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語文下教案(精選13篇)
三年級語文下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課文中的新字、生詞,積累詞語如“十分羨慕”等。
2.運用“讀一讀段落,畫一畫句子,圈一圈詞語,有感情朗讀”的方法理解課文內容,明白知了失敗的原因。
3.通過與知了的對話,引導學生明白只有目標,沒有努力,是不會成功的寓意。
教學重點:
運用閱讀方法理解文章內容,有感情朗讀。
教學難點:
訓練運用閱讀方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圖片引入新課,板書課題。
正音:了。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讀通、讀順。
2.認讀詞語;理解詞語,積累詞語。
3.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三、精讀課文。
1.學飛前的小知了是一只怎樣的知了。學習運用讀、畫、圈、談理解的閱讀方法,走近知了的內心,理解知了好學、有目標。
2.運用閱讀方法,自己嘗試理解學飛時的知了是怎樣的。鞏固閱讀方法,走近知了內心,進行朗讀等訓練。
3.放手理解學飛后的知了是怎樣的。走近知了的內心,完成朗讀、表達等訓練。
四、總結寓意。
板書設計:
前:好學 有目標
時:怕艱苦 很不認真
liao 不耐煩 又自滿
知了學飛 后: 懊 悔
三年級語文下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感受家鄉的變化,培養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2、繼續學會圍繞總起句寫一段話。
3、培養學生仔細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教學重點:
用總起分述方法介紹一個商店。
教學難點:
寫觀察所得有困難。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1、了解習作要求,感受家鄉變化。
2、學會說一段總起分述的話。
教學過程
1、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2、看圖討論,學習觀察。
(1)圖上是一家水果店,這個殿你看了有什么印象?
(2)如果要寫這一家水果店,你準備寫哪一方面?
給1分鐘準備,同桌可討論交換意見。
(3)圍繞總起句里的重點詞怎樣說具體呢?
(4)指名說一說,集體評議。
3、交流集體參觀的一家小店,討論印象。
1、指導習作。
讀課后“要求做到”部分。
學生可以寫集體觀察的小店,也可寫書上插圖中的小店。對學習好的學生可另外選材。
第2課時
教學目標
1、進一步懂得分述部分要圍繞總起句展開。
2、嘗試自我修改作業中不符合要求的地方。
教學過程
1、指定學生交流。
2、集體修改作文。
例(1):這家水果店真漂亮!商店雖不大,各色各樣的水果可真多啊!柜臺的上方吊著一串葡萄和香蕉,還有許多荔枝、桂圓也綁成一串掛在上面,還有幾只蘋果和菠蘿吊在哪兒吸引著顧客,柜臺上面有一堆西瓜,許多蘋果、香蕉、桔子和梨,把小小柜臺堆得滿滿的。
評改:中心句不明確,應去掉“真漂亮”。
例(2):新開的這家水果店非常衛生。你看營業員戴著白帽穿著白大褂準備迎接顧客,柜臺用彩色瓷磚砌好,上面一點灰塵也沒有。各種水果擦洗得干干凈凈,擺放得整整齊齊。紅色蘋果、黃色的香蕉讓人一見就想去購買。
評改:最末一句與總起句脫離,建議刪去。
3、自我修改作文。
4、眷抄作文。
三年級語文下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了解太陽的特點,激發學生學習自然科學的興趣。
2、了解用列數字、舉例子和作比較等方法來說明太陽特點,并會簡單運用。
教學重點:
了解用列數字、舉例子和作比較等方法來說明太陽特點。
教學難點:
初步學習運用列數字和作比較等說明方法描寫身邊事物。
教學過程:
一、復習回顧
1、復習詞語
2、現實中,后羿能不能射下太陽?回顧太陽三大特點
二、品文悟法
1、齊讀1-3自然段,了解太陽三大特點
2、學習太陽“遠”的特點
(1)課件出示相關段落。
(2)品讀(引導學生體會列數字、舉例子兩種說明方法的好處) 。
(3)教師小結
3、學習太陽其他兩個特點
“大”——重點體會作比較的方法
“熱”——重點體會打比方的方法
三、仿寫運用
課件出示:用列數字、作比較、打比方等方法(可任選其二)寫幾句話介紹一支毛筆。
提示:它有多長多粗,什么顏色,什么材料,形狀像什么……把這些寫下來。
1、學生練說
2、學生練寫
3、展示評價
四、拓展積累
1、觀看視頻《太陽公公的奧秘》
2、推薦課外書
三年級語文下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內容,了解故事所蘊含的道理。
3.培養獨立閱讀能力。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教學準備:
小黑板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揭題
讀課題,看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今天請同學們自己來讀懂這篇課文。
二、 回憶學法、自學課文
想想讀懂一篇文章的步驟是什么?
