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上冊《列強的侵略與中國人民的抗爭》學案
識記 知道林則徐虎門銷煙;記住鴉片戰爭爆發的時間、地點;知道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俄國通過不平等條約割占中國北方大片領土的侵略史實;知道左宗棠收復x疆的基本史實;知道甲午中日戰爭中鄧世昌的主要事跡;知道八國聯軍侵華的史實。
理解 簡述中英《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認識鴉片戰爭對中國近代社會的影響;簡述《馬關條約》的主要內容,說明中國民族危機的加劇。
運用 簡述《辛丑條約》的主要內容,分析《辛丑條約》對中國民族危機全面加深的影響。
教學過程:
一、通過回顧古代史知識,導入新課:
從商鞅變法封建制度確立以來,中國的歷朝統治者都實行重農抑商政策,這種政策在早期推動封建經濟發展方面確實起到過積極的作用,但越到后來其負面影響就越明顯,并極端到閉關鎖國,與世隔絕。使清政府看不到世界形勢的發展變化不能與外國進行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的交流使中國逐漸在世界上落伍了,危機很快到來,西方列強紛沓而至,使近代中國遭受巨大災難,而鴉片戰爭就正好揭開了這一段屈辱歷史的序幕。
那么鴉片戰爭前夕雙方面臨著怎樣的形勢呢?
二、戰爭的背景(展示幻燈片2)
教師講述; 英國方面的形勢,
中國方面的形勢
中英關系的形勢;(板書)中英貿易英不利——向中國走私鴉片——使中國兵弱銀荒——威脅到清朝的統治——虎門銷煙(鴉片戰爭的直接原因)
三、戰爭的爆發及其后果(展示幻燈片3、4)鴉片戰爭是哪方挑起的?英國為打開在中國的市場(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
戰爭結果是清政府慘敗被迫簽訂《南京條約》(展示幻燈片5)
教師引導1、通商口岸和香港島的大致地理分布(請同學在幻燈片指出)
2、這四條內容里面最能體現英國發動戰爭目的的是哪條內容?
3、影響: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半封建社會;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一些先進的知識分子開始開眼看世界。
過渡環節:鴉片戰爭給中國造成巨大傷害,使中國的社會性質開始發生變化,英國卻認為它的目的沒有達到。
四、鴉片戰爭的繼續
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進一步打開中國的市場
(展示幻燈片6)時間:1856——1860
參與國:英法直接出兵;美俄當幫兇
對中國的危害:占領北京,火燒圓明園,被迫簽訂《北京條約》、《天津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使中國的主權進一步受到傷害,值得一提的是沙俄這個國家對中國的侵略尤其兇殘(展示幻燈片7)侵占我國一百五十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總結兩次鴉片戰爭
比較兩次鴉片戰爭;第二次是第一次的繼續和擴大(展示幻燈片8)
五、甲午中日戰爭(展示幻燈片9)
戰敗被迫簽訂《馬關條約》(展示幻燈片10)
對中國的傷害;:使中國半殖民半封建社會性質大大加深了
教師從下面進行分析
賠款數額;割地中國臺灣;通商口岸;允許辦廠
六、八國聯軍侵華和《辛丑條約》的簽訂(展示幻燈片12)
直接目的:帝國主義鎮壓中國人民的反帝斗爭
對中國的傷害: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半殖民半封建社會完全形成
教師根據幻燈片進行分析
七、(展示幻燈片13)教師總結中國近代一步一步淪為半殖民半封建社會的過程,
提問:為什么會導致這種后果?(由學生思考討論后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