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標準八年級上冊第17課《內戰烽火》-
【教學目標】
1.知識、能力:
美帝國主義支持國民黨陰謀發動內戰,重慶談判,全面內戰爆發,轉戰陜北,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
培養學生識別圖畫的基本技能,初步具備通過圖畫獲取知識、處理信息的能力,形成用圖畫的形式陳述歷史問題的能力。
2.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了解中國共產黨為爭取和平、民主與國民黨反動派的專制、獨裁進行斗爭的史實,使學生感知和平民主來之不易,增強學生維護和平民主的自覺性,并增強對黨的熱愛之情。
通過感知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人民解放軍為推翻國民黨的獨裁統治,歷盡艱辛、英勇作戰、不畏犧牲的精神,使學生確立進取的人生態度、堅強的意志。
【教學重點】重慶談判,挺進大別山。
【教學難點】挺進大別山。
【學法指導】
指導學生收集美蔣勾結,陰謀發動內戰的資料。
引導學生識別圖片,使學生通過圖畫獲取歷史知識信息,用圖畫的形成陳述歷史問題。
【媒體平臺】多媒體、課件制作、圖片。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旁白):這里是新華社人民廣播電臺,這里是新華社人民廣播電臺,有重要消息宣告:今天,是1945年8月15日,在中國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擊下,日本天皇被迫宣布無條件投降。八年抗戰,中國人民終于取得了偉大勝利。
抗戰勝利后,中國仍面臨著兩種命運、兩個前途的決戰。
教師出示:第17課 內戰烽火
二、演繹歷史
情境一
(旁白):1945年8月,陜北延安。
學生(周恩來):主席,這里有兩份急電。一份是我地下黨竊獲的情報,國民黨在美帝國主義的積極支持下,正把大批軍隊從大西北、大西南運往東北、華北、華中各地,搶奪抗戰勝利果實。(教師出示相關圖片)
另一份是蔣委員長給我黨中央發的急電。
學生(毛澤東接過電報):看來蔣委員長再也坐不住了。
(旁白):
萬急,延安
毛澤東先生勛鑒:
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能實現,舉凡國際國內各種重要問題,亟待解決,特請先生克日惠臨陪都,共同商討,事關國家大計,幸勿吝駕,臨電不勝切懸盼之至。
蔣中正
八月十四日
(旁白):這是蔣介石邀請毛澤東去重慶商談和平的電報之一。從字面上看,蔣介石“誠心誠意”,“以國家利益為重”,實際上真是這樣嗎?毛澤東敢不敢去重慶赴“鴻門宴”?
情境二
地點:國民黨陪都重慶。
時間:1945年8月。
人物:《中央日報》總編陶希圣及其編委。
學生(陶希圣對其下屬的訓話):我們明知共產黨不會來渝談判,我們要假戲真做,制造空氣。
情境三
地點:國民黨陪都重慶。
時間:1945年8月。
人物:《中央日報》總編陶希圣、陳立夫。
學生(陶希圣和陳立夫的談話):用軟的一套手法把共產黨吃掉,談何容易!可是,國內有厭戰情緒,國際形勢也不允許中國打內戰,一打起來我們更被動,利用談判拖一拖也好。共產黨拒絕談判,我們更有文章好做。
情境四
(旁白):1945年8月20日、23日,中共中央再次收到蔣介石電邀毛澤東的電報。
地點:中共中央所在地陜北延安。
時間:1945年8月23日。
人物: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任弼時。
學生(任弼時):我堅決不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