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命名(精選2篇)
生物的命名 篇1
一、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
(1) 能說出生物命名的好處,知道生物命名的重要性,闡明生物的學名代表的含義。
(2) 能說出俗名和學名的由來,知道俗名和學名的差異。
(3) 能說出學名在使用上的優(yōu)點,知道學名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標
能分辨生物的俗名和學名。比較生物的學名和人的姓名。
3、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1) 對周圍的生物好奇及產(chǎn)生興趣,對所處的環(huán)境給予關(guān)懷。
(2) 認同生物的名稱從多種多樣到全世界統(tǒng)一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二、 重點
闡明生物的學名代表的含義。
三、 難點
認同生物的名稱從多種多樣到全世界統(tǒng)一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四、 教學方法
觀察法、討論法、講述法
五、 教學過程
(一) 討論生物的俗名活動
1、 材料準備:準備好一些學生熟悉的生物的圖片,比如:馬鈴薯、西紅柿、甘薯、月季等。
2、 活動的組織:讓學生討論平時生活中對圖片上生物的叫法,并了解其他國家對這些生物的叫法。從而讓學生清楚俗名存在的弊端。
3、 總結(jié)生物俗名的缺點:由于世界上國家,民族眾多,語言習慣各不相同,所以同一生物的俗名也各不相同,這樣造成生物名稱的混亂和交流研究的許多困難。
(二) 生物的學名
1、 學名創(chuàng)立的必要性:由于俗名存在的弊端,所以全世界的生物學家都迫切希望能有一個統(tǒng)一生物名稱。
2、 學名的創(chuàng)立:18世紀,瑞典植物學家林奈提出一種生物命名法----雙名法。
3、 雙名法的組成:屬名+種名,(用斜體拉丁文表示,第一個字母大寫),就象人的姓名一樣,屬名相當于人的姓,種名相當于人的名。
4、 學名的優(yōu)點:統(tǒng)一了動植物的名稱,便于交流,有利于學術(shù)發(fā)展。
六、 討論題
1、 人們平時喜歡用俗名而不喜歡用學名,為什么?
答:因為俗名形象、生動,簡潔,并且是大家約定俗成的,使用方便;而學名是拉丁文的,懂得的人不多。
2、 一種生物的俗名是多種多樣的,而學名確實統(tǒng)一的,生物的名稱從多種多樣到全世界統(tǒng)一,為什么說這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答:生物俗名雖然形象、生動、簡潔,但往往以內(nèi)同物異名、異物同名和讀音誤解等,引起生物名稱的混亂和交流研究的許多困難,所以生物名稱的多種多樣到全世界統(tǒng)一,有利于世界范圍內(nèi)的學術(shù)交流和研究,當然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七、 板書設(shè)計
第一節(jié) 生物的命名
一、 生物的俗名
1、 馬鈴薯的俗名有馬鈴薯、洋山芋、土豆等
2、 甘薯的俗名甘薯、山芋、紅薯,番薯等
3、 俗名的缺點:
二、 生物的學名
1、 提出者:瑞典 林奈
2、 命名法:雙名法
3、 學名的組成:屬名+種名
4、 學名的優(yōu)點:
八、教學后記
生物的命名 篇2
生物的命名
一、背景和意義分析
新課改倡導學生的實踐知識的積累,體驗實踐經(jīng)歷,倡導研究性和創(chuàng)造性學習,倡導自主及合作性學習。經(jīng)過半個多學期的新課程學習,學生已開始接受和適應新的學習方式,同時,學生已經(jīng)學習了很多種生物,以及生物與人的關(guān)系,但這只是生物大家庭的一小部分,還沒有從整體上認識它們,為更好地保護和利用這些生物資源,有必要專門學習一些有關(guān)生物的命名和分類知識,為今后的進一步研究和探索打下基礎(chǔ)。
二、學習與導學目標
1、知識積累與疏導:能說出生物命名的好處,知道生物命名的重要性,闡明生物學名代表的含義。認知率達100%。
2、技能掌握與指導:能分辨生物的俗名和學名,比較生物的學名和人的姓名,利用率達100%。
