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行政區劃(精選10篇)
中國的行政區劃 篇1
第二節 【一】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由“歷史上的行政區劃”和“現行行政區劃”兩部分內容組成。其中,省級行政區是我國行政管理的基本單位,對社會、經濟活動、交往有重要影響,是中學生未來工作和生活所必須具備的知識,也是今后學習地理知識的基礎。因此,34個省級行政區的名稱和位置是本節教學的重點。
本節教材內容雖然比較單一,但涉及的地名眾多,而各省(直轄市、自治區)的邊界形態又各不相同,它們之間的相對位置也錯綜復雜。這是本節課的難點。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須反復運用地圖,讀圖、拼圖、填圖,使學生形成我國政區分布的空間觀念,“孩子們的工作就是游戲。孩子們從他們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中獲得學習”(《學習的革命》),讓學生在游戲中獲得新知,通過做游戲使學生熟記各省的名稱及其位置。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讓學生明白我國34個省級行政區的名稱、位置、簡稱及省府所在地。通過講述中國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香港、澳門回歸祖國大快人心等事實,向學生表明:維護祖國統一,領土完整,維護民族利益,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培養學生關心祖國,盼望祖國統一的情感。
本節識記的知識有:34個省級行政區的名稱、簡稱、行政中心和位置。
理解的知識有:三級行政區的劃分,特別行政區的設立。
能力培養有:教會學生掌握和運用中國政區圖是本節能力培養的主線。
【二】教學目標
。ㄒ唬┲R與技能:
1、運用材料,了解歷史上的行政區劃。
2、結合地圖,通過活動和競賽,讓學生了解我國現行的三級行政區劃,記住全國34個省級行政單位的名稱、簡稱、行政中心和位置。
3、了解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的知識內容。
4、培養閱讀并使用中國行政地圖的能力和學生的地理記憶能力,能在中國行政地圖上填注我國34個省級行政區的名稱、簡稱和行政中心。
(二)過程與方法:
1、運用地圖引導學生學會分析、比較、探究,獲取新知。同時,培養學生讀圖、拼圖、填圖、分析、歸納的綜合能力。
2、引導學生結合自己已有的知識和體驗,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開拓學生思維。
3、教學過程貫穿師生互動為主的原則,利于學生認知規律的形成。
4、教學過程中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貫穿直觀性教學原則。
。ㄈ┣楦袘B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本節有關內容(如中國臺灣是我國一個;香港和澳門已回歸祖國;北京是我國的首都等),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三】教學重點:
我國34個省級行政區的名稱、簡稱及分布。
【四】教學難點:
識記我國34個省級行政區的名稱、簡稱及省府所在地在地圖上的位置。 【五】教學準備:
1、課前學生了解自己戶口所在地,有關香港、澳門、中國臺灣的歷史,做一幅中國政區拼圖版并熟悉中國政區圖的形狀和方位。
2、多媒體(輔助教學)、投影儀、投影片、用吹塑紙制成的中國政區演示拼圖等等。
【六】教學安排:
二節課
【七】教學過程:第一課時【復習提問】 ┄┄┄┄┄┄┄┄┄┄┄┄┄┄┄┄(3分鐘)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中國的疆域,請問我國在世界上的位置是什么呢?我國的范圍又有多大呢?(學生回答) 【導入新課】 ┄┄┄┄┄┄┄┄┄┄┄┄┄┄┄┄(1分鐘)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明確了我國的位置和范圍,了解到我國是一個疆域十分遼闊的國家。為了便于國家對各地進行行政管理和領導,利于經濟發展和民族團結,我們要進行行政區的劃分。這就是本節課我們將要學習的內容——中國的行政區劃
【板書】 第二節 中國的行政區劃
【講解】 ┄┄┄┄┄┄┄┄┄┄┄┄┄┄┄┄(2分鐘)
什么是行政區劃呢?我們先來舉個例子,比如說,我要在學校里找一位同學,你會告訴我他在某年級某班,甚至明確到第幾小組第幾個,之所以這樣分是為了學校方便管理。一個國家也是如此,為了便于管理,也會將國土分為若干個地區,并設立若干個級別,這就是行政區。我們先來了解我國歷史上的行政區劃:【板書】 一、歷史上的行政區劃 ┄┄┄┄┄┄┄┄┄┄┄┄┄┄┄(5分鐘)
【組織學生閱讀】
讓學生閱讀(“省”與“縣”的由來)這一段話,然后叫一位同學起來說說他的由來。
【老師提問】
我國歷史上的行政區劃,對我國現行的行政區劃有何影響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我國的現行行政區劃:
【板書】 二、現行行政區劃
【板書】 1、三級行政區劃: ┄┄┄┄┄┄┄┄┄┄┄┄┄┄┄┄(8分鐘)
【啟發引導】
請同學們看教科書第6頁,填寫自己的戶口所在地。按照以下格式填寫。(找幾位學生將填寫的結果念給全班同學聽)
【出示投影片】【總結歸納】
我國采用的是省、縣、鎮三級行政區劃,就像我們學校的年級、班級、小組一樣。上一級區劃包含若干個下一級區劃。直轄市和較大的市分為區、縣。我國行政區的劃分,有些地方比較復雜,在填寫自己的戶口所在地時,要從當地的實際出發,例如:家住大城市的就沒有縣、鎮兩級,而是區、街道;在有自治州的地方,行政區劃是四級,即省(自治區)、自治州、縣(自治縣、縣級市)、鎮(鄉、民族鄉);在市管理縣的地方,行政區劃也是四級,即省(自治區)、市、縣、鎮(鄉)。除此以外,國家根據特殊需要,還可以設立特別行政區。
【板書】 2、特別行政區的設立:┄┄┄┄┄┄┄┄┄┄┄┄┄┄┄(5分鐘)
【教師提問】
同學們知道我國政府何時收回了香港和澳門的嗎?(學生回答)
【教師講解】
遵照鄧小平同志提出的“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1997年7月1日,我國政府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設立香港特別行政區;1999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祖國,并設立澳門特別行政區。
【轉折過渡】
行政區劃對于一個國家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會應用到,更是我們學習中國地理的基礎。在三級行政區劃中,最重要的是省一級的行政區,在今后的學習中經常用到。下面我們就來學習省級行政區的名稱和位置:
【板書】 3、34個省級行政單位: ┄┄┄┄┄┄┄┄┄┄┄┄┄┄(20分鐘)
【拼圖講解】
教師按照課本第7頁的順序,用吹塑紙制成的中國政區演示拼圖,完成中國政區圖。(學生在教師拼出某個省的同時,在課本的“中國行政區簡圖”上找出這個省的名稱及位置)
【組織拼圖游戲】
學生在課前按教師所布置的作業做一幅中國政區拼圖版,并熟悉各省級行政區的形狀和方位,課堂上以小組為單位做拼圖游戲,使學生能夠在盡量短的時間內完成中國政區圖的拼圖游戲,然后進行評比以鼓勵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按所用時間的多少及正確率評出優勝者。(全班分六小組,每小組八位同學)
【教師提問】
你認為我國的省級行政單位可分為幾種呢?每一種的數量是多少呢?
