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2.“求同存異”的提出和“萬隆精神”
[教師講解]會上,大多數代表的發言在基本點上都是一致的。他們譴責殖民主義、種族主義,認為這些禍害是世界不穩定的根源;希望在五項原則基礎上加強和擴大亞非國家間的合作和團結;要求維護世界和平與緩和國際緊張局勢,渴望發展民族經濟和文化,消除饑餓和貧困。由于與會國家在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方面存在著差異,加上歷史遺留問題造成的某些國家之間的隔閡,彼此間存在分歧是難免的。美國利用這些分歧,在會前、會外多方活動,使會議很難不受干擾。有少數代表的發言就重復了盡人皆知的西方的反共觀點,并把矛頭指向中國。有的誣蔑共產主義是一種“新形式的殖民主義”;有的提出“亞非國家當前面臨的問題不是反對殖民主義,而是反對共產主義”,并要與美國聯合反對共產主義;有的指責中國進行“顛覆活動”,要中國代表團表明“對和平共處的誠意”。這些發言一度把會議氣氛搞得相當緊張,引起普遍憂慮和不安。在這種形勢下,中國代表團團長周恩來總理將在19日下午發言的消息,引起會議內外格外的關注和重視。周恩來決定把原來準備的一個系統闡明亞非形勢和任務以及我國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發言用書面形式散發,針對會議出現的情況,在大會上作一補充發言。周總理的發言被安排在下午全體會議接近結束之前。
[投影顯示]
當時會場上座無虛席,包括蘇聯大使、美國大使、荷蘭高級專員等許多國家外交官都來列席旁聽。數以百計的記者也涌進會議廳,有的人甚至站在椅子上,等待著中國代表團的發言。周總理首先向與會各國表明:“中國代表團是來求團結而不是來吵架的”,“中國代表團是來求同而不是來立異的”。他深刻地論述了亞非國家間存在著廣泛的求同基礎,他說:“亞非絕大多數國家和人民自近代以來都曾經受過,并且現在仍在受著殖民主義所造成的災難和痛苦。”“從解除殖民主義痛苦和災難中找共同基礎,我們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慮和恐懼、互相排斥和對立”。周總理還就關于不同的思想意識和社會制度問題、關于有無宗教信仰自由問題、關于所謂顛覆活動問題,以確鑿的事實和令人信服的論述回答兩天來少數代表對中國的誤解和指責,闡明中國政府的立場和政策。周總理真摯地表示歡迎所有到會的各國代表來中國參觀。他最后熱忱地呼吁:“讓我們亞非國家團結起來,為亞非會議的成功努力吧!”與會代表熱烈歡迎和高度評價周總理的發言。大會主席沙斯特羅阿米佐約等人指出這個發言是使會議走向成功的一個轉折點。周總理的發言不僅驅散了兩天來在會議上空一度凝聚起來的陰云,而且及時地提出了“求同存異”方針,為下一階段會議找到了一條繞開對立和爭吵而繼續進行的道路,為會議的成功作出了重要貢獻。
在專項議程討論中,由各國代表團團長及其顧問組成的政治委員會和由各代表團代表組成的經濟、文化委員會分頭舉行秘密會談。政治委員會討論其余的全部議程,它是3 個委員會中最重要權限最大,也是爭論最多的一個。爭論主要集中在下面兩個問題上:反對殖民主義問題與和平共處問題。在關鍵的時刻,周總理在4月23日上午會議上作了長篇發言。他提出亞非國家討論世界和平和合作問題,應該撇開不同的意識形態和國家制度,以要求和平合作為共同基礎,這樣我們就能夠達成協議,組成保衛世界和平的強大力量。周總理的發言引起了與會代表的極大注意。大家感到就和平共處問題達成協議已經有了良好的基礎。促進亞非團結、推動會議成功的種種努力,不只發生在會議廳內,許多代表團為著增進友誼和了解,積極進行接觸,展開廣泛的會外外交活動。尋求亞非團結和求同存異的精神,終于使會議克服了分歧。4月24日晚上,萬隆會議舉行最后一次全體會議。在熱烈的掌聲中,與會國家一致通過會議決議,即《亞非會議最后公報》。會議充滿著亞非世界團結勝利的喜悅。包括中國在內的19個國家的代表先后在閉幕式上發言,他們盛贊會議取得的重大成就,盛贊會議對促進世界和平和合作所作的重大貢獻。大會主席沙斯特羅阿米佐約在閉幕詞中集中表達了亞非國家的心聲:“現在我們大家都知道,我們需要實行容忍,彼此像友好的鄰居一樣在和平中一起生活。而這是人類賴以昌盛的唯一可靠的、真實的基礎。愿我們在我們已經共同采取的道路上繼續前進,并愿萬隆會議成為指引亞洲和非洲進步前途的燈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