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課 “一國兩制”的構想與實踐 教學設計
寫作這組詩篇的時候,正值聞一多在美國紐約藝術學院留學期間。在美國已經生活了將近三年的他,多次親身體會到種族歧視的屈辱,他所看到和聽到的一切都激發起他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加上三年背井離鄉的經歷,使他更對祖國和家鄉產生了深深的眷戀,也使他更加深了對民族傳統文化的理解和熱愛。因此,在這段時間里,他創作了大量的愛國主義詩篇,一方面懷念和贊美祖國,一方面控訴對帝國主義列強的罪行。而這組《七子之歌》就是 在這種背景中誕生的。
1999年11月24日是聞一多百年誕辰紀念.全國各地及港臺、海外都在舉行不同形式的紀念活動和學術研討活動。12月20日,是全國人民喜迎澳門回歸的日子,《七子之歌•澳門》也唱出了它旋律中的最強音。這不僅是聞一多個人幾十年宿愿的實現,也是以聞一多為代表的幾代愛國知識分子夢想成真的一天.對于那些與祖國人民患難與共、風雨兼程,為理想的實現付出青春乃至生命的人們來說,這兩個紀念日碰在一起決不僅僅是個巧合,其象征意義遠遠超出了事件本身。[來源:第一范文網]
今天我們來學習關于澳門問題以及香港、中國臺灣的具體內容。
【講授新課】
一、“一國兩制”的構想
1.香港和澳門問題的由來
(講述)在20世紀末的時候,我們國家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有兩件令人振奮的大事。大家能說一說是那兩件事嗎?
(回答)
(講述)香港、澳門的回歸對于我們中國人來說是極為自豪的是大事。 大家能不能回憶過去學習過的有關香港、澳門的有關知識?
(學生思考后,回答)
(講述)香港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它是英國在19世紀中葉通過同清政府簽訂的三個不平等條約,先后強行割占和租借去的。這三次分別是:1842年的《南京條約》中強迫清政府割占香港島;1860年的《北京條約》中強迫清政府割讓九龍司地區一方;在1898年簽訂的《展拓香港界址專條》規定,英國租借新界時限為99年。
澳門歷來是中國領土。1535年,葡萄牙人賄賂廣東地方官吏,取得在澳門碼頭停靠船舶和進行貿易的權利。1553年,葡人以曝曬水浸貨物為由上岸居住,并于1557年起在澳門定居。鴉片戰爭后,葡于1851年和1864年先后侵占凼仔島和路環島。1887年葡迫使清政府簽訂《中葡會議草約》和《北京條約》,塞進了葡“永駐管理澳門”的條款。
1928年國民黨政府與葡政府簽訂了《中葡友好通商條約》,該條約僅對關稅稅則、商業事務等事項重新做了規定,并未涉及澳門地位問題,葡占領并管理澳門的狀況也未改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我國政府多次聲明澳門是中國領土,主張在條件成熟時通過談判解決這一歷史遺留問題。
港澳問題均是歷史遺留問題,要如何解決好呢?
(回答)
(講述)香港問題、澳門問題都是歷史遺留下來的。解決這些問題,實現祖國統一,是包括港澳同胞 、海外僑胞和祖國大陸全體同胞在內的整個中華民族的強烈愿望。而鄧小平提出的“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則為實現祖國統一大業指明了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