。▽W生討論、回答)
【教師總結】
我國共有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總計34個省級行政單位,北京是我們偉大祖國的首都。中國臺灣是我國不可分割的神圣領土。
【教師提問】
同學們能不能想辦法來記住這些名稱呢?(學生討論、回答)
【教師總結】
中國省級行政區順口溜:
兩湖兩廣兩河山,四市四江福吉安;
云貴川內青藏新,陜甘兩寧加海南;
港澳是我好河山,臺歸之日盼團圓。
a、 對照中國政區圖,找出中國的34個省級行政單位
b、 按照地理方位,熟悉34個省級行政區的位置及行政中心名稱。
【轉折過渡】
下面我們就通過一組競賽游戲來記住34個省級行政區的名稱和位置,先給同學們幾分鐘的時間來熟悉這些省區。(可以圍繞著這幾個區域去記①東北三省 ②北部邊疆 ③西北地區 ④黃河中下游 ⑤長江中下游大致以長江為界 ⑥南部沿海 ⑦西南地區)
【組織學生競賽】
競賽以小組為單位計分,前四輪各小組派一名代表回答問題,答對者加十分,答錯不扣分。最后一輪為搶答題,答對者加十分,答錯者扣十分。最后,得分高者勝出。(用多媒體投影中國政區區劃拼圖版拼圖游戲)
⊿第一輪:教師在中國政區區劃拼圖游戲上,任意點鍵四個省區,請學生回答它們的名稱。
⊿第二輪:教師任意說出四個省區的名稱,請學生將相應的省區圖塊從政區圖上取下來。
⊿第三輪:教師任意點鍵四個省區圖塊,請學生根據圖塊的形狀和大小判斷各是哪一個省區。
⊿第四輪:教師任意說出四個省區的名稱,請學生將圖塊拖回政區圖上相應的位置上。
⊿第五輪:教師利用省區的特點提問:如:與廣東省相鄰的有哪些省區?黃河的入?谖挥谀膫省區?長江發源于哪個省區?與俄羅斯相鄰的省區有哪些?等等
附:①位置最東、最西、最南、最北的省區:黑龍江、新疆、海南、黑龍江
②鄰國最多的省區:新疆(蒙、俄、哈、吉、塔、阿、巴、 印)
③相鄰省區最多的省區:內蒙古(黑、吉、遼、冀、晉、陜、寧、甘)
④面積最大和最小的直轄市:重慶、上海
、萑丝谧疃嗪妥钌俚氖^:河南、西藏
⑥人口最多和最少的直轄市:重慶、天津
、呷丝诿芏茸畲蠛妥钚〉氖^:江蘇、西藏
、嗝褡遄疃嗟氖^:云南
、峤洕貐^最多的省區:廣東(深圳、珠海、汕頭)
【教師簡評競賽結果】
略。得分高者勝出。
【教師總結歸納】
中國34個省級行政單位的全稱、簡稱、行政中心,位置輪廓是本章學習的重點,也是難點,也是進一步學習中國地理的基礎。這一問題涉及的知識點很多,涉及地名很多,記憶非常困難,為此大家在學習的過程中要采取多種記憶方法來強化記憶。
比如:1)劃區記憶,把34個省級行政單位劃分為幾個區來記憶。我們一般把它們分為七個大區。
可以圍繞著這七個區域去記:
⊿ ①東北三。汉邶埥⒓帧⑦|寧;
⊿ ②北部邊疆:內蒙古自治區;
⊿ ③西北地區:陜西、甘肅、寧夏回族自治區、青海、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 ④黃河中下游:山東對山西、河北對河南、北京對天津;
⊿ ⑤長江中下游大致以長江為界,可以有下圖幫助記憶: ⊿ ⑥南部沿海:福建對中國臺灣、廣東對海南、香港對澳門、
廣西壯族自治區;
⊿ ⑦西南地區:四川、重慶、云南、貴州、西藏自治區。
2)分類記憶:如四個直轄市的名稱、五個自治區的名稱、領土四端的省區
3)按照一定的線索、方位記憶。如自北向南的臨海省區、逆時針方向有陸上鄰國的省區、北回歸線穿過的省區、100ºe經線穿過的省區等等
4)形象記憶、歌訣記憶等等【課堂小結】 ┄┄┄┄┄┄┄┄┄┄┄┄┄┄┄┄(1分鐘)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中國的行政區劃,了解了中國三級行政區劃的設立。重點學習了34個省級行政單位的名稱和位置分布,希望同學們下課以后對照地圖記住這些內容。【轉折過渡】
我們有的同學除了有自己的大名之外,還有一個小名。各個省區也有自己的小名,我們稱為省區的簡稱。這是我們下節課所要學習的內容——各省級行政單位的簡稱和行政中心。課后,你們去看一看教科書中“省級行政單位的名稱、簡稱和行政中心”表,思考這些簡稱是怎么得出來的,是否可以找到記憶方法呢?下節課我們一起去探究。【八】、板書設計:
第二節 中國的行政區劃 (一) 歷史上的行政區劃:
(二) 現行的行政區劃:
1、三級行政區劃:
三級行政區:省(自治區、直轄市)、
縣(自治縣、縣級市)、
鎮(鄉)
2、特別行政區的設立:
香港:1997.7.1 澳門:1999.12.20
3、34個省級行政單位:
(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
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北京市是祖國的首都。) 【九】、教學后記:
本節知識容量大,識記內容較多,學生記憶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在充分運用中國政區圖的基礎上,采用多種方法進行教學,如通過讓學生反復做讀圖、填圖和拼圖的練習,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演示拼圖,引導學生看圖、填圖,使“死”圖變“活”圖,吸引學生的注意。感知,然后組織學生拼圖競賽,學生在游戲中獲得學習,實現愉快教學。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對于形成我國政區分布的空間觀念有了一定的認識,了解了我國現行的三級行政區劃,基本上記住了全國34個省級行政單位的名稱和位置分布。閱讀和使用中國地圖的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成功的方面是:在課堂插入了一些游戲活動,對于學生的興趣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讓學生知道在游戲中也可以學到知識。該堂課要記的知識點太多,所以應該反復讀圖、拼圖、填圖,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就記住了這些知識點。通過這種啟發式和游戲法的教學,學生的課堂氣氛比較活躍,學生也感興趣。但對于初中地理在中學的地位,也有極小部分同學對地理的認識不夠,一堂課下來很難記住。所以在以后的教學中,應該多參入一些與學生有興趣方面的知識以及教學方法。比如:分組討論、做游戲、競賽等等方面的方法,有利于學生的興趣方面的提高!臼、作業:
【基礎題】 填充圖冊
【例1】 在我國23個省中,與三個自治區接壤的是:( )
a、陜西省 b、四川省 c、青海省 d、甘肅省
【例2】 中國臨海的省級行政單位一共有:( )
a、9個 b、14個 c、12個 d、13個
【分析題】 請你談談我國歷史上的行政區劃,對我國現行的行政區劃有何影響?【探究題】 轉動你的大腦,結合你原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回答下列問題:
①為什么我們在香港和澳門設立特別行政區呢?
、凇皟珊䞍蓮V兩河山”是指哪幾個省和自治區?這句話中的“湖”、“河”、“山”各指什么地方?
(“兩湖兩廣兩河山”是指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河南、河北、山東、山西。“湖”即洞庭湖、“河”即黃河、“山”即太行山。)
【實踐題】 在中國地圖上,找出中國臺灣、香港、澳門,并分別計算一下與你家鄉的實際距離是多少?它們分別位于你家鄉的什么方向?
中國的行政區劃 篇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我國現行的三級行政區劃,以及劃分的標準。
2.記住我國省級行政單位的名稱、簡稱及位置。
能力目標:
1.在“中國行政區劃”圖上,熟悉34個省級行政單位(包括香港和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的名稱、位置,并且正確填注在“中國行政區劃”空白圖上。
2.培養學生良好的讀圖習慣。
情感目標:
通過講述我國的行政區劃,對學生進行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教育,特別是通過了解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的設立,培養學生關心祖國,盼望祖國統一的情感,進而激勵他們為保衛祖國,建設祖國而努力學習的雄心壯志。
教學建議
關于的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與“中國的疆域”一節一樣,都是學習中國地理的基礎。不僅如此,形成我國行政區劃的空間觀念,也是每個中國人應該具有的基本素質,便于今后在日常生活中真正了解我國的基本國情。
本節有三個主要的知識點:行政區劃的劃分原則(一個“有利于”,兩個“便于”);行政區劃的幾種類型及三個等級;各省級行政單位的位置、名稱、簡稱及其行政中心。其中的重點為行政區劃的三個等級,以及各省級行政單位的位置、名稱、簡稱及其行政中心。
關于的教法建議
本節內容涉及到很多的地名,對于一個剛接觸中國地理知識的學生來說,大多數還是生疏的,需要通過教師的反復訓練熟悉掌握。同時應該避免一個最容易犯的錯誤,那就是地名與地圖上的位置不能緊密聯系。
為了培養學生的空間意識,教師可以安排學生進行以下幾種活動:
1.拼圖游戲:每個人買一套拼板,或自己找一幅大小合適的中國行政區劃圖,將其
按照行政區劃分成28份(劃分的方法見教材第9頁),并且以組為單位進行比賽,看哪個組拼得又快又好。
2.“找門”游戲:將全班分為四個小組,一組負責省級行政區劃的全稱,一組負責簡
稱,第三組負責說出該省級行政區劃的行政中心,最后一組負責指圖。每次從每組抽出一名同學,選其中的一名同學先說,另外三名同學應該把相應的內容迅速說出來或指出來。說對了加一分,說錯了不給分,最終以分數來定哪組獲勝。
3.“找鄰居”:從班里選出34名同學,分別代表34個省級行政單位,剩下的同學作
裁判,教師說出某個省級行政單位的簡稱或行政中心,也可在地圖上指出它的位置,然后代表這個省級行政單位的同學舉起手來,同時代表的省級行政單位與這個省級行政單位相鄰的同學立刻站出來,并描述“自己”在該省的哪個位置。答錯的同學會被扣掉一分,看誰扣分扣得最少。
另外,在進行活動的時候還可以將上一節的內容加進去,例如在第2個游戲中教師提示:“我國領土最東端位于的省區是……”,然后再由學生來說。或者在第3個游戲中教師提示:“與俄羅斯相鄰的省區是……”。這樣在熟悉新學內容的同時,也復習了舊知識。
對于某省級行政單位的位置,教師在教學中除了注意相對位置外,還要注意緯度位置,比如北回歸線穿過了哪些省區,這樣就可以給學生一個全方面的認識,為后面的教學打好基礎。
當然,單靠這一節的學習是不可能完全掌握各省級行政區劃的名稱和位置的,但我們必須養成學生的良好習慣。
本節教材按內容來說一節課就夠了,但由于本節內容是為后面的學習打基礎的,所以可以適當放慢速度,一節課之后練習一節課,或者邊學邊練。
教學設計示例
課題:
教學目標 :
1、使學生知道我國三級行政區的劃分,記住34個省級行政區的名稱、簡稱、分布及行政中心,從而培養學生圖與名統一的地理記憶能力。
2、使學生了解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的設立,培養學生關心祖國,盼望祖國統一的情感。
教學重點:
我國34個省級行政區的名稱、簡稱和分布。
教學難點 :
我國34個省級行政區的名稱、簡稱和分布。
教學手段:
中國政區演示拼圖或利用硬紙板制作一套(每個學生一套)
教學過程 :
導入 新課: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祖國的疆域,明確了我國在地球上的位置和它的范圍。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我國內部各區域的位置和范圍。
板書:第二節
提問:如果你要給你在外地的親戚寫一封信,收信人地址和寄信人的地址怎么寫?(安排學生每人寫一份,并選擇幾位同學來念一念,看看哪些是合理的,郵遞員可以很快送到收信人手里的。)
追問:為什么這些信郵遞員可以很快送到收信人手里?(因為這些地址在等級上非常清楚,郵遞員按照上面一層一層地找,很快就可以找到。)
看來這些等級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方便。一個國家為了便于管理,會將國土分為若干各地區,并設立若干個級別,這就是行政區。
板書:一、三級行政區劃
活動:請同學們看教科書第5頁,填寫自己的戶口所在地。
板書講解:
總結歸納:我國采用的是省、縣、鄉三級行政區劃,就像我們學校里的年級、班級、小組一樣,上一級區劃包含若干個下一級區劃。這里的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和民族鄉是民族自治地區。除此之外,國家根據特殊需要,還可設立特別行政區。
承轉:行政區劃是非常重要的,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會應用到,更是我們學習中國地理的基礎。在三級行政區劃中,最重要的是省一級的行政區,在今后的學習中會經常用到,下面我們就來學習省級行政區的名稱和位置。
板書: 二、省、自治區和直轄市
活動:教師按照課本第7頁的順序介紹我國的省級行政區劃,學生在教師提到某個省的同時,完成中國政區拼圖。
提問:你認為我國的省級行政單位可分為幾種呢?每一種的數量各是多少?
