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建設與外交成就(通用3篇)
國防建設與外交成就 篇1
八年級下冊 第五單元
復習課 學案
復習目標:
1、說出人民海軍、人民空軍和人民解放軍導彈部隊的建立和發展的史實。系統條理地說出建國以來的外交成就。
2、能夠分析新中國取得外交成就的原因。
3、認識到科技強軍的重要性;認識到綜合國力的不斷提高是我國外交事業取得輝煌成就的根本原因。
復習重、難點
重點:系統、條理地說出新中國取得的外交成就。
難點:新中國取得外交成就的原因。
復習過程
(一)基礎知識梳理
1、鋼鐵長城
2、新中國的外交
(1)建國初期
外交政策: 的和平外交。
(2)70年代的外交成就
中日建交: 年,日本首相 訪華,兩國正式建交
(3)新時期的外交成就
二、典型例題剖析
1、目前,世界上196個主權國家中已有169個與我國建立了外交關系。英國《衛報》說,中國的全球影響力正在“升騰”。請同學們對近現代中國的外交做一番探究:
圖一 《 辛丑條約》的簽訂 圖二 周恩來訪問印度 圖三 喬的笑
圖四 XX年上海apec會議
(1)圖一條約是在哪次侵華戰爭結束后簽訂的?該條約的簽訂對中國社會有什么影響?
(2)圖二中印雙方一致同意以什么作為指導兩國關系的基本原則?請寫出此原則的主要內容。
(3)圖三反映的是我國在20世紀70年代取得的哪一重大成就?同時期,我國還取得什么重大外交成就?
(4)圖四XX年apec會議在中國召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通過以上探究,你得到什么啟示?(2分)
三、鞏固訓練
1、近年來,我國海軍多次完成亞丁灣護航任務。這充分表明( )
a.中國海軍活動范圍擴大 b. 中國政府重視外交活動
c.中國海軍武裝力量強大 d. 中國為維護世界和平做出貢獻
2、XX年10月1日,在國慶閱兵式上,多種新型戰略導彈經過天安門廣場。外國軍事評論家答:中國戰略導彈部隊實現了歷史性跨躍。這支部隊創建于( )
a.1949年 b.1964年 c.1966年 d.1970年
3、XX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在青島舉行大型閱兵活動,這是為了慶祝( )
a.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建立六十周年 b. 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導彈部隊建立六十周年
c. 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八十八周年 d.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建立六十周年
4、(•湖北恩施)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與蘇聯、印度等17個國家正式建立了外交關系。標志著中國外交政策成熟的是( )
a.開始實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與美國建交
c.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 d.“一國兩制”構想的提出
5、萬隆會議期間,菲律賓外長羅慕洛高度評價周恩來總理的講話:“這個演說是出色的、和解的,表現了民主精神。”他這樣說的原因是( )
a.萬隆會議是第一次沒有殖民主義國家參加的國際會議
b.周恩來提出了“求同存異”的方針
c.會議討論了亞非國家發展問題
d.周恩來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6、XX年11月15日,美國總統奧巴馬首次訪華。在他之前,已有6位美國總統訪問過新中國。其中,第一位訪問新中國的是( )
a.羅斯福 b.艾森豪威爾 c.肯尼迪 d.尼克松
7、新中國的成立,結束了舊中國“屈辱外交”的歷史。從此,我國以嶄新的外交形象活躍于外交舞臺。下列圖片反映的外交成就中哪一項不是70年代所取得的( )
a b c d
8、1971年11月,美國《時代》周刊以“the chinese are coming(中國人來了)”作為封面標題,表明新中國將會在未來的國際事務中發揮更大作用。與此相關的歷史事件是( )
a.中國參加萬隆會議 b.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c.中國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9、中美關系的緩和是20世紀70年代中美兩國的共同要求。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周恩來說:“你的手伸過世界最遼闊的海洋來和我握手——25年沒有交往了呵!”……從尼克松與周恩來握手的時刻起,(見右圖)“一個時代結束了,另一個時代開始了”。
――以上摘編自尼克松回憶錄《領導者》
(1)中美“25年沒有交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材料中所說的“一個時代結束了,另一個時代開始了”的含義是指什么?
(2)1972年中美雙方在上海簽署的《聯合公報》同意按什么原則來處理兩國關系?
