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
小結:講到這里,教師可引導學生聯系前面的赤壁之戰正確認識諸葛亮: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有許多優秀品格“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值得學習。
1、 東吳的發展
從秦漢以來,統治中心在哪個地區?
(學生:黃河流域)
教師:因此,可想而知,我國南方還落后于黃河流域,地廣人稀。等到東吳建立,自然會給江南的開發帶來一個機會,一種保障。而這一時期江南得以發展還得到一個什么條件?
(學生:東漢末年,北方戰亂,許多人南遷,又帶去了北方先進的工具、技術、文化。)對開發江南做出貢獻的還有?
(學生:少數民族山越。)
教師:那么吳國的經濟有多方面發展,哪幾方面?
(學生牛耕,造大船、麻織、絲織,海上交通發展有萬人船隊到中國臺灣,與許多國家包括歐洲的羅馬的貿易往來。)
教師:東吳的造船業大大超過前代。為什么?
(學生:東南地區多江河湖泊,交通運輸以舟船最為便利。東吳北有曹魏,西有蜀漢,東南面向浩瀚無邊的大海,自然會努力向海上發展。)
教師:造船技術已達到很高水平,所造的海船長達20余丈,高出水面近3丈,可載六七百人,裝載物資可達500噸以上;用于長江水戰的船只,有上下5層。 隨著造船技術的進步,吳國的海上交通非常發達,遠航的船只北達遼東,南通南亞諸國。230年,孫權派遣將軍衛溫等率領1萬士兵乘大船前往夷洲(今中國臺灣),在今臺南市和嘉義市一帶登陸,后來衛溫返回時,還將中國臺灣土著居民數千人遷往大陸。這是大陸和中國臺灣交通的最早記載。此后,中國臺灣和大陸的聯系日益密切。可見中國臺灣自古以來就是祖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小結:三國中的每一個國家都追求以自己的國家統一中國,三方的角逐競爭,最后勝負如何?下節課我們回來繼續關注三國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