學生討論、回答。
總結:我國共有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總計34個省級行政單位。
講解:香港特別行政區是在1997年7月1日成立的,澳門特別行政區是在1999年12月20日成立的。
轉折:下面我們通過一組競賽游戲來記住這34個省級行政區的名稱和位置。首先給同學們幾分鐘時間來熟悉這些省區。
活動:
1.“拼圖游戲”。
2.教師利用省區的特點提問,如:與四川省相鄰的有哪些省區?黃河的入?谖挥谀膫省區?長江發源于哪個省區?與緬甸接壤的有哪個省區?學生迅速答出這個省區,并找到它在我國的位置。
3.教材第7頁“想一想”。
4.觀察每個行政區劃的形狀,看看它們都像什么?(如廣東省象大象的頭;廣西像孔雀;黑龍江省像天鵝;陜西省像兵馬俑等)然后做第8頁練習。
轉折:我們有的同學除了有自己的大名之外還有一個小名,各個省區也有自己的小名。我們稱為省區的簡稱。
板書:三、各省級行政單位的簡稱
講解:為什么除了全稱之外還要有一個簡稱呢?因為在有的場合使用全稱很不方便,比如汽車的牌照上首先要有各省區的名稱,然后是阿拉伯數字。試想如果車牌寫上各省區的全稱會很繁雜,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12345”這將是多么大的牌照。∷晕覀優槊總省級行政區都起了一個小名,也就是簡稱。
提問:學生讀教科書中“省級行政單位的名稱、簡稱和行政中心”表,思考這些簡稱是怎么來的,找到記憶方法。(學生根據學過的歷史知識和常識,分組討論回答,能說出幾個就可以。)
請學生歸納:
1.取用全名中的一個或幾個字有哪些?(京、津、吉、黑、蘇、藏、浙、陜、甘、青、寧、新、港、臺、內蒙古、澳、川、貴、云)
2.用本省的河流或山名有哪些?(閩、贛、湘、皖)
3.用本省的歷史名稱有哪些?(冀、魯、豫、粵、瓊、渝、蜀、黔、滇、鄂)
4.一個省有兩個簡稱有哪些?(川或蜀、云或滇、甘或隴、貴或黔、陜或秦)
活動:“找門”游戲或“找鄰居” (見“教學建議”)
作業 :回家看新聞聯播后的天氣預報,試著用最短的時間說出該城市所在的省區。
板書設計
第二節
一、三級行政區劃
二、省、自治區和直轄市
三、各省級行政單位的簡稱
探究活動
1.組織學生自己動手制作“中國政區圖”的拼圖。這樣既可以熟悉我國省級行政單位的名稱和位置,還使學生在動手的過程中,加深了對我國領土的認識。
2.請學生自己創造方法熟悉省級行政單位的輪廓和位置,并進行交流活動。
3.組織一次競賽活動,內容圍繞我國的省級行政區劃展開。分組進行,淘汰制,最后剩下的兩方進行決賽。
中國的行政區劃 篇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我國現行的三級行政區劃,以及劃分的標準。
2.記住我國省級行政單位的名稱、簡稱及位置。
能力目標:
1.在“中國行政區劃”圖上,熟悉34個省級行政單位(包括香港和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的名稱、位置,并且正確填注在“中國行政區劃”空白圖上。
2.培養學生良好的讀圖習慣。
情感目標:
通過講述我國的行政區劃,對學生進行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教育,特別是通過了解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的設立,培養學生關心祖國,盼望祖國統一的情感,進而激勵他們為保衛祖國,建設祖國而努力學習的雄心壯志。
教學建議
關于的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與“中國的疆域”一節一樣,都是學習中國地理的基礎。不僅如此,形成我國行政區劃的空間觀念,也是每個中國人應該具有的基本素質,便于今后在日常生活中真正了解我國的基本國情。
本節有三個主要的知識點:行政區劃的劃分原則(一個“有利于”,兩個“便于”);行政區劃的幾種類型及三個等級;各省級行政單位的位置、名稱、簡稱及其行政中心。其中的重點為行政區劃的三個等級,以及各省級行政單位的位置、名稱、簡稱及其行政中心。
關于的教法建議
本節內容涉及到很多的地名,對于一個剛接觸中國地理知識的學生來說,大多數還是生疏的,需要通過教師的反復訓練熟悉掌握。同時應該避免一個最容易犯的錯誤,那就是地名與地圖上的位置不能緊密聯系。
為了培養學生的空間意識,教師可以安排學生進行以下幾種活動:
1.拼圖游戲:每個人買一套拼板,或自己找一幅大小合適的中國行政區劃圖,將其
按照行政區劃分成28份(劃分的方法見教材第9頁),并且以組為單位進行比賽,看哪個組拼得又快又好。
2.“找門”游戲:將全班分為四個小組,一組負責省級行政區劃的全稱,一組負責簡
稱,第三組負責說出該省級行政區劃的行政中心,最后一組負責指圖。每次從每組抽出一名同學,選其中的一名同學先說,另外三名同學應該把相應的內容迅速說出來或指出來。說對了加一分,說錯了不給分,最終以分數來定哪組獲勝。
3.“找鄰居”:從班里選出34名同學,分別代表34個省級行政單位,剩下的同學作
裁判,教師說出某個省級行政單位的簡稱或行政中心,也可在地圖上指出它的位置,然后代表這個省級行政單位的同學舉起手來,同時代表的省級行政單位與這個省級行政單位相鄰的同學立刻站出來,并描述“自己”在該省的哪個位置。答錯的同學會被扣掉一分,看誰扣分扣得最少。
另外,在進行活動的時候還可以將上一節的內容加進去,例如在第2個游戲中教師提示:“我國領土最東端位于的省區是……”,然后再由學生來說;蛘咴诘3個游戲中教師提示:“與俄羅斯相鄰的省區是……”。這樣在熟悉新學內容的同時,也復習了舊知識。
對于某省級行政單位的位置,教師在教學中除了注意相對位置外,還要注意緯度位置,比如北回歸線穿過了哪些省區,這樣就可以給學生一個全方面的認識,為后面的教學打好基礎。
當然,單靠這一節的學習是不可能完全掌握各省級行政區劃的名稱和位置的,但我們必須養成學生的良好習慣。
本節教材按內容來說一節課就夠了,但由于本節內容是為后面的學習打基礎的,所以可以適當放慢速度,一節課之后練習一節課,或者邊學邊練。
教學設計示例
課題:
教學目標 :
1、使學生知道我國三級行政區的劃分,記住34個省級行政區的名稱、簡稱、分布及行政中心,從而培養學生圖與名統一的地理記憶能力。
2、使學生了解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的設立,培養學生關心祖國,盼望祖國統一的情感。
教學重點:
我國34個省級行政區的名稱、簡稱和分布。
教學難點 :
我國34個省級行政區的名稱、簡稱和分布。
教學手段:
中國政區演示拼圖或利用硬紙板制作一套(每個學生一套)
教學過程 :
導入 新課: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祖國的疆域,明確了我國在地球上的位置和它的范圍。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我國內部各區域的位置和范圍。
板書:第二節
提問:如果你要給你在外地的親戚寫一封信,收信人地址和寄信人的地址怎么寫?(安排學生每人寫一份,并選擇幾位同學來念一念,看看哪些是合理的,郵遞員可以很快送到收信人手里的。)
追問:為什么這些信郵遞員可以很快送到收信人手里?(因為這些地址在等級上非常清楚,郵遞員按照上面一層一層地找,很快就可以找到。)
看來這些等級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方便。一個國家為了便于管理,會將國土分為若干各地區,并設立若干個級別,這就是行政區。
板書:一、三級行政區劃
活動:請同學們看教科書第5頁,填寫自己的戶口所在地。
板書講解:
總結歸納:我國采用的是省、縣、鄉三級行政區劃,就像我們學校里的年級、班級、小組一樣,上一級區劃包含若干個下一級區劃。這里的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和民族鄉是民族自治地區。除此之外,國家根據特殊需要,還可設立特別行政區。
承轉:行政區劃是非常重要的,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會應用到,更是我們學習中國地理的基礎。在三級行政區劃中,最重要的是省一級的行政區,在今后的學習中會經常用到,下面我們就來學習省級行政區的名稱和位置。
板書: 二、省、自治區和直轄市
活動:教師按照課本第7頁的順序介紹我國的省級行政區劃,學生在教師提到某個省的同時,完成中國政區拼圖。
提問:你認為我國的省級行政單位可分為幾種呢?每一種的數量各是多少?
