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jié) 外交事業(yè)的發(fā)展和國防建設成就
第二節(jié) 外交事業(yè)的發(fā)展和國防建設成就
教學目標
基礎知識目標
通過本節(jié)內容的教學,使學生了解或掌握對抗中的中美關系;中蘇關系的惡化;中國“一大片”的外交方針;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和中美發(fā)表《上海聯合公報》;聯合國恢復中國合法席位;中日兩國邦交正常化;毛澤東“三個世界”劃分的估計;新時期中國外交政策的調整;中國與多極化的世界。
思想道德目標
1、通過五六十年代中美關系、中蘇關系演變內容的教學,使學生認識到,不管國際風云如何變幻,中國始終堅持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決不屈服任何外來壓力,也從不拿原則做交易。同時,中國致力于促進和加強同世界各國和各國人民的友誼和團結,維護世界和平,反對霸權主義。為世界和平與發(fā)展作出重大貢獻。增強學生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情感。
2、通過新時期中國外交政策調整的內容教學,培養(yǎng)學生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3、通過本節(jié)內容的教學,增強學生堅持改革開放、面向世界和未來、順應歷史潮流發(fā)展的現代意識。
能力訓練目標
1、通過中蘇關系惡化內容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
2、通過中美關系演變內容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運用正確觀點分析、評價歷史事件的能力。
3、通過六七十年代中國外交環(huán)境變化內容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重點和難點
重點:中美關系的改善,新時期的外交方針
難點:中蘇關系的惡化,中美關系的發(fā)展演變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而且在成立初期,就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外交成就,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中國在國際舞臺上開始扮演重要的角色。那么,新中國進入20世紀六十年代以后直到今天40多年間,外交政策又是這樣發(fā)展演變的呢?又取得了哪些成就呢?我們通過學習本章第二節(jié)來回答這兩個問題。
講授過程
這節(jié)課我們所涉及的時間跨度比較大,從50年代中后期一直到今天,達40多年,為了更好的搞清楚中國外交政策演變的脈絡,我們把這段時間分成三個階段。
一、曲折中發(fā)展的外交(50年代中期——60年代末)
新中國成立初期,由于中國與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國家結盟,國際環(huán)境中還存在著一些有利于我們的因素。可是,50年代中期開始,中國所面臨的國際環(huán)境變得更加嚴峻了,外交形勢的嚴峻表現在哪些方面呢?
1、嚴峻的國際環(huán)境
(1)、中美敵對關系的繼續(xù):美國侵朝戰(zhàn)爭受挫后,并不甘心失敗。一方面,不斷在中國臺灣海峽制造緊張空氣。另一方面,又發(fā)動了侵略越南的戰(zhàn)爭,企圖從南面包圍遏制中國。
(2)、中蘇關系的惡化:這時候的中蘇關系也開始惡化。蘇聯不斷對中國施壓。這樣,南面有美國的威脅,北面有蘇聯的威脅,美、蘇構成了對中國的喪擊之勢。美國敵視中國并不奇怪,可為什么蘇聯也同中國交惡呢?中蘇兩國曾有過很好的關系,中蘇關系惡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中蘇關系的惡化完全是由蘇聯對中國奉行大國沙文主義推行霸權主義政策造成的。大國沙文主義一般指比較大的國家在同較小的國家的關系上,不是平等相待,而以一種大國優(yōu)越感、惟我獨尊,損人利己,把自己的意志強加于人,甚至粗暴干涉他國內政,侵犯他國人民的利益,不尊重以至損害其他國家的獨立和主權。比如蘇聯提出與中國共同建立長波電臺、潛艇艦隊等,這些都是對中國主權的損害和內政的干涉。(出示赫魯曉夫訪華的投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