(3)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是在哪一年?中美關系的改善有何歷史意義?
10、 [09泰安中考]XX年,新中國迎來了她的60歲華誕。泰安市某中學初三一班同學精心收集了一些珍貴圖片,重溫歷史,向祖國母親致敬。請你觀察圖片,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1)圖一和圖二所反映的歷史事件對中國社會進程分別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2)圖三是一次運動中的口號,該運動的導火線是什么?圖四為喬冠華率新中國代表團參加第26屆聯合國大會時開懷大笑的場景,在這一次會議前期,新中國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是什么?圖四與圖三相比,中國的外交結局發生變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是在哪一次會議上提出的?上面三幅圖中,哪一圖片最能反映我國全面融入世界經濟,對外開放進入一個更新的階段?
四、課堂小結
第5單元 參考答案
二、典型例題剖析
(1)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互相尊重領土主權、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惠、和平共處。
(3)第26屆聯合國大會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權利。(或者恢復中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席位)(其中任一句即可,)尼克松訪華、中日建交、中美建交(其中任舉一例即可,)
(4)改革開放以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迅速發展和綜合國力的提高(1分)。我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 5 )舊中國國力衰弱,國際地位低下,導致外交失敗;新中國綜合國力增強,國際地位提升,外交工作取得重大成就(言之成理即可)。
三、鞏固訓練
1、d 2、c 3、d 4、a 5、b 6、d 7、a 8、b
9、(1)美國長期以來堅持敵視中國的政策。(符合題意、言之成理即可)
中美結束了長期對立的僵局,開始走向關系正常化。(符合題意、言之成理即可)
(2)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3)1979年。有利于世界和平與發展。(符合題意、言之成理即可)
10、(1)圖一:使中國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圖二:結束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局面,使中國進入新民主主義社會。
(2)導火線: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恢復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
(3)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圖七。
國防建設與外交成就 篇2
第五單元 國防建設與外交成就
第14課 鋼鐵長城
教學目標
基礎知識
了 解導彈驅逐艦、核潛艇的成功研制和現代化海軍的多兵種建制;國產飛機的不斷更新換代和戰略導彈的威懾力量
掌 握人民海軍、人民空軍、導彈部隊建立的歷史及其發展壯大的趨勢
能力訓練過程方法
閱讀資料獲取信息有效利用課本圖片和課外網絡等資源,收集整理海、空軍和導彈部隊發展過程的資料,體驗國威軍威
討論探索鋼鐵長城形成的原因,認識科技強軍的重要性
情感態度價 值 觀
愛國情感祖國民族日益強大與軍力增長的相互作用,標志著新中國國際地位正在不斷提高起來,成為炎黃子孫振奮精神、繼續圖強的強大動力
國防觀念堅固的國防鋼鐵長城是維護國家安全統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保證,青年學生應該樹立起為國防建設貢獻力量的責任感教學重點 現代化海軍、空軍的建立和發展教學難點 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的關系教學過程導入新課組織學生閱讀66頁“導入框”圖文,討論回答:導彈與炮彈有什么聯系和區別?(聯系:都要經過發射操作。區別:導彈與炮彈相比,科技含量高許多,威力也大了許多。)承上啟下,教師講授:從“小米加步槍”的“土八路”,到炮兵部隊的建立,再到導彈部隊的形成,這說明中國人民解放軍——我們的鋼鐵長城經歷了一個不斷發展壯大的過程。我們可以從這個過程中了解到哪些有趣的歷史知識和軍事知識呢?請大家閱讀課文。(安排學生先閱讀全文,作讀書標記;然后探索、交流、討論、練習)組織學生學習和探究新課人民海軍和空軍的建立1人民海軍是怎樣建立起來的?(華東軍區海軍→北海、東海和南海艦隊)·教師強調:1949年4月,蔣介石集團土崩瓦解時,有一部分國民黨海軍宣布起義,向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投誠。于是第一支人民海軍——華東軍區海軍就在這個基礎上建立起來了。