學生討論、回答。
總結:我國共有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總計34個省級行政單位。
講解:香港特別行政區是在1997年7月1日成立的,澳門特別行政區是在1999年12月20日成立的。
轉折:下面我們通過一組競賽游戲來記住這34個省級行政區的名稱和位置。首先給同學們幾分鐘時間來熟悉這些省區。
活動:
1.“拼圖游戲”。
2.教師利用省區的特點提問,如:與四川省相鄰的有哪些省區?黃河的入海口位于哪個省區?長江發源于哪個省區?與緬甸接壤的有哪個省區?學生迅速答出這個省區,并找到它在我國的位置。
3.教材第7頁“想一想”。
4.觀察每個行政區劃的形狀,看看它們都像什么?(如廣東省象大象的頭;廣西像孔雀;黑龍江省像天鵝;陜西省像兵馬俑等)然后做第8頁練習。
轉折:我們有的同學除了有自己的大名之外還有一個小名,各個省區也有自己的小名。我們稱為省區的簡稱。
板書:三、各省級行政單位的簡稱
講解:為什么除了全稱之外還要有一個簡稱呢?因為在有的場合使用全稱很不方便,比如汽車的牌照上首先要有各省區的名稱,然后是阿拉伯數字。試想如果車牌寫上各省區的全稱會很繁雜,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12345”這將是多么大的牌照。∷晕覀優槊總省級行政區都起了一個小名,也就是簡稱。
提問:學生讀教科書中“省級行政單位的名稱、簡稱和行政中心”表,思考這些簡稱是怎么來的,找到記憶方法。(學生根據學過的歷史知識和常識,分組討論回答,能說出幾個就可以。)
請學生歸納:
1.取用全名中的一個或幾個字有哪些?(京、津、吉、黑、蘇、藏、浙、陜、甘、青、寧、新、港、臺、內蒙古、澳、川、貴、云)
2.用本省的河流或山名有哪些?(閩、贛、湘、皖)
3.用本省的歷史名稱有哪些?(冀、魯、豫、粵、瓊、渝、蜀、黔、滇、鄂)
4.一個省有兩個簡稱有哪些?(川或蜀、云或滇、甘或隴、貴或黔、陜或秦)
活動:“找門”游戲或“找鄰居” (見“教學建議”)
作業 :回家看新聞聯播后的天氣預報,試著用最短的時間說出該城市所在的省區。
板書設計
第二節
一、三級行政區劃
二、省、自治區和直轄市
三、各省級行政單位的簡稱
探究活動
1.組織學生自己動手制作“中國政區圖”的拼圖。這樣既可以熟悉我國省級行政單位的名稱和位置,還使學生在動手的過程中,加深了對我國領土的認識。
2.請學生自己創造方法熟悉省級行政單位的輪廓和位置,并進行交流活動。
3.組織一次競賽活動,內容圍繞我國的省級行政區劃展開。分組進行,淘汰制,最后剩下的兩方進行決賽。
中國的行政區劃 篇4
教學目的
1.使學生了解我國行政區的設置和劃分原則,掌握我國33個省級行政區的名稱、簡稱和分布。
2.在學習省級行政區的知識中,教會學生正確記憶地名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地理記憶的能力。
3.在學習過程中使學生認識掌握省級行政區知識的重要性,用以激勵學生克服困難,提高學生的自覺性。
重點和難點 掌握我國33個省級行政單位的名稱、簡稱及分布,既是重點也是難點。
教學方法 講授法和練習法為主。
教具 中國政區掛圖、各省級行政區單獨的輪廓圖板(教師自制)、投影片:我國行政區劃表、中國政區簡圖及31個省級行政區名稱和簡稱對照表。
課時 1課時。
講授提綱
一、我國的行政區劃
1.行政區劃的原則
2.三級行政區劃
省(自治區、直轄市)、縣(自治縣、市)、鄉(鎮)。
二、省、自治區和直轄市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一個國家為了便于管理,往往要將國土劃分成若干地區,這就是行政區。我國地域廣闊,當然更需要劃分行政區了。了解我國行政區的劃分是非常重要的,它不僅是我們學習中國地理所必須的基礎知識,而且也是我們日常生活和工作不可缺少的常識。例如,在填寫我們自己家庭住址時就要用到。
[練習] 指導學生填寫課本第5頁的表。
學習新教材
第二節 [板書]
一、我國的行政區劃 [板書]
[展示投影片]指導學生看“我國行政區劃”表,并說明我國行政區劃的特點。
[教師歸納] 我國行政區劃的特點是:
1.主要采用三級行政區;
2.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是民族自治地區;
3.除三級行政區外,根據特殊需要,還設立特別行政區。
[過渡] 在上述各種行政區中,。ㄗ灾螀^和直轄市)一級行政區是最重要的,是人們日常工作生活經常用到的,是我們在中國地理學習中必須掌握的知識。同學們不僅要記住它們的名稱,而且還要掌握它們的具體位置。下面我們就來學習我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名稱、簡稱和位置。
二、省、自治區、直轄市
[讀圖] 教師利用中國政區掛圖,指導學生識讀地圖冊中的中國政區圖,在圖上按照東北、北部邊疆、黃河中下游、長江中下游、南部沿海、西南、西北的順序,逐區識讀和記憶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名稱和位置。
[練習] 展示“中國政區空白圖”投影片,讓學生指圖說出下列各省的名稱及其相鄰。ㄗ灾螀^、直轄市)的名稱:(1)吉林,(2)河北,(3)安徽,(4)廣東,(5)四川。
[教師講解] 由于省級行政區的名稱是常用的地名,為了使用方便,各省行政區都有簡稱,同學們也應記住這些簡稱。
[讀課文] 指定一位學生朗讀課本7~8頁中“各省級行政區的簡稱”,關于簡稱由來一段課文。
[教師講解] 要想一下子記住這33個省級行政區的簡稱是不容易的。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必須按照科學的方法去記憶簡稱。例如:根據書中所說簡稱的由來,將這些簡稱進行分類,區別對待。對于第一類“采用全名中的一個字或幾個字”作簡稱的,因為很容易記憶,就不必多花時間;而對于以主要河流或山川名稱作簡稱的,則結合地圖去記;至于用本省、市、區歷史名稱作簡稱的,就需要多復習幾次才能記住。此外,還應找出有兩個簡稱的省份。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做幾個有助于記憶行政區名稱和簡稱的練習。
復習鞏固
1.指導學生使用課本第9頁“附表”,按下面要求將簡稱分類:
。1)用全稱中的一個字或幾個字作簡稱的;
。2)用本省中的主要河流或山脈名稱作簡稱的;
(3)用本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歷史名稱作簡稱的;
(4)一個省有兩個簡稱的。
2.教師逐個展示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輪廓圖板,讓學生根據中國政區圖辨認,說出它們的名稱和簡稱。
3.指導學生完成課本第8頁“做一做”的練習。
中國的行政區劃 篇5
教學目的
1.使學生了解我國行政區的設置和劃分原則,掌握我國33個省級行政區的名稱、簡稱和分布。
2.在學習省級行政區的知識中,教會學生正確記憶地名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地理記憶的能力。
3.在學習過程中使學生認識掌握省級行政區知識的重要性,用以激勵學生克服困難,提高學生的自覺性。
重點和難點 掌握我國33個省級行政單位的名稱、簡稱及分布,既是重點也是難點。
教學方法 講授法和練習法為主。
教具 中國政區掛圖、各省級行政區單獨的輪廓圖板(教師自制)、投影片:我國行政區劃表、中國政區簡圖及31個省級行政區名稱和簡稱對照表。
課時 1課時。
講授提綱
一、我國的行政區劃
1.行政區劃的原則
2.三級行政區劃
。ㄗ灾螀^、直轄市)、縣(自治縣、市)、鄉(鎮)。
二、省、自治區和直轄市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一個國家為了便于管理,往往要將國土劃分成若干地區,這就是行政區。我國地域廣闊,當然更需要劃分行政區了。了解我國行政區的劃分是非常重要的,它不僅是我們學習中國地理所必須的基礎知識,而且也是我們日常生活和工作不可缺少的常識。例如,在填寫我們自己家庭住址時就要用到。
[練習] 指導學生填寫課本第5頁的表。
學習新教材
第二節 [板書]
一、我國的行政區劃 [板書]
[展示投影片]指導學生看“我國行政區劃”表,并說明我國行政區劃的特點。
[教師歸納] 我國行政區劃的特點是:
1.主要采用三級行政區;
2.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是民族自治地區;
3.除三級行政區外,根據特殊需要,還設立特別行政區。
[過渡] 在上述各種行政區中,。ㄗ灾螀^和直轄市)一級行政區是最重要的,是人們日常工作生活經常用到的,是我們在中國地理學習中必須掌握的知識。同學們不僅要記住它們的名稱,而且還要掌握它們的具體位置。下面我們就來學習我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名稱、簡稱和位置。
