩件事:
第一件:每個同學說一說自己不認識的字,組內(nèi)同學想辦法解決這些字的讀音。
第二件:組長帶領組員用你們喜歡的方式讀課文。
教師小結合作情況。
3.小組匯報讀課文。
要求:聽的同學邊聽邊想:你要向他們學什么?你能給他提一些好的建議嗎?
4.教師配樂朗讀,學生評議。
老師為什么能讀得這么好呢?因為我有一個小竅門。就是我一邊讀課文一邊用腦子想象美麗的圖畫。比如:我讀到映照著藍天,我的腦海里就會出現(xiàn)藍天的圖畫,這樣就能讀得有語氣了。不信,你們也試試。
5.齊讀課文。
6.背誦課文。
(1)指名背。
。2)會背的站起來背。
向同學們介紹,你是怎么背會這篇課文的?
7.發(fā)散思維
同學們的辦法可真多,看來你們都是愛學習的好孩子,看這句話,你會填嗎?
課件:水田是鏡子,映照著藍天,農(nóng)民在插秧,插在上。(你照鏡子,鏡子里就會出現(xiàn)你,鏡子里出現(xiàn)藍天,農(nóng)民就會在哪兒插秧呢?)
齊讀,這句話寫得多美呀!你能想象水田還映照著什么嗎?
水田是鏡子,映照著,農(nóng)民在插秧,插在上。
現(xiàn)在,讓我們也做個小詩人,自己做幾句詩。
水田是棋盤,農(nóng)民在棋盤上。
水田是地毯,農(nóng)民在地毯上。
水田是,。
過渡:同學們真聰明,你們也成了小詩人了。據(jù)老師上網(wǎng)查資料,我發(fā)現(xiàn)農(nóng)民伯伯也非常聰明,他們已研制出“七彩水稻”,你們想和農(nóng)民伯伯比一比,種出咱們的多彩水稻嗎?教師出示水田圖:上面標上小組號,每個小組發(fā)五棵稻秧,小組合作討論熱烈的,教師獎勵一棵稻秧。
三、學習生字,游戲:多彩水稻我來插
1.小組合作學習。
教師出示:插、秧、鏡、映、農(nóng)、民。
組長帶領組員用學過的方法記字。
2.討論:你們是怎樣記字的?
說得好的到黑板前插一棵稻秧。
學生說哪個字,教師就往黑板上粘哪個字,說完后帶領學生齊讀。
將學生分為九個小組,每個小組有一塊稻田,哪個小組的同學回答問題正確就可在自己小組的稻田里插一棵稻秧,哪個小組插的稻秧多哪個小組就獲勝。
3.游戲:照鏡子
方法:教師舉生字卡片,學生讀出來并舉出生字卡片。
4.同學們,看,通過我們的努力,我們插上了多彩稻秧,雖然有的小組多有的小組少,但這都是我們積極學習換來的,看到你們那么愛學習,老師真為你們感到高興!
四、寫字
1.出示“農(nóng)”。
2.描描書上“農(nóng)“的筆順,邊說邊描。
3.自己描描書上的“農(nóng)”,說一說怎么寫才好看。
4.教師指導寫。
5.大家評議。
6.自己寫“民“的筆順,描紅,寫字,同桌評議。
7.在生字本上寫字。
附:板書設計
插秧
插 秧 鏡 映 農(nóng) 民
一年級語文《插秧》教案范文 篇11
本篇課文屬兒歌,通過比喻和想象,以“水田是鏡子”一句領起,詩化了插秧的耕作過程,詩化了艱苦的農(nóng)業(yè)勞動。詩情畫意中,一切是那么美好。教學時,我注意引導學生借助圖畫理解詩意,體會詩句的意境。
片斷一:
。ǔ鍪緢D畫)
師:這幅圖上是農(nóng)民伯伯插秧的情景,請大家從上到下仔細觀察圖畫,看看圖上畫了什么。
生:藍天、太陽、白云。
生:青山、綠水。
生:水田中一位農(nóng)民伯伯正在插秧。
……
師:你們再仔細觀察一下,水田中還有什么?
生:水田中還有山、樹、白云、藍天的影子。
師:是的,水田中倒映著藍天、白云、青山、綠樹,它們的影子非常清晰,你們想一想,我們可以說水田像什么?
生:能照出影子,像面鏡子……
師:水田就像一面鏡子,把藍天、白云、青山、綠樹,還有辛勤勞動的農(nóng)民伯伯映照在水中,這是一幅多么美的畫面呀!讓我們一起來盡情地讀一讀吧……
(由圖入手,培養(yǎng)學生細心觀察的能力,豐富學生的想象,在暢所欲言中感受美化的詩境,在盡情地讀中體會詩意。)
片斷二:
師:請同學們仔細看圖,想象一下,水田除了像鏡子,還像什么?