2 20世紀50——70年代,人民海軍有哪些發展?(我國自行研制成功導彈驅逐艦、核潛艇等,陸續裝備到海軍部隊,還多次遠洋航行,圓滿完成了科學考察和出訪外國的任務。)3 20世紀90 年代以后,又有哪些提高?(不斷補充新型艦艇,已由水面艦艇部隊、潛艇部隊、海軍航空兵、海軍陸戰隊等多兵種組成,活動范圍也逐步擴大。)·指導學生觀看《歷史地圖冊》17頁《中國人民海軍》出訪路線圖,感受人民軍隊的軍威。4 根據67頁“動腦筋”,組織學生討論回答:為什么舊中國“有海無防”,而新中國的海軍能夠保衛祖國的海疆?(舊中國制度落后,國力很弱,海防松弛,無力抵抗外國的侵略,曾先后敗于法國和日本等。新中國制度先進,能夠有效地集中國力投入國防建設,建成了強大的現代化海軍。)·教師向學生推薦一些軍事網址:·教師小結、過渡:新中國的國防建設不但在海軍方面取得長足進展,而且在空軍和導彈部隊方面也有重大突破。5新中國的空軍怎樣建立和發展起來?(a.在陸軍的基礎上建立起來,早期飛機主要從國外購買,后來逐步走上國產化道路,能夠裝備自制的殲擊機、轟炸機、強擊機等。b.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自行研制和引進了一批新型飛機,提升了現代化裝備水平。)導彈部隊的發展·指導學生觀看《歷史地圖冊》17頁“導彈射程示意圖”和《導彈小知識》,結合課本70頁“自由閱讀卡·百萬大裁軍”,了解“科技強軍”的涵義:在新時代里,軍隊強大主要靠的是科技含量。1什么時候開始組建戰略導彈部隊?(1957年)2導彈部隊的主要任務是什么?(核反擊)·教師組織學生提前了解課本85——86頁有關我國研制原子彈和導彈,打破帝國主義核壟斷的情況,指出:堅固的國防鋼鐵長城是維護國家安全統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保證,青年學生應該向錢學森、鄧稼先等老一輩科學家學習,樹立起為國防建設貢獻力量的責任感。有志于此的同學,請登陸網站,了解國防科學技術大學情況。希望在坐的同學中,將來有人進入這所人民軍隊的高等學府深造。如時間許可,練習鞏固1完成課本69頁“練一練”:應選a(50年代)。2完成《歷史填圖冊》19頁各題。3根據《新學案》36——37頁,掌握[知識網絡],完成[自我測評]。4提醒學生預習第15課《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
國防建設與外交成就 篇3
第五學習 國防建設與外交成就
我國在國防建設和國際交往中的重大事件、發展狀況及輝煌成就。在國防建設中,人民軍隊實施質量建軍、科技強軍的戰略,在短短50多年間,實現了由單軍種向多軍種多兵種的轉變,實現了單兵種軍隊向合成化軍隊的轉變。同時,實現了全方位立體防御攻擊體系的建構。在外交中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成為世界不同社會制度國家之間處理相互關系的準則。愛祖國在國際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我國的國際地位空前提高,
第15課 建設現代化的人民軍隊
教學目標
基礎知識
了 解導彈驅逐艦、核潛艇的成功研制和現代化海軍的多兵種建制;國產飛機的不斷更新換代和戰略導彈的威懾力量
掌 握人民海軍、人民空軍、導彈部隊建立的歷史及其發展壯大的趨勢
能力訓練過程方法
閱讀資料獲取信息有效利用課本圖片和課外網絡等資源,收集整理海、空軍和導彈部隊發展過程的資料,體驗國威軍威
討論探索鋼鐵長城形成的原因,認識科技強軍的重要性
情感態度價 值 觀
愛國情感祖國民族日益強大與軍力增長的相互作用,標志著新中國國際地位正在不斷提高起來,成為炎黃子孫振奮精神、繼續圖強的強大動力
國防觀念堅固的國防鋼鐵長城是維護國家安全統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保證,青年學生應該樹立起為國防建設貢獻力量的責任感
教學重點 現代化海軍、空軍的建立和發展
教學難點 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的關系教學思路課前指導學生查閱網站、書報,搜集資料,了解人民海軍、空軍和導彈部隊的發展過程,從資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獲得知識。1、 針對學生對軍事的了解不是太多的情況,教師應補充材料,充分利用圖片,讓學生從對比中直觀感受國防現代化的進程。2、 利用教學內容挖掘情感教育的內涵,如通過對“為什么舊中國有海無防,而新中國的海軍能夠保衛祖國的海疆?”等問題的探究,使學生增強民族責任感,樹立國防意識,激勵同學們立足現實,面向未來,奮發努力,報效祖國。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課時:1課時課型:新授課教具: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導入新課
組織學生討論回答:導彈與炮彈有什么聯系和區別?(聯系:都要經過發射操作。區別:導彈與炮彈相比,科技含量高許多,威力也大了許多。)
承上啟下,教師講授:從“小米加步槍”的“土八路”,到炮兵部隊的建立,再到導彈部隊的形成,這說明中國人民解放軍—我們的鋼鐵長城經歷了一個不斷發展壯大的過程。我們可以從這個過程中了解到哪些有趣的歷史知識和軍事知識呢?請大家閱讀課文。(安排學生先閱讀全文,作讀書標記;然后探索、交流、討論、練習)
一、人民海軍、人民空軍的建立和發展
1 人民海軍是怎樣建立起來的?
