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節“東南僑鄉”——福建省
教學目標:
(一)運用地圖,了解福建省的地理位置。地形特點和氣候特征。
(二)了解其豐富的森林資源、水產資源和豐富的旅游資源。
(三)了解福建省作為僑鄉的優勢及其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
(四)了解福建省各主要沿海城市的分布,并總結出城市分布的一般規律,培養學生對地理事物和地理現象進行分析、歸納和綜合的能力。
(五)培養學生運用適當的方法和手段,表達自己學習的體會、看法或成果,并與別人進行交流、合作的能力。
教學重點:福建省作為僑鄉的優勢
教學難點:福建省作為僑鄉的優勢及其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
教學方法:探究教學法
教具及設備: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0.5課時
新課導人:
上節課我們了解了浙江,繼續沿海岸線南行,就進人了福建省。讓我們一同走進福建,了解福建。
對福建省“自然環境”進行講述時,可運用“中國政區”圖和“福建省地形”圖,提出下列問題:
1.福建省位于我國大陸的什么方向?
2.與福建省相鄰的省有哪些?福建省與我國哪個省隔海相望?
3.福建省的地形特征是什么?
4.福建省的主要氣候類型是什么?
由于學生前面已學了多個省級行政區劃的自然環境,對讀圖、析圖有一定的基本知識,因此教師可以以提問的形式展開教學,通過問答讓學生了解福建的地理位置、地形特點和氣候特征。(福建省位于我國東南沿海,與臺灣省隔海相望,陸地上分別與我國的浙江、江西、廣東為鄰。地形以低山丘陵為主,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屬于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講述福建的“森林資源”時,指出福建省是我國第四大林區,森林覆蓋率高,竹林面積廣。其次,結合學生所熟悉的瓜果、茶葉、名貴藥材來展開教學,進一步強調其豐富的物產資源。
講述福建的“海洋資源”時,教師可略講,因為學生在前面已學習了其地理位置,知道福建是位于我國東南沿海的一個省份,因而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
在講述福建省作為我國“著名僑鄉”的省區時,可按以下步驟進行:
1.請學生朗讀教材p.48正文第二段。
2.提問:福建省的旅外僑胞和華裔大約有多少?(1000多萬。)
3.討論:廣大僑胞和華裔是如何促進本省社會經濟發展的?
4.教師用多媒體保件展示出以下提綱,然后逐條小結:
(1)直接投資,緩解福建發展的資金矛盾;(2)智力支持,加快福建科技興省進程;(3)貿易合作,擴大福建產品的貿易市場;(4)牽線搭橋,推動福建對外合作交流;(5)捐款捐物,促進福建公益事業的發展;(6)私人匯款,改善僑眷的生活生產條件。
補充:華人華僑通過直接投資,緩解了福建發展資金的矛盾。改革開放20多年,福建的經濟發展速度之所以躍居全國前列,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利用大量外資。在這些外資中,海外華人華僑投資占近 l/3。華人華僑通過貿易合作,擴大了福建產品的國際市場。如 1999年全省進出口總額高達176.45億美元,福建省的外貿出口額和國際市場份額有1/4強是海外華人華僑幫助實現的。華人華僑通過捐款捐物,促進了福建社會公益事業的發展。海外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