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課 五四愛國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導學設計
c.“外爭國權,內懲國賊” d.“自強”“求富”
3.下列傳單中,集中體現五四運動反帝愛國斗爭精神的是
a.“中國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斷送!中國的人民可以殺戮而不可以低頭!”
b.“膠州亡矣,山東亡矣,國將不國矣!”
c.“外爭主權,內懲國賊”
d.“誓死力爭,還我青島”
4.新民主主義革命開始的標志是
a.新中國成立 b.新文化運動
c.中國共產黨成立 d.五四愛國運動
5.在上海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紀念館內,陳列了出席這次會議的13位代表的照片。下面四張照片中哪一位是毛澤東?( )
a b c d
6.紅色旅游是青少年接受革命傳統教育的方式之一,某校組織學生參觀中共“一大”的地址,應當去
a.南昌b.遵義c.上海 d.延安
7.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是
a.新文化運動 b.五四運動
c.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d.北伐戰爭
8. 五四愛國運動取得初步勝利表現在( )
①北洋政府釋放被捕學生 ②罷免賣國賊 ③拒絕在對德“和約”上簽字 ④工人罷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④
9、材料分析題
1、 材料一:1919年5月3日晚,北京大學及北京各校學生及代表上千人在北大法科禮堂集會,由《京報》主筆邵飄萍報告中國外交的失敗情況,群情激憤。北大一位同學當場咬破中指,撕斷衣襟,血書“還我青島”四個大字,全體學生更加激憤。第二天,五四運動爆發了。
材料二:“外爭主權,內除國賊”、取消“二十一條”、反對在對德“和約”上簽字。
請回答:(1)從材料一中看五四運動的直接起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外爭主權”指什么?
(3)國賊指誰?
(4)這次運動的領導人有誰?
(5)這次運動的地點與主力有什么變化?
(6)材料二這些口號反映了五四運動的最終任務是什么?
(7)這次運動的結果如何?
(8)這次運動有何意義?
10、材料:“中國的土地可以征服,但不可斷送;中國的人民可以殺戮,而不可以低頭。”
請回答:(1)這是什么運動的傳單?
(2)這次運動的導火線是什么?
(3)表現了中國人民什么樣的精神?
11、材料一:“中國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斷送!中國的人民可以殺戮而不可以低頭!”
“外爭主權,內懲國賊!”“廢除二十一條!”“拒絕在和約上簽字!”
材料二:1919年一戰后,戰勝國英、美、法等國在法國巴黎召開“和平會議”,規定“德國在山東所有特權包括所有在青島至濟南鐵路之權利一并轉讓給日本。
請回答:(1)請說出材料一是哪次運動的口號?
(2)材料一和材料二之間有什么內在聯系?
(3)對于材料一所反映的運動的結局,有不同的認識,一種觀點認為它取得了初步的勝利,而另一種觀點認為它失敗了,你同意哪種觀點?結合史實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