華東軍區海軍→北海、東海和南海艦隊
教師強調:1949年4月,蔣介石集團土崩瓦解時,有一部分國民黨海軍宣布起義,向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投誠。于是第一支人民海軍——華東軍區海軍就在這個基礎上建立起來了。
2 20世紀50——70年代,人民海軍有哪些發展?
我國自行研制成功導彈驅逐艦、核潛艇等,陸續裝備到海軍部隊,還多次遠洋航行,圓滿完成了科學考察和出訪外國的任務。
3 20世紀90 年代以后,又有哪些提高?
不斷補充新型艦艇,已由水面艦艇部隊、潛艇部隊、海軍航空兵、海軍陸戰隊等多兵種組成,活動范圍也逐步擴大。
指導學生觀看《歷史地圖冊》17頁《中國人民海軍》出訪路線圖,感受人民軍隊的軍威。
4 組織學生討論回答:為什么舊中國“有海無防”,而新中國的海軍能夠保衛祖國的海疆?舊中國制度落后,國力很弱,海防松弛,無力抵抗外國的侵略,曾先后敗于法國和日本等。新中國制度先進,能夠有效地集中國力投入國防建設,建成了強大的現代化海軍。[補充材料]我國空軍最早裝備的國產飛機,是南昌飛機制造廠1951年8月仿制的蘇聯雅克-18型活塞式教練機,后命名為初教-5。這種飛機的研制成功,是中國航空工業從修理走向制造的轉折點。毛澤東主席為此發賀電指出:“這在建立我國飛機制造業和增強國防力量上都是一個良好的開端。” 1956年7月19日,我國生產的第一架殲擊機由沈陽飛機廠仿制成功,后命名為殲-5,使我國成為當時世界是少數幾個掌握噴氣式飛機制造技術的國家之一。1964年1月,我國又成功地仿制出米格-19型超音速殲擊飛機,命名為殲19676年月,我國又仿制成功米格-21型飛機,后命名為殲-7。強擊機是在殲擊機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空軍成立初期使用的是蘇制伊爾-1型活塞式強擊機。1958年3月,空軍劉亞樓司令員在航空工業局召開的企業領導干部會議上提出,空軍迫切需要一種比較先進的強擊機。同年6月,沈陽飛機廠提出初步方案。8月,航空工業局決定由南昌飛機廠研制。這種新型噴氣式強擊機,后命名為強-5型。我國在國土防空中采取積極防御的方針,在重點發展殲擊機的前提下,也發展了輕型和中型轟炸機。1958年10月,周恩來總理決定提前試制圖-16型噴氣式轟炸機。1959年9月,我國用前蘇聯提供的組裝件裝配的圖-16轟炸機裝備到空軍航空兵部隊,后改稱為轟-6型。1964年,哈爾濱飛機廠對伊爾-28型飛機改進設計,定型設計,定型生產后命名為轟-5型轟炸機,并裝備到空軍航空兵部隊。
教師小結、過渡:新中國的國防建設不但在海軍方面取得長足進展,而且在空軍和導彈部隊方面也有重大突破。
5 新中國的空軍怎樣建立和發展起來?