1、 借助拼音、讀通課文
2、 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3、 圍繞問題讀課文,理解課文。
4、 感情朗讀,談體會
三、 反饋
1、 同桌互讀
2、 抽生讀,檢測讀音
三年級語文下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詞,正確讀寫“憂傷、哀痛、持續、安慰、日月如梭、狂奔、受益無窮、假若”等詞語。
2、聯系上下文和生活經驗,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時間的意義,初步形成珍惜時間的價值觀念和情感態度。
4、搜集有關珍惜時間的名言、諺語。
教學重點、難點
“我”從爸爸的一席話和生活體驗中認識到時間的寶貴;“我”是怎樣和時間賽跑,不斷取得成功的。
教學準備
課文掛圖,投影片,或多媒休課件。
學生搜集有關珍惜時間的名言、諺語
教學時間
二課時
第一課時
1、學會本課生字詞,正確讀寫“憂傷、哀痛、持續、安慰、日月如梭、狂奔、受益無窮、假若”等詞語。
2、聯系上下文和生活經驗,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時間的意義。
4有關珍惜時間的名言、諺語
一、談話式引入
你們都參加過什么體育活動?(跳繩、踢毽、跳遠、跳高、投擲、賽跑……)
其中賽跑我們班誰最快?(請這位同學起立)
大家都說你跑得最快,老師想請你跑回昨天,你行么?(不行!)
為什么?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第三課《和時間賽跑》。
板書課題:3 和時間賽跑
二、 初讀課文。
1、 自讀課文,畫出生字詞。
2、 小組合作,自學生字詞。
要求:讀準字音;
認清字形;
理解生字詞。
提示:查找工具書、跟同學討論、聯系上下文或生活實際、展開想象等方法。)
3、 讀通課文。做到不添字 、不漏字、不讀破句。
三、 檢查自學。
1、 讓學生當小老師,交流自學生字詞的情況 ;師指導書寫(重點指導)
2、學生自由選擇文段參加班內的朗讀,教師檢查朗讀情況分自然段朗讀課文。
3、 請用最明白的語言說說:你都讀懂了文中什么內容?不懂的還有那些?
四學習課文第一至七自然段。
1、讀了這幾個自然段,你有什么感受?(時間太寶貴了;我們應該抓緊時間;時間太無情了,流去不流回……
2、哪些地方給了你這樣的感受?找出來讀一讀。
3、提出你最難理解的地方。
4、根據學生的回答及質疑問難,重點解決思考練習3中的幾個句子:
(1)“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2)“光陰似箭,日月如梭”
可引導學生通過查找工具書幫助理解
(3)“所有時間里的事物,都永遠不會回來了“
這句話是理解的難點,可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或生活實際討論、交流,從以下幾個方面幫助理解、體會。
從父親的話理解這句話
1、 默讀父親的話。
2、結合生活實際,小組討論交流理解父親的話。(引導理解:昨天過去了,就再也回不到昨天;小孩長大了,就再也回不到童年;人死了,就不能復生。這就是 “所有時間里的事物,都永遠不會回來了“的意思。)
3、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段,引導學生學會客觀評價他人的朗讀。
(4)雖然明天還會有新的太陽,但永遠不會有今天的太陽了
這句話是理解的難點,可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或生活實際討論、交流,從以下幾個方面幫助理解、體會。
從我的生活體驗理解這句話。
1、讀“我”的生活體驗。
2、引導學生理解“我”的看法:看到太陽下山,知道一天就這么過完了,看到鳥兒飛到天空,想到明天即使飛同樣的路線,也永遠不是今天了。“我”真切的感受到了時間一去不復返。
3、出示父母或自己小時侯的照片,計算一下自己的年齡,讓學生談談自己的體會,從中感受到“時間一去不復返”。
4、同學互相推薦鼓勵,有感情地朗讀“我”的生活體驗。
五、 小結。
1、讓學生說學習后的收獲
2、交流搜集到的有關珍惜時間的名言、諺語
六、 布置作業。
1、 書寫生字詞。
2、當一名小記者,采訪周圍的人,請他們談談對時間的看法。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寫寫自己的感想。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聯系上下文和生活經驗,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
3、 體會時間的意義,形成珍惜時間的價值觀念和情感態度。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珍惜時間的意義。
教學難點:
體會“假若你一直和時間賽跑,你就可以成功”的含義。
一 、理解標題導入
齊讀標題,對這一標題你是如何理解的?
(指導理解:由這一標題你會想到什么? 賽跑 其目的是為了什么? 超過別人,獲取勝利 那么本標題可以如何理解? 超越時間 那究竟如何才能夠超越時間呢?下面,就讓我們打開書,看一看作者是如何來與時間賽跑的?結果誰贏了?)
二、 學習第八自然段。
1 小組合作: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邊讀邊思考:“我”和時間賽跑,課文寫了幾件事?