二、省、自治區、直轄市
[讀圖] 教師利用中國政區掛圖,指導學生識讀地圖冊中的中國政區圖,在圖上按照東北、北部邊疆、黃河中下游、長江中下游、南部沿海、西南、西北的順序,逐區識讀和記憶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名稱和位置。
[練習] 展示“中國政區空白圖”投影片,讓學生指圖說出下列各省的名稱及其相鄰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名稱:(1)吉林,(2)河北,(3)安徽,(4)廣東,(5)四川。
[教師講解] 由于省級行政區的名稱是常用的地名,為了使用方便,各省行政區都有簡稱,同學們也應記住這些簡稱。
[讀課文] 指定一位學生朗讀課本7~8頁中“各省級行政區的簡稱”,關于簡稱由來一段課文。
[教師講解] 要想一下子記住這33個省級行政區的簡稱是不容易的。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必須按照科學的方法去記憶簡稱。例如:根據書中所說簡稱的由來,將這些簡稱進行分類,區別對待。對于第一類“采用全名中的一個字或幾個字”作簡稱的,因為很容易記憶,就不必多花時間;而對于以主要河流或山川名稱作簡稱的,則結合地圖去記;至于用本省、市、區歷史名稱作簡稱的,就需要多復習幾次才能記住。此外,還應找出有兩個簡稱的省份。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做幾個有助于記憶行政區名稱和簡稱的練習。
復習鞏固
1.指導學生使用課本第9頁“附表”,按下面要求將簡稱分類:
。1)用全稱中的一個字或幾個字作簡稱的;
。2)用本省中的主要河流或山脈名稱作簡稱的;
。3)用本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歷史名稱作簡稱的;
(4)一個省有兩個簡稱的。
2.教師逐個展示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輪廓圖板,讓學生根據中國政區圖辨認,說出它們的名稱和簡稱。
3.指導學生完成課本第8頁“做一做”的練習。
中國的行政區劃 篇6
教學目的
1.使學生了解我國行政區的設置和劃分原則,掌握我國33個省級行政區的名稱、簡稱和分布。
2.在學習省級行政區的知識中,教會學生正確記憶地名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地理記憶的能力。
3.在學習過程中使學生認識掌握省級行政區知識的重要性,用以激勵學生克服困難,提高學生的自覺性。
重點和難點 掌握我國33個省級行政單位的名稱、簡稱及分布,既是重點也是難點。
教學方法 講授法和練習法為主。
教具 中國政區掛圖、各省級行政區單獨的輪廓圖板(教師自制)、投影片:我國行政區劃表、中國政區簡圖及31個省級行政區名稱和簡稱對照表。
課時 1課時。
講授提綱
一、我國的行政區劃
1.行政區劃的原則
2.三級行政區劃
。ㄗ灾螀^、直轄市)、縣(自治縣、市)、鄉(鎮)。
二、省、自治區和直轄市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一個國家為了便于管理,往往要將國土劃分成若干地區,這就是行政區。我國地域廣闊,當然更需要劃分行政區了。了解我國行政區的劃分是非常重要的,它不僅是我們學習中國地理所必須的基礎知識,而且也是我們日常生活和工作不可缺少的常識。例如,在填寫我們自己家庭住址時就要用到。
[練習] 指導學生填寫課本第5頁的表。
學習新教材
第二節 中國的行政區劃 [板書]
一、我國的行政區劃 [板書]
[展示投影片]指導學生看“我國行政區劃”表,并說明我國行政區劃的特點。
[教師歸納] 我國行政區劃的特點是:
1.主要采用三級行政區;
2.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是民族自治地區;
3.除三級行政區外,根據特殊需要,還設立特別行政區。
[過渡] 在上述各種行政區中,省(自治區和直轄市)一級行政區是最重要的,是人們日常工作生活經常用到的,是我們在中國地理學習中必須掌握的知識。同學們不僅要記住它們的名稱,而且還要掌握它們的具體位置。下面我們就來學習我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名稱、簡稱和位置。
二、省、自治區、直轄市
[讀圖] 教師利用中國政區掛圖,指導學生識讀地圖冊中的中國政區圖,在圖上按照東北、北部邊疆、黃河中下游、長江中下游、南部沿海、西南、西北的順序,逐區識讀和記憶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名稱和位置。
[練習] 展示“中國政區空白圖”投影片,讓學生指圖說出下列各省的名稱及其相鄰。ㄗ灾螀^、直轄市)的名稱:(1)吉林,(2)河北,(3)安徽,(4)廣東,(5)四川。
[教師講解] 由于省級行政區的名稱是常用的地名,為了使用方便,各省行政區都有簡稱,同學們也應記住這些簡稱。
[讀課文] 指定一位學生朗讀課本7~8頁中“各省級行政區的簡稱”,關于簡稱由來一段課文。
[教師講解] 要想一下子記住這33個省級行政區的簡稱是不容易的。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必須按照科學的方法去記憶簡稱。例如:根據書中所說簡稱的由來,將這些簡稱進行分類,區別對待。對于第一類“采用全名中的一個字或幾個字”作簡稱的,因為很容易記憶,就不必多花時間;而對于以主要河流或山川名稱作簡稱的,則結合地圖去記;至于用本省、市、區歷史名稱作簡稱的,就需要多復習幾次才能記住。此外,還應找出有兩個簡稱的省份。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做幾個有助于記憶行政區名稱和簡稱的練習。
復習鞏固
1.指導學生使用課本第9頁“附表”,按下面要求將簡稱分類:
(1)用全稱中的一個字或幾個字作簡稱的;
(2)用本省中的主要河流或山脈名稱作簡稱的;
。3)用本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歷史名稱作簡稱的;
(4)一個省有兩個簡稱的。
2.教師逐個展示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輪廓圖板,讓學生根據中國政區圖辨認,說出它們的名稱和簡稱。
3.指導學生完成課本第8頁“做一做”的練習。
中國的行政區劃 篇7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我國現行的三級行政區劃,以及劃分的標準。
2.記住我國省級行政單位的名稱、簡稱及位置。
能力目標:
1.在“中國行政區劃”圖上,熟悉34個省級行政單位(包括香港和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的名稱、位置,并且正確填注在“中國行政區劃”空白圖上。
2.培養學生良好的讀圖習慣。
情感目標:
通過講述我國的行政區劃,對學生進行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教育,特別是通過了解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的設立,培養學生關心祖國,盼望祖國統一的情感,進而激勵他們為保衛祖國,建設祖國而努力學習的雄心壯志。
教學建議
關于的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與“中國的疆域”一節一樣,都是學習中國地理的基礎。不僅如此,形成我國行政區劃的空間觀念,也是每個中國人應該具有的基本素質,便于今后在日常生活中真正了解我國的基本國情。
本節有三個主要的知識點:行政區劃的劃分原則(一個“有利于”,兩個“便于”);行政區劃的幾種類型及三個等級;各省級行政單位的位置、名稱、簡稱及其行政中心。其中的重點為行政區劃的三個等級,以及各省級行政單位的位置、名稱、簡稱及其行政中心。
關于的教法建議
本節內容涉及到很多的地名,對于一個剛接觸中國地理知識的學生來說,大多數還是生疏的,需要通過教師的反復訓練熟悉掌握。同時應該避免一個最容易犯的錯誤,那就是地名與地圖上的位置不能緊密聯系。
為了培養學生的空間意識,教師可以安排學生進行以下幾種活動:
1.拼圖游戲:每個人買一套拼板,或自己找一幅大小合適的中國行政區劃圖,將其
按照行政區劃分成28份(劃分的方法見教材第9頁),并且以組為單位進行比賽,看哪個組拼得又快又好。
2.“找門”游戲:將全班分為四個小組,一組負責省級行政區劃的全稱,一組負責簡
