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教案-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
教學課題:第三框、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
教學目標 :通過教學,使學生認識到社會主義制度建立以后,中國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尤其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中國進入改革開放的新時期,培養學生搜集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更加熱愛祖國,堅定走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
教學重點和難點: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
教學方法:圖片展示,合作探究,討論法
教學媒體及用具:圖片,文字材料及投影
[復習提問]
1、 新民主主革命開端和完成的標志分別是什么?
2、 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確立的標志是什么?中國何時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3、 中國歷史上最偉大、最深刻、最廣泛的社會變革是什么?為什么?
[導入 新課]:
1、播放歌曲《社會主義好》,請思考:歌曲反映了中國人民對社會主義的什么情感?為什么中國人民對社會主義有這樣的情感?你還知道哪些贊頌社會主義制度的歌曲?
(設計此問題的目的:用歌曲啟迪思路,激情感,創情境,引發學生對本課學習內容的思考。)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經過艱苦卓絕的斗爭,推翻了三座大山,結束了舊中國任人宰割、受盡欺凌的屈辱歷史。中國人民開始了自強自立的奮斗歷史,力爭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在人民群眾的努力下,新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所以中國的《社會主義好》唱起來了。這首歌用一個字──“好”表達了中國人對社會主義的贊揚、熱愛之情,社會主義好,不是頭腦發熱后的主觀結論,過去,中國革命的歷史告訴我們: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今天,中國建設的現實告訴我們;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我們認同社會主義,因為它給中國帶來了翻天覆地的巨變。
[新授過程]:第三框 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
一、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變(板書)
學習這部分內容時,老師提前也可以在課后安排學生進行社會調查: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自主選擇調查方式,可以查閱報刊、書籍,可以上網,也可以采訪長輩。調查之后,用對比的方式進行認真整理,可以用文字對比、圖片對比或者照片對比,也可以兼而有之。課堂上各組派代表展示調查結果,突出說明中國五十年的發展變化。整節課也就可以圍繞調查結果進行分析、討論、學習,再適當補充一些內容即可。新授過程:
討論一:聯系近代“百年屈辱的歷史”和"尼克松訪華"這一歷史事實,學生討論:同樣是中國,為什么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態度卻截然相反?昔日的"東亞病夫"今天為什么能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材料二:出示照片《開國大典》及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的講話。
學生討論后教師總結:因為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建立的新中國廢除了西方列強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和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一切特權,結束了舊中國任人宰割、受盡欺凌的屈辱歷史,實現了中國人民夢寐以求的民族獨立。所以新中國的巨變之一就是:
1、 社會主義的中國,實現了夢寐以求的國家獨立――獨立(板書)
材料一:
2、社會主義中國,結束了近代中國長年戰亂和一盤散沙的局面,國家統一和各民族團結日益鞏固和發展――統一(板書)
社會主義中國結束了近代的常年戰亂和一盤散沙的局面,實現了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要最終統一中國臺灣,祖國大陸繼續保持穩定和繁榮是關鍵。為了這一天早日到來,作為未來世紀主人的我們,要努力學習,奮發進取,建設好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用一些選舉場景的圖片、錄像,說明在社會主義的中國,人民已當家作主。得出第三個結論:)
3、 社會主義中國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當家做了主人,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命運――民主(板書)
用圖片和課件說明:
4、 社會主義的中國,改變了舊中國貧窮落后的面貌,經過50多年的建設,初步實現了國家的繁榮和富強――富強(板書)
但是事物的發展并不總是一帆風順的,社會主義中國的歷史有它闊步前進的一面,也有它迂回曲折的一面。
二、歷史性的轉折———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板書)
先讓學生對1956年之后的歷史脈絡有一個大概的認識,然
1956--1966:大躍進圖片
(中國這二十年的歷史,對于初中學生來說,有些內容是很難理解的。因此教師不宜講得過深,)
(1)、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建國以來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因為這次會議重新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作出了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實行以以濟建設為中心和改革開放的戰略決策。
學生討論分析:為什么要重新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為什么要轉移工作重點?為什么要實行改革開放?這些舉措有何重大意義?
分析方向:大躍進等行為要跑步進入共產主義,嚴重脫離中國實際,違背了客觀規律;工作重點放在階級斗爭上,只能導致像文化大革命那樣的混亂,給國家帶來巨大的損失;歷史已經證明,閉關鎖國只能使自己封閉落后,改革開放才能促進中國與國際的融合、交流、學習,并最終促進中國的發展,改革開放二十年的成就也充分說明,這一戰略決策是對的。所以,十一屆三中全會是一個光輝的標志,它表明中國從此進入了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新時期。
(2)、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鄧小平理論為指導,全面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3)、黨的十六大
江澤民總書記作的報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局面》
主題:“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目標: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新世紀的三大歷史任務:實現現代化建設
完成祖國統一
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
三、“一國兩制”指引祖國走向完全統一
學習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搜集有關資料:
(1) 中國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
(2) 臺獨分子分裂祖國統一的主要言行。
(3) 中國政府對臺的關政策及其意義。
(4) 青少年學生的態度
學生活動:
討論(1):香港、澳門問題順利解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我們可以從中得到哪些啟示?
(2):對“一國兩制”的內容應從哪幾個方面去理解?
(3):從有利于祖國的統一、富強和世界和平穩定等方面說明“一國兩制”是實現祖國統一的基本方針。
(4)請你設想“中國臺灣問題”最后會怎樣解決?請為回歸后的中國臺灣設計區旗和區徽。
[課堂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