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肉筑長城》教案(精選3篇)
《血肉筑長城》教案 篇1
教學重點 臺兒莊戰役、百團大戰
教學難點 中共七大的召開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組織學生回顧前課學過的線索,討論回答問題:
1、七七事變發生時和九一八事變發生時的時局有什么變化?(a、日軍:已由進攻東北發展為準備進攻華北乃至整個中國。b、中國:國共內戰停止,共產黨的軍隊改編為八路軍和新四軍,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c、國民黨軍隊:由“不抵抗”轉為“堅決抵抗”。d、結論:九一八事變后的抗戰是局部的,七七事變后的抗戰是全國性的。)
承上啟下,教師講授:(一邊板書示意草圖,一邊介紹戰爭態勢)七七事變后,日軍占領了北平、天津,向西進攻山西,共產黨的八路軍配合國民黨軍隊作戰,取得平型關大捷。不久,另一路日軍從山東南下,在臺兒莊北國民黨的軍隊殲滅了。后來八路軍在華北多公里戰線上,發動百團大戰,沉重打擊了日軍。這三次戰役的具體情況,請大家進一步學習教材有關內容。(布置學生閱讀全課內容,對重要的時間、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閱讀標記,按小組交流個人看法。)
組織學生學習和探究新課
平型關大捷和臺兒莊戰役
1、組織學生通過列表,回答平型關大捷的知識點:
抗日戰爭的勝利
1、完成83頁“練一練”:選a(8月15日)。
2、組織學生討論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引導:
a、平型關大捷、敵后游擊戰、百團大戰等是共產黨和人民的抗戰;臺兒莊戰役是國民黨的抗戰;還有愛國華僑對抗戰的貢獻等,說明了抗日戰爭的勝利是全民族團結抗戰得來的,它改變了百年來中國抗擊外來侵略屢戰屢敗的歷史。
b、美國在太平洋打擊日軍、蘇聯紅軍進攻東北的日軍、加拿大白求恩大夫志愿援華等,說明了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組成部分,得到了國際間的有力配合和援助。
c、中國的抗日戰爭是反侵略的正義戰爭,這是取勝的最根本原因。)
《血肉筑長城》教案 篇2
一、課程標準:
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等罪行為例,認識日本軍國主義兇惡殘暴的侵略本質。
講述中國軍隊血戰臺兒莊和百團大戰等史實,體會中國軍民在抗日戰爭中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精神。
二、學習目標和要求
1、知識與技能:南京大屠殺、臺兒莊戰役、百團大戰。[來源:第一范文網]
2、過程與方法:收集有關南京大屠殺的資料,編輯成手抄報。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反對侵略戰爭、熱愛和平。
三、學習重點、難點
1、重點:南京大屠殺;臺兒莊大捷和百團大戰。
2、難點:正確認識“南京大屠殺” 及當今日本極力掩蓋南京大屠殺的事實。
四、學法指導
一、南京大屠殺
1937年11月 淪陷后,日軍水陸并進,向中國的首都 進攻。國民政府遷都 。12月13日,日軍攻入南京。之后在短短的一個 多月的時間里,日軍對南京的 和 進行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共屠殺手無寸鐵的中國民眾達 人以上。這就是震驚中外的 。
啟示:
二 、血戰臺兒莊
年春,日軍大舉進攻華東戰略要地 。國民政府軍在第五戰區司令長官 的指揮下,組織 。3月下旬,雙方在臺兒莊地 區展開激戰。中國軍隊殲敵 多人,意義:
三、百團大戰
抗戰開始后,中共領導的 和 ,深入 ,
廣泛發動群眾,開展獨立自主的 ,先后建立起了 敵后抗日根據地。
(1)目的:
(2)抗戰進入相持階段后,日軍將進攻的主要目標放在 。在華北,日軍實行“ ”,并對根據地 不斷進行瘋狂的“ ”。
