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課 “一國兩制”的構想與實踐 教學設計
2.“一國兩制”偉大構想的提出
(講述)鄧小平“一國兩制”政策的提出,很好的解決了港澳回歸以后的問題。那么“一國兩制”的政策首先是在怎么的背景下提出來的呢?
(回答)
(講述)1979年,在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中,宣布要尊重中國臺灣現狀,爭取利用和平統一的防治統一祖國的方針。“要尊重中國臺灣現狀”就是說可以保留中國臺灣的資本主義制度不變,“統一祖國”就是要在一個國家的前提下,進行其他方面的建設。這就是“一國兩制”的最初形 態。在這之后,“一國兩制”的理論,又經過了怎樣的發展呢?
(學生結合教材,回答)
(講述)后來在1981年9月的時候,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委員長葉劍英發表《關于中國臺灣回歸祖國,實現和平統一的方針政策》的談話,就實現祖國統一問題,提出了9條方針政策,也就是所謂的“葉九條”。這九條大概包括什么內容?
(回答)
(講述)葉劍英提出的這九條,被鄧小平明確概括為“一國兩制”的方針。
3.“一國兩制”的內涵
(講述)“一國兩制”,為完成祖國統一大業指出了正確的道路。它的基本內容是什么?
(回答)
(講述)“一國兩制”是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簡稱,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為解決中國臺灣問題,恢復行 使香港、澳門主權,以和平的方 式實現祖國統一而制定的一項重要戰略方針。這項方針的內涵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個統一主權 的社會主義國家里,在祖國統一的前提下,大陸實行社會主義制度,香港、澳門、中國臺灣實行資本主義制度。1978年底,鄧小平首先提出了這一構想。1979年元旦,全國人大常委會在《告臺灣同胞書》中,宣布了這一和平統一祖國的方針。1981年9月30日,葉劍英在關于中國臺灣問題的九條建議中,明確指出中國臺灣在祖國統一后作為特別行政區享有高度自治權。
1982年9月,英國首相撤切爾夫人訪華時,中國政府提出按“一國兩制”的構想收回香港。12月,五屆人大第五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國家在必要時得設立特別行政區。這樣,“一國兩制”就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得到了確認。
“一國兩制”的概念是一個高度濃縮的含義,它不僅僅簡單的指“一個國家,兩種制度”,其中還有哪 些特定的含義?
(回答)
(講述)“一國兩制”有它特定的涵義:第一,實行“一國兩制”,是指在統一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內,大陸實行社會主義制度,中國臺灣、香港、澳門地區實行資本主義制度。第二,實行“一國兩制”,是指在中國大陸和中國臺灣、港澳地區實行的政治、經濟和社會制度各方面有根本的、重大的區別。第三,實行“一國兩制”,國家主權是統一的,不可分割的。第四,實行“一國兩制”有憲法和法律保證,在一些地區實行不同的制度有較長時間的穩定性。
4.“一國兩制”偉大構想提出的意義
(講述)“一國兩制”偉大構想的提出,對于促進我國統一大業的問題上,有什么重要的 意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