2、 在書中標上序號,并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地說說內容要點。
3、 畫出寫“我”跑贏了時間的感受的句子,讀一讀。
4、 追問學生:你跑贏了時間了嗎?了解昨晚完成作業的時間。
5、 指導朗讀,體會“我”與時間賽跑取得成功的快樂。力求體現出跑在時間前面的勝利者的喜悅和自豪。
三、 學習第九、十自然段。
1、 指名讀課文,說說作者和時間賽跑后的體會,聯系上下文理解“受益無窮”。
2、 自由讀課文,找出最能表達“我”和時間賽跑深刻體會的句子,并做上標記。
3、 投影或課件出示句子:“假若你一直和時間賽跑,你就可以成功。”
(1) 讀讀句子。用換詞法理解“假若”。
(2) 小組合作討論:你同意這個說法嗎?平時生活中,你或者你知道的人有過這種經歷嗎?(可以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名人的事例來談談自己的看法。)
4、 投影出示填空題。
(1)在戰斗中和時間賽跑, ;在工業生產中和時間賽跑, ;在比賽中和時間賽跑, ;在科學研究中和時間賽跑, ,在學習上和時間賽跑, 。
(2) 你身邊的人,是參加什么工作的?對于他們來說,珍惜時間意味著什么嗎?
采訪幾位同學,請他們來談一談
5、 指導朗讀第九、十自然段。
四、 談體會、拓展思維
2 你平時是怎樣珍惜時間的?今后,你準備怎樣珍惜時間?
五、 布置作業。
1、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語言過渡:
作者在后來的二十年里,因此受益無窮。有人說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長而又最短,最容易被人放棄而又最值得珍惜的就是時間。你們知道對于我們,包括我們周圍的人特別是已經參加工作的人來說,珍惜時間都意味著什么嗎?
2、 采訪幾位同學,請他們來談一談
3、 我想此時此刻,在座的老師們一定也是感慨頗多,想不想知道老師們是怎樣的想法?隨即采訪兩位老師。
4、可是你們知道嗎?人們往往忽略時間的悄然流逝而留下不盡的悔恨。(老師用流沙河的《攬鏡》表達自己的感受。)
5、我送給了你們這份禮物,想一想你們送給老師什么?
學生送給老師珍惜時間的名言警句、諺語詩詞。
6、學習最后一個自然段:
此時此刻,如果你有什么要告誡和勉勵自己,你會說——
會有那么一天,你真的為人父母,如果有什么要告誡和勉勵自己的孩子,你會說——
(全體起立,面向臺下)現在,如果給你一個機會,讓你用一句話和臺下的老師們共勉,你還會說——
7、下課。
板書設計:
和時間賽跑
不懂——消極等待——積極地賽跑
受益無窮
三年級語文下教案 篇6
一、學習目標
1.認識“陡、鏈”等6個生字。會寫“爬、峰”等11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峰頂、似乎、忽然”等12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讀好對話,讀出不同人物的語氣和心情。
3.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我”和老爺爺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堅定信心戰勝困難的過程。
4.懂得善于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培養學生從小不怕困難、奮發向上的品格。
二、教學重、難點:
1.通過對詞句的理解,弄清“我”登天都峰后的思想變化。
2.讀懂課文結尾的一句話。
三、課前準備:
1.生字卡片。
2.教學掛圖。
3.收集有關黃山天都峰的VCD、圖片、文字介紹等。
四、教法設計:邊讀邊想法。
五、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了解課文大意。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揭題導入
1.初步了解天都峰及“鯽魚背”
看天都峰的風光片或圖片,由學生展示自己找到的天都峰的資料并作介紹。說說“鯽魚背”名稱的來歷。
2.導語激情,揭示課題
天都峰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險,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掛在陡峭的山巖上,使許多游客望而生畏,能夠登上山頂的人,真可稱得上是“勇士”了!我們認真地閱讀課文,勇攀高峰,一定覺得大有收獲。讓我們一起去“爬天都峰”吧。(出示課題,齊讀課題)
二、自讀課文,學習生字
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如:自由朗讀、圈點生字,同桌互聽互讀等。要求把字音讀正確,把課文讀通順。
自學生字,讀準字音,想辦法記住字形。
檢查生字詞自學情況。
小組內拿出生字、詞語卡片,互相認讀、正音。
全班開火車賽讀,比一比哪一組讀得既響亮又準確。
小組交流各自學習生字、巧記字形的方法。
推選讀得好的同學當小老師,領讀生字詞
三、再讀課文,了解大意
邊讀邊想,簡要回答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暑假里,爸爸帶我去爬天都峰,“我”與一位素不相識的老爺爺相互鼓勵一起登上天都峰。)
四、識記字形,指導書寫
1.認讀要求寫的11個字,并分別組詞。
2.與熟字比較,識記字形
峰——蜂:“蜜蜂”是昆蟲,所以“蜂”是“蟲字旁”;“峰”指的是山的尖頂,跟“山”有關,所以是“山字旁”。
辮——辯、辨:三個字的左右兩邊都是“辛”,關鍵要看中間。和言語說話有關的是“辯”;“辨”要用眼睛看,自然要加上“眉毛和眼睛”;“辮”和發絲有關,中間是條“絲”。
3.練習書寫。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邊讀邊想,說出“我”和老爺爺是怎樣爬上天都峰的。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生朗讀課文。
2.師引導:作者寫爬天都峰,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討論后使學生明白:因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準確反映出登山的費力、艱難。
2.(出示天都峰的多媒體畫面)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想象,把文中的話變成自己腦中的“畫”。
學生練讀后指名交流、教師評議,引導學生感受天都峰的險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二、深入讀議,體會我們互相鼓勵爬上峰頂
1.在爬山之前,望著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讀課文,圈點勾畫,想想從哪些詞語、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懼的心理。
指名交流,出示并指導讀好問句“我爬得上去嗎?”、感嘆句“真叫人發顫!”以及語氣詞“啊”“哩”等,讀中體會“我”缺乏自信、畏懼退縮的心理。
2.結果“我”爬上峰頂了嗎?自由讀文。
3.生根據課文內容質疑
師篩選出問題:“我”看到了什么從而下定決心爬上峰頂呢?他們是怎樣爬的,他們爬上去了嗎?他們為什么能爬上去呢?
