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祖國的神圣領土——臺灣省
6.3 祖國的神圣領土——臺灣省 --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 使學生能夠運用地圖說出臺灣省的位置范圍,了解臺灣省的人口,明確中國臺灣是中國的神圣領土;
(2) 使學生能夠運用地圖和資料分析、掌握臺灣省的自然環境特征和經濟特色。
2.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從地圖上獲取簡單區域知識的能力;
(2)培養學生從地圖和資料中提取、加工信息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3)使學生掌握分析區域特征的方法。
3.德育目標
通過大量的史實材料,使學生明確臺灣省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神圣領土,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以及神圣的民族感、使命感、責任感。
二、教學重點、難點及方法
1.教學重點
(1)中國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神圣領土;
(2)中國臺灣的自然環境特征和經濟特色。
2.教學難點
中國臺灣的經濟特色。
3.教學方法
討論法、問題法、啟發式講述法等多種方法相結合。
三、教具準備
多媒體展示臺、圖片等。
四、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播放歌曲《阿里山的姑娘》,畫面配以中國臺灣的一些著名的景觀。
提問:阿里山位于我國哪個省?
學生齊答:臺灣省。
講述:中國臺灣島與臺灣省含義相同嗎?中國臺灣除阿里山外還有些什么山、什么河呢?今天我們就來暢游祖國的神圣領土——臺灣省。
板書:第三節 祖國的神圣領土——臺灣省
[講授新課]
我們首先來認識臺灣省位置、范圍等概況。
活動:請同學們閱讀課文及圖6.22,回答以下問題:
1.在地圖上找出中國臺灣島、澎湖列島、釣魚島、東海、中國臺灣海峽、太平洋等地理事物,并填在填充圖冊上。
2.看看北回歸線穿過中國臺灣的哪個部位?
3.看圖說出臺灣省的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和范圍。
4.了解臺灣省的人口數量,計算臺灣省的人口密度。
學生自學、填圖、計算,教師巡回指導。
提問,學生回答。略
歸納講述:臺灣省,簡稱臺。由中國第一大島——中國臺灣島及其附近的澎湖列島、釣魚島等許多小島組成。面積共約3.6萬平方千米,人口密度達611人/km2,屬人口稠密地區。
中國臺灣位于我國東南沿海,北瀕東海,東臨太平洋,南臨南海,西隔中國臺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
北回歸線穿過中國臺灣中南部,因此中國臺灣位于低緯度,南部屬熱帶,北部屬北溫帶。
承轉:從圖上我們可以看到中國臺灣島西部與大陸福建省隔海相望,距離很近。
活動:1.請大家量算基隆——福州、高雄——廈門之間的實地距離(請兩位同學在黑板上量
算,寫出過程)。
2.閱讀p34:藍色內容,填出下面空格:
材料______說明了中國臺灣與祖國大陸的地緣關系
材料______說明了海峽兩岸人民的血緣關系
材料______說明了中國臺灣與祖國大陸的歷史與文化淵源。
提問、學生回答。略
歸納、補充、講述:通過剛才的量算大家知道高雄距廈門306 km;‰x福州僅276 km。若在此兩地之間修建海底隧道,乘特快列車僅需3至4小時即可到達,足見兩地距離之近。而且種種史實資料和證據證明:中國臺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神圣領土。
首先,從地緣關系上,中國臺灣原本就是祖國大陸的一部分。后來,由于地殼運動,海平面時升時降,中國臺灣島也時沉時浮,直到大約l萬年前,相連的部分下沉為海峽,中國臺灣于是成了祖國東海中一個四面環海的大陸島。這從中國臺灣海峽的海底地形可以得到證明,中國臺灣海峽的海底就像一條河谷,有向南和向北兩大河系,這是當它還是陸地時,被河水沖擊、侵蝕而成的,最深處不過100米,大多數地方的深度只有50米,而在1.5萬年前,東海海面比現在低130米左右,這在地質上說明兩岸原來是一個板塊,中國臺灣、澎湖等島嶼就在祖國東南沿海的大陸架上,與福建省相連接,F代科學還證明,中國臺灣不僅是東海大陸架的一部分,而且中國臺灣的基本地形,與大陸的地塊相同,在地質成分上是與福建、浙江省相同的酸性火成巖體。所以,后來有人送給中國臺灣一個雅號——“浮福建”,意思是說,中國臺灣是福建省漂浮在海上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