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事業的發展》教案(通用2篇)
《外交事業的發展》教案 篇1
16外交事業的發展
教學目標
基礎知識
了 解
中美關系改善、中國外交事業重大發展的過程及其原因和表現
掌 握
尼克松訪華和《中美聯合公報》、 中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恢復、中日建交、中國承辦亞太經合組織會議
能力訓練過程方法
閱讀資料獲取信息
指導學生利用課本圖片和課外網絡等資源,從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中美關系出現轉機的原因
探索歸納
指導學生用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歷史事件,總結中國外交所取得的重大成就,理解其原因,并與現實比對,以史鑒今
情感態度價 值 觀
愛國情感
上個世紀70年代,出現了許多國家爭取與我國建交的熱潮,證明美國原先“遏制中國”而進行外交封鎖的僵局已被打破,我國外交出現新局面,值得炎黃子孫引以為榮
開放觀念重視外交
中國承辦亞太經合組織會議,加入wto等外交成果,直接推動了我國現代化建設和統一大業的進展,同時也有利于維護世界和平
教學重點 尼克松訪華和《中美聯合公報》的發表,中美關系改善,兩過逐漸走向“雙嬴”
教學難點 中美關系改善和中國外交成就輝煌的原因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組織學生復習舊課,討論回答:周恩來在建國初期的外交活動有哪些主要貢獻?
。╝.訪問印度、緬甸,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b. 參加萬攏會議,提出“求同存異”方針; c.出席日內瓦會議,進行積極的外交努力,促成一系列和平協議的簽定。)
承上啟下,教師講授:周恩來“改變了萬隆會議的航程”,又在日內瓦會議上努力緩和了東西方之間的緊張局勢,連美國的代表史密斯都被感動了。周恩來當時就為新中國贏得了很高的國際聲譽,后來繼續作出很多貢獻,不僅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而且有助于聯合國處理國際關系中的棘手問題。1976年1月9日,周恩來的逝世不僅是中國人民的損失,也是世界人民的損失,所以聯合國大廈在那一天破天荒地降了半旗。聯合國秘書長瓦爾德海姆盛贊周恩來:“他卓有成效地管理著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自己卻沒有留下一個子女;他為中國巨大的國民經濟殫精竭慮,不知經手過多少錢財,卻沒有在外國銀行里給自己存人一分錢……”
周恩來在最后的歲月里,帶病進行了哪些意義重大的外交活動?他所開創的新中國外交事業后來又有怎么樣的發展?請大家閱讀課文。(安排學生先閱讀全文,作讀書標記;然后探索、交流、討論、練習)
組織學生學習和探究新課
中美關系正;
1原先美國怎樣敵視新中國?(經濟上封鎖、軍事上威脅、政治上孤立。)
·教師強調:他們的國務卿杜勒斯甚至下命令,不許美國官員在外交場合同周恩來握手?墒呛髞砬闆r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2 20世紀70年代,中美兩國怎樣改善關系?
。╝. 美國總統尼克松承認了新中國的發展及其在國際事務中的作用。b. 毛澤東批準用“小球影響大球”,邀請美國乒乓球代表團訪問我國。c. 尼克松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秘密訪華,同周恩來舉行了會談。 d. 尼克松正式訪華,會見毛澤東,與周恩來會談,在上海簽署《中美聯合公報》。e. 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美國承認只有一個中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組織學生討論并完成《歷史填圖冊》21頁1、2兩題。
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指導學生根據《歷史填圖冊》22頁的題目,觀看《歷史地圖冊》19——21頁《五星紅旗在聯合國總部升起》、《毛澤東和周恩來會見日本首相田中角榮》、《中國代表在加入wto協議上簽字》、上!禷pec領導人合影》以及《宣讀<領導人宣言>》等圖片,從中提取有效信息,討論回答并完成作業:
1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在什么時候、什么會議上得到恢復?(1971年第26屆聯合國大會)
·把《活動課二》83 頁[紀實示例]《喬的笑》提前到這里,組織學生閱讀和討論。
2你對這件大事有什么感想?(為祖國的迅速崛起和興旺發達而自豪)
3這件大事引發什么熱潮?(許多國家紛紛與我國建立外交關系,中日兩國就是在1972年正式建立外交關系的。)
中國承辦apec會議
1 “apec”是什么意思?(組織學生看79頁 注解:亞太經濟體合作組織的英文是asia -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 apec就是這些英文的縮寫。)
2這次會議的主題是什么?(新世紀、新挑戰;參與、合作,促進共同繁榮)
3根據這個主題,上海apec會議取得哪些成果?(會議通過了《上海共識》,還宣讀了《領導人宣言》,成為我國迄今舉行的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多邊外交活動。)
4后來又成立了第一個由中國城市命名的國際組織叫作什么?(包括中、俄、哈、吉、塔、 烏等六個 國家的“上海合作組織”)
如時間許可,練習鞏固
1完成課本80頁“練一練”:
。╝. 1971年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b. 在世界上形成與我國建交的熱潮中,1972年中日正式建交。
c. 中美關系逐漸走向正;1972年尼克松正式訪華,會見毛澤東,與周恩來會談,在上海簽署《中美聯合公報》;1979年,美國承認只有一個中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2 完成《歷史填圖冊》22頁各題。
3 根據《新學案》41——43頁,掌握[知識網絡],完成[自我測評]。 4 提醒學生預習第17課《科學技術的成就(一)》。