4、讀讀議議,釋疑。
a..“我”和老爺爺的第一次對話。他們所說的話中都帶有一個“也”字,經過討論,讓學生體會到:天都峰這么高,又這么陡,你年紀這么小(這么大)怎么也來爬呀,表面上是雙方都有懷疑,其實是對雙方表示敬慕,說明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難,勇于攀登的精神。弄懂句意后,教師可再讓學生討論這兩句對話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讀出來,并指名做朗讀練習。讀出示第4段重點句,引導學生深入討論交流,從中感受到“我”受老爺爺爬山鼓勵而下定決心爬上峰頂的內心活動。
b.我們是怎樣爬天都峰的?讀句子找出重點詞語加以體會。
自由讀6、7自然段,畫出描寫爬山動作的詞語。
學生讀書圈劃。
課文中用“奮力”“一會兒……一會兒”“手腳并用”“爬呀爬”“終于”等詞語,既突出了爬天都峰的艱難,又表現了他們不怕困難的勇氣。
引讀第7段,從“終于”二字上體會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悅。明白他倆始終相互鼓勵,老爺爺也是受到“我”的勇氣鼓勵爬上峰頂的。指導朗讀。
C.“我”和老爺爺的第二次對話。思考討論:“我”和老爺爺為什么互相道謝?在討論中應讓學生注意到兩個人的話中都有“勇氣”一詞。讓學生認識到一個人只要有決心,有勇氣,再大的困難也可以克服。
三、總結課文,聯系生活、實際談感受
1.讀爸爸的話,討論:“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爺爺是怎樣互相“汲取”力量的?
2.你從“爸爸”所說的話中懂得了什么道理?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聯系生活實際談自己的收獲。
教師評點:在人與人相處中,要相互學習,相互鼓勵,共同進步,不管多大的困難也能克服。
三年級語文下教案 篇7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今天有這么多人聽課,彭老師真是好緊張啊!同學們能不能用掌聲鼓勵鼓勵我呀!同學們熱情的掌聲,使我充滿了自信,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29課《掌聲》。請同學們伸出手和老師一起書寫課題。看到題目,你都知道些什么呀?(誰鼓掌?給誰?為什么?)要想解決這些難題,必須把課文讀懂才行。現在我們就帶著問題一起學習這篇課文。
二、初讀課文,學習字詞
1、自由讀文:
首先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對照拼音,把不認識的生字讀準。
2、同桌合作讀:
同學們剛才讀得非常認真。現在同桌互讀課文,讀的同學把字音讀準,聽的同學當好小評委。
評:得到幫助和幫助別人的同學分別舉手示意,咱班同學真是團結互助的好孩子。
3、齊讀字卡:
生字掌握得這樣好,生字寶寶可要考考你們的眼力了,有信心把字讀準嗎?如果你認識它就大聲地叫出它們的名字吧!
4、詞語中復現生字:
生字掌握的這樣好,不服氣的字寶寶可帶著伙伴來考驗你們了,還能認識它們嗎?(全班開火車讀,強調多音字調、落,)誰能做好上課認真聽講的姿勢?
5、句子中復現生字:
就知道這些問題難不倒你們,這次淘氣的字寶寶又來到句子家族了,這次還能戰勝他們嗎?誰來讀一讀這句話。(課件)
6、認讀要寫的字:
哇,你們太棒了。這次生字國王可動怒了,又派來幾個字寶寶考查我們寫字基本功。我真擔心你們要輸給它們了!(課件)快找同桌讀一讀,試著給它們組個詞。
7、寫上下結構和半包圍結構的字:
(1)畫字:
生字都認識了嗎?誰能快速找出上下結構和半包圍結構的字?
(課件展示,注意愿是半包圍結構。)
(2)觀察:
找得真全面!現在我們就把這兩種結構的字練寫幾個(課件)仔細觀察,這3個字怎樣才能寫正確?寫美觀?(指名回答)
(3)練寫:
感謝同學們善意的提醒,請大家伸出手和老師共同練寫這3個字。
(強調勢的筆畫。)
(4)展評:
誰來評一評他的字是否正確?是否美觀?
(5)練寫共它字:
根據我們剛才總結的寫字方法,把3個字中你認為寫得不好的字再練寫一個,然后把這兩種結構中其它的字各練寫一個,最后同桌互相評一評。
三、再讀課文,感知內容
1、我們的生字學的這樣好,肯定能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了。現在我們就結合同學們提出的問題,找同學讀一讀課文,看你能解決哪些疑問?(指名讀課文)
2、同學們真善于思考,現在請大家默讀課文想一想:本文圍繞掌聲寫了一件什么事?