生:水田像玻璃,農(nóng)民在玻璃上插秧。
生:水田像個大棋盤,農(nóng)民把秧苗插在棋盤上。
生:水田還像塊地毯,……
。◣熒g民主平等的關系,營造出寬松和諧的氛圍,讓學生敢說、愛說、會說,在拓展練習中進一步放飛想象的翅膀,也使思維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也同時得到提高,讓學生在說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春天的美好,南方的美麗。
一年級語文《插秧》教案范文 篇12
一、導入。
1、表演唱《春天在哪里》
2、師:春天是萬物生長的季節(jié),花也開了,草也綠了,這時候農(nóng)民也要忙著播種。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課文《插秧》。
二、據(jù)題質(zhì)疑,據(jù)圖釋疑。
1、請同學們看書上插圖,說說什么叫插秧。(引導學生理解圖中戴斗笠的人把水稻的秧苗插在稻田里的活動叫插秧。)
2、究竟是誰插秧?在哪兒插秧?等我們學了課文大家就知道。
三、自主識字,整體感知。
1、當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如果遇到不認識的字該怎么辦。請同學說說學過的識字方法,(1)借助拼音;(2)問別人;(3)聯(lián)系上下文猜字;(4)聽別人讀。
2、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認字學詞,讀通課文。
3、指名讀課文。其他小朋友認真聽,評一評讀得怎么樣,評選朗讀高手。(相機出示詞卡,穿插識詞,識字)
4、讀詞語,再讀課文。
四、熟讀成誦,引導想像。
1、同學們讀得真好,現(xiàn)在我們比比,誰能最快把課文背下來。會背的就舉手,第一個舉手并能出來的同學可以評為背誦大王。
2、這篇課文很簡短,可容易背錯,你是用什么好方法把它背下來的,介紹背誦方法。
a、觀察插圖,說說圖上畫著什么?(從上到下:藍天、白云、青山、綠樹)
b、游戲:送詞語寶寶回課文家,板書,利用字卡演示。為什么說農(nóng)民在秧插在綠樹、青山、白云、藍天上。
c、其他。
3、同學們自由選擇上述其中方法背誦。
4、請同學們閉上眼睛,一邊背一邊想像。
5、說說看到了什么。(先小組討論,再全班交流)
五、發(fā)揮想像,拓展延伸。
1、水田是鏡子,除了可以映照出藍天、白云、青山、綠樹之外,還能映照出什么?(同桌討論、全班交流),編兒歌。
2、出示小黑板:水田是地毯,農(nóng)民在地毯上;水田是棋盤,農(nóng)民在棋盤上,水田是,。編兒歌。
板書
插秧
水田是 , 在 ,藍天白云青山綠樹
著 , 插在 。插秧鏡子映照農(nóng)民
映照著 , 插在 。
映照著 , 插在 。
映照著 , 插在 。
一年級語文《插秧》教案范文 篇13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田、映、云、樹、農(nóng)、民”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讓學生感受春天的美,大自然的美,人的勞動之美,再進行續(xù)寫。
4.通過學習課文,對學生進行發(fā)散思維的訓練。
課前準備:預習: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認認生字、讀讀課文;
教具: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謎語激趣,導入新課。
同學們都喜歡猜謎語,所以今天老師要送一個小禮物給大家,這是一則小謎語:“你哭他也哭,你笑他也笑。你問他是誰,他說你知道。”(學生猜)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與鏡子有關的文章,看看作者在文中把什么比作了鏡子。(板書課題:插秧)
同學們看到這個課題有什么問題想問嗎?
生:“插秧”是什么意思?誰插秧?在哪兒插秧?
指導學生觀察書上插圖,引導學生理解圖中戴斗笠的人把水稻的秧苗插在稻田里的活動叫插秧。
二、據(jù)題質(zhì)疑,據(jù)圖釋疑。
究竟是誰插秧?在哪兒插秧?讓我們一起學習課文吧。
三、自主識字,初讀感知。
1.已知預習過,預習過生字嗎?
請生說說學過的識字方法,(1)借助拼音;(2)問別人;(3)聯(lián)系上下文猜字;(4)聽別人讀……
2.自讀課文和生字!
3.運用游戲,檢查學生識字情況。
老師把生字寶寶從課文中請到生字卡片上,看同學們還認不認識。出示生字卡片,用“開火車”游戲來檢查學生識字情況。先齊讀,再開火車生字組詞。
4.把生字朋友送回課文家中,請生讀文,其他學生聽,詩里面把誰比作了鏡子?
為什么把水田比作鏡子?生回答,引讀一小節(jié)。(相機板書)齊讀。
全班齊讀課文,解決先前質(zhì)疑的兩個問題,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
是誰插秧?在哪兒插秧?從哪知道的,讀出來。
生回答。讀第二小節(jié)。(板書)
連起來讀一讀。
四、細讀課文,理解意思。
1.小組讀課文,講講自己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明白的?討論解決不明白之處。
2.全班交流小組內(nèi)無法解決的問題,教師相機指導。
3.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讀一讀。
五、范讀引路,熟讀成誦。
1.教師范讀課文。學生評一評。
師:老師為什么能讀得好呢?因為我有一個小竅門。就是我一邊讀課文一邊用腦子想象美麗的圖畫。比如:我讀到映照著藍天,我的腦海里就會出現(xiàn)藍藍的天空,讀到白云就會想起雪白的云朵,這樣自然就能讀得有感情了。不信,你們也試試。請愿意試試的孩子起立讀。
2.學生練讀。師設問:水田里映照著藍天、白云、青山、綠樹,給你什么感覺?農(nóng)民伯伯在這么美的環(huán)境中插秧是什么心情?重點指導學生讀出水田映照著藍天、白云、青山、綠樹的美和農(nóng)民插秧時歡快、充滿希望的心情。
3.配樂朗誦,嘗試背誦
。1)指名背。向同學們介紹,你是怎么背會這篇課文的?
。2)會背的站起來背。
六、發(fā)揮想象,拓展延伸。
1.小朋友們,你們想想水田這面鏡子里還會映照著什么?根據(jù)學生回答,相機板書:鳥兒、彩虹、花兒……
2.現(xiàn)在,讓我們也做個小詩人,自己做幾句詩。小黑板出示:
水田是鏡子,映照著,映照著。
農(nóng)民在插秧,插在上,插在上。
七、當堂練習,學寫生字.
課本p16,描一描,寫一寫(學寫生字:農(nóng)、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