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無性生殖
課題
第一節
課時
2
教
學
目
標
1、 了解無性生殖的概念
2、 使用顯微鏡觀察酵母菌出芽生殖的實驗
3、 動手嘗試植物的嫁接,理解無性生殖的實質
4、 培養學生觀察、分析、總結的能力,建立交流合作意識
教
學
重
點
和
難
點
重點:1、了解無性生殖的概念和類型,會舉例
2、了解嫁接的原理,會舉例
難點:通過觀察實驗了解無性生殖的概念,并會舉例說明
教學方法
實驗觀察法
教學準備
1、 酵母菌培養液、顯微鏡
2、 水螅無性生殖的錄像
3、 植物嫁接的工具及材料
板書設計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創設情境
設問:上學期我們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根據學生回答指出:生物的生殖、發育、遺傳使生物物種能不斷延續和發展。(導入新課)
互動探究
(探究一)觀察酵母菌的出芽生殖
要求學生利用酵母菌培養液,制成臨時玻片標本,通過顯微鏡觀察
巡視指導學生實驗,組織討論
1、 能否看到酵母菌,嘗試描繪形態
2、 是否有小突起,那是什么?說明什么?
如學生觀察中,發現成串的小球體,應引導學生分析原因
提出“無性生殖”的概念
可以指出,酵母菌一般在條件適宜的情況下,進行無性生殖,有時也可進行有性生殖。
(探究二)觀察水螅的出芽生殖
播放水螅出芽生殖的錄像,請學生描述其出芽過程
結合水螅結構模型補充介紹水螅也能進行有性生殖方式。
引導學生歸納兩次探究活動
(第二課時)
(探究三)植物的嫁接
引導學生回憶植物的六大器官,分別指出營養器官和生殖器官
指出植物可以依靠營養器官進行無性生殖,稱為營養生殖。
介紹常用方法——嫁接
播放動畫:嫁接的方法和過程
請學生嘗試描述嫁接的形式、過程、關鍵等,并會舉例說明
強調指出,使嫁接成活率提高的關鍵——
(條件允許的話,可讓學生實踐
(探究四)植物的組織培養
播放動畫:植物組織培養的過程
指出植物組織培養的優勢
回憶并回答:略
以小組為單位,按照《實驗報告》要求完成觀察實驗,并填寫p1~2 第2、3題
說明實驗現象,結合書本理解這就是酵母菌的出芽生殖。
說明條件適宜(溫度合適、營養充足),酵母菌出芽旺盛,產生的個體多
理解概念:指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的生殖方式。
認真觀看并思考,嘗試描述其出芽生殖的過程,它屬于無性生殖方式
進一步理解“無性生殖”概念
了解認識無性生殖,生物可以在多種條件下進行不同方式的生殖活動,可以保證生物的延續
營養器官:根、莖、葉
生殖器官:花、果實、種子
理解概念
觀看,了解嫁接的方法
結合課本回答:略
必須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層緊密結合
認真觀察,了解植物組織培養的過程
了解并會舉例說明
預習及作業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