評:你真是細心讀書的好孩子/你真是個善于總結的好孩子。
(設疑:英子為什么會發生這么大的變化呢?我們下節課學習。)
三年級語文下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會認“嫉妒”等13個生字。會寫“匠、替”等14個生字。能夠正確讀寫“石匠、抄寫”等14個詞語。
2.正確、流利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我”和克萊諦爭吵事情的前因后果。
4.初步懂得同學之間應該團結友愛,相互寬容,并學著處理同學之間發生的小問題。
教學重難點:
1.正確認讀本課要求會認會寫的字詞、正確書寫生字詞。
2.弄懂“我”和克萊諦之間爭吵事情的經過。
3.認識同學之間應該團結友愛、互相包容的美好品質。
課前準備:
1.預習課文,把課文多讀幾遍,讀正確流利。
2.不理解的字、詞和有關知識可以通過查字典、詞典解決。
3.生字、新詞卡片。或者問題小條幅。(有條件的可屏幕出示課件:句段、
問題或者字詞等,詳見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我們的童年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它如一條小河不停地翻騰著浪花,
而每一朵浪花都有一段動人的故事,這些故事有時是歡樂的歌,有時卻是一絲絲
煩惱。我們在一起共同學習和生活的同學們,難免有這樣那樣的磕磕碰碰。那么,
你與同學有過爭吵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15課——《爭吵》。誰來讀一讀課題?
──《爭吵》(板書課題或屏幕出示)。(生讀,再教大家一起讀。)
讀了課題,你有什么問題和想法?(生可能:誰和誰爭吵?為什么爭吵?怎
樣爭吵,結果怎樣?)
二、初讀課文,認讀生字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把課文讀通順、讀正確。遇到
難讀的字、句子多讀幾遍,別忘記了給自然段標序號。
2.感知了課文,讀通了字句,接下來,我們把要認的生字放進這些詞語里
來認讀。請你和同桌互相來讀一讀,如果讀錯了就請你給他糾錯。然后抽生讀:
(板書或屏幕出示詞)
嫉妒 服侍 承認 緣故 原諒 防御
戒尺 高尚 胳膊肘 瞟 罵 哼
3、讀得怎么樣?誰來評價一下?然后你讀讀,再大家讀。
4、哪些詞語的讀音要提醒大家注意?(生說要提醒注意的字音。)
5、大家把這些詞語再來讀一讀吧。
三、再讀課文,學習內容
1、這篇課文很長,如果按照上學、放學、回家的時間順序,那么寫上學部分應該是哪幾個自然段呢?(抽生答:第1——8自然段。)那么放學后又是哪幾個自然段呢?(抽生答:第9——13自然段。)那最后一段呢?(抽生答:第14自然段,寫家里發生的事。)
2、我們分三部分來讀課文。第一部分誰來讀?其他同學邊聽邊想:誰和誰爭吵?他倆為什么吵架?(抽生讀第1——8自然段。)
A、隨機指導讀句。(例:要是你錯了,別人打你,你千萬不要還手,只要防御就是了。)
B、課文在寫誰和誰爭吵?為什么爭吵?知道嗎?(抽生答)
C、把兩個問題答案連起來說。(可用關聯詞連起來說)(答案可能:因為克萊諦把我的本子弄臟了,我報復他,把他的本子也弄臟了。所以,我和克萊諦發生了爭吵。)相機板書或屏幕出示:
弄臟
克萊諦—— “我”的本子
報復、弄臟、爭吵
“我”————克萊諦的本子
3、后來這兩人又是怎么和好了呢?(抽生繼續讀第9——13自然段。)然后讓生說出答案。(可能說課文原句也好:克萊諦讓我們像從前那樣做他的好朋友,我答應了。)相機板書或屏幕出示:
弄臟
克萊諦—— “我”的本子 克萊諦原諒了我
報復、弄臟、爭吵——————和好
“我”————克萊諦的本子
過渡:是的,好朋友握手言和,高高興興地回到了家。那回到了家又發生了什么事情呢?
4、誰來說說回家后又發生了什么事情呢?(抽生說)(可能答案:爸爸批評了我。)相機板書或屏幕出示:
弄臟
克萊諦—— “我”的本子 克萊諦原諒了我 爸爸
報復、弄臟、爭吵——————和好————教育我 “我”————克萊諦的本子
5、那誰能把我和克萊諦為什么爭吵,是怎么和好的,回家后又發生了什么事情連在一塊兒完整地來說一說呢?