稱,第三組負責說出該省級行政區劃的行政中心,最后一組負責指圖。每次從每組抽出一名同學,選其中的一名同學先說,另外三名同學應該把相應的內容迅速說出來或指出來。說對了加一分,說錯了不給分,最終以分數來定哪組獲勝。
3.“找鄰居”:從班里選出34名同學,分別代表34個省級行政單位,剩下的同學作
裁判,教師說出某個省級行政單位的簡稱或行政中心,也可在地圖上指出它的位置,然后代表這個省級行政單位的同學舉起手來,同時代表的省級行政單位與這個省級行政單位相鄰的同學立刻站出來,并描述“自己”在該省的哪個位置。答錯的同學會被扣掉一分,看誰扣分扣得最少。
另外,在進行活動的時候還可以將上一節的內容加進去,例如在第2個游戲中教師提示:“我國領土最東端位于的省區是……”,然后再由學生來說。或者在第3個游戲中教師提示:“與俄羅斯相鄰的省區是……”。這樣在熟悉新學內容的同時,也復習了舊知識。
對于某省級行政單位的位置,教師在教學中除了注意相對位置外,還要注意緯度位置,比如北回歸線穿過了哪些省區,這樣就可以給學生一個全方面的認識,為后面的教學打好基礎。
當然,單靠這一節的學習是不可能完全掌握各省級行政區劃的名稱和位置的,但我們必須養成學生的良好習慣。
本節教材按內容來說一節課就夠了,但由于本節內容是為后面的學習打基礎的,所以可以適當放慢速度,一節課之后練習一節課,或者邊學邊練。
教學設計示例
課題:
教學目標 :
1、使學生知道我國三級行政區的劃分,記住34個省級行政區的名稱、簡稱、分布及行政中心,從而培養學生圖與名統一的地理記憶能力。
2、使學生了解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的設立,培養學生關心祖國,盼望祖國統一的情感。
教學重點:
我國34個省級行政區的名稱、簡稱和分布。
教學難點 :
我國34個省級行政區的名稱、簡稱和分布。
教學手段:
中國政區演示拼圖或利用硬紙板制作一套(每個學生一套)
教學過程 :
導入 新課: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祖國的疆域,明確了我國在地球上的位置和它的范圍。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我國內部各區域的位置和范圍。
板書:第二節
提問:如果你要給你在外地的親戚寫一封信,收信人地址和寄信人的地址怎么寫?(安排學生每人寫一份,并選擇幾位同學來念一念,看看哪些是合理的,郵遞員可以很快送到收信人手里的。)
追問:為什么這些信郵遞員可以很快送到收信人手里?(因為這些地址在等級上非常清楚,郵遞員按照上面一層一層地找,很快就可以找到。)
看來這些等級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方便。一個國家為了便于管理,會將國土分為若干各地區,并設立若干個級別,這就是行政區。
板書:一、三級行政區劃
活動:請同學們看教科書第5頁,填寫自己的戶口所在地。
板書講解:
總結歸納:我國采用的是省、縣、鄉三級行政區劃,就像我們學校里的年級、班級、小組一樣,上一級區劃包含若干個下一級區劃。這里的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和民族鄉是民族自治地區。除此之外,國家根據特殊需要,還可設立特別行政區。
承轉:行政區劃是非常重要的,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會應用到,更是我們學習中國地理的基礎。在三級行政區劃中,最重要的是省一級的行政區,在今后的學習中會經常用到,下面我們就來學習省級行政區的名稱和位置。
板書: 二、省、自治區和直轄市
活動:教師按照課本第7頁的順序介紹我國的省級行政區劃,學生在教師提到某個省的同時,完成中國政區拼圖。
提問:你認為我國的省級行政單位可分為幾種呢?每一種的數量各是多少?
學生討論、回答。
總結:我國共有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總計34個省級行政單位。
講解:香港特別行政區是在1997年7月1日成立的,澳門特別行政區是在1999年12月20日成立的。
轉折:下面我們通過一組競賽游戲來記住這34個省級行政區的名稱和位置。首先給同學們幾分鐘時間來熟悉這些省區。
活動:
1.“拼圖游戲”。
2.教師利用省區的特點提問,如:與四川省相鄰的有哪些省區?黃河的入海口位于哪個省區?長江發源于哪個省區?與緬甸接壤的有哪個省區?學生迅速答出這個省區,并找到它在我國的位置。
3.教材第7頁“想一想”。
4.觀察每個行政區劃的形狀,看看它們都像什么?(如廣東省象大象的頭;廣西像孔雀;黑龍江省像天鵝;陜西省像兵馬俑等)然后做第8頁練習。
轉折:我們有的同學除了有自己的大名之外還有一個小名,各個省區也有自己的小名。我們稱為省區的簡稱。
板書:三、各省級行政單位的簡稱
講解:為什么除了全稱之外還要有一個簡稱呢?因為在有的場合使用全稱很不方便,比如汽車的牌照上首先要有各省區的名稱,然后是阿拉伯數字。試想如果車牌寫上各省區的全稱會很繁雜,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12345”這將是多么大的牌照啊!所以我們為每個省級行政區都起了一個小名,也就是簡稱。
提問:學生讀教科書中“省級行政單位的名稱、簡稱和行政中心”表,思考這些簡稱是怎么來的,找到記憶方法。(學生根據學過的歷史知識和常識,分組討論回答,能說出幾個就可以。)
請學生歸納:
1.取用全名中的一個或幾個字有哪些?(京、津、吉、黑、蘇、藏、浙、陜、甘、青、寧、新、港、臺、內蒙古、澳、川、貴、云)
2.用本省的河流或山名有哪些?(閩、贛、湘、皖)
3.用本省的歷史名稱有哪些?(冀、魯、豫、粵、瓊、渝、蜀、黔、滇、鄂)
4.一個省有兩個簡稱有哪些?(川或蜀、云或滇、甘或隴、貴或黔、陜或秦)
活動:“找門”游戲或“找鄰居” (見“教學建議”)
作業 :回家看新聞聯播后的天氣預報,試著用最短的時間說出該城市所在的省區。
板書設計
第二節
一、三級行政區劃
二、省、自治區和直轄市
三、各省級行政單位的簡稱
探究活動
1.組織學生自己動手制作“中國政區圖”的拼圖。這樣既可以熟悉我國省級行政單位的名稱和位置,還使學生在動手的過程中,加深了對我國領土的認識。
2.請學生自己創造方法熟悉省級行政單位的輪廓和位置,并進行交流活動。
3.組織一次競賽活動,內容圍繞我國的省級行政區劃展開。分組進行,淘汰制,最后剩下的兩方進行決賽。
中國的行政區劃 篇8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我國現行的三級行政區劃,以及劃分的標準。
2.記住我國省級行政單位的名稱、簡稱及位置。
能力目標:
1.在“中國行政區劃”圖上,熟悉34個省級行政單位(包括香港和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的名稱、位置,并且正確填注在“中國行政區劃”空白圖上。
2.培養學生良好的讀圖習慣。
情感目標:
通過講述我國的行政區劃,對學生進行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教育,特別是通過了解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的設立,培養學生關心祖國,盼望祖國統一的情感,進而激勵他們為保衛祖國,建設祖國而努力學習的雄心壯志。
教學建議
關于的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與“中國的疆域”一節一樣,都是學習中國地理的基礎。不僅如此,形成我國行政區劃的空間觀念,也是每個中國人應該具有的基本素質,便于今后在日常生活中真正了解我國的基本國情。
本節有三個主要的知識點:行政區劃的劃分原則(一個“有利于”,兩個“便于”);行政區劃的幾種類型及三個等級;各省級行政單位的位置、名稱、簡稱及其行政中心。其中的重點為行政區劃的三個等級,以及各省級行政單位的位置、名稱、簡稱及其行政中心。
關于的教法建議
本節內容涉及到很多的地名,對于一個剛接觸中國地理知識的學生來說,大多數還是生疏的,需要通過教師的反復訓練熟悉掌握。同時應該避免一個最容易犯的錯誤,那就是地名與地圖上的位置不能緊密聯系。
為了培養學生的空間意識,教師可以安排學生進行以下幾種活動:
1.拼圖游戲:每個人買一套拼板,或自己找一幅大小合適的中國行政區劃圖,將其
按照行政區劃分成28份(劃分的方法見教材第9頁),并且以組為單位進行比賽,看哪個組拼得又快又好。
2.“找門”游戲:將全班分為四個小組,一組負責省級行政區劃的全稱,一組負責簡
稱,第三組負責說出該省級行政區劃的行政中心,最后一組負責指圖。每次從每組抽出一名同學,選其中的一名同學先說,另外三名同學應該把相應的內容迅速說出來或指出來。說對了加一分,說錯了不給分,最終以分數來定哪組獲勝。
3.“找鄰居”:從班里選出34名同學,分別代表34個省級行政單位,剩下的同學作