3、智能提高與訓導:通過組內(nèi)討論,組間討論與交流,師生討論與交流,培養(yǎng)合作精神,提高交流表達能力與應激能力。互動率達100%。
4、情意修煉與開導:能對周圍生物好奇及產(chǎn)生興趣,對所處環(huán)境給予關(guān)懷,認同生物的名稱從多種多樣到全世界統(tǒng)一是一個很大的進步。投入率達95%。
5、觀念確定與引導:通過實驗和例證確立“人類能改造自然”這一觀點,通過對生物俗名的分析,誘導學生確立應用統(tǒng)一的觀點去看待問題,看待世界。認同率達100%。
三、障礙與生成關(guān)注:多角度例證生物學名所代表的含義,通過對生物俗名的分析,使學生認同生物的名稱從多種多樣到全世界統(tǒng)一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四、學程與導程活動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
(1) 了解各地生物的俗名及生物分類的各種學說。
(2) 準備各地生物圖片并配上相應的俗名
2、 學生準備
(1) 聯(lián)系前面學習的各種常見生物對本節(jié)課內(nèi)容先作一些了解。
(2) 課前調(diào)查當?shù)爻R娚锏乃酌缮暇W(wǎng)去查各地生物的俗名。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引出課題
[展示多媒體動畫]:生物的俗名
學生觀察并思考
(二)探究過程
(1) 生物的命名
[閱讀課文]:p114第一段
[思考]:生物的俗名是指什么?為什么會有那么大的差異?
[引導]:國家、民族眾多,語言、習慣各異。
[多媒體展示]:馬鈴薯、甘薯、萵苣等
[問題]:你能說出它們的俗名嗎?
[展示]:課前搜查的各種生物的俗名
(各小組派代表發(fā)言)
[討論]1、同種生物會有不同的俗名嗎?
2、不同的生物會有相同的俗名嗎?
[小結(jié)]生物的俗名是指人們習慣使用的生物的名稱。同一種生物可能有不同的俗名,不同的生物亦可能有相同的俗名。
(2) 生物的學名
[過渡]:生物的俗名對于跨地區(qū)交流會有怎樣的影響呢?
[介紹]:我國的《本草綱目》中就已開始對生物進行了分類,還有其它的學說對生物進行分類命名,但由于不太科學,都沒有被廣泛使用,直到林奈提出了雙命名法。
[多媒體展示]:林奈及雙命名法
[閱讀]:p115第四段
[問題]1、什么是雙命名法?
2、雙命名法中物種的學名是由幾部分組成?是怎么表示的?
3、雙命名法使生物的名稱從多種多樣到全世界統(tǒng)一,為什么說這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比較]生物的學名和人的姓名
先讓學生自己比較,然后由學生推薦的代表進行表述
[比較并討論回答] 人們平時喜歡用俗名而不用學名,這是為什么?
[小結(jié)] 雙名法:規(guī)定每個物種的學名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屬名,第二部分是種名,均用拉丁文字,第一個字母大寫。
五、筆記與板書提綱
第一節(jié) 生物的命名
一、生物的俗名
1、俗名:人們習慣使用的名稱
2、同一種生物可能會有不同的俗名
3、不同的生物可能有相同的名稱
二、生物的命名
1、雙命名法
規(guī)定每個物種的學名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屬名,第二部分是種名,均用拉丁文字,第一個字母大寫。
2、比較生物的學名和人的姓名
六、練習與拓展選題
1、練習冊相關(guān)典型題
2、課后繼續(xù)搜集生物的俗名及生物的命名方面的材料
七、個別與重點輔導
學生姓名(略)
八、反思
教學過程中注意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性和自主性,尊重學生人格,關(guān)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發(fā)展。
教師指導的內(nèi)容不是將學生引入已有的結(jié)論,而是提供信息、啟發(fā)思路、補充知識、介紹方法和線索。在教材的處理上,教師應做到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