a.在陸軍的基礎上建立起來,早期飛機主要從國外購買,后來逐步走上國產化道路,能夠裝備自制的殲擊機、轟炸機、強擊機等。
b.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自行研制和引進了一批新型飛機,提升了提升了現代化裝備水平。
二、科技強軍戰略的實施
1 什么時候開始組建戰略導彈部隊?(1957年)
2 導彈部隊的主要任務是什么?(核反擊)
教師組織學生了解有關我國研制原子彈和導彈,打破帝國主義核壟斷的情況,指出:堅固的國防鋼鐵長城是維護國家安全統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保證,青年學生應該向錢學森、鄧稼先等老一輩科學家學習,樹立起為國防建設貢獻力量的責任感。[補充材料]我國建設戰略核反志力量的努力,早在五十年代末就開始了,1957年12月來自全軍各部及科研單位的六百多名干部,戰士組建地導彈訓練大隊。1960年3月在1959年6月組建的某一戰略導彈戰斗營在西北某市的一所炮兵學校正式成立,這是中國“導彈第一營”,也是亞洲各國中最早的一支戰略導彈隊。1967年7月1日,經中共批準,一支掌握現代化尖端武器的特種部隊在中國軍隊的序列中正式成立,它的名字由周恩來總理親定:第二炮兵,后來它被世人稱作中國戰略導彈部隊。·課外拓展以小組為單位制作《軍事圖片集》各班進行交流。教學后記:
第16課 朋友遍天下教學目標
基礎知識
了 解新中國外交走向成熟的過程和新中國對世界外交所作的貢獻;中美關系改善、中國外交事業重大發展的過程及其原因和表現
掌 握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求同存異”方針;周恩來作為新中國外交家的風范和貢獻;尼克松訪華和《中美聯合公報》、 中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恢復、中日建交、中國承辦亞太經合組織會議
能力訓練過程方法
識圖解圖概括表達引導學生利用教材所給的四幅插圖,說明新中國積極主動的外交態度,獨立自主的外交思想和周恩來在建國初期的外交活動
對比鑒別新中國和平獨立外交與舊中國屈辱外交之別
討論探索周恩來為什么能夠改變萬隆會議的航向
情感態度價 值 觀
愛國愛黨情感升華新中國在國際上確立起獨立自主形象,是中國共產黨人與帝國主義的干涉破壞進行了復雜斗爭的結果,表現了中國共產黨把民族利益、國家利益放在首位的非凡氣度;上個世紀70年代,出現了許多國家爭取與我國建交的熱潮,證明美國原先“遏制中國”而進行外交封鎖的僵局已被打破,我國外交出現新局面,值得炎黃子孫引以為榮
注意修養周恩來作為新中國外交家,具有高雅的風范,所以能夠為國家贏得榮譽、為世界和平作出貢獻。他的個人修養值得我們景仰和學習;中國承辦亞太經合組織會議,加入wto等外交成果,直接推動了我國現代化建設和統一大業的進展,同時也有利于維護世界和平新課標第一網教學重點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形成;萬隆會議;我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恢復,中美建交教學難點 中美關系的演變,中國獨立的、不結盟的、全方位的和平外交政策教學思路 本課教學有兩條主線,一條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一條是周恩來出席萬隆會議,最后這兩條線索合二為一,兩者都為我國外交取得了重大成就,為我國贏得了良好的外部環境,樹立了嶄新的國際形象。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課時:1課時課型:新授課教具: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導入新課組織學生回顧前一學期的相關知識:中國是怎樣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深淵的?(遭受外來侵略,腐朽的滿清政府無力還擊,被動外交,簽定了《南京條約》、《天津條約》、《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不斷地喪權辱國。)承上啟下,教師講授:國民黨統治時期,所面臨的“弱國無外交”局面仍然十分尷尬。新中國建立以后,如何在外交上確立獨立自主的形象?請大家看書。(安排學生先閱讀全文,作讀書標記;然后探索、交流、討論、練習)[材料分析](材料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政策的原則,為保障本國獨立,自由和領土主權的完整,擁護國際的持久和各國人民的友好合作,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和戰爭政策。(材料二)毛澤東在新中國成立的那一天,就向全世界宣告:“本政府為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領土主權等項原則的任何外國政府,本政府愿與之建立外交關系。”① 從這兩則材料中可以看出新中國建立后我們采取了什么樣的外交政策?② 在這個外交政策下,我國的外交取得了哪些成績?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與萬隆會議1 這些原則是在什么情況下提出來的?a. 新中國剛建立時,奉行什么樣的外交政策?