《外交事業的發展》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礎知識:尼克松訪華和《中美聯合公報》的簽定、中美關系走向正;;中國在聯合國合法權利的恢復;中日建交;中國承辦亞太經合組織會議。
通過指導學生閱讀史料分析70年代中美關系出現轉機的原因,培養學生主動發現問題,善于從史料中獲取有效信息,探尋答案。在總結中國外交取得的重大成就并分析原因時,可指導學生用聯系發展的眼光看待歷史事件,善于歸納其中的共性和個性。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分析解決問題。將歷史與現實緊密結合,以史為鑒。
過程與方法:
通過在教師引導下的學生課堂研究活動(討論、集體歸納),幫助學生對課標所要求的主干知識體系進行梳理、整合,加深學生對70年代以來我國外交關系重大發展的理解與認識,從而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70年代中美關系的改善、中國在聯合國合法權利的恢復和各國同中國建交熱潮的出現,使學生明確從50年代起美國孤立遏制中國所形成的外交僵局被打破,我國外交出現了新局面。通過講述中國承辦亞太經合組織會議和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使學生認識到新時期中國在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基礎上,采取積極靈活的外交方針,為推進我國現代化建設、實現祖國和平統一做出重要貢獻。同時中國也為維護世界的和平與發展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教學重點、難點及處理方法
重點:本課主要介紹的是70年代以來我國外交關系重大發展的基本史實,因此本課教學重點是:一、中美關系正;6、中國承辦亞太經合組織會議。通過觀看影像資料與閱讀課文相結合,以及復述、設疑等方式來加深印象,加強理解。
難點:一是中美關系在70年代出現轉機的原因。通過引導學生結合當時的世界局勢,從中美兩國方面進行分析,從而理解這種轉機是中美兩國的共同要求。二是我國外交事業之所以取得輝煌成就的原因。通過比較舊中國外交處于無權地位與新中國國際地位不斷提高的各種表現,從而使學生認識到成就的取得應歸功于我國積極靈活的外交政策,歸功于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高。
教學手段
多媒體設備
教學方法
、龠\用構建主義理論、以人為本的主體教育思想,采用“知、疑、學、解、創”教學模式,總體上采取“分-總”的形式。先對課文每一部分的具體知識點作詳細的說明,再進行總體歸納。
、谥v解分析與指導相結合。對于每個時期新中國外交方針的轉變,都需要教師指導學生進行分析,才能使學生從整體上來把握本課內容。
、垡粝褫o助法。對于離現在比較近的內容,可以充分利用音像資料幫助學生了解。
板書設計
教學過程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預 期 效 果
導入新課
教師播放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表決現場錄像。
過渡: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加強了我國同世界各地、各國的經貿聯系,為我國的對外開放擴展了新的空間。也證明了我國的對外開放事業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板書:第16課 外交事業的發展
出示圖片1.《基辛格與周恩來親切握手》,2.《毛澤東會見尼克松》,對比1954年的日內瓦國際會議中,美國務卿下令,美國外交官員不能在公開場合與周恩來總理握手。引出問題:從新中國成立到70年代,中美關系的狀況如何?
教師過渡:這兩張圖片說明從70年代以來,中美關系從緩和逐漸走向了正;V忻狸P系是怎樣實現正;模
板書:70年代,中美關系正常化
強調:中美關系的逐步緩和是對外關系轉變的關鍵。中美關系緩和的兩個方面,即先是基辛格秘密訪華,后是尼克松訪華和中美雙方簽訂《聯合公報》,F在請同學們思考:中美關系在70年代發生變化的原因是什么?
指導學生分組討論,引導他們從中美兩國的共同要求進行分析,并用大屏幕投影:尼克松計劃訪問北京的聲明(摘錄)。
教師過渡:70年代是新中國外交取得重大成就的時代,除了與美國的關系開始走向正;,另一個重大的成就就是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板書: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權利的恢復,是這一時期中國對外關系發展的另一方面的體現。現在請大家考慮:中國在聯合國合法權利恢復的主要阻力是什么?阻力是如何被沖破的以及意義何在?
強調:中國是聯合國的創始國和安全理事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由于美國的阻撓,新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權利被長期剝奪。中國在聯合國合法權利的恢復,是中國和在這個問題上主持正義的其他國家經過長期斗爭而取得的巨大勝利,也是美國企圖在國際社會孤立、排斥中國的錯誤政策的失敗。
出示圖片:《周恩來總理與田中角榮在晚宴上》。
講解:新中國成立后,日本政府在美國的控制下,長期奉行敵視中國的政策。1971年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在國際上帶來了同中國建交的熱潮。在這種背景下,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和中日邦交正;瘏f定的簽訂,揭開了中日關系的新篇章。
板書:中日建交
過渡: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迅速發展和綜合國力的提高,我國的外交事業取得一個又一個的偉大成就,在國際事務中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XX年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及相關會議在中國上海舉行。下面我們來對此作一個簡單的了解。
板書:改革開放以來,XX年上海apec會議
提出問題:
、佟癮pec”是什么意思?