A、自己先準備一下,可參考板書或者屏幕上的事件過程,然后想好了來說。(抽生可能答案:克萊諦把我的本子弄臟了,我報復他,把他的本子也弄臟了。于是,我和克萊諦發生了爭吵。后來,克萊諦原諒了我,我們又和好了。回家后,爸爸教育了我。)
B、說得怎么樣?評一評。(抽生評)
四、學習生字詞
過渡:了解了課文事情的經過,現在,請同學們把書翻到63頁,看看田子格上的生字,再到文中去找一找帶有這些生字的詞語,把它們用橫線畫一畫,再來讀一讀。(生文中找字畫詞。)
1、找到了嗎?看看是不是這些詞:(板書或屏幕出示:)
石匠 抄寫 墨水 肩上 畢竟 既然 戒尺承認 緣故 憤怒 縮回 罵 替 扛
2、齊讀詞語。
3、爭做寫字小老師:哪幾個字容易寫錯,該怎么寫,請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
“承”字8畫,第2筆為“彎勾”。
“緣”字,注意右邊的寫法以及筆順,“緣”的右上兩筆是撇折、橫撇、“憤”字,共有12畫,書寫時注意間架結構。
“既”的右邊第二筆是豎折。
“戒”,里面是橫、撇、豎。
4、把生字詞抄寫在本子中,要求字的筆順正確,間架結構恰當。
五、小結
今天,我們了解了《爭吵》一文的前因后果,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我們同學之間不應該為一點小事就發生爭吵,而應該團結友愛,互相關愛,相互寬容,做文明有禮的好學生、好朋友。
板書(或屏幕):
15、爭吵
弄臟
克萊諦—— “我”的本子 克萊諦原諒了我 爸爸
報復、弄臟 、爭吵——————和好————教育我 “我”————克萊諦的本子
三年級語文下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默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理解小徒弟的畫為什么能得到畫師的稱贊。
2、結合生活實際,培養“向別人沒想到的”這樣的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
默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
理解小徒弟的畫為什么能得到畫師的稱贊。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根據自學提示,自讀自悟
1、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2、邊讀邊想,文中寫了一件什么事?用筆畫出三個徒弟各是怎樣畫的句子。
3、說說小徒弟的一為什么能得到畫師的稱贊?
二、匯報交流
1、 同桌互相檢查
2、指旬讀,想機指導讀流利。
交流思考問題: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事? 說說為什么師父夸小徒弟畫得好?好在哪里? (根據交流,重點讀師父說的話,體會好在哪里?)
三、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重點讀好三徒弟各是怎么畫的,以及師父的話、四、總結,隨文閱讀
總結:一張紙,即使畫滿了駱駝,也是有數的,兩小徒弟不公畫法簡潔,而且利用山路轉彎,只畫了兩頭行走的駱駝,意味深長,給人無限想象。這就是想別人沒想到的,只有這樣,才會把事情做得更好,才能創新。你通過讀書或在生活中發現還有沒有這樣的事?(自主談,教師也交流自己知道的事)
隨文閱讀《踏花歸去馬蹄香》,畫一畫,看看誰想別人沒有想到的。
五、課外拓展。
課外收集一個這樣的故事講給同學聽。
把課文中的事像畫師那樣考考家人,看他們誰想得更妙。
【教學評價方案】
1 達標測評
參評人數( )
注:表內【人數】為達標人數。
2 教學反思
三年級語文下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細讀課文,了解蜻蜓的知識,懂得蜻蜓是益蟲;能用上課文中的有關語句和自己搜集到的資料介紹蜻蜓,從而增強保護動物的意識,激發探究有關動物的科學知識的興趣。
3、研讀文本,以讀促寫,能模仿課文的寫法來介紹一種小動物。
教學重點:
了解蜻蜓的知識,懂得蜻蜓是益蟲,并能用上課文中的有關語句和自己搜集到的資料介紹蜻蜓。
教學難點:
研讀文本,以讀促寫,能模仿課文的寫法來介紹一種小動物。
教學準備:
課本掛圖
教學過程:
一、復習詞語
(1)揭示課題
(2)指名讀。
(3)集體讀。
(4)提問:課文講述的是一件什么故事?
(5)過渡,導入新課
二、學習新課
1、提出讀書要求:請同學們仔細閱讀課文710節,從陶先生和小朋友的對話中,你對蜻蜓又有了哪些了解?
2、學生自主閱讀。
3、組織交流。
4、找出蜻蜓的尾巴和眼睛各有什么特點?完成下列表格
5、指導朗讀。
6、默讀比較,發現課文中描寫蜻蜓尾巴和眼睛的兩句話在寫法上有什么共同點?
7、師講解蜻蜒點水
8、檢查預習情況:說說蜻蜒的翅膀是什么樣子的?有什么作用?
9、遷移練習:
10、學習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師:(過渡)看起來普普通通的蜻蜓卻如此神奇,孩子們聽得都入神了。(引讀最后一節)
孩子們入神地聽著。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說:把它放了,好不好?說著,把蜻蜓還給翠貞。(尊重學生,相信學生有這樣的覺悟,讓學生自覺自愿地放飛蜻蜓)翠貞看看小伙伴們,孩子們紛紛說:放了它,放了它,讓它回家去。(焦急的心情,希望蜻蜓早回家。)翠貞張開小手往上一送,蜻蜓張開翅膀向空中飛去。
如果你就是蜻蜓,你想對人們說什么?
指導朗讀:將這些描寫陶先生的句子讀一讀,看看陶先生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三、總結全文。
1、聽錄音朗讀課文
2、學完這篇課文,你都有什么收獲?
