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外交事業的發展和國防建設成就
美國敵視中國的政策沒有變,中蘇關系又進一步惡化,確實給中國帶來很大困難。這時候中國的外交方針有了哪些調整呢?
2、“一大片”的外交方針:
中國并沒有屈服于任何壓力,繼續堅持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同美、蘇進行了堅決的斗爭,全力支持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國斗爭,堅決回擊了蘇聯的任何挑釁。國際形勢的變化,使得中國外交工作的重點發生變化。中國加強了與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國家的友好關系,這就是“一大片”的方針。我國領導人頻頻出訪亞、非、拉許多國家。(引導學生看教材中劉少奇、周恩來分別出訪印尼、加納的照片)這些訪問加強了中國與亞、非、拉各國人民的友誼和團結,也極大地改善了中國的國際處境,促進了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二、緩和中突破的外交(70年代)
1、國際環境的變化:
60年代末以后,國際形勢發生巨大變化。表現在:勃列日涅夫上臺后,蘇聯積極推行與美國爭奪世界霸權的進攻戰略,美國面臨蘇聯咄咄逼人的攻勢。日本、西歐經濟的發展也構成了對美國強有力的挑戰。美國由于國內經濟危機和侵越戰爭嚴重受挫,實力大為下降。尼克松上臺后,為保住美國的霸主地位,對外政策做出重大調整。美國主動提出改善中美關系,企圖利用中國牽制蘇聯。對此,中國也做出積極的反映,這是因為蘇聯陳兵百萬于中蘇、中蒙邊界,嚴重威脅著中國的安全,中國需要改善自己的國際環境。在中美兩國共同努力下,中美關系實現正常化。
2、中美關系實現正常化:
(1)、原因:
從美國方面來看:a、孤立中國政策的失敗;b、越南戰爭使美國陷入泥潭;c、美國經濟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發展趨緩;d、美蘇爭霸中處于劣勢。
從中國方面來看:a、中國國力的增強;b、國際地位的提高,與眾多國家建交,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c、與蘇聯關系惡化,中美面臨共同威脅;d、解決中國臺灣問題的需要;
(2)、過程:1971您月,美國乒乓球隊應邀訪華,以小球影響大球的“乒乓外交”轟動了世界。1971年7月,基辛格訪華與周恩來總理會談,而后發表公告,宣布尼克松總統將訪華,公告的發表鎮靜世界,正如尼克松回憶錄所說,宣讀公告之用了三分半鐘,但卻成了本世紀出人意料的外交新聞之一。1972年2月,尼克松總統訪華,與毛澤東主席會見,又與周恩來總理會談,在上海簽訂《中美聯合公報》,這標志著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出示周恩來總理與尼克松總統握手的投影片)
3、中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恢復:
正當中美謀求改善關系之際,1971年10月,第26屆聯合國大會以壓倒多數通過決議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權利,恢復中國包括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席位,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出示五星紅旗在聯合國大廈上飄揚的投影片)
4、中日關系的正常化
長期以來日本在外交上一直追隨著美國,隨著中美關系的正常化,以及民間友好來往的推動,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簽訂中日兩國邦交正常化的協定,中日關系實現正常化。
5、同中國建交的新高潮
中國在樂觀后合法權利的恢復,中美、中日關系的正常化,推動了一個同中國建交的熱潮,一年時間里中國就同28國建交,這樣終于打破了從50年代美國孤立中國所造成的外交僵局,打開我國外交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