裁判,教師說出某個省級行政單位的簡稱或行政中心,也可在地圖上指出它的位置,然后代表這個省級行政單位的同學舉起手來,同時代表的省級行政單位與這個省級行政單位相鄰的同學立刻站出來,并描述“自己”在該省的哪個位置。答錯的同學會被扣掉一分,看誰扣分扣得最少。
另外,在進行活動的時候還可以將上一節的內容加進去,例如在第2個游戲中教師提示:“我國領土最東端位于的省區是……”,然后再由學生來說。或者在第3個游戲中教師提示:“與俄羅斯相鄰的省區是……”。這樣在熟悉新學內容的同時,也復習了舊知識。
對于某省級行政單位的位置,教師在教學中除了注意相對位置外,還要注意緯度位置,比如北回歸線穿過了哪些省區,這樣就可以給學生一個全方面的認識,為后面的教學打好基礎。
當然,單靠這一節的學習是不可能完全掌握各省級行政區劃的名稱和位置的,但我們必須養成學生的良好習慣。
本節教材按內容來說一節課就夠了,但由于本節內容是為后面的學習打基礎的,所以可以適當放慢速度,一節課之后練習一節課,或者邊學邊練。
教學設計示例
課題:
教學目標 :
1、使學生知道我國三級行政區的劃分,記住34個省級行政區的名稱、簡稱、分布及行政中心,從而培養學生圖與名統一的地理記憶能力。
2、使學生了解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的設立,培養學生關心祖國,盼望祖國統一的情感。
教學重點:
我國34個省級行政區的名稱、簡稱和分布。
教學難點 :
我國34個省級行政區的名稱、簡稱和分布。
教學手段:
中國政區演示拼圖或利用硬紙板制作一套(每個學生一套)
教學過程 :
導入 新課: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祖國的疆域,明確了我國在地球上的位置和它的范圍。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我國內部各區域的位置和范圍。
板書:第二節
提問:如果你要給你在外地的親戚寫一封信,收信人地址和寄信人的地址怎么寫?(安排學生每人寫一份,并選擇幾位同學來念一念,看看哪些是合理的,郵遞員可以很快送到收信人手里的。)
追問:為什么這些信郵遞員可以很快送到收信人手里?(因為這些地址在等級上非常清楚,郵遞員按照上面一層一層地找,很快就可以找到。)
看來這些等級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方便。一個國家為了便于管理,會將國土分為若干各地區,并設立若干個級別,這就是行政區。
板書:一、三級行政區劃
活動:請同學們看教科書第5頁,填寫自己的戶口所在地。
板書講解:
總結歸納:我國采用的是省、縣、鄉三級行政區劃,就像我們學校里的年級、班級、小組一樣,上一級區劃包含若干個下一級區劃。這里的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和民族鄉是民族自治地區。除此之外,國家根據特殊需要,還可設立特別行政區。
承轉:行政區劃是非常重要的,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會應用到,更是我們學習中國地理的基礎。在三級行政區劃中,最重要的是省一級的行政區,在今后的學習中會經常用到,下面我們就來學習省級行政區的名稱和位置。
板書: 二、省、自治區和直轄市
活動:教師按照課本第7頁的順序介紹我國的省級行政區劃,學生在教師提到某個省的同時,完成中國政區拼圖。
提問:你認為我國的省級行政單位可分為幾種呢?每一種的數量各是多少?
學生討論、回答。
總結:我國共有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總計34個省級行政單位。
講解:香港特別行政區是在1997年7月1日成立的,澳門特別行政區是在1999年12月20日成立的。
轉折:下面我們通過一組競賽游戲來記住這34個省級行政區的名稱和位置。首先給同學們幾分鐘時間來熟悉這些省區。
活動:
1.“拼圖游戲”。
2.教師利用省區的特點提問,如:與四川省相鄰的有哪些省區?黃河的入?谖挥谀膫省區?長江發源于哪個省區?與緬甸接壤的有哪個省區?學生迅速答出這個省區,并找到它在我國的位置。
3.教材第7頁“想一想”。
4.觀察每個行政區劃的形狀,看看它們都像什么?(如廣東省象大象的頭;廣西像孔雀;黑龍江省像天鵝;陜西省像兵馬俑等)然后做第8頁練習。
轉折:我們有的同學除了有自己的大名之外還有一個小名,各個省區也有自己的小名。我們稱為省區的簡稱。
板書:三、各省級行政單位的簡稱
講解:為什么除了全稱之外還要有一個簡稱呢?因為在有的場合使用全稱很不方便,比如汽車的牌照上首先要有各省區的名稱,然后是阿拉伯數字。試想如果車牌寫上各省區的全稱會很繁雜,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12345”這將是多么大的牌照啊!所以我們為每個省級行政區都起了一個小名,也就是簡稱。
提問:學生讀教科書中“省級行政單位的名稱、簡稱和行政中心”表,思考這些簡稱是怎么來的,找到記憶方法。(學生根據學過的歷史知識和常識,分組討論回答,能說出幾個就可以。)
請學生歸納:
1.取用全名中的一個或幾個字有哪些?(京、津、吉、黑、蘇、藏、浙、陜、甘、青、寧、新、港、臺、內蒙古、澳、川、貴、云)
2.用本省的河流或山名有哪些?(閩、贛、湘、皖)
3.用本省的歷史名稱有哪些?(冀、魯、豫、粵、瓊、渝、蜀、黔、滇、鄂)
4.一個省有兩個簡稱有哪些?(川或蜀、云或滇、甘或隴、貴或黔、陜或秦)
活動:“找門”游戲或“找鄰居” (見“教學建議”)
作業 :回家看新聞聯播后的天氣預報,試著用最短的時間說出該城市所在的省區。
板書設計
第二節
一、三級行政區劃
二、省、自治區和直轄市
三、各省級行政單位的簡稱
探究活動
1.組織學生自己動手制作“中國政區圖”的拼圖。這樣既可以熟悉我國省級行政單位的名稱和位置,還使學生在動手的過程中,加深了對我國領土的認識。
2.請學生自己創造方法熟悉省級行政單位的輪廓和位置,并進行交流活動。
3.組織一次競賽活動,內容圍繞我國的省級行政區劃展開。分組進行,淘汰制,最后剩下的兩方進行決賽。
中國的行政區劃 篇9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我國現行的三級行政區劃,以及劃分的標準。
2.記住我國省級行政單位的名稱、簡稱及位置。
能力目標:
1.在“中國行政區劃”圖上,熟悉34個省級行政單位(包括香港和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的名稱、位置,并且正確填注在“中國行政區劃”空白圖上。
2.培養學生良好的讀圖習慣。
情感目標:
通過講述我國的行政區劃,對學生進行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教育,特別是通過了解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的設立,培養學生關心祖國,盼望祖國統一的情感,進而激勵他們為保衛祖國,建設祖國而努力學習的雄心壯志。
教學建議
關于“中國的行政區劃”的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與“中國的疆域”一節一樣,都是學習中國地理的基礎。不僅如此,形成我國行政區劃的空間觀念,也是每個中國人應該具有的基本素質,便于今后在日常生活中真正了解我國的基本國情。
本節有三個主要的知識點:行政區劃的劃分原則(一個“有利于”,兩個“便于”);行政區劃的幾種類型及三個等級;各省級行政單位的位置、名稱、簡稱及其行政中心。其中的重點為行政區劃的三個等級,以及各省級行政單位的位置、名稱、簡稱及其行政中心。
關于“中國的行政區劃”的教法建議
本節內容涉及到很多的地名,對于一個剛接觸中國地理知識的學生來說,大多數還是生疏的,需要通過教師的反復訓練熟悉掌握。同時應該避免一個最容易犯的錯誤,那就是地名與地圖上的位置不能緊密聯系。
為了培養學生的空間意識,教師可以安排學生進行以下幾種活動:
1.拼圖游戲:每個人買一套拼板,或自己找一幅大小合適的中國行政區劃圖,將其
按照行政區劃分成28份(劃分的方法見教材第9頁),并且以組為單位進行比賽,看哪個組拼得又快又好。
2.“找門”游戲:將全班分為四個小組,一組負責省級行政區劃的全稱,一組負責簡
稱,第三組負責說出該省級行政區劃的行政中心,最后一組負責指圖。每次從每組抽出一名同學,選其中的一名同學先說,另外三名同學應該把相應的內容迅速說出來或指出來。說對了加一分,說錯了不給分,最終以分數來定哪組獲勝。
3.“找鄰居”:從班里選出34名同學,分別代表34個省級行政單位,剩下的同學作
裁判,教師說出某個省級行政單位的簡稱或行政中心,也可在地圖上指出它的位置,然后代表這個省級行政單位的同學舉起手來,同時代表的省級行政單位與這個省級行政單位相鄰的同學立刻站出來,并描述“自己”在該省的哪個位置。答錯的同學會被扣掉一分,看誰扣分扣得最少。