3、師生小結
四、布置作業
觀察身邊的小動物,學習課文的寫法來介紹一種小動物。
三年級語文下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課文,體會作者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激發人們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學會本課認讀生字10個,會寫9個。
3、了解詩的結構,了解本詩運用擬人、比喻的寫法把詩句寫的更加生動形象。
4、有感情的朗讀這首詩。
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詩的結構,了解本詩運用擬人、比喻的寫法把詩句寫的更加生動形象。
教學準備:
投影儀、錄音機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情導入
同學們,在美麗的大森林中,有一塊美麗的草坪,他是小動物們的樂園,小動物們都說他非常美麗,你們想去看看嗎?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吧。板書課題:草葉上的歌
二、學習課文
1、自讀課文,把自己不認識的字畫出來,問一問身邊的同學或字典小老師,解決生字問題.
2、檢查閱讀情況,進行分小結指讀。
3、聽錄音朗讀,邊聽邊想:這是一塊怎樣的草坪?
4、綠茸茸、亮晶晶、笑盈盈通過這三個詞,你覺得這塊草坪怎樣?
這一小結應該怎樣讀。請同學們先自己讀一讀試一試,然后再讀給同桌聽一聽。
5、教師指讀,學生評價。
6、分小結學習課文。
1)你認為什么樣的草坪最美?你從哪感受到的?
讓學生通過自己閱讀,找到自己最喜歡的內容。
a、沉思了一冬的大森林,掙開明亮的眼睛。讀了這句話,你感受到了什么?
溢出說明什么?
這一小節寫的這樣美,仿佛寫出了森林老爺爺經過沉睡忽然醒來,我們應該怎樣讀這一小結。
讓學生在小組中進行朗讀,教師配上音樂。
如果我們把冬天的森林比作老爺爺,那春天我們可以把它比作什么?
b、酣睡的露珠、快樂的探身相迎,這里把露珠當作了什么來描寫。映照春色的一面明鏡讀到這里,你又感受到什么?
這樣充滿生機的草坪,你們喜歡嗎?我們應該怎樣讀著一小節。讓學生帶著動作的自由朗讀。
c、騰空、發出笑聲、醉入花叢、舞步輕盈,通過這些快樂的詞語,我能夠感受到生活在這里的小動物們是多么開心,讓我們一起來讀這一小節吧!
d、溫柔的和平、搏動的生命、綠色的云影讀到這里,你想說些什么嗎?
讓學生談出自己內心的感受。
三、美讀課文
為學生提供條件,進行配樂朗誦。
你喜歡朗讀哪一小節,就來朗讀哪一小節。
第二課時
一、朗讀復習
1、朗讀課文。
2、想一想,詩歌的第一小節和后面幾個小節之間是什么關系?
讓學生聯系上節課所學的知識,進行自主的分析。
3、找一找,你認為課文中的那些句子寫的最好,你最喜歡?為什么?
讓學生在閱讀中感受擬人、比喻在文章書寫過程中的重要性。
二、學習生字
1、復習認讀的字
采用重點檢查學困生的方式,對生字進行鞏固。
曈的讀音要進行重點糾正。
2、教寫生字
進行認真的觀察,說一說,哪個字你認為最難寫。
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讓學生之間先進行交流。
重點指導學生學習淅字,注意他是左中右結構。
酣指導學生進行重點書寫。
學生練寫,教師巡視檢查。進行適時指導。
三、總結
在這么美麗的草坪上,我們應該做些什么?
讓學生產生強烈的環保意識。
三年級語文下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1、有聲有色地講述課文內容,講后互相評價。
2、訓練學生在講述中準確使用本課積累的好詞語,正確使用表示范圍的詞語。
3、在講述中加入自己豐富的想像,使內容更生動。
4、教育學生加強環保意識,熱愛大自然。
教學重點:
有聲有色地講述課文內容,講后互相評價。
教學難點:
在講述過程中準確地使用本課積累的好詞語,正確使用表示范圍的詞語,并加上自己豐富的想像。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詞語字條。
教學過程:
1、回憶、導入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一課?(指名說并板書課題)
誰來說說上節課你學到了什么?
生答:a朗讀課文,做到正確流利
b懂得了一些詞語的意思,如:安居樂業、置若罔聞……
c知道了課文可以分三部分
d知道了每部分主要講了什么。(具體說說)
2、今天,大家還想學到什么?
3、歸納學生所答,出示教學目標。
4、同學們想用什么方法來學習課文?(講故事)
為什么要用講故事的方法?(課文故事性較強,對話不多)
講故事應注意什么?
5、歸納學生回答,出示講故事要求(大屏幕)
a有聲有色地講故事,內容完整。
b用上一些文中的好詞語及表示范圍的詞語。
c加上自己豐富的想象,使故事更加生動。
6、小組合作,選取喜歡的一部分,按要求講故事,教師巡視指導。
大約準備15分鐘左右,小組匯報,其他小組評價。評價時,也要注意引導學生按剛才提出的講故事的要求評價,并具體說出他們所用上的好詞句好在哪,以及想像的是否合理,有什么好處。如果詞句使用不當或想像不合理,可以進行補充和修改。
教師隨機出示本課應積累的詞語和一些表示范圍的詞語。
如:安居樂業置若罔聞萎靡不振鳥語花香
鋪天蓋地手舞足蹈無影無蹤躍躍欲試
大臣們任何人妖魔鬼怪
7、森林王國為什么會消失得無影無蹤?
