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外交事業的發展和國防建設成就
6、三個世界格局的劃分
毛澤東根據國際形勢的變化,提出“三個世界”劃分的估計。反映了中國對國際形勢發展的新判斷。過去我們以社會制度、意識形態將世界分為兩個陣營: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什么是三個世界的含義呢?“三個世界”劃分的估計促進了中國與第三世界的團結和合作,中國的外交工作又取得新的進展。
三、多變中調整的外交(1978年以來)
1、國內國際環境的巨變:
(1)、國內環境: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基本國策,這就需要一個和平安全的國際環境,特別是周邊環境的安寧;中國是發展中國家,保持和發展與第三世界國家的關系,有利于在國際事務中團結戰斗,建立平等的國際經濟新秩序;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和世界經濟一體化的形成,任何一國都不可能再搞閉關自守,只有走對外開放的道路才是中國的選擇。
(2)、國際環境:80年代以來,國際局勢趨向緩和。80年代末90年代初,由于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兩極格局瓦解,世界向多極化發展。和平與發展成為當今世界的兩大主題,制約戰爭的力量有可喜的發展,維護世界和平大有希望。
2、調整的內容:
(1)、對戰爭與和平問題的看法改變:美、蘇兩國軍事實力相當,誰也不敢輕易發動戰爭。更重要的是全世界人民希望和平,反對戰爭,和平的因素超過戰爭的因素。因此有可能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避免戰爭。這種認識轉變充分說明我黨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這種估計是新時期我國對外方針的一個出發點。
(2)、不結盟政策:不結盟政策就是中國不與任何大國或大國集團結盟。因為我們總結了歷史經驗,結盟就會在某種程度受制于別人,就不能完全掌握自己的命運。另一方面,中國已成為世界上一支舉足輕重的力量,如果中國同任何國家結盟,就可能影響世界戰略力量的平衡,不利于世界形勢的穩定。隨著中國外交政策的調整,中國外交出現了空前活躍的局面。尤其是最近幾年,中國展開全方位、多層次的外交活動,取得了許多重大成就。兩極格局結束后,世界呈現出多極化的發展趨勢。
(3)、重視和第三世界國家發展關系,這是中國對外政策的基本立足點。
(4)、積極開展與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關系。
(5)、堅持實行改革開放的政策,對外開放作為中國的一項長期的基本國策,已載入1982年憲法。
3、調整的影響:
(1)、為社會主義建設提供安定的國際環境;
(2)、促進第三世界的發展壯大,成為提高國際地位、維護世界和平不可忽視的力量。
(3)、促進了祖國統一大業的發展。
四、建設現代化的國防
新中國成立前,人民解放軍的主要任務是推翻反動政權,建立新中國。新中國成立后,人民解放軍的主要任務是保衛新中國的主權和領土不受侵犯,鞏固新生的人民政權。面對這樣艱巨而偉大的任務,人民解放軍要進行革命化、正規化、現代化建設。下面請大家認真閱讀課文,就人民解放軍進行革命化、正規化、現代化建設有哪些突出的成就的問題展開討論,并歸納幾個要點回答。
學生:閱讀課文,討論并歸納回答。
教師:聽了大家的討論,共歸納了六個要點,基本正確。第一,統一軍事編制。最主要是成立了以毛澤東為主席的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統率全軍。第二,由單兵種向多兵種的合成軍隊邁進,人民解放軍組建了空軍、海軍、炮兵、裝備兵、鐵道兵、工程兵等領導機關,成立了各種軍事院校,培養軍事人才。第三,實行義務兵役制。1955年全國人大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草案),這一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年滿18歲的公民,不分民族、種族、職業、社會出身、宗教信仰和教育程度,都有義務服兵役。”這就從法律上保證了我國有穩定的、可靠的兵源。同學們,我們大家都有獻身祖國國防事業的義務。一切服從祖國的需要。只有祖國強大,才有我們個人的幸福。第四,實行軍銜制度。這一制度也是從1955年開始實行的。到1965年全國共授10位元帥、10位大將、177位中將、1359位少將及其以下各種軍銜。(幻燈片打出“十大元帥”的受銜照片,并簡單講解)第五,發展國防工業和國防科學技術。從1956年聶帥主管國防尖端武器的研究和生產以來,尖端武器的研制取得突出成就。同學們可參看課文p156“新中國成立以來重大科學技術成就”表。第六,80年代以來,軍隊建設新成就。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飛速發展。人民解放軍進一步加強了正規化、現代化建設,成為共和國的堅強柱石和鋼鐵長城。(放映“開國大典”閱兵式、國慶三十五周年閱兵式和國慶五十周年閱兵式的錄像剪輯)同學們有什么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