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上冊《洋務運動》導學案
學生1:創辦近代軍事工業,引進了西方國家的近代生產方式,對外國經濟勢力的擴張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學生2:興辦近代民用工業刺激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學生3:籌劃海防,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清軍的戰斗力
學生4:創辦新式學堂,派遣留學生,為近代中國培養了一批科技人才
教師:是一次失敗的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它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但客觀上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為中國的近代化開辟了道路
結局:失 敗,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
歷史局限性:重軍事 ;輕政治。沒有革除封建專制統治的弊端。
(設計意圖:通過對洋務運動的評價,培養學生學會運用辯證發展的觀點看待歷史事件的能力。)
(三)課堂小結,提煉升華
教師:洋務運動是指19世紀60-90年代洋務派掀起的學習西方先進技術的一場自救運動。在此期間洋務派興辦了許多軍用民用工業,新式學堂,還籌建了三支海軍,雖然最終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但卻促進了中國的發展. 洋務派把學習外國做為一種國策,雖然,他們只學了些皮毛,但開創了向外國探求富強之路的先河,為后人留下了富民強國的經驗和教訓。
歷 史 歌 謠
洋務運動新主張, “師夷長技以自強”。
中央代表恭親王, 地方國藩李鴻章,
張之洞 左宗棠, 興工業 辦工廠, 建海軍 開學堂, “自強”“求富”似夢鄉。
洋務運動雖失敗, 未使中國得富強,
但引科技和經驗, 客觀作用不能忘。
六、 課堂檢測
檢測題目一:
1、洋務派發起洋務運動的根本目的是 ( )
a.引進西方先進生產技術 b.發展軍事工業
c.發展民用工業 d.維護清朝統治
2、“中國文武制度,事實遠出西人之上,獨火器萬不能及。……中國欲自強,則莫如學習外國利器。”為此,洋務派創辦了 ( )
a.近代軍事工業 b.近代民用工業
c.近代海軍 d.新式學堂
3、李鴻章是中國近代上的一個重要人物,他鎮壓過農民起義,代表清政府與列強簽訂《馬關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但李鴻章仍有值得肯定之處,表現在( )
a、最早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 b、興辦新式軍事工業和民用企業
c、擔任欽差大臣開展禁煙運動 d、率兵收復被沙俄侵占的x疆
檢測題目二:完成本課《歷史助學》。
七、 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