通過讀這個故事使你懂得了什么?
8、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圍繞課前目標說具體些)
希望同學們都來做保護環境的小衛士,使我們的家園變得更美麗!
板書設計:
安居樂業
失蹤的森林王國 砍樹破壞環境
無影無蹤
愛護環境 植樹造林
三年級語文下教案 篇13
學習目標
1.認識“樺、胸”等5個生字。會寫“郊、散”等12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郊外、散步、胸脯”等14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系上下文,讀懂文中的語句。
3.了解列寧用愛鳥之情感染、啟發孩子放鳥歸園的故事,體會列寧愛鳥更愛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錯就改是誠實的表現。
重、難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系上下文,讀懂文中的語句。
2.了解列寧用愛鳥之情感染、啟發孩子放鳥歸園的故事,體會列寧愛鳥更愛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錯就改是誠實的表現。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方法:合作交流讀中感悟
第一課時
一、交流資料合作學習
1.出示列寧照片,這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導師列寧同志。利用課前預習收集的資料,談談你對列寧的了解。
(1)學習小組交流資料(教師下組參與,發現有價值的交流資料)
(2)全班交流
2.學生交流后,教師小結簡介列寧。今天要學習的這個故事,就是一個發生在偉大領袖列寧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
3.板書課題。
二、讀通課文,自主學習
1.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標好自然段序號。
2.指名逐段朗讀課文,檢查自讀情況。重點指導讀準“散(sàn)步”、
“胸(xiōng)脯(pú)”、“白樺(huà)樹”。注意“誠”“病”“蹦”讀后鼻音。
3.賽讀課文,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讀書競賽,互相提提意見、幫助別人讀得更好。
三、指導學習,讀懂第1自然段
1.指名讀第1自然段,說說了解到了什么。
2.課文是怎么描寫這三只灰雀的?找出來讀一讀。
說說哪幾個詞語用得好,借助多媒體動畫,相機理解“婉轉”、“來回跳動”、“惹人喜愛”。
3.教師引讀列寧喜愛灰雀的句子,體會列寧心中的感受,指導朗讀第一自然段。
4.巧妙結尾、設置懸念:第二天,那只深紅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見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寧和小男孩圍繞著這只灰雀發生了一段怎樣的故事呢?下節課繼續學習。
四、課堂作業
1、抄寫詞語表中列出的本課的詞語。
2、畫出不理解的詞語或句子。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激發興趣
1.貼出三只灰雀在枝頭歡歌、跳躍的圖畫。
聽,三只灰雀在枝頭歡蹦亂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愛。列寧每天散步都來到這兒,和它們打打招呼,問候問候它們。可有一天,列寧發現有一只灰雀不見了,那只灰雀到哪兒去了呢?
二、深入學習,讀懂第3至10自然段
1.自由輕聲讀一讀課文3-10自然段,哪幾段是列寧說的話,哪幾段是小男孩說的,找一找、讀一讀。
2.屏幕出示課文3.5.7.9自然段,請大家讀列寧的這幾句話,仔細體會列寧這些話的意思。
a.學生交流。哪句話特別有體會,可以說一說,也可以把體會到的用朗讀來告訴大家。
b.列寧的著急、擔心、惋惜、關心集中表達了列寧對灰雀的一種情感。用一個詞來概括,是什么?板書:愛。
3.聰明的孩子,有誰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從課文哪兒看出來的?出示4.8.10段。
a.各自練讀這幾段話,指名朗讀檢查。指導讀好“一定會飛回來的!”教師運用手勢,指導學生加強語氣。
b.讀后體會:這時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c.男孩為什么要捉走這只灰雀?他對灰雀的喜愛和列寧對灰雀的喜愛有什么不同?小組討論、發表看法,相互補充,匯報體會。
5.相機小結:列寧的愛是給鳥自由,男孩的愛卻奪去了鳥的自由,列寧才是真正的愛鳥!
6.細細體會列寧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讀3-10自然段,
三、合作交流,讀中感悟
1.在列寧真愛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樹林,看,它們又在枝頭歡唱了。
多媒體投影顯示:列寧和小男孩在白樺樹旁看著灰雀。
2.自由朗讀11-13自然段。
3.讀了這幾段,你會提出什么問題嗎?學生交流、提出疑問,如“列寧為什么要問鳥?鳥怎么會說話呢?”等等。
4.小組討論,解答上面列出的兩個關鍵問題。教師參與討論、引導學生深入體會,列寧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傷害這個可愛的小男孩的心,這就是對孩子的愛!
5.你們一定也和列寧一樣,為鳥兒重歸自然、為孩子改正錯誤而高興吧!拿起書來,美美地讀讀課文最后三個自然段。
6.小結板書,總結課文。
四、收集故事、積累提高
1.學了這篇課文,你發現了什么?大家一起來說說。
2.收集列寧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讀一讀,開展講故事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