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 課 世界經濟的“全球化”
師:由此可見,經濟的全球化趨勢的出現是人類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必然。但是,經濟全球化與經濟一體化、經濟國際化這幾個概念是否一致?
生:(略)
師:首先,經濟國際化不等同于經濟全球化。市場經濟發展以分工和交換關系的擴大為基礎,以競爭為動力,以獲得建立在比較優勢基礎上的經濟利益乃至壟斷利益為目的,而一國內部所能提供的資源和市場往往是有限的,市場經濟內在發展要求推動著經濟的國際化發展,不僅能夠補充國內某些短缺的資源,而且可以創造更多的市場盈利機會,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甚至可以說經濟國際化其實就是資源配置國際化。一國經濟發展不可能只局限在一定的地域范圍內,經濟力量超越國界,與國際經濟的聯系不斷擴大和深化,進而達到相互融合的動態過程就是經濟國際化,它是市場競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要求。雖然經濟全球化和經濟國際化都是以市場經濟為起點的,但從本質上說,全球經濟和國際經濟是兩個概念。國際經濟強調國家主權,在此前提下,各個國家以交換、投資和信貸為紐帶聯系起來,這種聯系是互補關系。各個國家的市場仍然受到主權國家的保護和調節,它們是資本積累的基礎,而進一步的資本積累是經濟全球化的準備。因此,經濟國際化是經濟全球化的前奏。
師:其次,經濟一體化也不同于經濟全球化。經濟一體化是經濟全球化的更高階段,要達到經濟一體化首先要消除生產要素流動的一切障礙,使勞動力、資本、商品在全球自由流動。其次要有超國家的權威性協調機構,來協調一體化下的國家間關系。而且超國家的機構真正是超然的,并不為某個國家或某些國家所左右。第三,各國之間要做必要的主權讓渡。只有滿足以上三個條件,才能真正變成大同世界。目前看來,政治制度、生活水平、文化、信仰等差異在短時期內根本就是經濟一體化無法消除的障礙。而世界貿易組織、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目前能夠在全球性事件中發揮作用的國際機構,還不能算是經濟一體化要求的超國家機構,在處理全球經濟問題上它們都或多或少“帶著美國色彩”。經濟一體化仍是人類可望而不可及的目標。
師:既然,經濟全球化不等同于經濟國際化,也不同于經濟一體化,那么,經濟全球化在當今世界的經濟生活中有哪些表現呢?
二、經濟全球化趨勢的表現
國際投資 跨國公司
生:國際分工不斷加強;跨國公司擴展加快;國際投資急劇增加;國際貿易額迅速增長。
師:在當代的世界經濟領域里,世界經濟的全球化和區域集團化這兩種表面上似乎對立、實際上相輔相成的趨勢都在發展。現代科技的發展,使全球范圍的生產力發展水平達到了半個世紀以前的人們難以想象的程度。而這種龐大的生產力又非一國所能駕馭,于是出現了生產的全球化和資本的國際化,區域集團化也應運而生了。只要世界生產力繼續發展,世界經濟的全球化和區域集團化就將進一步得到發展。從目前來看,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表現在:第一,國際貿易的絕對量和相對量迅速增長。世界銀行的資料表明,世界出口貿易額1960年為6053億美元,1980年增加到21705億美元。剔除通貨膨脹和匯率變動因素,世界出口貿易平均每年實際增長6.7%。從相對量來看,即從世界出口貿易總額與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來看,1960年為12.2%,1980年提高到21.8%。進入90年代以后,越來越多的國家加入外向型經濟的行列,世界貿易有增無減。貿易往來的大幅度增加,把世界各國經濟有機地聯系起來。第二,生產國際化程度大大加深。生產的國際化主要體現在跨國公司的發展上。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只有少數發達國家在其他國家利用當地資源和勞動力投資建廠。第二次世界大戰后,這種現象開始普遍化,跨國公司遍及世界各地,以至于1974年聯合國經濟社會理事會正式承認“跨國公司”這一名稱。近年來,一些發展中國家由于民族經濟的發展壯大,也紛紛積極進行對外投資,興辦自己的跨國公司。據不完全統計,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對外直接投資額已超過四百億美元,它們的跨國公司已有近二千家,其中有些跨國公司的規模較大。第三,金融國際化程度大大加強。二次大戰以后,一些新型的國際借貸資本市場出現。這些借貸資本市場的活動完全脫離了各國的借貸資本市場和外匯法的管理。而且出現了多國銀行資本的聯合,加速了全球范圍內的吸收資金和貸款能力。在金融國際化程度提高的情況下,一個主要國家金融政策的調整,會對其他國家的經濟波動產生影響。第四,經濟管理制度與經濟習慣的國際化。當代的許多國家認識到,要保持本國經濟的活力,就必須學習和吸收他國合理的經濟管理制度,使本國的經濟運行有效程度盡可能地接近國際水平。美國的一些企業學習日本的企業管理制度,一些發展中國家也學習和借鑒西方國家的某些現代經濟管理制度和經營方式,試圖按國際經濟慣例來發展本國經濟?傊,世界經濟的全球一體化正促使世界的經濟力量超越國界,帶來更多的貿易、更多的機會、更大的繁榮。實踐證明,一個國家開放的程度同它所獲得的發展機會成正比。后起的國家,只有順應經濟全球一體化的發展趨勢,對國際環境和自身條件進行全面的分析比較,將自己的優勢和國際環境中的有利條件結合起來,確定自己在國際分工中的合理位置,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爭取主動,實現經濟持續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