另外,在進行活動的時候還可以將上一節的內容加進去,例如在第2個游戲中教師提示:“我國領土最東端位于的省區是……”,然后再由學生來說;蛘咴诘3個游戲中教師提示:“與俄羅斯相鄰的省區是……”。這樣在熟悉新學內容的同時,也復習了舊知識。
對于某省級行政單位的位置,教師在教學中除了注意相對位置外,還要注意緯度位置,比如北回歸線穿過了哪些省區,這樣就可以給學生一個全方面的認識,為后面的教學打好基礎。
當然,單靠這一節的學習是不可能完全掌握各省級行政區劃的名稱和位置的,但我們必須養成學生的良好習慣。
本節教材按內容來說一節課就夠了,但由于本節內容是為后面的學習打基礎的,所以可以適當放慢速度,一節課之后練習一節課,或者邊學邊練。
教學設計示例
課題:中國的行政區劃
教學目標 :
1、使學生知道我國三級行政區的劃分,記住34個省級行政區的名稱、簡稱、分布及行政中心,從而培養學生圖與名統一的地理記憶能力。
2、使學生了解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的設立,培養學生關心祖國,盼望祖國統一的情感。
教學重點:
我國34個省級行政區的名稱、簡稱和分布。
教學難點 :
我國34個省級行政區的名稱、簡稱和分布。
教學手段:
中國政區演示拼圖或利用硬紙板制作一套(每個學生一套)
教學過程 :
導入 新課: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祖國的疆域,明確了我國在地球上的位置和它的范圍。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我國內部各區域的位置和范圍。
板書:第二節 中國的行政區劃
提問:如果你要給你在外地的親戚寫一封信,收信人地址和寄信人的地址怎么寫?(安排學生每人寫一份,并選擇幾位同學來念一念,看看哪些是合理的,郵遞員可以很快送到收信人手里的。)
追問:為什么這些信郵遞員可以很快送到收信人手里?(因為這些地址在等級上非常清楚,郵遞員按照上面一層一層地找,很快就可以找到。)
看來這些等級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方便。一個國家為了便于管理,會將國土分為若干各地區,并設立若干個級別,這就是行政區。
板書:一、三級行政區劃
活動:請同學們看教科書第5頁,填寫自己的戶口所在地。
板書講解:
總結歸納:我國采用的是省、縣、鄉三級行政區劃,就像我們學校里的年級、班級、小組一樣,上一級區劃包含若干個下一級區劃。這里的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和民族鄉是民族自治地區。除此之外,國家根據特殊需要,還可設立特別行政區。
承轉:行政區劃是非常重要的,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會應用到,更是我們學習中國地理的基礎。在三級行政區劃中,最重要的是省一級的行政區,在今后的學習中會經常用到,下面我們就來學習省級行政區的名稱和位置。
板書: 二、省、自治區和直轄市
活動:教師按照課本第7頁的順序介紹我國的省級行政區劃,學生在教師提到某個省的同時,完成中國政區拼圖。
提問:你認為我國的省級行政單位可分為幾種呢?每一種的數量各是多少?
學生討論、回答。
總結:我國共有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總計34個省級行政單位。
講解:香港特別行政區是在1997年7月1日成立的,澳門特別行政區是在1999年12月20日成立的。
轉折:下面我們通過一組競賽游戲來記住這34個省級行政區的名稱和位置。首先給同學們幾分鐘時間來熟悉這些省區。
活動:
1.“拼圖游戲”。
2.教師利用省區的特點提問,如:與四川省相鄰的有哪些省區?黃河的入?谖挥谀膫省區?長江發源于哪個省區?與緬甸接壤的有哪個省區?學生迅速答出這個省區,并找到它在我國的位置。
3.教材第7頁“想一想”。
4.觀察每個行政區劃的形狀,看看它們都像什么?(如廣東省象大象的頭;廣西像孔雀;黑龍江省像天鵝;陜西省像兵馬俑等)然后做第8頁練習。
轉折:我們有的同學除了有自己的大名之外還有一個小名,各個省區也有自己的小名。我們稱為省區的簡稱。
板書:三、各省級行政單位的簡稱
講解:為什么除了全稱之外還要有一個簡稱呢?因為在有的場合使用全稱很不方便,比如汽車的牌照上首先要有各省區的名稱,然后是阿拉伯數字。試想如果車牌寫上各省區的全稱會很繁雜,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12345”這將是多么大的牌照啊!所以我們為每個省級行政區都起了一個小名,也就是簡稱。
提問:學生讀教科書中“省級行政單位的名稱、簡稱和行政中心”表,思考這些簡稱是怎么來的,找到記憶方法。(學生根據學過的歷史知識和常識,分組討論回答,能說出幾個就可以。)
請學生歸納:
1.取用全名中的一個或幾個字有哪些?(京、津、吉、黑、蘇、藏、浙、陜、甘、青、寧、新、港、臺、內蒙古、澳、川、貴、云)
2.用本省的河流或山名有哪些?(閩、贛、湘、皖)
3.用本省的歷史名稱有哪些?(冀、魯、豫、粵、瓊、渝、蜀、黔、滇、鄂)
4.一個省有兩個簡稱有哪些?(川或蜀、云或滇、甘或隴、貴或黔、陜或秦)
活動:“找門”游戲或“找鄰居” (見“教學建議”)
作業 :回家看新聞聯播后的天氣預報,試著用最短的時間說出該城市所在的省區。
板書設計
第二節 中國的行政區劃
一、三級行政區劃
二、省、自治區和直轄市
三、各省級行政單位的簡稱
探究活動
1.組織學生自己動手制作“中國政區圖”的拼圖。這樣既可以熟悉我國省級行政單位的名稱和位置,還使學生在動手的過程中,加深了對我國領土的認識。
2.請學生自己創造方法熟悉省級行政單位的輪廓和位置,并進行交流活動。
3.組織一次競賽活動,內容圍繞我國的省級行政區劃展開。分組進行,淘汰制,最后剩下的兩方進行決賽。
中國的行政區劃 篇10
本學期總第3 課時本單元第 3 課時授課日期9.8—9課題第一章 第2節 中國的行政區劃(1)課型新授教 學 目 標 1、知識目標:我國現行的三級行政區劃,我國34個省級行政區的名稱、簡稱和位置。 2、能力目標:熟悉34個省級行政區的輪廓特征及在中國行政區圖中的相對位置 3、思想目標:通過對香港和澳門特別行政區的設立的學習,增強愛國情感。重 點 難 點難點:34個省級行政區的輪廓特征及在中國行政區圖中的相對位置 重點:34個省級行政區的名稱、簡稱和位置 教 具《中國行政區劃圖》 教 法演示法、談話法、多媒體教學教 學 過 程步 驟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時 間一 二導入新課: 如果你要給外地的朋友寫信,怎樣寫清楚通信地址呢?這需要了解對方的行政區劃。 講授新課: (一)三級行政區域的劃分 原則:為了便于行政管理,有利于經濟發展和民族團結 省 (自治區、直轄市) 縣 (自治縣、市) 鄉 (鎮) 特別行政區寫了自己的戶口所在地 我國三級行政區域是如何劃分的?結合自已的戶口所在地說明一下。5 35步 驟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時間(二)省、自治區和直轄市 23個省、5個自治區、 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 共34個省級行政單位 1、名稱 分為七大塊: 東北—黑龍江、吉林、遼寧省 北部—內蒙古自治區 黃河中下游地區—河北、河南、山西、山東、北京、天津市 長江中下游地區—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浙江、江蘇、上海 南部沿海—廣東、福建、廣西壯族自治區,海南、中國臺灣、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 西南—重慶、四川、貴州、云南、西藏自治區 西北—陜西、甘肅、青海、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2、各行政區之間的位置關系 3、各省級行政區的簡稱在中國政區圖中分別指出七大塊的劃分。并記住以下的口訣: 兩湖兩廣兩河山, 五江二寧青甘陜, 云貴西四北上天, 內蒙臺海福吉安。 學生動手制作各省行政區圖形硬紙片,進行拼圖,熟悉各省級行政區之間的位置關系。 牢記各省級行政區的簡稱。板書設計: 第一章 第2節 中國的行政區劃 一、三級行政區 1、行政區劃的劃分原則 2、三級行政區劃 二、省、自治區和直轄市 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 三、各級行政區的簡稱教后記: 由于本節是學習以后內容的基礎,所以顯得尤為重要,通過課堂提問,發現學生掌握的情況不是很好,所以在以后的教學中,要不斷加強本節內容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