②這次會議的主題是什么?(新世紀、新挑戰;參與、合作,促進共同繁榮)
、鄹鶕@個主題,上海apec會議取得哪些成果?
、芎髞碛殖闪⒘说谝粋由中國城市命名的國際組織叫什么?
教師提示:XX年中國還成功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
板書:XX年中國加入wto
補充:此外,各國議會聯盟第96屆大會、聯合國第四屆婦女大會的召開,都充分說明我國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取得了突出的外交成就。
引出問題:我國外交事業取得輝煌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適時地提示:巴黎和會上,北洋軍閥政府代表提出恢復中國山東主權……
如今,我們在外交上取得輝煌的成就……
教師小結:本課承接上一課的內容,主要講述的是70年代以來,我國外交事業的重大發展。隨著國際局勢的變化和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美國開始改變對中國的外交政策:1972年尼克松訪華,1979年中美建交。受美國影響,日本也在1972年與中國建交。用一時期,恢復新中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提議也得到了眾多國家的支持,因此在1971年的第26屆聯大上得以通過。XX年,我國外交成就更是碩果累累:我國承辦亞太經合組織會議,我國成功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所有這些外交事業的輝煌成就的取得應歸功于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高,歸功于我國積極靈活的外交政策,歸功于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
學生聚精會神地觀看錄像,對本課學習顯示出極大的熱情。
學生看投影,認真思考。
學生回答:
新中國的成立宣告美國“扶蔣反共”政策的破產。美國政府敵視新中國,對新中國實行軍事上的威脅、政治上的孤立、經濟上的封鎖,雙方敵對的狀態長達二十多年。
學生先看資料片,再閱讀教材相關內容,整理歸納的基礎上進行復述:1971年7月,尼克松總統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秘密訪問中國,同周恩來總理舉行會談。1972年2月,尼克松總統訪問中國,會見毛澤東主席,并與周恩來總理舉行會談,雙方在上海簽署了《中美聯合公報》。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關系。美國承認只有一個中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中美兩國二十多年的對抗結束了,兩國關系實現了正;
學生按小組進行討論。
小組選派代表進行回答,其他組進行更正或補充,最后師生共同得出結論:關于中美關系改善的原因,這是70年代中美兩國的共同要求。從美國一方來講,已認識到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重要作用,承認孤立中國政策的失敗。此外,美國特別感到蘇聯已成為其“非常強大、有力和咄咄逼人的競爭者”,想通過改善中美關系,增加美國對付蘇聯的資本。從中國一方來講,改善中美關系,保持一種新的均衡關系。其考慮有三:一是改善中國的國際地位;二是牽制和對付來自于蘇聯的威脅;三是對解決中國臺灣問題,實現祖國統一有重要作用。
學生認真觀看影像資料。
學生回答:
中國在聯合國合法權利恢復的主要阻力來自美國。中國和在這個問題上主持正義的其他國家經過長期斗爭而取得了巨大勝利,恢復了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學生觀看圖片,認真聽教師講解。
學生觀看影音資料
回答:①亞太經濟體合作組織asia 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的英文縮寫。
、跁h的主題是“新世紀、新挑戰:參與、合作,促進共同繁榮”。
、蹠h通過了《上海共識》,還宣讀了《領導人宣言》,成為我國迄今舉行的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多邊外交活動。
、馨ㄖ、俄、哈、吉、塔、烏等六個國家的“上海合作組織”。
學生按組討論。
小組選派代表進行回答,其他組進行更正或補充,最后得出結論:
應歸功于我國積極靈活的外交政策,歸功于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高。
學生全神貫注地聽總結。
引起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其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通過對比,引起思考,依據史實,得出結論。
通過眼、耳、口的各項活動,加深記憶與理解:中美關系實現正;;同時也鍛煉了歸納總結能力與表達能力。
、偻ㄟ^指導學生閱讀史料分析70年代中美關系出現轉機的原因,培養學生主動發現問題,善于從史料中獲取有效信息,探尋答案。
②通過引導學生結合當時的世界局勢,從中美兩國方面進行分析,從而理解這種轉機是中美兩國的共同要求。
、弁ㄟ^分組合作學習,也逐步培養學生的合作交往能力。
了解中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恢復過程。
進一步明確,美國的孤立政策失敗,我國在外交上取得了更大的進展。
了解70年代出現的建交熱潮,尤其是中日建交。
通過以上環節,使學生明確從50年代起美國孤立遏制中國所形成的外交僵局被打破,我國外交出現了新局面。
、偻ㄟ^比較舊中國外交處于無權地位與新中國國際地位不斷提高的各種表現,從而使學生認識到成就的取得原因。
②引導學生用聯系發展的眼光看待歷史事件,善于歸納其中的共性和個性。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分析解決問題。將歷史與現實緊密結合,以史為鑒。
、弁ㄟ^分組合作學習,也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合作交往能力。
使本課內容與上一課承接,并使內容條理化,系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