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可愛的人》 說課設計
“假設你是當時的國家領導人,朝鮮政府給你寫來了求援信,你是出兵還是不出兵?”
多媒體展示《中央討論對策的圖片》,再現歷史情景。
組織學生分組討論,要求選出發言代表。
設計說明:分組討論既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充分調動學生主動探究問題,還可以培養學生多角度分析問題的能力以及團結合作的意識。
在討論中,大部分學生都支持出兵并說明了理由,我對此做出肯定性的評價。為了使學生能深刻理解美國侵略朝鮮的意圖,“透過歷史現象看到問題的本質”,我板書了幾個詞語“醉翁之意不在酒…”、“唇亡齒寒”“戶破堂危”,此時無聲勝有聲。稍后學生異口同聲的喊出“必須出兵”。這樣就將本課的難點之一(出兵的原因)化解了。
多媒體展示p4毛澤東同志的分析,組織學生齊讀,用它做討論總結,恰到好處。
2、關于戰爭的經過:
教材用“五戰五捷”一語帶過,新課標也未作要求,所以我對此未作補充。指導學生觀察《戰役示意圖》:要求掌握幾個主要地點即可。
說明:在幾個地點中,我突出了“三八線”。我先讓學生回憶小時候在課桌上畫“三八線”的趣事,再回憶地理課上學的關于地球“經度和緯度”的知識。這樣不但增強了知識的趣味性,而且學生也真正明白了“三八線”的歷史來歷。
3、關于戰爭的結果:
多媒體展示:《美軍投降簽字儀式》圖片。
教材將結果放在了最后的位置,我對此進行了重新整合,將結果移到第一個問題里來講,這樣有利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這場戰爭,也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二、戰斗英雄黃繼光和邱少云
這是本課的重點,我本著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設計了“一讀二看三講四說”四個環節:
1、“一讀”:指導學生閱讀教材,使學生對二人的事跡先有一個“文字”上的認識。
2、“二看”:多媒體播放電影《上甘嶺》片段。
英雄人物的光輝形象展現在學生面前,給學生的心靈以強大的震撼,也使本節課達到了高潮,這也是本節課最大的亮點。學生要求再看一段,因課上時間有限,我安排課外活動時再看。
3、“三講”:讓學生上臺講述自己課前搜集到的英雄人物故事。
通過講故事,毛岸英、羅盛教、楊根思、王海等一大批英雄人物會先后進入課堂,從而拓寬了教材。通過這個環節,能讓學生感受到“歷史離我們并不遙遠,歷史就在我們身邊,只要你肯于去發現”,從而激發了他們對歷史的學習興趣。因課上時間有限,我視情況結束此環節。為了讓想發言而沒有發言的同學有個表現的機會,我安排他們在課下出一期以“抗美援朝英雄人物”為主題的板報。
4、“四說”:讓學生說一說這些英雄人物身上有哪些優秀品質值得我們學習。
學生一邊說我一邊板書,最后明確指出可以將這些優秀品質命名為一種精神——抗美援朝精神。
多媒體展示:魏巍《誰是最可愛的人》中的精彩片段。
師生一起朗讀,用心體會“最可愛的人”的可愛之處。這樣操作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深化本課主題。
三、勝利的原因和意義:
這是本課的最大難點。我采用了啟發式教學法,給學生提供思考問題的角度(如原因可以從戰爭的性質、領導人的指揮、志愿軍的作戰、廣大人民的態度,中朝軍民的配合等角度分析),這樣一來就降低了難度,學生經過討論很快就能得出問題的答案,我再加以補充歸納從而突破這一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