(獨立自主)b. 首先與中國建交的是哪個國家?(蘇聯)c. 當時美國怎樣在外交上對付中國?(采取敵視態度,實行外交孤立政策)教師指出:當時蘇聯是社會主義國家的代表,所以對愿意走社會主義道路的新中國采取了堅決支持的政策。而美國卻是主要的資本主義國家,與社會主義處于敵對狀態之下,所以要孤立和封鎖新中國。為了打破這種封鎖,新中國 的締造者們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外交活動,終于打開了局面。 補充資料“亞非絕大多數國家和人民,自近代起都曾受到,并且現在仍然受著殖民主義所造成的災難和痛苦。這是我們大家都承認的。從解除殖民主義痛苦和災難中找共同基礎,我們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有里疑慮和恐懼、互相排斥和對立。”“我們的會議應該是求同存異。會議應將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來。這是我們中間的主要問題。” ——周恩來在亞非會議上的講話1、周恩來與哪兩國總理發表聯合聲明,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緬甸、印度)2、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具體內容是什么?(互相尊重領土主權、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惠、和平共處)3、這些原則的意義怎么樣?(在國際上產生深遠影響,現在已經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4、這次會議的主題是什么?(討論共同關心的國際問題和亞非國家發展問題。)5、在這次會議上 遇到了什么困難?(這次會議的參加者是亞非獨立國家的首腦,都反對殖民主義的侵略,但因各國社會制度不同,也存在著許多不同的國家利益,存在著不同的看法和主張。)6、 在上述情況下,周恩來作出什么貢獻?(他提出“求同存異”方針,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也促進了中國與亞非各國的團結合作。)7、周恩來為什么能夠改變萬隆會議的航向?(他堅決執行新中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具有豐富的談判經驗,外交能力出類拔萃,處理重大事情時既能從容不迫、風度翩翩,又能急中生智、靈活應變,及時提出“求同存異”方針,平息了會議中的許多爭論,扭轉了會議航向。)8、 談談“求同存異”方針的意義。(這個方針不但能在社會制度不同的亞非國家之間架設友好相處的橋梁,也能使得許多本來敵對的國家和平共處,有利于維護世界和平,當然也為新中國國際威望的迅速提高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歸納周恩來在建國初期外交活動的主要貢獻:a.訪問印度、緬甸,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b.參加萬攏會議,提出“求同存異”方針;c.出席日內瓦會議,進行積極的外交努力,促成一系列和平協議的簽定。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1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在什么時候、什么會議上得到恢復?(1971年第26屆聯合國大會) 2你對這件大事有什么感想?(為祖國的迅速崛起和興旺發達而自豪) 3這件大事引發什么熱潮?(許多國家紛紛與我國建立外交關系,中日兩國就是在1972年正式建立外交關系的。中美中日建交1原先美國怎樣敵視新中國?(經濟上封鎖、軍事上威脅、政治上孤立。) 教師強調:他們的國務卿杜勒斯甚至下命令,不許美國官員在外交場合同周恩來握手。可是后來情況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2、 20世紀70年代,中美兩國怎樣改善關系?a. 美國總統尼克松承認了新中國的發展及其在國際事務中的作用。b. 毛澤東批準用“小球影響大球”,邀請美國乒乓球代表團訪問我國。c. 尼克松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秘密訪華,同周恩來舉行了會談。 d. 尼克松正式訪華,會見毛澤東,與周恩來會談,在上海簽署《中美聯合公報》。e. 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美國承認只有一個中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全方位的外交政策1調整外交策略的原因是世界形勢的急劇變化2、獨立的、不結盟的、全方位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指向(1)發展同任何國家的友好關系,建立不結盟的多邊友好關系(2)特別發展同第三世界國家和周邊國家的友好關系,建立不結盟的多邊友好關系,增強第三世界國家的團結互助。(3)積極參與國際合作與國際交流,促進世界和平和人類的共同發展。練習:以表格形式歸納新中國在三個時期的外交成就。教學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