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
三國鼎立
一、教學目標:
1、基礎知識:
掌握曹操統一北方,三國鼎立等重要知識,了解東漢末年軍閥混戰,三顧茅廬,赤壁之戰,諸葛亮治理蜀,吳國開發江南,衛溫去中國臺灣等知識。
2、 能力培養:
(1)通過引導學生分析曹操在歷史上所起的作用,培養學生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史觀評價歷史任務的能力。
(2)初步培養學生看圖,識圖及分析能力
3、態度、價值觀
通過劉備“三顧茅廬”和曹操“唯才是舉”的學習,對學生進行重視人才,尊重人才的教學,通過對諸葛亮實行的少數民族政策等學習,對學生進行以誠待人的人道主義教育和尊重少數民族,民族平等的教育。
二、教學重點:曹操統一北方,三國鼎立
教學難點“對曹操的評價
三、教學手段:
多媒體教學,討論法
四、教學過程(www.jcsycorp.com)
導入新課:
教師復習提問:東漢末年張角領導的黃巾大起義對社會產生了什么影響?
(學生回憶、思考并回答:東漢王朝迅速瓦解)
教師:經過黃巾起義的沉重打擊,腐朽的東漢王朝趨于瓦解而名存實亡。在鎮壓起義的過程中,一些地方官吏乘機擴大自己的軍隊,甚至公開舉兵反漢,成為割據一方的軍事集團。展示《東漢末年軍閥割據形式圖》
(學生:看圖了解軍閥割據情況,回憶以知的三國知識,并找到袁紹、曹操控制的地區)
教師:從此,我國歷史自秦以來400多年的統一局面結束,開始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這是我國封建社會的第二階段,共約370年的歷史。
各個軍事割據勢力,為了擴張勢力,彼此征戰,使得黃河流域人民生靈涂炭,民不聊生。以前,經過東漢初年的“光武中興”,到1xx年,全國人口達5300萬,可東漢末年,只剩下760萬。曹操在他的《蒿里行》一詩中,描寫當時的凄涼景象時寫道:(展示圖片)“鎧甲生蟣虱,百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而且,生產力也急劇下降。河南的士兵根本吃不到糧食,只能吃桑椹。軍隊尚且如此,百姓的生活可想而知了。在這種情況下,人民希望有什么局面呢?
(學生解釋《蒿里行》,從中體驗,總結當時的社會情況。學生回答:安定、統一。)
教師:對,人民,特別是飽受戰亂之苦的北方人民,強烈盼望有安定的生活,能安全地生產,強烈希望統一,不要分裂割據和混戰。同學們想想,統一北方的任務是由誰來完成的
(學生:曹操)
教師:在北方眾多軍事集團當中,最主要的有兩個,曹操和袁紹。從實力上講袁紹在各個方面都優于曹操,但是曹操卻最終打敗了袁紹,完成了北方的統一。那么他是采取了什么措施來增強自己的實力呢?
(學生看教材,分析歸納從三個方面來回答
1、 政治上:挾天子以令諸侯
2、 在用人上,招賢納士;
3、在經濟上,實行屯田,獎勵農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