(3)為了打破敵人的“ ”, 年8月開始,八路軍在
等指揮下,對日軍發動了一次大規模的進攻作戰,破襲敵人的 ,摧毀日偽軍的據點,沉重打擊了 日本侵略軍。因參戰的八路軍有一百多個團,因此又稱“
”。
(4)作戰目標:
(4)規模:
(5)意義:
五、課堂訓練
(一)達標反饋
1、19 37年12月,日本攻陷南京后進行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據統計,日軍在占領南京的6周內屠殺的中國民眾達( )
a、40萬 b、20萬 c、30萬 d、30萬以上
2、指揮臺兒莊戰役的將領是( )
a、佟麟閣 b、李宗仁 c、趙登禹 d、彭德懷
3、百團大戰的主要目標是( )
a、破壞敵人的交通線,摧毀日 偽軍的據點 b、奪取大中城市
c、吸引日軍注意力,減輕其他戰場壓力 d、殲滅敵人有生力量
4 、1937年11月,日軍水陸并進,直撲南京,國民政府倉促遷往( )
a、重慶 b、西安 c、成都 d、桂林
5、在侵華戰爭中,日本帝國主義屠殺中國軍民的手段有( )
①集體槍殺 ②坎頭 ③活埋 ④焚燒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①③ d、③④
6、抗戰以來正面戰場取得的重大勝利是( )
a、臺兒莊戰役 b、平型關大捷 c、百團大戰 d、凇滬會戰
(二)延伸拓展
1、臺兒莊大戰的主力軍隊是( )
a、國民黨軍隊 b、新四軍 c、八路軍 d、東北軍
2、抗日戰爭中,敵后戰場的戰略總后方是( )
a、瑞金 b、南京 c、延安 d、重慶
3、下列事件發生的先后順序是( )
①八一三事變 ②平型關大捷 ③七七事變 ④臺兒莊戰役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①③②④ d、③①②④[來源:學_科_網z_x_x_k]
4、以下哪些屬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斗爭( )
①領導八路軍、新四軍在敵后開展游擊戰 ②在敵后建立抗日根據地
③組織百團大戰 ④取得抗戰以來第一個大勝仗,即平型關大捷
a、①② b、①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三)鞏固練習
1、試從目標、規模和戰績三個方面來評價百團大戰。
《血肉筑長城》教案 篇3
在以往的歷史課中,我都是讓學生看書、思考——教師講解——學生回答、做作業。這個老模式,我自己都上膩了。在講16課《血肉筑長城》中,我改變了教法。
首先,我布置本課的安排。本課有三個知識點,我就讓三個同學準備。然后,讓學生分組討論、探究,從三個組中準備選一人上臺講解。
過十分鐘左右,我讓先前準備的三個同學上臺。第一個是周敏,她講“三大戰役”:平型關大捷、臺兒莊戰役和百團大戰,在講平型關大捷時,講了1937年八路軍115師指揮,殲敵一千多人,講得仔細、透徹,還叫學生做筆記。第二個同學是王永松,他講“中共七大”,從時間、地點、內容、作用方面進行分析,學生也聽得明白、清晰、條理清楚。第三個同學是周佳容,她從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和意義來講最后一個知識點。在原因方面,還分析了抗戰勝利的客觀原因(美、蘇支持),主觀原因是中國人民大反攻。條理清楚,知識性很強,邏輯性也強,最后還小結抗戰的正義性,強調和平的重要,把知識點進行引申、遷移、豐富學生的頭腦,拓展知識面。
由于是學生講給學生聽,同學們注意力集中,全神貫注地聽和做筆記,學生學得輕松、愉快,教師充當“導游”的角色,我在教室里巡視、指導、點拔每小組需要質疑的地方。教得也輕松,我覺得這樣才真正體現課改的要求:放手讓學生自己學,自己獨立解決問題。教師只向學生傳授一滴水而不是一桶水,學生才真正把書本上的知識變為自己頭腦中的知識。
如果在課堂教學中,這樣的“小老師”多起來,教師會輕松、愉快很多。寓教于樂,知識性與靈活性結合,讓學生走上講臺,改變一下角色,改變傳統教學模式,我想我們的歷史教學會走進一片新天地,成績也會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